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對自己狠才能活

“詔一百三十二章對自己狠。才能活

子展沉默不語,子產看大家目光都投向了自己。他清了清嗓子,無所謂說:“那就晉國吧息肩於晉??我們不是需要喘息嗎,楚國畢竟是南方蠻夷,他們橫蠻不講道理,對我們的索求永無止盡,而且從來不顧我們的感受。

而晉國終究是中原國家,屬於華夏文明,他們做事是講規則的。天下事,就怕不講規則,我們投靠了晉國,生活在華夏的規則之下,日子再怎麼差,也過得去。

況且。從長遠看,晉國的君臣和睦,能臣輩出一??比如,趙武子,他終將成爲晉國執政。這個人現在才二十多歲,但他的軍事才能,以及治理國家的本領有目共睹。所以,在趙武子去世之前,我看不到晉國有衰落的跡象。

與此同時。楚國的南方,吳國正在騷擾不斷,我聽說吳國國君曾希望趙武去他們國家擔當執政,但被晉國君主拒絕了。然而,從這方面可以看出,吳國學習晉國的心情是多麼急切,吳國原本就兇悍,如何再學習了晉國的軍事組織能力,在吳國持續不斷的攻擊下,楚國能否堅持住。很難說啊。

如此對比一下,晉國在若干年內,始終處於強盛姿態,而楚國日趨沒落,我們應該投靠誰,不是很明顯的嘛?。

子展勉強說:“但晉國也有秦國和齊國這個敵人。”

子產回答:“秦國人這次配合楚國出兵,一名庶長被殺,一名庶長庶長武被俘,全軍只逃回了三百人,我看秦國受到這個教,恐怕又會安穩二三十年,,至於齊國,齊國國君那個一心尋死的小叛逆,他成事不足敗事有餘,怎麼有膽量跟晉國叫板嗎?頂多是背後搗搗亂而

子孔拍板:“那就晉國了,決定了:咱投靠晉國,,但是,我們該怎麼投靠晉國。”

子展也在問相同的問題:“我們已經把晉國得罪透了,這次我去晉國軍營,趙武子臉上是極度的蔑視

晉人從來不在意我們的投靠,我怕即使我們去了新田城,無論態度多麼謙恭,晉人壓根不把我們當一盤菜。”

幾位成年人像一位童子詢問計策,這場面要多滑稽有多滑稽。在兩位正卿謙恭的詢問下,子產稚聲稚氣的回答:“我有個辦法,只是這辦法對鄭國慘了一點,因爲它近乎於自殘。”

子展不悅了:“你個小屁孩!有話就快點說,老這樣吞吞吐吐就算對鄭國慘了一點,能有多慘,難道能比楚國人對待我們的態度更慘嗎?”

子產回答:“到沒有那麼慘。”

子孔馬上插話:“那算什麼慘啊?簡直是牽福”,快說。”

子產回答:“當今形勢,楚國弱於晉國,但晉國不拿我們當回事,他們要我們歸附的決心遠不如楚國強烈,因此我們才難以穩固自己的地位。從之前的戰況看,如果晉國真的急了,楚國人一定會避讓的。所以,目前的關鍵是:如何才能讓晉國人致死,力來與楚國爭本我們呢?

如果晉國人狠下一條心,準備拼命了一爲我們的立場而拼命,那樣,楚國必定不敢對抗,我鄭國所有的問題就解決了。因此,我們只有想個辦法。讓晉國人珍惜我們的投靠。我們才能穩固地依附在晉國陣營裡面。”

子展馬上明白,拍着桌案大叫:“攻擊宋國!以我們的國力,直接挑戰晉國與楚國,那是不可能勝利的,但面對宋國這樣的二流國家,我們還是能夠欺負一下的。

宋國跟晉國關係好,只看這次宋國遭到圍攻,晉國人哪怕借用屬國與戎秋人的力量,不惜從西線調回纔剛結束戰鬥的趙武。也要南下救援宋國,可以想到,如果宋國遭到攻擊,晉國人絕不肯善罷甘休。

讓我們攻擊宋國吧

晉國人不尊重我們的賣身投靠,我們就頻繁攻擊宋國。讓宋國人不得安生。這樣,晉國人會不耐煩了,會捨不得我們的背叛。這樣,他就會重視我們。”

攻擊宋國肯定會惹怒晉國,晉國人的報復心是很強烈的,鄭國人的行爲必將遭到猛烈地報復,這就是子產所說的“自殘式賣身投靠”。

子孔決定了:“長痛不如短痛,我們必須做出選擇,選擇堅定地到向晉楚陣營的一弈,否則,非但國無寧日,看來離滅亡也不遠了??就這樣吧,今日商談的要注意保密。讓我們調動軍隊進攻宋國吧。

