第231章 養由基的後裔

這兩年趙武對外執行壯大鄭國與宋國的策略,同時,他也完全按照自己的承諾,每年逐步地削減各國繳納的徵稅。對於宋國來說,其國土面積擴大了三分之一,徵稅額度卻在削減,這種日子要比範創在的時候好了許多,所以向戎已經死心塌的了,打算徹底與楚國爲敵了。

趙武很無奈的想了想,說:“既然這樣,你割取蔡國一塊土地,作爲我晉國的直屬戰利品,那麼,我可以把蔡國國君送回新田城,請求寡君把蔡國國君隨意他安置在晉國。繼續祭祀他們蔡國祖先”

向戎馬上又添上了一根手指:“如果這樣,晉國如果繼續南下作戰的話,我們出兵車四百乘,等明天開春過後,我們結束了春耕 而蔡國百姓也完成了耕作,我們就再添四百乘兵車,總共出兵八百乘,協同晉國作戰。”

說完,向戎望了望晉國軍營外。在那裡,晉國人正在拆解投石車,並將那些拆解的部件打包,這項工程已經進入掃尾,向戎嚥了口吐沫,感慨的說:“機械的力量真是令人生畏啊,伯國帶這麼多投石器械南下。那麼,這次戰爭的最後目標是什麼?”

趙武莞爾一笑,指點着兒子趙成。吩咐:“命令部隊儘快收拾,通知大家明天一早拔營南下”左師。我軍需要的糧草請儘快籌備。至於我軍的目標嘛,那得看楚王的意思。楚王不去掉王號,我軍的攻擊絕不停止!”

趙武最終沒有回答向戎”《春秋》上這樣記載這段歷史:”於是,蔡國滅國,晉國的大軍從蔡國南下,再次抵達武昌城

趙武轉戰蔡國期間,中行吳一邊督造船隻,一邊在汝河狹窄處修建渡河大橋。最初修建的大橋僅僅是簡易的舟橋,等中行吳在汝河南岸站住腳跟之後,他修建了無數環形城堡。而後依據環形城堡修建起幾座懸索橋,這樣一來,大軍通行南北的困難解決了,同時,有了懸索橋的存在,汝河河岸被分割成一個個片區,晉軍完全可以依靠懸索橋阻礙楚軍的戰船,而楚軍此時,限於兵力。竟然無法對晉國的造橋行動發動

抵達武昌城後。趙武猶豫了一下,他在武昌城徘徊三日,終於下定決心渡過汝河。

站在汝河大橋南岸,趙武回首汝河河面,下意識的詢問長子趙成:“你知道我軍以往爲什麼每次攻擊到汝河北岸,便再無力攻擊?你知道過去我們爲什麼無法戎守陳國,以至於讓陳國徹底投靠了楚國?”

趙成眼也不眨的回答:“主耍是軍糧限制,我們的戰士們都有服役期。他們從晉國集結,長途跋涉南下。抵達陳國之後,他們的服役期過了一半,軍糧也吃了一半,所以堅守不了多久,就必須回國,所以。以前的陳國就是我們軍隊攻擊的極限。”

趙武又問:“那爲什麼我們現在能夠跨過汝河?”

趙成對這個問題似乎早有思索。他想也不想的回答:“這是因爲我們有了常備軍,再也沒有服役期限的限制。另外,新推出的軍功授爵制。可以讓領主的軍隊爲了掙取相應的功勳,自願的超期服役,所以我們得以跨過汝河

趙武轉身詢問齊策:“策,你覺的這回答怎麼梆??”

