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九章 思州

郭奴兒、何柳鋒帶着人,於二月底護送曹幹去思州見思州刺史楊行逢,他們同時也代表韓謙開出敘州的條件。

三月十日,思州刺史楊行逢派其子楊護,隨曹幹、郭奴兒、何柳鋒返回到龍牙城見韓謙。

韓謙與長鄉侯開出的條件太誘人,其他不說,僅每年十萬石川鹽經過思州,輸入黔中、湘南,對思州而言便是每年坐收八九萬緡錢的巨利。

思州範圍與敘州、辰州相當,但比敘州、辰州還要封閉。

川渝方向有黔江通入思州,但中間婺僚人山寨林立,阻隔了思州與川渝的聯繫。

僚人數百前被趕出南詔地區,北遷到川南山地,也是從當地土籍番戶手裡奪去山林土地,思州的土籍番民與婺僚人的仇恨、矛盾極深。

而荊湘方向,沅江的支流辰水發源于思州東部山嶺,但河道湍急險窄,河道里險灘極多,不利行船,僅辰水北岸有險僻小道能進入思州的腹地。

而繞過楊氏所控制的思州城,銜接黔江東岸與辰水西岸的武陵山南麓小道,則完全是私鹽販子硬趟出來的。

思州如此封閉,其境內遷徒定居的客籍人丁數量也很有限,土籍番戶佔到總人口的九成,因而從前朝開始,思州軍政大權都被土籍大姓牢牢掌握在手裡,楊氏世襲思州刺吏到楊行逢已經快有一百年了。

即便如此,思州楊氏跟經營潭州的馬氏是遠遠不能相提並論的。

思州太貧瘠了,楊氏等大姓即便有麾下有成千上萬的寨奴供盤剝,日子也過得相當清寒,說是刺史,威風甚至都不及早年的馮昌裕、向建龍、楊再立等人,此時更不要說與在辰州掌控大權的洗英相提並論了。

楊氏在思州即便是維持兩千人規模的兵馬,也是相當的吃力。

楊行逢之子隨曹幹到龍牙城,進山求見韓謙,除了要進一步落實鹽利之事,還有一點是希望求-購龍牙城所出的兵甲戰械。

鄭暉率敘州兵馬攻辰州,雖然思州沒有介入,選擇袖手旁觀,但對戰事卻始終關注,也可以說非常警惕韓家父子在敘州的發展。

目前韓謙正式得授敘州刺史,雖然敘州的實力以及凝聚力只會更強,不會被削弱,但從另一角度去看,韓家在敘州無疑正式成爲湘西南、黔陽諸姓大族中的一員,也無形中削弱了其他土籍大姓對敘州的警惕跟敵意。

他們之前更擔心的是田畝改制、土客合籍推廣開來,他們也會隨辰敘兩州徹底併入大楚,那他們再也當不成土皇帝、土霸主。

如今看原來僅僅是韓家取替馮、洗等家成爲敘州之主,他們能感受到的威脅就弱了。在他們看來,一方面是韓謙僅僅憑藉敘州一地之力,還無法對他們形成多致命的威脅,第二方面則是楚國形勢一旦穩定下來,即便正式承認韓謙割據敘州的事實,但也不會縱容韓謙繼續往敘州之外擴展。

這麼一來,楊氏對敘州的態度,也就順理成章從警惕防備變爲合作,何況還有這麼大的利益可圖。

不過,思州兵馬的武備太差了,番兵不要說鐵甲利刃了,甚至連鐵箭簇儲備都極有限,武備以藤甲、藤盾、短弓、刺矛爲主。

番兵好戰彪勇,悍不畏死,是歷朝以來雄踞這片山水最大的優勢,但武備的低劣從雞鳴寨、辰陽城等戰辰州番兵被打得跟狗一樣也是盡顯無疑。

思州需要兵甲提升戰力,同時也有試探敘州是否真有與思州通力合作的意圖,而不僅僅是利用思州,甚至對思州暗存歹意。

韓謙對此從來都是來者不拒,坐在山間竹棚,跟年逾三十的楊護說道:“思州但凡有求,以錢易貨也可,以貨易貨也可,以工易貸也可——敘州人煙稀少,之前又連年戰事,丁壯死傷太多,此時想要辦什麼事情,便感覺人手匱缺太厲害。思州要是有丁壯多剩,我這邊可以僱來做工,按月結算工錢給思州!”