宋國是晉國最緊密的盟國,因此諸侯的部隊一定會來援救宋國,那時我們便立刻順服並與其結盟;然後楚軍一定又來討伐,我們再歸附楚國一??這。樣晉國人一定對我們的反覆憤怒不已,馬上又會來攻,,

晉國人有虎牢城,能頻繁前來,而楚國人一定做不到頻繁出兵,如此一來。我們終將與晉國建立牢固的關係

這個自殘的策略一出,鄭國大夫歡聲雷動。一起彈冠相慶,讚賞說:“從今往後,我們鄭國終於安全了

於是。鄭國開始在宋國邊境製造摩 ”

此時。趙武帶領軍隊離開了虎牢城。晉軍回國了。

這一年。晉國的情況面臨的危機與窘迫,可謂百年不遇,但最終的結果卻讓人很滿意,連雜靡這個一向跟趙武不對眼的傢伙,也在兵車上笑着跟魏修開玩笑:“聽說,國中都悄悄流傳着這樣一句話:跟趙武子打仗有肉吃。我本來以爲是武子軍中伙食好,才讓士兵們如此傳誦,現在我知道什麼是“肉,啊。”

世界從來是不公正的,戰利品的分配也是這樣。這次戰役趙武主持攻擊行動。事後他按約定拿走了兩成俘虜一??因爲參戰的還有各大家族最後的家底。以及晉國附屬部落,這兩成的比例還算是高的。親犀主持戰利品分配,他就拿走了一半戰利品,趙武拿走兩成,僅剩不到三成戰利品。由魏氏與士氏分享。

這份分配方案,在魏氏與士氏看來還算是公正的,因爲這兩家當中,士氏還算好,魏氏來到前線的是一個空殼子,魏氏主力留在國四,川旨爲新軍所部參加了西線戰鬥。因此,南線的魏修年中農用幾百扈從,另有數千輔兵。

用這樣的參戰兵力,能分的一成的戰利品,魏修很滿意了。

士鯨也很滿意,自從他戰敗之後,國內對他的風評直線下落,在那次敗仗中,士家的頂級武士損失慘重,隨後範自又遷出了祖宗靈位,分走一部分力量,所以士家在戰場上也只剩下一個空殼子了,如今他沒有發一箭獲得一個勝利。分享一成多的戰利品,對這個結果,當然非常稱

魏修用老相識的口氣回答士紡:“這也許是武子年幼的時候躲藏悄了。他總有一種天生的直覺,能夠敏銳發現敵人的縫隙,所謂他擅長“突擊”武子說這源於幼年躲藏的本能,後來又被稍稍強化了一下,僅此而已。

趙氏力量薄弱。習慣了用最小的力量達到目的,武子已經把這個直覺鍛鍊成本能,一上戰場,他總是在尋找敵軍的縫隙,尋找敵軍的弱點,而後用最少的兵力,鑿穿那個縫隙,所以他的士兵,總是傷亡最收穫最大一??當然,最後一個特點很可能來自元帥智罌的家

魏修最後一句話是玩笑,雜屏逮到這麼一個貶低趙武的機會,從不肯放過,他哈哈大笑着回答:“當然是元帥家風,趙武子加冠的時候來國都,那時他拘謹的像個孩子,謹小慎微的唯恐惹人不高興。我記得魏氏和範氏當天就逼得他送出大禮,還被迫交出《百器譜》。

但自從娶了智嬌嬌之後,武子做人越來越吝嗇,越來越喜歡打劫,越來越像智嬌嬌。這不是元帥家風是什麼?”

士鯨比趙武還謹小慎微,公然談論元帥讓他有點不自在,他提醒:“諸位,我們這次因爲趙武子的打劫,而各個兵車上堆滿了東西、隊伍裡押滿了俘虜,所以一??我們就別指責武子了。”

來犀笑着答應:“沒錯,這次我們也是武子打劫的幫手,怎能批評武子的行爲呢?”

稍停,雜屏又開玩笑說:“新軍佐,你跟隨武子並肩作戰多年,魏氏的損失緩解了嗎?”