齊策回答:“少主回答的雖然詳盡但依舊不全面,所謂“兵法未動,糧草先行。汝河橫江,南北岸隔絕消息,以前我們即使攻擊到北岸,但如果跨過汝河抵達南岸。還牽扯一個軍糧渡河轉輸問題,因此。即使麾下是常備軍武士,深入到汝洱南岸去,也是需要考慮再三的”

主上不是在武昌城猶豫了三天了嗎?我知道主上爲什麼猶豫,主上是擔心我們渡河之後,萬一立腳不住;楚國戰船橫江,那麼我晉國的子弟就無法再回到汝河北岸

趙武又問:“那麼,我爲什麼最終又決定跨過汝河南岸呢?。

齊策回答:“是因爲春耕一陳國、蔡國已經安定下來,尤其是陳國。鄭國人已經在哪裡開始大面積耕做,只要我們能保證汝河河面上這些保證橋樑的暢通,那麼我們可以就近取得陳國的糧食補給自己。

趙武嘆了口氣,望着詣詣的汝河:“終究還是不放心啊!春汛還沒有開始,我們修建的大橋比較簡陋。萬一大橋被沖斷,我們只能指望戰船運輸了。但如果遭遇暴風暴雨。船隻難行於江面,那麼我們唯有在汝河南岸獨自堅持下去了。

中行吳晃了晃肩膀,插嘴說:“元帥無需擔心,宋國的四百輛兵車正在集結,鄭國也打算出兵四百乘。這些人雖然打仗不行,但保護我們的後勤足夠了。況且我們渡河的軍隊不多,不過兩個軍而已,且基本上都是戰鬥人員,只要我們在汝河南岸拿下一個小國,便能站穩腳跟。與楚國長久相持。”

趙武回身仰望了一下已顯渾濁的蒲水:“你們看,江水已經渾濁,天陰陰的,似乎就要降雨,這說明春汛要開始了。你們說,我們該首先

齊策隨手指點着南方,回答:“我軍有兩個選擇,一個是項國(沈丘),一個是養城。項國沒什麼大的武裝,拿下它不費吹灰之力,若有可能,我建議再攻下養城。

養城是養由基的生愧,其子孫依舊生活在那座城市裡,如果我們攻下了項國與養城,那麼就把頓縣(昔日頓國)包圍在手心了,屆時。我們命令宋國從西向東攻擊頓國。楚王如果不想被活捉,唯有撤退

趙武點頭:“就依你們二位說的。中行吳,你去攻擊項國,養城由我自取。”

所謂的項國、頓國,現在已經不能稱之爲國了,其中頓國是趙武滅的。項國與養國是楚國滅的,這三個國家滅亡之後,楚國已經把它們變成直轄的縣,他們昔日曾被稱爲國,現在則是楚國的小縣城

趙武跨越汝河,意味着晉軍自方城之戰後。有史以來第二次攻入楚國本土。

按照趙武的命令,中行吳只帶兩個師的兵力,毫不費勁的攻陷了項城一??這座城市也就是後來項羽祖先的封地。

ωωω● ttka n● ¢ 〇

稍後,趙武也輕輕鬆鬆攻陷了養城。

真實的歷史上,養由基的後裔是被蔡國人屠殺的,古語說的“虎父大子。”這的話用來形容養由基的後裔,真是十分貼切。也許這位“天下第一將”過於耀眼,其後世子孫竟然沒有一個箭法出色的。

趙武在潘黨的引領下,親自拜訪了養由基的府邸。潘黨還戴着青銅面具,生怕別人認出他這位與養由基齊名的“天下第二”而養由基的三個兒子被人引領着,在趙武面前溫順的跪了下來,趙武細細打量。不禁轉頭衝潘黨嘆息:“楚王待人真苛亥啊,養由基爲他征戰一生,最後陣亡,其後世子孫竟然淪落到這等地步,你看,他們穿的是一身麻衣,身上連塊像樣的玉都沒有。”

潘黨悶聲悶氣的回答,語調有點發顫:“這也是由楚國的政治格局決安的,楚國比較喜歡“新王用新臣”養由基雖然傑出。但他終究是先王的臣子。新王不喜歡用先王的班底,於是功臣之後就淪落了。”

趙武嘆息:“也不能寒酸成這樣啊,畢竟他們還有一個城市作爲自己的封地。”