楊護微微一愣,雖然他在思州地處偏僻,但自幼其父也是從外地延請儒生進入思州,教導他們書文,眼界要比普通的番民番戶開闊多了,但也沒有想到能用這種方式,從敘州換取緊缺的兵甲戰械。

然而仔細想想,卻也沒有什麼不可以。

僅他楊氏在思州就有萬餘寨奴,平時田地耕種有婦孺完成便可,扣除州營及嫡系扈衛,差不多有兩千青壯可以遣來做工、換購兵甲。

“敢問韓大人,不知做工如何折算?”楊護面對眼前這個比他要小六七歲的青年,卻不敢有絲毫的怠慢,敘州馮氏被滅,辰州洗氏被殺得像狗,其他地方或許傳聞不多,思州近在咫尺是有脣亡齒寒之痛的。

“黔陽、臨江,不論是募工還是募卒,待遇如何,以及龍牙城所出的刀械甲具售價幾何,都不是什麼機密,楊公子想必也是清楚,何必多此一問?”韓謙笑道。

楊護遲疑半片晌,說道:“韓大人待工卒太厚,或會令其驕縱。我思州所遣寨奴聽韓大人使喚便成,給食給衣無需如此寬厚,可否多折些工錢?”

趙庭兒坐在韓謙身邊,沒想到楊護送奴工過來,將工錢都從這些奴工頭上都盤剝走還不夠,竟然要這邊剋扣伙食,以便他們能盤剝更多!

趙庭兒俏臉微冷的看向山間雲林,她這時身孕顯懷,默唸着不能爲這種小事動氣,強忍住纔沒有直接代韓謙回絕楊護這無理的要求。

“楊公子如此想,也是對的,但我們這邊很難操作,這樣的話,楊公子你看可不可以?”韓謙卻是風輕雲淡的說道,“思州送來的人手,還是由思州派人管治,我們照人頭撥給錢糧便是,到時候這些奴工每日要給多少食糧,悉由思州做主,思州只要保證這些人做工不偷懶便成。”

“好!”楊護砰然心動道。

他心裡想着,送兩千寨奴過來,照敘州這邊的供食標準,他們差不多每天能剋扣下二十石糧谷,那每月便是六百石糧谷,一年便是七千二百石糧谷。

這放在思州便是一筆巨數。

韓謙將合作的大概範圍確定下,更具體的事情皆由馮繚、趙際成與楊護去商議。

曹幹促成這事後,他雖然不是送婚使,不需要負責張羅清陽郡主與潭王楊元溥的婚事,但還要是代表長鄉侯去岳陽,談渝州與岳陽合作的具體條件。

這也是清陽郡主與潭王楊元溥成婚的本來目的。

雖然有相當一部分的川鹽以後會走黔江、武陵山南麓小道進入敘州,但長江依舊是渝州與岳陽-物資往來的主幹道,而渝州此時想到獲得龍牙城所打造的優質戰械兵甲,目前也只能從沅水、長江繞道。

見韓謙與楊護已經談妥,他再回敘州的目的已經達成,曹幹又問韓謙道:“今日乃韓老大人遇害滿三月之期,韓大人真不出山,陪曹幹走一趟岳陽?”

“……”韓謙搖了搖頭,他這時候窩在敘州想必也令王嬋兒、鄭榆、大伯他們很滿意,希望那些人以爲這是大家都認可的默契,現在還沒有到打破這種默契的時候,跟曹幹說道,“我在龍牙山等着聽渝州的捷報。”

“承韓大人吉言,”曹幹知道他不指望自己能逆轉韓謙的意志,說道:“那我不便在這裡多滯留,下山便去辰陽坐船去岳陽拜見潭王,與韓大人那就後會有期了。”

“曹大人心裡大概不會真希望與我後會有期的。”韓謙笑着說道。

曹幹微微一怔,心想也是,他與韓謙分別是兩國之臣,即便他以後有機會出使楚國,也不可能會繞到敘州這裡來,那再想相見,要麼就是韓謙隨楚軍踏入蜀地,又或者是他隨蜀軍踏入楚地。

這可不是什麼好兆頭啊!

曹幹尷尬的笑了笑,說道:“我王使鴻臚寺卿韋羣作爲送婚使進入岳陽主持郡主與潭王的婚事,韓大人此時不願意出山,而我趕去岳陽,潭王或許會以爲我的分量不夠!”