魏修坦然一笑:“不錯,這幾年出戰,我們的收穫總大於付出,魏氏的領地也因爲國君的賞賜,在不停的擴展”但你們也該知道,趙武子是什麼樣的人,跟着他在一起,錢總不夠花啊。

比如前幾年。我們跟趙氏一起開發通城,眼見得要有收益了,又要修建武威城。武子這次來,又跟我說,武威城太孤單,突出魏氏領地過遠,容易讓人繞過去攻擊晉國本土,爲了徹底屏障魏氏領地,他打算一拖武威城修建一座關卡,就命名爲函谷關”

另外我還有一個想法,爲了防止秦國人繞路襲擊我的領地,我打算修一座長長地城牆。把所有可能的行軍路線,都屏障起來,武子對這個想法也很讚賞,並將其命名爲“魏氏長城。一瞧這個名字,多威風啊!

不過,爲了修建這麼一道長城,我們可能要將家族百餘年的積累都用上了。今後,我們恐怕抽不出更多的兵力。”

雜犀沉默片刻。回答:“等我們打敗楚國人後,必須征服秦國人,只有一勞永逸的征服秦國人,這才能擺脫目前的困境。”

稍停,雜靡轉向了士鯨:“你跟秦人那一仗損失嚴重。這次的收穫能讓士氏的困境有所緩解嗎?”

士鯨輕輕搖頭:“我士紡不孝,家族百年積累的力量被我損失殆盡,這次雖然有收穫,但我更希望,今後次次收穫都如這次一樣,再來個三五次類似的戰爭,估計士氏的力量能夠恢復。”

“還要三五次啊”集屏漫不經心的說:“沒問題,這場戰爭將會很漫長,我們有的是機會??,噢,今後打仗,需要儘量跟趙武子並肩行動。”

晉國其餘將領悠閒地、散步時行軍着。在後軍,“老牌殿後者”趙武也帶領許國軍隊與成人,壓住陣腳緩緩退卻。

鄭國人是老相識了,身處在鄭國這個“一日三驚”的國家,沉重的賦稅,壓的老百姓喘不過氣來,只要不是貴族,能有個機會脫離鄭國,大多數老百姓是願意的,而貴族,趙武俘虜隊列中的貴族,都是心甘情願的投靠者。爲了表現,他們已經自發的幫趙武管理起鄭國俘虜隊。

幸運的是,那些鄭國俘虜,多數都知道趙氏的俘虜政策,能到這樣一個強勢國家生存下去,他們高興都來不及,怎會想到逃跑。

於是,輕鬆下來的殿後軍徹底放鬆,由於他們戰車上堆滿戰利品,便索性跳到地上,用兩條腿繼續趕路,

此時,後軍主力是許國人,他們沒有晉國人那樣嚴明的紀律,所冉,整隻軍隊隊形稍稍凌亂,唯一值得稱道的是,他們鎧甲還穿在身上。武器還拿在手中。

當然,鎧甲在身,是因爲趙氏統一發放的保暖衣物實在無可替代。

天寒地凍,許兵的情緒高昂,身爲小國寡民,以前許國人只知道東躲西藏,何曾有過列陣正面迎擊楚國人,橫掃“二等強國”鄭國北部的經歷,現在,跟着老大經過這幾場戰役,許國人直起腰了,他們駭然發現:原來他們的戰鬥力也不弱,原來只要他們組織起來,服從號令前進,勝利也能屬於他們,,

當然,那號令來自晉國人。

一名許兵邊走邊問同伴:“這次你收穫多少?”

旁邊的許兵用胳膊肘加緊了戟杆,伸出手來盤算:“我俘虜了五個人,按規定上交國相兩個俘虜,回到國內,還要送給咱們國君一個,我還剩下兩個一都是壯勞力啊。

回頭國相趙武論功行賞,給我在甲氏附近劃幾畝地,我打算從趙城購買幾匹驁馬。開墾一片莊稼地來,三百畝地十匹馬,每年按賦稅標準出一名武士、七名僕兵奴兵服役三到六個月按《國語》記述標準,養活家裡人不發愁了。”

剛纔提問的許兵很納悶:“爲什麼要在甲氏附近劃功田,我們可是許國人啊。”引丹沾的許兵“哧,的聲!“你還知道你是許國人??劃終究是晉國人,國相離職之後呢?國中的公子、公孫。會眼看着我們開墾的土地不動手?所以我一定要把土地劃在甲氏,咱國家跟甲氏沒有明顯的國界,咱又是追隨國相的老兵,到時候,公子、公孫如果煎迫的我受不了了。我乾脆向趙氏尋求庇護,那時候。連家都不用搬,我就是一名趙人了。”

附近的許兵一頭:“說的不錯啊,這要按國相的話,叫做,先進經驗。咱一定記住你今天說的“先進經驗”

