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好快的箭_

趙武嘆了口氣,很不滿意地輕輕搖搖:“長魚矯,你是個聰明人,但我也不傻。別拿那些愚蠢的謊言欺騙大家族出來的私兵怎麼會看上盜匪這個行業?怎麼肯屈身投靠一名盜匪呢?我猜一定有人給他們指路,這個指路的人不是心懷仇恨的長魚矯,又會是誰?

或許給寇髯出謀劃策的不是你,但你給我解釋一下,跟你親密的胥氏,他家逃散的私兵怎會出現在寇髯的隊伍裡?”

長魚矯臉上忽現怒色:“這都怪晉國的卿大夫

突然憋出這句話,長魚矯連續喘了幾口氣,平靜下來,慢慢的說:“自先君(晉)文公至今,晉國有多少卿大夫的家族覆滅,哪次家族覆滅的過程不是血淋淋的。

長魚矯語氣一緩,馬上又說:“我聽說三欲與趙氏有滅家之仇,武子這次來是來感謝我替趙氏報了仇嗎?其實,武子無需感謝我,我長魚矯不過執行了國君的命令而已

趙武順嘴回答:“我當然無需感謝你。當初三邵攻滅趙氏,唯獨我倖存下來三鄒攻滅趙氏,又豈是沒有國君的命令?所以,三邵與我趙氏的仇不是私仇,是公仇,攻擊我趙氏的不是三邵,是國君。

我家先祖趙盾說過,法律必須明示才能稱之爲“法,;非經審判,任何人無權,定他人的嘴。給三邵定罪也必須通過司法懲罰,而你刺殺三邵,難道經過審判了嗎?你以非法的行刺代替刑事審判,從而殺了三欲,難道我要感激你的“非法。行爲嗎?

我不感激!趙氏的覆滅是一筆糊塗賬,其中既有我母親趙莊姬的誣告,也有國君的命令,也有三欲的私慾作祟,還有元帥集書的背後支持,想要徹底弄清這筆賬,也許我母親都是趙氏仇人。但如今那些當事人都已經死了,我何必陷入那筆糊塗賬中?

所以你刺殺三欲與我無關,我無需感謝但我現在是少司寇,捕盜是我的責任。

長魚矯將兩手擡了擡,表示自己手匕沒有武器,他慢慢的回答:“其實武子你要來殺我。何必帶這麼多從人一想當初我去見趙莊姬的時候,曾在你家院子裡,見過你熬練力氣的那支大鐵錐。我知道武子你力大過人。不過,這件事外界卻未有絲毫傳聞。這更讓我知道。你是一個擅長隱藏實力的,擅長隱忍的人。

所以我也知道今具被你找上,意味着你有十足的把握取勝,否則你就不是一個擅長隱忍的人!否則你一定會四處炫耀你的武力!

今日我不求挾恩回報,只請武子看在我擊殺三邵的份上,讓我這名山野農夫有一條活路,從此世間沒有長魚矯,唯有一個山野農夫,這不是很好嗎?”

趙武做了個手勢,只聽嘣的一聲弓弦響,潘黨手動了一下,長魚矯的喉嚨上立刻長出一支箭來,他大張着嘴,喉嚨咯咯響着,艱難的吐出幾個字:“好,快”的箭

武士昆放下長弓,低聲嘟囔:“哪那麼多廢話

長魚矯艱難的將身體轉向趙武,目光中全是詫異。

趙武輕聲解釋:“當初元帥雜武子(雜書謐號武)殺了國君的時候,有人曾告訴我,雜武子殺國君,他不是一個人,他代表着整個卿大夫階層。今天我殺你,也不是一個人,我是代表整個卿大夫階層殺你的。

從來,權力與義務是相等的。我們這些小領主自備武器與士兵,響應國君的號召參加“征服之戰”國君就應該賞罰分明。

且不說我個人的遭遇吧,部陵之戰中,三徘的私兵承受了巨大的傷亡攻擊了楚國的國君,他們履行了自己作爲臣子的義務,所以無論三邵對其他的領主做了什麼,他即使對不起晉國全國人,唯獨對得起國君。誰都可以殺他們,國君卻不能。

國君不應該不獎賞他們的功勞,反而派出殺手非法刺殺他們,並錄,奪了他們的領地,如果國君這樣做是正義的話,那麼天下還有公理嗎?所以,執行國君刺殺任務的你必須受到懲罰,我以少司寇的身份拘捕你,以暫代司空的名義判處你死刑想必你對今日的死亡早有預料,連當初那位下達刺殺命令的國君都已伏法,你還有什麼遺憾的呢?”

