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 問詢

秘曹左司要正式支撐起來,韓謙身邊也只有範大黑、林海崢、趙無忌、趙庭兒等人能用,他們從晚紅樓出來,韓謙就直接先分派林海崢、範大黑、趙無忌三人出城去。

兵房編入八十五人,除了家兵、家兵子弟都受過嚴格的訓練外,其他也都是從饑民中精心挑選出來的老卒,但也要林海崢盡心訓教、不能沒有一絲的懈怠,才能讓這八十五名悍卒儘快融合爲一體,爲韓謙所掌握。

而韓謙讓趙無忌跟林海崢共同執掌兵房,主要還是想着從八十五人裡訓練出十幾二十名真正的精銳,以後接受趙元忌的統領,能隱藏到暗處承擔潛伏刺殺、獨立刺探情報等複雜而危險的任務。

這些人未來纔是秘曹左司所掌握的真正的精英探子。

石塘河貨棧也要以最快的速度籌辦起來,近四十名初級探子也要第一時間分散到城中大街小巷,這些事則要範大黑也跟着連夜出城去,立刻準備起來。

最後,韓謙與趙庭兒共乘一匹馬,回到蘭亭巷的宅子裡。

看到老管事韓老山站在宅門外,正驅趕兩名衣裳襤褸的乞丐,韓謙跳下馬來,一邊抱趙庭兒下馬,一邊跟韓老山說道:“你去拿兩套乾淨的衣衫,再請他們吃頓飽的,只要將這兩人身上的衣裳給我換過來。”

韓老山不明所以,還以爲躲到角落裡的兩名乞丐有什麼問題,探頭過去張望了片刻,也沒有看出這兩名畏畏縮縮渴望得到賞食的乞丐身上有什麼破綻。

“我要他們身上的衣裳有用。”韓謙催促道,便與趙庭兒先進宅子。

韓道勳這時候已經從宏文館回來,恰好飯菜剛準備好,韓謙坐過去陪父親一起飲酒,說了這三天在山莊籌辦秘曹左司的情況。

片刻後,韓老山將兩套散發出來餿臭味的破爛衣裳拿過來,韓道勳蹙着眉頭問:“這拿進來做什麼?”

“孩兒我自有大用處,”韓謙笑道,將趙庭兒喊過來,吩咐道,“這兩套衣裳,你拿過去用石灰粉、硫磺粉殺滅蟲蝨,千方不要漿洗乾淨。”

聽韓謙這麼一說,韓道勳便知道他要做什麼,問道:“你也要親自上街察探這大大小小的動靜?”

這次所招募的都是新手,而且還都是外鄉人,對金陵城的市井裡巷都不熟悉,第一批就要安排三四十人潛伏到大街小巷之中,真要做什麼事情,不爲軍巡鋪以及其他幾派勢力暗布在城中的眼線、探子覺察出來,是相當困難的事情。

然而又沒有時間給韓謙對這些人進行集中培訓,更沒有時間一步步的去佈局。

韓謙所設想的做法,就是將這些人都先安排到大街小巷中去,暫時先什麼都不做,主要就是適應市井裡巷、融入市井裡巷之中。

而要加快這個過程,他也要以一個別人所覺察不到的身份,潛伏到大街小巷中去,暗中觀察這些探子的潛伏情況,儘可以找到他們的破綻,快速的進行校正。

更重要的一點,紙上得來終覺淺,秘曹左司的情報刺探最終要怎樣纔能有效運作起來,韓謙坐在官署或宅子裡運籌帷幄,顯然是不可能將所有細節都考慮透徹的。

這兩套乞丐裳,是韓謙爲他自己準備的。

韓謙吩咐趙庭兒趕緊將這兩套衣裳拿去殺滅蟲蝨,等會兒他便換上出去嘗試一番新的角色扮演。

“老爺的名字已經進了吏部上疏的奏摺,少主應該留在宅子裡好好慶祝一番纔是,怎麼又要出去?”範錫程走進來說道。

“哦,是嗎?”韓謙沒想到信昌侯李普那邊的動作倒不比他稍慢,才三天工夫都已經將所有的關節都打通了。

“還有最後一道卡沒過呢,慶賀還早。”韓道勳笑着說道。

韓謙也知道事情辦到這一步,奏摺送到天佑帝案前等硃批,父親的名單還是有可能被劃下來,畢竟他父親去年大鬧朝會之事,影響太“惡劣”了。

哪怕敘州只是僻遠蠻瘴小州,但天佑帝會不會放他父親過去,現在還是難說。

…………

…………

入夜起了一陣大風,鬼哭神嚎一般,將文英殿頂十數瓦片吹落下來,砸了一個粉碎。沈鶴也不知道陛下有沒有受到驚擾,將管事奴婢拉出去杖打了一頓,再將殿前的殘瓦斷磚清理掉,找人扶梯子爬上殿頂,看到殿頂年久失修,瓦片鬆脫得厲害。