許兵正在談論,身側走過了幾名騎兵,這些騎兵,騎在一匹馬尖,身後長長拉着兩三匹馬,如今這些戰馬上。堆滿了繳獲物,馬上的成人騎兵。響亮的甩着鞭子,馬蹄濺起泥土與積雪,濺到了許人身上。

“啐,成人就是成人,一點禮貌都不講。我聽說晉人行軍隊列不允 許超越。他們這樣超過我們,又算什麼事?”一名許國人抱怨說。

“噓,悄聲點,昔日趙盾曾娶過秋女,咱們國相大人趙武身上也有成秋的血脈,所以這些成人騎兵被晉人算作“趙人遠枝”分享的戰利品份額都比我們高,怎麼說,人戎秋可是正式承認國相是他們的“戎子部族首領”我聽說,他們將官的待遇比趙人步兵還高。國相稱他們爲騎士,只比車士略低一等。”

“狗一我聽說正式的騎士還是趙兵,這些成人只能算騎卒,在趙兵正式的騎兵隊列中,他們只能當輔助兵。如今,趙氏本族的騎兵連番作戰。這麼沒能南下參戰,結果輪到這羣戎秋人耀武揚威了。”

這話才說完,路過的一名成人軍官揚了揚鞭子,用清晰地趙語回答:“許國人,我可是趙氏學宮出來的正式武備生,趙城學宮出來的武備生。國家武宮也是承認的,所以,我是晉國正宗的“軍都尉”見了軍都尉該怎麼做,知道嗎。

許國人慌忙行了個軍禮,不吭氣了??他們雖然不服氣,但必須承認:晉國人天生高人一等。

隊伍長久的沉默,過了一會兒,剛纔算賬的許國人悄悄說:“不知道我把土地開墾出來,立刻向趙氏報備,趙氏能不能拿我當自己人看?”

這個問題大家沒有回答,不過。所有人都暗自記在心中。

當年十二月底,晉軍抵達國都,穿越棘門。與此同時,鄭國農夫越界進入宋國領地,在宋國左師向戎所屬的封地裡整理溝渠,貌似準備播種。左師向戎暴怒,組織家族武裝進行家族報復,向戎揮師侵入鄭國,大肆搜捕邊境地區的鄭國農夫,大獲全勝而回。

鄭國卿大夫得到消息,大喜過望。子展說:“戰爭理由有了,我們現在可以出兵伐宋了。我們一旦伐宋,諸侯必定立即討伐我國,等那時我們再表示順服,同時向楚國求援。楚軍來了,咱們再附楚,並加倍賄略晉軍,就可以免於禍患了。”

於是,鄭國發出征召令,動員全國軍隊。

此時,新田城中,雜糜正代表出戰的軍隊,向國君獻俘??他是聯軍統帥,另外,其餘出戰的部隊都是外國人,晉國人好面子,不願外國人出現在獻俘典禮上,所以遠遠地支走了外軍統帥趙武。

趙武在棘門附近解散了戎秋人,而後領着許國人向甲氏開拔,穿越甲氏南部,抵達邯鄲之後,他稍作停留,接受家臣的彙報。

武清首先上來彙報:“主,我們已經準備好了進攻中山國,如果,明年沒有較大的戰爭,我們就在中山國邊境製作事端,引發中山國的入侵。而後發動家族報復,我認爲憑藉我們的力量,能一舉攻下中山國。

看來,鄭國人的智慧不光屬於鄭國人獨創,趙武在這裡也不約而同。準備採取與鄭國人相同的辦法,用邊境摩擦使戰爭逐步升級。

田蘇建議:“中山國山地比較多。道路狀況不太理想,昔年,征伐甲氏的時候,我們曾捨棄了戰車而取得勝利。這次也應該徹底丟下戰車。用騎兵突擊,步兵尾隨鞏固戰果的方式,快速拿下中山國,以便讓戰爭儘快結束。”

正說着,從國都來的信使向趙武遞上一份報告,彙報說:“齊策從國都傳來消息,說國君接受雜虞獻俘後,宣佈延長專利法推行期限,要求各地領主永遠放棄部分專利,少量重要的礦產專利,開放時間也延長到十年,以此補償國民的損失。

另外,考慮到明年還有大戰,國君許可百姓免稅三年,如有變故。還將繼續延長免稅期,,參加會議的領主都已經同意了國君的主張。韓起讓齊策來通知主上,請主上立刻表態。”