長魚矯的目光逐漸暗淡,他身子前俯,壓倒了薄弱的籬笆牆,

師偃嘆息:“主上怎麼這麼快就動手了,寇髯那夥盜匪的存在,還有許多疑問,我們該好好問問他啊。

主上這麼快動手,什麼活口都沒有了

趙武懶洋洋的回答:“瞭解那麼多幹什麼,鏟去了盜匪存在的土壤,他們還會存在嗎?既然盜匪們不再存在,我們何必細究。”

“主上的處置是對的”回到屯留後,師偃將結果告訴齊策,齊策馬上肯定了趙武的做法。

看到師偃不明白,他又跟着解釋:“長魚矯一個人翻不出大浪來,他過去是國君的婪人,或許能結識一些大臣,這些大臣或許在後來的動盪中破家滅族,私兵四散逃入甲氏成了盜匪”但這都不是主要的,主要的是戰爭,連年的戰爭。”

看到師偃還不明白,齊策又解釋:“連年戰爭,連我趙氏這樣把貨物都做到了齊國、衛國與周室的家族,都感到窮困不堪,你說那些不如我們的家族又會怎樣?。

師偃隱約有點明白了:“你是說搶掠商隊的行爲,背後還有其他家族支持與縱容?”

齊策點頭:“主上或許早就明白了這一點,動身前來甲氏的時候,他曾問過我一個問題。他問武:盜匪的武器從哪裡補充?我一直在琢磨着這個問題,所以決定:戰場上不留盜匪的活口我們索性不去追究這個問題,好讓那些背後鬧事的家中徹底放心

齊策這話的意思是說:由於連年的戰爭,各家族的開支緊張,使得他們不得不假扮盜匪,四處打劫來支付開支,唯有這樣才能應付一撥接一撥的徵召。晉國最繁榮的國”一是比較成熟的商路。但下年打劫風險討大。而甲氏紋以,發的商路則不同,過來交易的都是外國商人,這些商人即使被劫也無法向晉國政府投訴,只能自認倒黴。

況且甲氏四通八達,既連通潞氏、連通中山國、赤秋、衛國,還能間接聯接燕國,在這塊四不管的土地尖也便於隱藏,便於銷贓”唯一需要顧忌的只有商隊主人、晉國倒數第一正卿、趙城小領主趙武而已。

而趙武在剿匪過後,快刀斬亂麻的斬斷所有可以清查的線索其中包括斬殺各家族的居中聯給人長魚矯,也表明了自己不追究的理解態度,可以讓那些背後搗鬼的家族們徹底放心。

否則,擔心陰謀敗露的各家族一定會把趙氏當作公敵,必欲剷除之。

師偃想了想,翻了個白眼:“這些道理連我都要想半天,思路轉幾個圈才能明白過來,你說家主就能提前知道,做事處處預防他有那麼高深莫測嗎?”

齊策嗆了一下,他咳嗽半天。勉強回答:“偃,我知道你一心想要維護趙氏,現在家主做的事情,處處都在光大趙氏即使家主沒這麼想。拾遺補缺是我們這些家臣的功勞。所以,即使家主沒那麼高深莫測,你我的責任也是將他塑造成高深莫測的人

師偃又想了一想,他豎起大拇指誇獎齊策:“我一向以爲你出的計萊過於急切,沒想到這次卻是我的想法急切了”不錯不錯,我聽你的

齊策被師偃的話說得一愣,他也沉思了片刻,背起手來慢慢的說:“我的性格變了嗎?或許是,主上曾經說過有恆產者有恆心,也許我現在算個有恆產者。想的計策不免周全了一點

師偃哈哈笑了:“沒想到你跟主上椏處久了,居然也染上了主上那種喜歡自鳴得意的習性,哈哈,哈哈哈!,,不過,我也確實小看了這位家主。你說的沒錯,今後我趙氏昌盛,還要多考家主的指引,我們這些家臣的拾遺補缺。策,多努力了!”