三皇子明日大婚,陛下、皇后以及世妃後天要在文英殿接受三皇子及新婦的朝拜,目前也只能粗略的將殿頂整理一遍,要找左校署的匠工過來修繕,也要等到這些事忙完之後。

沈鶴想想不放心,找來兩名奴婢時刻盯住殿檐,防備可能還有什麼瓦片滑落下來砸傷了人。忙碌過這些事情,他才走進殿中,看到陛下坐在案前批閱奏疏,神色凝重,似乎絲毫未受他們一陣手忙腳亂所驚擾。

“元溥那邊的事情,都準備妥當了?”楊密放在硃批御筆,問沈鶴。

“事無粗細,都準備妥當,老奴擔心出岔子,午後又找郭榮核了一遍。”沈鶴說道。

“對了,吏部那邊最近有什麼動靜沒有?”楊密又問道。

聽陛下沒頭沒腦的突然問這一句,沈鶴心裡一驚,不知道吏部哪裡出了岔子,引起陛下的注意。沈鶴平時就不會隨意說話,以免不知不覺間得罪了哪派勢力,這時候都不清楚怎麼回事,自然更不會亂說,只是微微側着身子說道:

“這段時間,老奴就聽到部院都在爲三殿下的大婚議論,吏部那邊有什麼動靜,老奴卻沒有覺察。”

“高承源有沒有過來?”楊密又問道。

“在外面等了好一會兒,剛纔風吹落瓦片,老奴手忙腳亂的收拾,都忘了過來稟告。”沈鶴說道。

高承源原本是文英殿的侍衛武官,年前“行刺事件”發生後,被陛下指派到臨江侯府協助陳德加強臨江侯府的護衛,但沈鶴心裡也清楚陛下這是要一些人不要太輕舉妄動了。

三天前,三皇子上書推薦高承源接替柴建,到龍雀軍擔任都虞侯。

原本六品以上、三品以下的武官任命及調整,理應是龍雀軍那邊報備到樞密院,經樞密院提議上疏,再由陛下這邊硃批;當然,三皇子直接上書薦人也無不可,但陛下這邊也應指派樞密院審官司進行勘驗。

不過,陛下並沒有將三皇子的奏摺發到樞密院審官司勘驗,而是直接硃批准奏,在沈鶴看來,除了高承源是陛下身邊的人,深得陛下信任外,還有一層用意,大概是陛下並不喜歡樞密院那邊過多幹涉龍雀軍的將吏任命。

當然,也沒有誰將龍雀軍當一回事,大楚國乃陛下一手創建,偶爾任性一下,誰又能說他?

陛下特地吩咐高承源赴任後回宮來一趟,高承源今天黃昏時就過來了,沈鶴當時忙着與郭榮商議明日三皇子大婚的事情,讓其他人過來通稟,也不知道陛下當時在忙什麼事,竟然過後將這事給忘了。

這時候見陛下突然想到高承源來,沈鶴心裡疑惑,難不成吏部有什麼事情,跟三皇子,跟龍雀軍有關?

沈鶴趕緊遣人將在外面侯着快有兩個時辰的高承源召喚進來。

高承源原本是孤兒,還是在楊密任淮南節度使時,因爲作戰勇猛被選爲牙兵,近年來一直都是宿衛文英殿的侍衛武官,才三十歲剛出頭,迎娶的妻室也是小戶人家,跟朝中諸多派系都沒有什麼牽涉,在“行刺事件”發生後,纔會被派出臨江侯府。

“賜座,”楊密高坐龍椅之上,示意沈鶴給高承源賜座說話,“你這兩天有去龍雀軍赴任?”

高承源最初內心是極其牴觸到龍雀軍任職的。

身爲中低級武職,是沒有派系選擇資格的,但誰都知道龍雀軍的軍將兵戶皆是染疫饑民,即便不被傳染疫病,手下勉強湊出三五百病卒,這個都虞侯也沒有什麼好當的,還不如留在三皇子身邊伺候。

不過,三皇子令他到龍雀軍任職,陛下這邊也毫不猶豫的硃批御準,高承源自然不敢有絲毫的怠慢,昨日起早就隨李知誥、柴建、郭亮他們出城,進入屯營軍府與沈漾、張潛等人會合,檢點兵馬,算是正式赴任。

高承源原以爲屯營軍府聚集三四萬坐以待畿的染疫饑民,清晨辭家時,妻子還抱住他哭了一氣,他還特地準備了一棟宅子獨居,以免將疫病傳染給妻兒,待進入桃塢集,他才發現龍雀軍的屯營軍府跟所有人想象的完全不一樣。