田蘇皺了皺眉頭,回答:“大家都同意了,我們也只好同意。只是。國君開放的免稅策略,對大領主有用。對中小領主則是一場災難,因爲國君和大領主可以從“徵稅。中獲得補償,而那些沒有資格參與徵稅分配的中小領主就慘了??這意味着。今後我們晉國的兼併會愈發激烈。在過幾年,也許這些上不存在中小領主了。”

趙武反問:“田蘇二別光指出砒漏。身爲家族第一卿,你還要告訴我們應對方法。”

田蘇點頭:“我有三個策略,上策是把部分田地隱匿到許國,反正主上身爲許國相,也有資格在許國領一份田地與薪酬,這份產業晉國徵不上稅,許國怎麼徵稅,主上說了算。”

趙武搖頭否決:“我身爲許國相,多少人盯着呢,不能做出這樣的行爲遭人攻擊。再說,許國畢竟是小國,人家衛國執政孫林父都把財產藏匿到晉國來,我把財產藏匿到許國,有什麼用呢?難道晉國一聲令下。許國國君敢不交出這份財產嗎?所以。這可不是什麼好主意。”

“那麼,我還有中策

以:求票,懇請讀者投票支持,拜謝了!

第271章 我有了新的戰爭目標第309章 歪嘴巫師唸錯咒第175章 天下亂了第201章 齊國第一姦夫的期盼第288章 獸兵奔涌第252章 黃金鞋下不覺冷第91章 一對翁婿兩個烏龜流第147章 唯餘馬首是瞻第131章 鄭國人覺悟了第152章 又一場謀殺第18章 有關“趙武”的歷史之謎(上)第102章 韓氏的退意第60章 罕,你家的麥子很好吃第27章 智姬的決斷(上)第271章 我有了新的戰爭目標第335章 披羽毛的不一定是鳥人第218章 我開創了一個新時代第201章 齊國第一姦夫的期盼第345章 一個國家的面子第202章 歷史該怎麼書寫第302章 掏自家腰包第167章 誰是睜眼瞎第170章 打你沒商量第28章 千里馬常有,伯樂不常有(上)第159章 夕陽下的狂奔第106章 天下間沒有愚民第25章 一不小心成了暖被人(中)第261章 明知道無效的努力第42章 逼營列陣的楚軍(上)第320章 你知道我在等你嗎第262章 他罵我了第149章 可憐的王權第215章 天下第一都城第13章 原來是春秋第一罵手(上)第173章 王級搶劫是第158章 看我不嚇死你第26章 翻身奴隸……沒有歌唱(上)第209章 惹了我的人夜裡睡不好覺第341章 嚇死人不償命第97章 揚眼中的“大國軍人”第285章 征服人心的勝利第45章 郤至的溫柔三連擊(上)第191章 我們必須糾纏第225章 逃跑的藝術第255章 驚人的秘密第76章 製造“春秋第一討債高手”第31章 伯樂我有,壓榨爲主(下)第218章 我開創了一個新時代第230章 觀衆太不配合第278章 胃口到底有多大第242章 像馴猴子一樣調教人第245章 來一場城下第328章 如今這世界,晉人還怕誰第45章 郤至的溫柔三連擊(上)第11章 “回禮”太嚇人(下)第241章 挺進胡國第47章 烤人肉的味道第276章 軍隊再多也不夠使第104章 葬禮上的刺殺第0章 序 原初:我在哪裡?第38章 我們跟他拼了第43章 絕世猛將的絕殺(下)第149章 可憐的王權第243章 水上遭遇戰第156章 純粹想找茬第248章 第二回合第48章 那一場“鳥事”第116章 鬱悶的霍城守第268章 世上唯一的第177章 我們容易嗎第163章 天下雄城的陷落第332章 打完你,還要你獎賞我第39章 瞧我的驚豔亮相(上)第143章 非對稱戰爭第184章 你不知道什麼叫尊重第119章 巨星隕落第128章 跟“天下第二”單挑的楚軍?第224章 魏氏的貴族風度第145章 好逍遙的間諜第246章 大戰前的古典祈禱式第一百九十八 掌漁翁得利第259章 乖,你要有妾室心理第250章 比無恥更無恥的第339章 浪費是可恥滴第275章 那些閒着與忙着的第16章 軍國主義國家不好混啊(下)第28章 千里馬常有,伯樂不常有(下)第294章 驚弓之鳥第153章 總是太心急第260章 化干戈爲玉帛第83章 強力黨出擊第233章 鐵壁囚籠鎖大江第246章 大戰前的古典祈禱式第259章 乖,你要有妾室心理第174章 魏氏的恐慌第14章 我的地盤我做主(上)第177章 我們容易嗎第171章 內亂再起第12章 嚇死人不償命(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