在常人眼裡,韋羣的分量要比曹乾重得多,即便潭王楊元溥及沈漾他們知道曹幹代表的是長鄉侯,但保不定太妃王嬋兒、鄭榆拿他們兩人的身份說事,也保不定韋羣與蜀世子清江侯的關係更密切。

他雖然不能公開違擰蜀主王建的旨意,破壞清陽郡主與潭王楊元溥的婚事,但渝州跟岳陽的合作,很多在蜀國都是不能公開的,他想作梗還是有辦法的。

當然,曹幹這麼說,還是希望他這邊能介入這些事。

韓謙也想着儘快打通黔江通道,轉身跟馮繚說道:“馮繚,你陪曹大人走一趟吧!”

韓謙這話是用他到岳陽爲代言人,馮繚自然怎麼都不會拒絕,滿口答應下來,說道:“我這便陪曹大人走一趟岳陽,大人還有什麼話要我帶給殿下的?”

“你去見到殿下、沈先生,便說蜀主無心東謀,大家各安其事便可。另外,郡主與殿下的婚事,韓謙戴孝之身,不能親自趕往岳陽爲賀,馮繚你這次備足賀禮過去,而給清陽郡主所單獨準備的賀禮,要多花些心思。”

蜀國的底牌竟然被韓謙徹底看透,曹幹也只能尷尬的摸了摸鼻子,拱拱手也不再多說什麼,便與韓謙告辭,與楊護、馮繚、趙際成等人一起先下山去;等馮繚在龍牙城備足祝賀清陽郡主與潭王完婚的賀禮,再經雞鳴寨乘船趕往岳陽。

第五百九十二章 虎狼之心第三百九十八章 溧水城第一百零一章 殺人活命第三百八十四章 奪兵第五百六十六章 妖言惑衆第六百五十七章 兵釁(三)第二百三十二章 召見(一)第三百六十七章 蜀使第六百四十九章 狼子野心第七百四十三章 圍城第一百八十八章 攻城第一百五十九章 分歧第四百零六章 勇將第三百三十三章 波瀾不驚第一百三十二章 監視第一百一十四章 偷吃第四百七十二章 滅口第四百八十四章 孃家人第二百五十章 父女第二百五十三章 故人相見第一百六十一章 天子之權第七百章 前奏第二百四十八章 龍牙城第七十一章 父女之辯第七百八十章 絕望突圍第六百三十章 黃雀在後(二)第二百零一章 納妾第二百一十六章 參觀田莊第三十一章 偏見與疏離第三百三十八章 離城第二百五十一章 封官賞爵第五百一十二章 石樑縣第二百二十四章 人心第二百四十七章 五柳溪第一百一十章 說服第四百二十章 秘議第一百零三章 州獄第三百一十八章 蜀宮舊事第五百三十一章 選擇第三百二十四章 熱鬧第六百四十七章 奇謀第三百九十九章 問話第五百一十章 議事第七百二十四章 奪島第三百九十六章 應對第一百七十章 舉吏第七百一十六章 出使第一百五十章 條件第二百三十一章 富可敵國第七十章 橫生枝節第二百八十九章 陷城第六百五十五章 兵釁(一)第五十七章 殺戮第五百二十三章 勾結第四百五十五章 雞鳴寨第一百二十一章 引狼入室第四百一十三章 南撤(二)第三百零七章 離去第一百三十八章 舉薦爲吏第七百六十章 洛陽(一)第五百二十四章 勾結(二)第五百七十七章 交易第四百七十九章 山溪第九十八章 驚蛇出洞第三百三十章 暗夜第九十二章 滅寨第三百三十七章 秘令第四百四十三章 進城第三百九十章 山水之隱第一百五十九章 分歧第二百二十三章 夜間定計第二百五十五章 詭計第三百三十八章 離城第二百五十二章 棋局第六百六十九章 和議第七百八十一章 舊事(一)第三百三十七章 秘令第一百五十八章 正軌第四十七章 王族楊恩第五百三十四章 相依零三百一十章 迎親使第四百零三章 偷樑換柱第六百二十四章 華柱峰棧道第五百九十二章 虎狼之心第六百二十九章 黃雀在後(一)第四百五十五章 雞鳴寨第三百五十四章 居喪第四百七十八章 逃獄第四百六十九章 刺客第七百八十二章 舊事(二)第二百八十六章 神陵司第二百五十一章 封官賞爵第三百五十六章 弒第四百七十一章 家奴第二百二十四章 人心第七百八十八章 行省第七百一十五章 兵鋒第四百七十四章 風起第五百零八章 茅山第五百一十九章 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