“你是說沈漾主持龍雀軍的屯營軍府,已經完全控制住疫病?”楊密也是神色一震,饒有興致的往前傾着身子,讓高承源說得更細緻一些。

“是不是完全控制住,承源不敢說,昨日在屯營一天,也有不少人面黃肌瘦,症狀頗爲嚴重,但大多數人田間勞作以及操練都沒有問題,而且看他們神色坦然,似乎也不覺得水蠱疫如洪水猛獸,”高承源如實呈稟道,“此時龍雀軍正常編訓者差不多有七千多人,承源麾下編有三營,有八成兵額,兵卒尚能算得上健壯,詢問兵卒,皆說沈大人有治疫之法,心裡也極感激聖上、三殿下的恩德……”

接下來,高承源又將從兵卒那裡打聽過來的一些事,主要是沈漾主持屯營軍府之初就嚴厲採取的控疫措施,說給天佑帝知道。

沈鶴聽了震驚不已,聽高承源這麼說,豈不是說信昌侯李普年前上書以三皇子的名義收編染疫饑民,就已經盤算好這一切?

三皇子這麼輕易而舉,在京畿之地就直接掌握一支七八千人的兵馬,安寧宮那邊知道了,豈非要急得直跳腳?

過了片晌,楊密讓沈鶴拿出一些賞賜,便讓高承源出宮去。

爲高承源帶有的信息,沈鶴也是久久不能平息,看到陛下坐在御案前拿起之前擱置下來的一封奏疏正凝眉細思什麼。

沈鶴討好的湊過去說道:“陛下當初指定沈漾爲三皇子師,沈漾還百般不願,但看到三皇子年少卻風華難掩,到底還是盡力替三皇子辦事的。”

沈鶴想來想去,覺得這事應該是沈漾替三皇子謀劃。

楊密擡頭看了大殿外的夜色一眼,落筆在案前那封奏疏上籤下一個“準”字,便歸入一堆案牘之中,讓沈鶴幫他整理。

這是一封吏部提議、大臣樞密會議討論後新一批朝野官員任命的奏摺,沈鶴赫然看到秘書少監韓道勳的名字也在其中。

第四百一十四章 南撤(三)第四百九十五章 宣慰使第三百四十章 圖窮第五百六十九章 太后還朝第一百九十八章 偶遇第三百章 水土不服第四百七十八章 逃獄第四百三十四章 長信宮第五百八十九章 返回揚州第四百九十六章 試探第三十三章 論賭第四十五章 燒石第六百九十七章 流放第三百九十九章 問話第七百一十五章 兵鋒第六百九十四章 喧賓第三百八十章 離別第三十七章 書出驚心第三百三十四章 窮酸王侯第七百三十三章 滲透作戰第七百六十五章 蜀使(二)第四百七十五章 怒火第一百二十五章 吃鴨第五百六十二章 意外相見第三百一十八章 蜀宮舊事第四百五十六章 不滿第二百六十六章 馮繚(二)第一百零四章 鎮壓第六百三十一章 黃雀在後(三)第八十三章 快速帆船的造法第七百一十四章 新都洛陽第六百五十四章 手詔(三)第二百七十九章 攻城第三百七十一章 合作第五百八十八章 長街第一百八十二章 東撤第一百零一章 殺人活命第三十四章 風未平第三百九十四章 將門子弟第二百四十五章 人心第三百九十八章 溧水城第三百三十二章 劫第一百八十二章 東撤第五百三十七章 忌憚第四百八十二章 參見第六百六十二章 得失第二百六十四章 四姓降服第二百四十八章 龍牙城第六十四章 胭脂第六百四十八章 迷局第六百四十五章 淮東第六百五十八章 招降第三百二十三章 僚人第一百二十九章 再歸金陵第三十九章 故作大方第二百一十章 王府供奉第三章 夢非荒唐第八十三章 快速帆船的造法第五百七十五章 鏊戰第七百三十五章 西征(二)第六百一十七章 傳議第七百一十五章 兵鋒第二百八十九章 陷城第三十四章 風未平第四百一十六章 好地方第十五章 信任第四百一十七章 人心第一百三十一章 質詢第三百九十章 山水之隱第五百九十一章 秋夜第九十四章 純酒第五百一十八章 偷襲第六百三十二章 天下大局第六百五十八章 招降第四百零四章 請戰第四百五十七章 相逢第九十二章 滅寨第三百二十九章 山洞第五百一十八章 偷襲第六百二十五章 相遇第七百三十八章 間隙第八十章 請君入甕第五百零一章 偏執的勝利第七百九十二章 渡江(三)第二百八十章 醫護營第二百四十六章 根基第三百三十四章 窮酸王侯第四百七十七章 起事第五章 家兵第一百一十四章 偷吃第一百九十三章 非戰之過第三百六十八章 樑國密信第五百八十四章 溯流第四百九十三章 越境第六百三十九章 南歸第七百零九章 年節第六百二十六章 順水推舟第四百六十八章 殘屍第六百一十四章 回京(一)第二百四十一章 潛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