此時,一路向國都進發的悼公接到了國中情況的報告,他拍着腿大叫:“元帥,元帥,你快來看看,小武哥果然有本事”

看到自己視若子侄的趙武受到國君的誇獎,此次出戰收穫不大的韓厥也很欣慰,他欣然的接過國內傳來的文書,在戰車上展開,並閱讀起來。

悼公一邊看着韓厥閱讀,一邊順嘴稱讚:“當初我讓小武哥做武宮守衛,他便跟家臣制定出一套”叫做什麼,對,《規範化軍事教材》。現在我們讓他擔任少司寇,他居然弄出一套規範的巡警制定來!果然有其祖趙盾的風範

韓厥一邊看着國內傳來的文書,也一邊點頭附和:。將制度規範化,並制定出是適合執行的表章與條文,這正是趙氏家族所擅長的。國君以後不妨讓武子多做一些事情,以便讓他制定出更多的規範條文來

韓伯現在看的書信已經帶上了明顯的趙武印記自從趙武“發明出。造紙技術後,智氏首先有樣學樣,從女兒手裡弄到了一整套的造紙流程,而後開始向外生產銷售。韓氏、魏氏緊跟其後,相繼擁有了自己的造紙廠”再下來。用紙與筆書寫,就成了晉國的新風尚。

紙筆相對於竹簡有着不可想象的優勢。首先,一根竹簡上只能書寫七到十二個字,一卷竹犢十二根到二十四根竹簡,最多記錄兩三百個字,卻重達數斤。要想書寫上萬字,需要的竹簡,用一輛牛車都拉不動。

但現在,如果寫成蠅頭小楷的話,一卷紙能書寫四五千個字,數萬字的文章只需要輕飄飄的幾捲紙。

以前竹犢時代。爲了節省地方,節省重量,古人書寫的文章儘量追求簡單,但現在有了紙筆。春秋人已經可以把事情記錄的很詳盡。比如這份傳達給國君的這副卷軸上,不僅詳細記錄了趙武所建立的警察部隊的體制,而且也詳細記錄了趙武所採取的劃片區負責制,以及趙武所規定的警察的職責與權限一這一切不過是照搬了現代警察體制,卻讓春秋人歎爲觀止。

韓厥不好意思狠狠讚揚趙武,他掃過國內的司法變革情況。接着,看到荀罌敘述的國內經濟狀況、農業生產,而後將卷軸遞還給國君,閉着眼睛想了一會兒。開口問國君:“君上,你猜這副卷軸是誰書寫的?”

國君沒想到韓厥會問這個問題,他展開文卷看了一眼,摸不着頭腦的反問:“這是荀副帥派人傳遞過來的,應該是他的書記官記錄的吧?。

書記官這個職位也是新出現的。甩爲趙武性子懶,取得一定地位後,他便不再親自動手書寫文書,而讓自己的手下代爲書寫,他這樣做的目的是爲了掩飾自己對春秋文字的笨拙,沒想到卻讓人高深莫測的以爲趙武在炫耀自己的家族歷爲在春秋時代,一個家族是否悠久,全看這個家族在簡犢時代,能培養出多少有用的人才。

韓厥指點着國君手上的書卷。解釋說:“這卷文書的書寫風格明顯帶有趙氏的風格一我當然不是說這書卷中出現了許多新詞,而這些新詞是由小武最先說出來的,我說得是這種記錄文字的方式:每段文字的擡頭總是空兩個格,整篇文章分佈不同的段落,每個段落講述一個意思或者一件事。

這種記錄方式是趙城學堂裡教授的,它確實利於閱讀。你如,如此大段的記錄,你我剛纔看下來,竟然毫不吃力

國君聽到韓厥解釋,低頭看了看手中的文卷,稍稍回想了一下,反問:“韓伯想說明什麼一我細想了之下,果然如此,以前閱讀竹筷,每一片竹簡上都寫的密密麻麻。後來閱讀紙卷,習慣了這種文書分段、每段有空行、擡頭空兩個格的書寫方式,到沒有像韓伯這樣觀察細微。”

韓厥點點頭:“問題就在這裡,這大段的記述,其中包含許多新詞,能把這些詞全部認識全,非得有十數年的刻。一不可,但現在。連智伯府上都用上了這樣的書記官。世…川心城學宮教授的幼子都出仕了一那座學宮掌握一種快速培養訣竅,能在兩三年裡,批量培養出大量人才,這種識字速度,實在令人驚訝。”

國君馬上稱讚韓伯:“韓伯賢能啊,我只看到小武哥做事的本領,弗伯卻能看到小武哥真正的長處,不錯,連年戰爭,百姓困頓不堪,各地封臣疲於應付小武哥卻默默教出了這樣一批人才。小武的功勞在於,文”在於這些不起眼的瑣事上,這“教化之功”於晉國功莫大焉。”