跪下的養由基長子養虎回答:“養城雖然土地肥沃,可這裡靠近前線。需要維持龐大的軍隊來保衛自己。

但靠近蒲水,且蒲水每年都要氾濫。重回莊稼與百姓家園,所以,光靠土地的收入,不足以維持足夠的兵力,也不足以養活家人

養由基的三兒子養灼悄聲補充:“況且我楚國這幾年征戰不息,養氏的青壯爲了復仇,都在吳國前線相繼戰死,這樣一來,即使我們有足夠的田地,也沒有足夠的耕作人員啊。”

養由基的長子養虎已經四十多歲了。他的小兒子二十出頭,二兒子像個老農民,雙手骨節粗大,皮膚瑰麗,看樣子,他的手握鋤頭的時候比握弓箭的時候還多小兒子則雙手細長,似乎握筆的時候比握弓箭的時候還要多。

唯有大兒子養虎,他的脊柱稍稍變形,胳膊肌肉粗壯,似乎練習過弓箭,趙武在對方手上盯了半天。而後轉頭望向潘黨,潘黨輕輕搖頭。提醒:“眼神,弓箭手的眼神不是這樣的。”

趙武掃了一眼養虎的雙眼,看不出有什麼狀況,齊策趕緊在趙武身後提醒:“弓箭手練箭多了,兩眼就是大小眼,一隻眼睛經常睜着,另一隻眼睛習慣於眯着??。

趙武哦了一聲,這才發覺養虎的雙眼圓溜溜的,看不出大小差異。而他手指上的老繭雖然厚,但還沒有到食指、中指骨節嚴重變形的地步。

“看來,人世間再也見不到養由基的神射了

潘黨哼了一聲,養由基的幼子養灼朗聲答應:“這話不應該由武子說出來,自武子製作弩弓與投石車以來,弩弓越來越精確,越來越強勁。而投石車不是人力所能抵擋的,即使我父親重生於世,也會感慨:天下間再要養由基有何用?”。

趙武目光一閃,馬上追問:“投石車?你們知道蔡國的戰況了?楚王在那裡?”

養灼噎了一下,趕緊把頭低下來,養虎責備的望了幼弟一眼,趙武已經明白了,他轉身命令中行吳:“你快帶我的騎兵師去,楚王已經撤退了,你去把頓縣奪下來。”

中行吳拱手領命,趙武馬上又叫住他,鄭重叮嚀:“奪下了頓縣。我軍在南岸就擁有了三個城市,這三個城市呈三角形坐落,雖然前出,但卻與西線的蔡國、東線的鄭國,構成一個完整的圓弧。

這樣一來,我軍西線是宋國的部隊。東線是鄭國的部隊,我們藏在兩個國家中間,網好可以利用這片廣闊的土地進行春耕,所以我派騎兵去,目的不在攻城,在於掠人,你要把頓國的農夫一個不拉的抓住,而後驅趕這三地的百姓爲我們播種。”

趙成趕緊插話:“這次我們帶來的補給當中,有許多稻穀,士兵爾把口糧省一省,拿出部分稻穀做種子。恰好可以播

趙武聽了這話,不禁感謝春秋時代的儲糧習慣。這時代穀子的脫粒技術並不發達,大多數人都是把麥穩一起儲存,臨到吃的時候,再重新開始舂米,而後撇去稻糠、穀糠食用。這樣一來,衆人所攜帶的軍糧完全可以當做種子播種下去,只要耐心等待三個月,糧食成熟之後,晉國人就有了現成的軍糧。

晉國人在這裡商議,養灼又擡頭插了一句嘴:“恐怕頓國也沒有多少農夫,他們的情況比我們好不了多少。”

趙武毫不在意:“不要緊,我有騎兵,在騎兵奔馳三天的路途裡,所有的農夫都是我的俘虜,諸位放心。我會替我們的軍隊蒐集足夠的俘虜的。”

