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三章 放歸武陵

從鷹魚寨到武陵城,沅水曲曲折折有七百里水路,但秋水正盛,順江而下,帆船如梭,即便夜裡怕撞山壁,三天後趙直賢、譚育良帶着隨他們這些年在黔陽紮根臥底的妻小,與十數名家小在潭州的武官,也乘船進入朗州武陵縣境內。

朗州乃潭州節度使府所轄。

趙直賢、譚育良二人卻沒有歸鄉的喜悅,那些家小在潭州被放回來的武官同樣沒有絲毫的放鬆。

遠遠看到沅水西岸一座近水山崖,新建起一座木質哨樓,裡面有數名軍將朝這邊張望,掌舵的艄工以及兩名操帆的水手將烏篷帆船停靠到江灘上,朝趙直賢、譚育良拱拱手說道:“趙大人、譚當家,就此別過!”

對方僅有三人,趙直賢、譚育良當然可以將他們扣押下來,但真要這麼做,又有何益?

他們倉皇下船,拖兒帶女往哨樓爬過去,稟明身份,他們便找了一塊空地,等這邊派哨騎去武陵報訊;差不多等了一個多時辰,纔有一隊騎兵,沿江岸快馬馳過來。

來人也不說其他,只是催促趙直賢、譚育良二人跟着他們走。

趙直賢、譚育良拋下妻小及其他被放武官,天擦黑才趕到武陵城。

武陵縣位於武陵山脈的東北麓,往東便是洞庭湖西岸與長江相交、廣及二三十里方圓的平原及丘陵帶。

也就是說,武陵縣實際於位於整個洞庭湖平原及外圍丘陵帶的西南邊緣之上。

長久以來,辰敘等州的客籍勢力孱弱,土籍山越蠻民雖然兇悍善戰,但較爲分散的勢力沒有抱成團,還不足以發兵北侵中原。

因此,武陵縣從來都不是潭州對外防備的重點,長期以來都僅有少量的駐兵,甚至還不如直接滲透到辰州、敘州的精銳兵馬爲多。

不過,趙直賢、譚育良進入武陵城,看到此時的武陵城內,兵馬明顯要多過往常。

趙直賢、譚育良被帶到縣衙後宅,這時候他們從院子裡外侍衛身上所穿的華麗服甲,認得他們是世子馬循身邊的親衛,兩人對望了一眼:“世子早已經猜到敘州有變?”

趙直賢、譚育良一直到中方城被攻陷,都沒有機會派出信使。

當然,就算他們沒有機會派出信使,巖雞寨那邊察覺到鷹魚寨的異常,也會派人回潭州傳訊,但世子要是得知中方城變故之後再動身到武陵縣,可能這時候還在半路上。

趙直賢、譚育良走進大堂,看到除了世子馬循外,新任朗州刺史馬元衡、兵馬使馬融以及世子身邊的謀士文瑞臨、文先生都在。

感受到世子那殺人的眼神,趙直賢、譚育良直覺後腦勺發涼,也知道鷹魚寨失陷的消息,已經由巖雞寨的信使傳入世子的耳中了。

“蠢貨,蠢貨!一千多精銳老卒都沒能守住鷹魚寨,你們是幹什麼吃的?難不成說韓家父子在敘州能有撒豆成兵的異能?”馬循再也控制不住的朝趙直賢、譚育良咆哮起來。

巖雞寨跟鷹魚寨隔着有三四十里縱深、峰險林密的中方山脈,地理位置上還屬於辰州漵浦縣,即便確知韓家父子對鷹魚寨下手,攻下鷹魚寨,卻不知具體的詳情。

趙直賢、譚育良他們不被放回來,馬循他們也已經新派斥候深入敘州探明根底,但顯然不可能比趙直賢、譚育良更清楚內情。

說實話,趙直賢、譚育良這時候都沒有搞清楚四姓爲何會強襲鷹魚寨,他們只是一五一十,將他們所見、所聞、所經歷的一切,都原原本本說出來,最後還小心翼翼的說出他們的見解:“韓家父子野心勃勃,意圖獨吞敘州!”