韓伯說的正是這個意思。

中國字是象形文字,它的發音與字意必須面對面口口傳授,所以在文化傳承上,能夠識字已經走了不得的人才。比趙武稍後的孔夫子窮其一生,只不過教出七十二名弟子,就被別人譽爲“萬世師表”。而小武現在是批量化生產識字的人才,這在沒有教書經驗、知識只能單對單口授的春秋時代,顯然是令人震驚的創舉。

看到國君明白了自己的意思,韓厥很興奮,繼續說:“我晉國與楚國的爭鬥還很漫長,今後我們與楚國的爭鬥不僅限於軍事上,還要比賽兩國的國力,比賽兩國的經濟狀況,,

如今看到小武教授出這樣一批人才,我韓厥還能有什麼遺憾?他楚國今後還怎麼與我們爭?這場戰爭耗得時間越長,我晉國出的人才越多,我們的國力也越發雄厚,楚國又怎能爭得過我們?

小武子這麼做。這是在奠定百年後晉國的霸主地位。想我韓厥當初庇護趙氏孤兒,後人記錄小武子的成就時,不免要提到我韓氏的庇護,我韓氏還有什麼遺憾?”

韓厥說漏嘴了,他說着說着,言語中只提自己的家族,沒有提國家與國君。

這顯然是封建人的一種自我意識,他對面的國君沒有意識到老狐狸在吐露心聲,悼公腦海裡只是突然閃動了一下,想起趙武的經歷,他想到今後人們提到趙武,不免要提及他父兄當初種下的惡果”那麼,歷史該怎麼記述他的父兄呢?

悼公揚了揚書卷,若有所思的說:“當初趙衰、趙盾父子替我晉國立下了法律制度、軍事制度,趙氏擅長制定制度讓人執行,這是趙氏的優勢。

今日看到小武哥的作爲,我琢磨着,如今警察制度已經確立,別人跟着執行也不會有什麼大諷漏,但國內的農業生產情況實在令人憂心,國人已經疲乏不堪了,而趙氏在經營之道上,顯然也很擅長,不如讓趙氏轉而擔任大司農,或者市司官(相當於商業部部長),元帥認爲如何?”

韓厥點了點頭:小武子的能力不成問題,我早打算今後讓他遍歷三衙,熟悉各個官職的權限與職責。這大司農的位置早晚是他的,我也有意讓小武經歷一番。但現在不行,我們的巡警制度剛剛建立,在運行中還會出現很多問題,我準備讓小武擔任三年少司寇,再轉任其他的職務。”

國君皺了一下眉頭:“元帥,但是國中現在的情況,還能堅持三年嗎?”

韓厥指點着隊伍中魏修的身影,提議:“(魏)修也不錯!魏氏百餘年鑽研甲士技術與農耕技術,(魏)修的外交才能與商業眼光,受到兄長魏相的薰陶,這大司農的位置,我打算讓魏修擔任。

韓厥停頓了一下,補充說:“魏繹與小武的關係也不錯,他的文才不下於呂相,讓小武子給他提點一下,也能制定出一套制度來。”

大司農是一個卿的職務,但晉國現在已經沒有卿位的空缺,魏修又不是正卿。所以悼公聽了這話,爲難的說:“繹雖然不錯,可我們怎麼安置他呢?”

弗厥輕聲回答:“我聽說令狐領已經病了,病得很重,他這樣的年紀就怕生病,若令狐領去世,我們不免要預作打算比如魏相。”

悼公搖頭:“不妥,令狐領如果去世小武哥將順升新軍將。其後魏修將按順序升遷爲新軍佐。我們沒理由讓新軍佐擔任大司農,而讓新軍將擔任少司寇,不妥啊。”

大司農與少司寇都是行政官職,大司農比少司寇職位高,但趙武如果是新軍將,軍職上要高於新軍佐。晉國是軍國主義國家,讓高軍制的人擔任比自己副手還低的行政官職,這是不合適的。

韓厥笑了:“我聽說武子跟魯邵姬的關係不錯,這次回國後,我打算讓武子負責對魯國的外交。”

外交是官員職位當中的肥缺,一般這樣的職務只會讓元帥的親信擔任,而韓厥才才說打算讓趙武在各個職位上都熟悉一下,這句話的潛臺詞是:他打算把趙武當作未來執政進行培養。

悼公對這句話沒有異議,這是一種默認。這對年輕的君臣加朋友顯然打算將兩人之間的友誼繼續下去,所以韓厥委任趙武部分外交權,悼公欣然表示贊同:“沒錯,魯國在幾次出兵中,表現的很奮勇,態度也很恭敬,我聽說他們正在受到齊國的煎迫,就讓武子出面,也能提拼了解一下如何處理外交事務。”