齊策摸了摸下巴,補充說:“如果這樣,我們需要更多的農具,更多的金屬器械,我聽說蔡國礦產豐富。不如我們向宋國要求暫時接管蔡國礦場。”

趙武看了看依舊在等候命令的中行吳,揮了揮手說;“你領軍先去。回頭我派趙成領步兵過去接管頓縣,而後你的任務是四處攻擊,儘量掠奪附近的農夫,把他們都驅趕到養城、項城、頓城形成的三角地帶。

稍作停留,趙武又詢問齊策:“既然我們有三四個月的時間等待夏收。並鞏固這塊三角地帶,那麼我們也不能讓其他國家閒着,我需要召集盟國,會盟在養城,齊策。你去給我傳達這個消息,要求列國今年秋於養城會盟。”

齊策猶豫了一下:“派遣人通知國內,要求諸侯會盟養城,這樣的事一個使者做足夠了,主上要在汝河南岸屯墾,請允許我替主上規劃這件事。”

“也行,派一個使者通知韓起。讓他帶領國君南下,同時要求列國於養城會盟

齊策阻止說:“不好,國君大婚不久,況且齊國、秦國終究動態不明。國君還是不要移動的好。我建議取消會盟的形式,元帥只管要求尹國派兵助戰。”

“行,不管什麼形式,我只要求列國都有軍隊出現就行。告訴他們。今年四分之一的徵稅用糧食抵償,讓他們攜帶足夠多的糧草趕來養城匯合,戰鬥的事情我晉國人包了。但後勤的事情,他們給我負擔好。”

稍停,趙武又說:“齊策。既然你打算留在此地,那你就跟宋國商量。暫時接管蔡國的礦場,告訴他們。我們幫助宋國改良蔡國礦場,礦產物我們與宋國對半分,等我們用完礦場後,所有的新設備都移交給宋國,在我們接管礦場期間,免除宋國的徵稅。”

辛策稍稍皺了皺眉:“這樣的話,我們出的代價太大了。”

“不大,勝利值得付出任何代價!”

齊策回答:“我沒說不行,只是這樣一來,宋國太佔便宜了 他們獲得我們的新技術不說,今後他們的冶煉技術必然大大提高,但願宋國貴族能看清這一點。”

趙武把目光重新轉向養由基後裔。他帶着狼外婆的微笑,和藹可親的說:“貴國令尹子木曾說過:唯楚有才,晉實用之。你們幾位是楚國的才俊,不知道能否被我晉國所用?”

養虎低下頭,堅決的回答:“我本楚人,若元帥願意讓我們迴歸楚國,我願意收拾行李即刻南下。”

趙武憨憨的笑着:“回到楚國你們又能做什麼,你們的封地現在已經到了我晉國手裡,回到楚國,不免耍仰人鼻息,四處求食,還不如留下來,幫我管理本地的春耕。”

養虎依舊低着頭,不亢不卑的回答:“元帥對我們寄予厚望,我們怎敢辜負了元帥的期待,請放我們南下。若我們大王不因爲失陷封地而處罰我,我願意回去整理鎧甲與兵器。和元帥相遇於戰瑰

趙武滿臉失望:“真的不留下來嗎?你們養氏族人全打算走嗎?”

稍停,趙武一指養灼:“不如他留下來吧,也好順便照看養氏的百姓,或許哪一天我一高興,重新把養城賜給養氏?”

養灼突然擡起頭來,向兄長說:“兄長,我願意留下來照看養城。”

趙武心裡偷笑。養灼是三子。這樣的小兒子,繼承家業的事是輪不到他的,所以他不再學習弓箭術,希望能通過讀書出人頭地,剛纔他說話處處搶先,充分說明了這孩子心裡的慾望。

年輕,有衝勁,就好誘惑。

養虎失望的嘆了口氣,衝三弟一鞠躬,毫不留戀的說:“這樣的話。養城就拜託你照看了。”

說完,養虎頭也不回的回到府邸。趙武在他背後悠悠的說:“人手缺啊”我准許你帶十名家僕南下,以便沿途照顧你們,其他的人,我就不客氣了,我需要他們耕種土地。”

於是,養由基長子與二兒子一起整裝南下。

望着他們南下的背影,潘黨突然開口請求:“主上,我突然沒有了戰鬥下去的慾望,請容許我回家吧!”