“世子,你此時不會還不信韓家父子與楚帝共圖潭州的陰謀了吧?”文瑞臨恨恨的瞪了趙直賢、譚育良一眼,苦口婆心的跟世子馬循說道。

“韓家父子素有野心,乃是我們早就知道之事,要不然韓謙也不可能去年冬季潛逃去敘州……”馬元衡皺着眉頭,遲疑的說道。

潭州很早就聽到風聲,說韓謙攜有天佑帝的秘旨潛逃敘州,目的就是要助天佑帝對潭州進行削藩,但這種傳言並沒有引起潭州的重視。

大楚開國才十四五年,還談不上民心歸附,再者有馮文瀾案在前,像韓道勳、韓謙有機會割據一方,誰還願意對天佑帝俯首稱臣?

再一個就是他們所掌握的鷹魚寨,位於敘州的腹心之地,不覺得韓家父子想要控制敘州的形勢,不會藉助潭州的支持。

之前的傳言,怎麼看都沒有能站得住腳的理由。

而這一刻,趙直賢、譚育良的說法雖然也很順理成章,但馬元衡多多少少也有些遲疑了,只是這還是不能確定韓家父子跟金陵有共謀啊!

“四姓爲何會襲鷹魚寨?這個問題與韓謙當初爲何能成功潛逃敘州一樣,看似沒有問題,但答案就擺在那裡,世子與刺史大人不敢相信罷了!”

文瑞臨知道鷹魚寨失陷後,潭州倉促間沒有出兵征討韓家父子的可能,但潭州要是再不進行徹底的動員,不做最後的準備,還繼續被韓家父子的表演欺騙下去,那可能黃花菜真就要涼了。

他情急之下,也不顧上溫順的態度,語氣激越的說道,

“韓謙當初能攜帶那麼多的物資、人馬潛逃出金陵,非其良善,則是天佑帝及楊元溥有意縱容,之後天佑帝順勢將沈漾等人貶到鄂州,與敘州一起,對潭州隱隱形成夾擊之勢,然後再一步步的去加重這個勢。而四姓這次會襲鷹魚寨,看似百思難解,但倘若韓道勳請旨留在敘州擔任監軍使的張平與韓家父子串謀,設計誘騙四姓魯莽行事呢?”

“張平與韓家父子怎麼串謀?”馬元衡有些不解的問道。

“倘若四姓與刺史大人一樣,篤信韓家父子背叛朝廷,張平僅僅是朝廷放在敘州的擺飾,那在韓家父子推新田稅新政時,四姓暗中聯絡張平共反韓家父子,不是理所當然的事情?”文瑞臨說道。

“四姓欲反韓家父子,爲何去襲鷹魚寨?”堂下有人質問道。

文瑞臨說道:“張平使他們相信韓家父子早就暗中投附我潭州,又使他們相信鷹魚寨易襲而黔陽城難攻,一切不就都有解釋了?而在座諸位,之前不是都在奢望韓家父子能投附潭州嗎?”

文瑞臨咄咄逼人的語氣,叫馬元衡、馬融等人臉上不悅,卻又拿不出話來反駁他,畢竟四姓會強襲鷹魚寨必然是中了韓家父子的圈套,他們卻說不出一個更合適的解釋。

當然,即便韓家父子事先跟金陵有合謀,也不能排除韓家父子在得勢之後有甩開金陵的心思,畢竟此時的形勢太有利於韓家父子割據敘州了,但潭州這邊卻不能冒險再袖手不管了。

“不管怎麼說,韓家父子不得不防。”馬循遲疑的說道。

“僅僅防韓家父子已遠遠不夠,還請世子即刻前往潭州,勸說主公放棄對金陵的最後一絲幻想,儘早進行防備……”文瑞臨說道。

“那韓家父子就任他們張狂下去?”

在大洪山兵敗之後,馬循雖然沒有將責任推到文瑞臨的頭上,但也覺得文瑞臨不過爾爾,因此文瑞臨反覆說韓家父子與金陵合謀之事,他聽得都覺得膩煩。

只是鷹魚寨失陷,他又傾向相信文瑞臨的分析。

而就算韓家父子沒有跟金陵合謀,潭州上千精銳老卒死於韓家父子之手,他就能忍下這口氣?

