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七章 蜀使

“驚聞韓大人與清陽郡主失蹤時,侯爺心焦如焚,擔心韓大人與郡主爲賊人捋走,又擔擾韓大人手下有人懷不臣之心,要將韓大人獻給逆後徐惠討賞,派出緹騎四處尋找韓大人的下落,也因此扣押下不少韓大人的部屬。得知韓大人已經返回敘州,侯爺才知道是虛驚一場,目前將韓大人的部屬以及郭大人、周校尉派船送到宜陵,還特令曹幹先到敘州來知會韓大人一聲……”

韓謙在山上守墓服喪,渝州司法參軍曹幹到龍牙城後,也只能登山來見韓謙。

韓謙在蜀都時,見過曹幹兩次,當時曹幹在長鄉侯府任事,不顯山露水,但事實上他卻是神陵司在蜀地殘存的核心人物之一,長鄉侯與景瓊文等人的聯絡,以及長鄉侯府所暗中培養的人手,主要都是曹幹在負責。

曹幹年近五旬,枯瘦的臉龐上,一對三角眼炯炯有神,人也顯得精力充沛,絲毫不見老態,乃是長期修習拳腳、熬練身體所致,此時站在韓謙跟前,輕描淡寫的解釋渝州扣留迎親使團之事,彷彿真就是因爲強烈擔憂韓謙人身安全而引起的誤會,又似乎那麼多人真就都是被渝州派人扣押下來的。

曹幹身後兩人,一人是其子曹哲,身穿素袍,卻像是一柄藏鞘的利劍,僅有隱隱鋒芒透出,另一人是追隨曹幹在長鄉侯府任事多年的弟子蔣漣,他們隨曹幹到敘州來,卻不是隨行扈衛這麼簡單。

硤州宜陵與荊州相鄰,皆在巫山以東、漢江以西、長江以北,即便目前還不清楚張蟓在荊州的態度,要將郭榮、周處等人送回敘州,最直接的辦法就是將周處等人送到岳陽或者朗州便行。

比較棘手跟難處理的是郭榮。

郭榮乃是安寧宮一系的宦臣,而韓道勳又是慘遭安寧宮的殘害,照長鄉侯的想法,曹幹直接將郭榮與周處等人一起送到岳陽便好。

最後還是在周處等人強烈要求下,曹幹才決定先到敘州來見韓謙,再決定郭榮的去留。

韓謙坐在竹棚下,風從四面吹來,說道:“郭榮任由去留,其他人都直接回敘州來吧!”

不經過岳陽或朗州,周處等人可以直接從宜陵渡江,沿武陵山西麓南下,直抵沅水江畔,才乘船回到敘州來;他都可以直接派船停留在武陵縣西的江岸,接周處他們回來。

至於郭榮,他雖然是安寧宮一系的宦臣,但終究沒有禍害他人的劣跡,甚至還出力掩護他們成功逃出蜀地。

韓謙既沒有殺郭榮泄恨的心思,也無意將他交到岳陽接受處置。

“我從宜陵渡江來敘州時,郭大人找我說過,他好像也有意到敘州來。”曹幹揉了揉鼻子,看向韓謙說道。

“郭大人既然想到敘州,那也由他,敘州又不是什麼人間禁域,禁人出入。”韓謙不置可否的說道。

“除開郭大人、周校尉等人的去處,侯爺遣曹幹來見韓大人,還想着問聯兵思州之事可不可行,”曹幹眯起老練的三角眼盯着韓謙,問道,“我從武陵借道來龍牙城,聽說湖南行尚書省正式委託韓大人接掌敘州刺史,曹幹再斗膽問一句,敘州可否也出兵參與對婺僚人的進剿?”

“聯兵思州,這需要曹大人親自往思州跑一趟,見過思州刺史楊行逢及楊氏其他人物之後便知。至於敘州出不出兵,曹大人沿辰水西進,看武陵山南麓進入思州這條小道有多險陡,便知道想敘州出兵,實在是有些強人所難了,”韓謙慢條絲理的說道,“不過黔江水道通暢之後,即便用丁壯揹負頭翻山越嶺,敘州每年還能將數萬匹黔陽棉布經思州送入蜀地……”

曹幹微微一怔,心想他們在渝州聯合思州楊行逢夾擊婺源人,敘州不出兵出力,還要坐享打通黔江水道的好處?