趙武愕然地望着潘黨。(

第329章 自是之後,天下無兵?第21章 怎麼像個摟錢的耙子(上)第121章 畫蛇添足第42章 逼營列陣的楚軍(下)第288章 獸兵奔涌第293章 靜坐戰爭第25章 一不小心成了暖被人(上)第一百九十八 掌漁翁得利第33章 如臨大敵如履深淵(下)第73章 好快的箭_第138章 叛亂是種傳染第63章 我們的時代開始了第290章 羊皮襖叔不給力啊第52章 你是我的打工仔了第290章 羊皮襖叔不給力啊第112章 一場遊“戲”一場夢第215章 天下第一都城第16章 軍國主義國家不好混啊(下)第31章 伯樂我有,壓榨爲主(下)第277章 他算是溫柔還是兇惡第320章 你知道我在等你嗎第155章 魯國的三百勇士第114章 憑啥我出錢第96章 許國人揚的戰爭第86章 我的城市我的兵第299章 明明是個牛人嘛第279章 新官新景象第150章 對楚國的首次入侵第25章 一不小心成了暖被人(下)第285章 征服人心的勝利第95章 得隴望蜀第264章 來段鋼管舞第86章 我的城市我的兵第7章 終於“上位”了第92章 兵臨城下第23章 領主要大躍進(上)第300章 馬匹話可不能當真第65章 誰是罪有應得?第334章 咱給楚軍再挖一坑第161章 我決不撤退第140章 早有準備的“被入侵”第177章 我們容易嗎第208章 省錢省的“盡善盡美第277章 他算是溫柔還是兇惡第25章 一不小心成了暖被人(下)第265章 會盟啊,它就是一個坑第13章 原來是春秋第一罵手(下)第26章 翻身奴隸……沒有歌唱(下)第81章 終於稱霸天下了第60章 罕,你家的麥子很好吃第13章 原來是春秋第一罵手(下)第287章 驅虎狼爲兵第327章 我心煩,不是爲了豆子第76章 製造“春秋第一討債高手”第120章 春秋第五霸第93章 小國寡民的掙扎第251章 霸主的心思很難猜第30章 口才太差,不能怨別人(上)第290章 羊皮襖叔不給力啊第260章 化干戈爲玉帛第57章 射向國君的那一箭第1章 日誌二:兩個野人,也許三個第58章 我的插心劍第126章 全世界都在鏖戰第138章 叛亂是種傳染第121章 畫蛇添足第333章 騎白馬的不一定是“王”第182章 鏖戰在國都第263章 且讓我跳舞吧第13章 原來是春秋第一罵手(下)第268章 世上唯一的第109章 我等的花兒都要謝了第309章 歪嘴巫師唸錯咒第18章 有關“趙武”的歷史之謎(下)第23章 領主要大躍進(上)第25章 一不小心成了暖被人(上)第167章 誰是睜眼瞎第183章 我站在牆頭看風景第88章 今天咱不想上班第257章 我現在“販售”戰爭第325章 無恥的底線在哪裡第282章 中國的澳洲孤島第181章 是何物第36章 你看到了什麼(上)第39章 瞧我的驚豔亮相(上)第23章 領主要大躍進(上)第265章 會盟啊,它就是一個坑第232章 拒絕回家的潘黨第89章 母雞太少要鬧騰第193章 矛與盾的糾結第237章 詭異的刺客第322章 咦,又弱一個第247章 第一回合第322章 咦,又弱一個第228章 心悅君兮君不知第57章 射向國君的那一箭第338章 美食大比拼第213章 饕餮盛宴第269章 牛人到哪兒都是牛人第41章 我幹嘛教別人聰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