七月,晉國出征大軍穿過棘門,國君進入國都,馬上問荀罌:“武子呢,怎麼出迎的正卿當中,沒見到武子的身影。”

出迎的正卿當中沒有趙武的身影,但有令狐領,這位老將氣色不好,神色灰敗。悼公一邊詢問荀罌,一邊仔細觀察令狐領,心裡嘀咕:“恐怕撐不過這兩年了。”

荀罌躬身回答:“武子帶領騎警隊出了霍城如今我國的東部地區,相應的騎警部隊毛經建立完善。武子開始調頭佈署西部力量。今年他打算通過霍城峽口,在成人的地盤上修建幾個前哨基地,以便對霍城之南的土地做出預警。”

第64章 殺國君的不是一個人第199章 迅雷之下,不及掩耳第128章 跟“天下第二”單挑的楚軍?第27章 智姬的決斷(上)第57章 射向國君的那一箭第300章 馬匹話可不能當真第49章 遭遇天下第二第187章 國小無英雄第18章 有關“趙武”的歷史之謎(上)第127章 專捏軟柿子第75章 咱該享受的收禮“規格”第223章 古典式對攻戰第3章 “滅口”的危機第138章 叛亂是種傳染第315章 萬事無恆常第214章 的讓人無話可說第284章 我居然成了誘餌第159章 夕陽下的狂奔第171章 內亂再起第8章 山寨“趙武”的初次路演第265章 會盟啊,它就是一個坑第284章 我居然成了誘餌第199章 迅雷之下,不及掩耳第31章 伯樂我有,壓榨爲主(上)第15章 領主“專利”(下)第267章 沒有這個人第134章 最堅定的承諾最第52章 你是我的打工仔了第215章 天下第一都城第45章 郤至的溫柔三連擊(下)第325章 無恥的底線在哪裡第111章 老牌投降國居然不投降第145章 好逍遙的間諜第141章 肉多狼也多啊第322章 咦,又弱一個第109章 我等的花兒都要謝了第43章 絕世猛將的絕殺(下)第195章 全是音樂惹的禍第167章 誰是睜眼瞎第217章 好戰分子太多第40章 我們從來都是孤軍奮戰(上)第108章 大家都不容易第75章 咱該享受的收禮“規格”第248章 第二回合第48章 那一場“鳥事”第64章 殺國君的不是一個人第186章 綠帽子的誕生第174章 魏氏的恐慌第173章 王級搶劫是第102章 韓氏的退意第28章 千里馬常有,伯樂不常有(下)第213章 饕餮盛宴第130章 一隻老虎看住一羣羊第104章 葬禮上的刺殺第139章 百姓有權驅逐第42章 逼營列陣的楚軍(下)第204章 鬼神的事情歸誰管第99章 咱們拼命了第26章 翻身奴隸……沒有歌唱(下)第43章 絕世猛將的絕殺(下)第328章 如今這世界,晉人還怕誰第55章 專業搶劫者第92章 兵臨城下第11章 “回禮”太嚇人(上)第23章 領主要大躍進(上)第271章 我有了新的戰爭目標第0章 序 原初:我在哪裡?第122章 一場史詩上的攻城戰第325章 無恥的底線在哪裡第261章 明知道無效的努力第40章 我們從來都是孤軍奮戰(中)第248章 第二回合第10章 “禮物”引起的驚恐第321章 撐死膽大的第99章 咱們拼命了第42章 逼營列陣的楚軍(上)第292章 齊策的兩面派第29章 吃虧還是佔便宜(上)第4章 煮出一鍋好湯,難(上)第311章 似乎陷入一個悖論第41章 我幹嘛教別人聰明(下)第301章 我就是懸在他們頭上的劍第188章 齊國人在擔心什麼第112章 一場遊“戲”一場夢第15章 領主“專利”(下)第256章 吃我的都給我吐出來第333章 騎白馬的不一定是“王”第81章 終於稱霸天下了第241章 挺進胡國第30章 口才太差,不能怨別人(下)第279章 新官新景象第51章 打你沒商量第315章 萬事無恆常第328章 如今這世界,晉人還怕誰第28章 千里馬常有,伯樂不常有(下)第132章 對自己狠才能活第230章 觀衆太不配合第173章 王級搶劫是第51章 打你沒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