不過,韓謙既然說武陵山南麓小道險陡異常,不利大軍通過,他都沒有派人親自走一趟,這時候也沒有話語權。

再說了,他們說服思州出兵的理由,主要也是打通黔江水道之後,敘州的布鐵茶藥以及渝州方向的鹽馬等能通過思州輸往各地、互通有無,思州不僅可以變得不那麼封閉,也可以通過徵收過稅、市泊稅而坐收巨利。

對渝州而言,經略巴南,不僅將渝州所控制的腹地延伸到黔江中游腹地,還將切斷川南山僚族人的私鹽來源,爲徹底平息川南山僚族人的叛亂奠定基礎,爲長鄉侯取代清江侯奠定基礎。

敘州出不出兵,都不是很重要,更多的也是指望敘州能有一個積極參與的姿態。

“那還要請韓大人派人代爲嚮導。”曹幹說道。

曹幹對辰敘這一帶的山川地勢是真不熟悉,也希望實地走一趟,再去見思州楊氏更有底氣。

同時渝州與思州同處黔江的上游與下游,但除了私鹽販子往來外,官方並沒有接觸,曹幹也不覺得憑藉渝州刺史府一封諜文,就能敲開思州楊氏的大門,即便敘州不出兵,拉上敘州的人過去,也能增添說話的籌碼。

思州與辰州、敘州相鄰,同時名義上還歸附於大楚,是大楚的羈縻州,每年都還象徵性的送些貢品到金陵,再求些賞賜回來。

“這個是當然,曹大人過來,我們總是要儘可能提供便利,”

韓謙也不知道什麼時候情況就會突轉直下,敘州兵力太有限,不能兼顧多個方向,但儘可能調派少量的嚮導、斥候協助曹幹他們,只是舉手之勞而已,便一口應承下來。

再說對與長鄉侯王邕的合作,這邊多多少少要表示出一些誠意出來。

韓謙又說道,

“此時金陵那邊兵荒馬亂的,也不知道幾時戰事能息,荊襄及江南西道急需川鹽進來。川鹽用船運走長江或許最爲便捷,但辰敘靖邵等腹地的用鹽,即便走思州,也有利可圖。曹大人見到楊刺史,可說所有運抵老龍峽的川鹽,敘州都可以以每石兩千錢收購。”

巴南鑿井取滷煮鹽,是爲井鹽,每石鹽耗資不過二三百錢,經黔江南下,經武陵山南麓小道人背馬運,即便再艱難,每石鹽運費耗用五六百錢也就頂天了,韓謙承諾到龍牙城以每石兩千錢收購,意味着每有一石川鹽經思州運抵敘州,渝州與思州便能分得一千二三百錢的巨利。

倘若渝州少取一些鹽利,每年有五六萬石的川鹽經思州輸入敘州,便是七八萬緡錢的暴利,僅此一項,大概便能叫思州楊氏砰然心動的吧?

雖然潭朗嶽諸州,每年所能徵收的田賦丁稅加起來有數十萬緡錢之多,但那是擁田十萬頃、丁戶十萬的大州,田州丁戶不足一萬,土地貧脊,即便再苛刻盤剝,每年租賦稅役加起來能有兩三萬緡錢就頂天了,還要應付各種各樣的花銷,乃是窮鄉僻壤。

中原王朝很多時候,都不願意將這些州縣直接納入治下。

說白了就是在這些窮山惡水的地方,統治成本太高了,糧賦收入又低。

非但不能指望這些州縣能有糧賦輸入京中,反過來還要倒貼大量的錢糧維持衙府的運轉。

一旦遇到地方上滋生亂事,朝廷還需要派兵征討,便會令本就捉襟見肘的中央財政更加雪上加霜,破洞連連。

如此一來,維持名義上的統治,實際上由這些州縣各管各的,也就成爲歷朝統治者迫於現實的務實選擇。

當然這麼多的川鹽輸入敘州,韓謙要怎麼處置,曹幹則不關心了,心裡想韓謙與其父韓道勳父子相繼的兼領敘州刺史,敘州一切皆是韓謙說了算,他總歸有力法從這些川鹽身上收刮到更多的暴利。

“郡主與潭王殿下的婚事,便要請韓大人多多操心了。”曹幹說道。

“郡主的送親人馬及儀仗應該也到硤州了吧,這些事情在三個月的國喪期過去,自應由蜀主選派的送婚使趕到岳陽張羅一切。韓謙將郡主送到岳陽,迎親使的責任已畢,此時就想着專門服喪守墓,實在沒有心思去理會世事。”韓謙推辭說道,表明他此時不會摻合到岳陽去的態度。

尼瑪,何輒敘州什麼事都不用幹?曹幹腹誹道,但三角眯眯眼卻似滿含笑意,說道:“郡主初嫁入楚地,難免人生地不熟,再加上在蜀宮打小嬌生慣養,難免會有些小性子,即便我家國主會遣幾名老練的麼麼伺候身邊,但短時間內恐怕難與大楚王臣相處融洽,這時候便要韓大人代爲通融了。”

“這個好說,畢竟是韓某將郡主迎入大楚的,也不可能真就坐看郡主被那些不知好歹的人欺負,請曹大人及侯爺那邊放心。”韓謙說道,接下來就站起來示意送客,他要繼續留在山間守其時,更多細節性的洽談則都交給馮繚、田城他們負責跟曹幹接觸。

田城、高紹、馮繚陪同曹幹及曹哲、蔣漣等人先下去,趙庭兒有孕在身,怕夜裡山陡路滑容易摔跤,也先回龍牙城去。

除了林宗靖率領一隊扈衛外,此時就奚荏陪伴在韓謙的身邊伺候他的起居,更主要是幫着整理書稿。

韓謙站在山間,看紅燦燦的晚霞鋪滿西山之巔,這時候看到郭奴兒登山來,將一封拆過封的密信遞過來:“姜大人剛剛收到密諜從樑國新傳回來的密信,着我拿來給大人一閱。”

第六百零五章 意圖第六十九章 破綻第二百九十三章 蜀使第五百八十二章 晉帝消息第四百八十四章 孃家人第三百一十三章 巫山長峽第二百九十二章 人選第四百四十章 秘密第七百二十八章 北上第二百九十四章 長鄉侯第五百五十八章 對峙(三)第二百零九章 縉雲樓第二百二十三章 夜間定計第二百四十六章 根基第五百三十章 山雨欲來第七百零八章 臘月第七百一十二章 殿中第一百零九章 訪寨第六百二十二章 北上(三)第五百三十三章 驚疑第七百九十四章 勸嫁(一)第七百七十章 金陵詭局第五百零四章 密談第三百五十一章 劫持第六百五十一章 秘使第四百五十九章 山川第四百七十五章 怒火第一百零一章 殺人活命第五百五十六章 對峙第六百七十五章 河道第三百零九章 一夜第七百七十八章 炮戰第一百六十一章 天子之權第七百一十四章 新都洛陽第七百七十九章 奪寨第五百四十三章 周憚第一百八十九章 援師第二百四十章 天工匠書第五百二十三章 勾結第五百八十三章 條件第四百零一章 星火第二百七十六章 太平犬第二百七十四章 誘敵出寨第三百八十二章 秘密第六百六十章 交換第五百七十八章 屈就第七百七十三章 戰起第二百八十三章 何干第六百五十五章 兵釁(一)第六百二十八章 詭局第七百九十二章 渡江(三)第四百六十二章 回宮第四百一十三章 南撤(二)第六百四十一章 故人第二百九十五章 進城第五百九十章 重逢第七百一十八章 路遇第六百七十三章 決堤第四百三十八章 興兵北進第七百零六章 抉擇第五百七十章 忠言逆耳第三十二章 投子博戲第七百九十四章 勸嫁(一)第六百九十一章 世道第五百三十三章 驚疑第七十四章 相贈佳人第一百零三章 龜山第五百六十五章 公道第六百八十九章 瀾涌第五百八十八章 長街第十四章 下注第四十二章 饑民第六十六章 問詢第六百八十五章 反咬一口第五百七十六章 裕溪河第二十六章 收奴第一百七十三章 扣船第三百六十二章 太妃第七百八十章 絕望突圍第二十五章 文死諫第五十二章 夜聚第四百三十二章 和談(二)第四百六十五章 天子之權第七百零七章 分歧第四百八十八章 秋意第四百一十九章 秘信第三百六十二章 太妃第三百二十八章 大江東去第三百一十三章 巫山長峽第七百八十二章 舊事(二)第五百八十四章 溯流第四百三十五章 同心第二百六十五章 馮繚(一)第二百五十五章 詭計第六百零二章 迎親(二)第一百二十九章 再歸金陵第七百六十一章 洛陽(二)第七百二十三章 河洛(二)第四百五十三章 清晨第二百四十章 天工匠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