“楚軍隨時都有可能會在鄂州大規模聚集,在擊退這一路楚軍進攻之前,世子怕是無法直接拿韓家父子如何,但敘州那邊也必須要防備,”

文瑞臨說道,

“過去這幾年辰州刺史王樑實是阻止辰州諸姓聯合的關鍵。目前韓家父子在敘州推行田稅新政,又用詭計重挫敘州四姓,相信辰州大姓勢力必有脣亡齒寒、如芒刺背的危機,倘若此時能殺王樑,派信使入辰州,必能使辰州大姓聯合起來。就算我所說的一切,都只是猜測,但這樣至少能叫韓家父子不會成爲潭州腹背的威脅!”

馬循卻也不是蠢貨,沉吟片晌,問馬元衡、馬融等人:“你們覺得如何?”

“此事宜早不宜遲,待韓家父子收服四姓,辰州那邊再應變,怕是會措手不及。”馬融並不喜歡文瑞臨,但不得不承認文瑞臨此時的建議,是難得的果決乾脆。

即便馬融、馬元衡還是很難相信韓家父子與金陵共謀這事,但不管怎麼說,他們都要出手阻止韓家父子再吞併辰州。

要不然的話,讓韓家父子佔據辰敘兩州,那韓家父子將不會再是潭州的附庸,而是潭州腹心處的強敵了。

“倘若一切都如文先生所言,潭州要如何應對這次劫難?”馬元衡作爲朗州刺史,他與馬融要留下來主持朗州的軍政,派人刺殺辰州刺史王樑以及盯住敘州的一舉一動,也得是他們負責,便不能回潭州去,這時候他心裡突然很沒有底,張口問道。

“聯蜀、聯樑,吞取邵衡!”文瑞臨說道。

潭州畢竟弱小,唯有蜀國、樑國大兵壓境,叫金陵無法從邊軍裡抽調精銳,潭州所面臨的壓力纔會輕一些;而蜀樑兩國必然也不願意看到金陵能真正對潭州成功削藩。

邵州與衡州,與潭州同處湘江流域之內,地理上沒有天然的阻隔,是渾然一體的,潭州這些年重點滲透的區域是邵州與衡州,此時就應該直接吞取,直接轉化爲潭州所掌握的實力,去對抗楚軍隨時會發動的攻勢。

馬元衡、馬融對視一眼,是不是真要搞這麼大的動作,就需要主公決斷了……

第七百零二章 新的形勢第四百三十三章 碑文第二百一十六章 參觀田莊第四百四十五章 大議第二百四十四章 負荊入城第四百五十八章 酒店第四百四十六章 心扉第七百六十六章 蜀使(三)第五章 家兵第五章 家兵第五百九十一章 秋夜第六百七十三章 決堤第二百八十二章 問策第六百九十八章 安營第三百四十一章 奉詔第六百九十八章 安營第五百五十三章 不該渡江第一百五十九章 分歧第四百九十八章 招安(二)第四百一十八章 學堂第四百四十九章 婚約(二)第五百九十一章 秋夜第一百四十四章 無計第一百八十四章 守禦山河第一百二十章 身世第七百章 前奏第二百三十七章 疑案第六百四十六章 山中第七百七十三章 戰起第四百五十八章 酒店第二百九十七章 緩追(二)第三百五十四章 居喪第一百零七章 送禮第五百七十七章 交易第四十二章 饑民第三百八十二章 秘密第三百三十章 暗夜第六百九十一章 世道第五章 家兵第一百一十九章 攔虎路第六百八十二章 半闋殘詞第一百四十二章 石壩第三百八十七章 失城第五百六十七章 訊問第七百九十四章 勸嫁(一)第七百九十一章 渡江(二)第五百九十九章 宮中(二)第三百一十四章 人選之迷第四百二十九章 短兵(四)第六百零二章 迎親(二)第三十三章 論賭第三百九十五章 赤山軍第二百三十五章 獻策第五百零五章 訪客第二百八十二章 問策第六百零七章 激戰第三十七章 書出驚心第一百零一章 殺人活命第一百三十四章 秘密第六百二十九章 黃雀在後(一)第一百五十九章 分歧第四百七十四章 風起第三十六章 逼迫第三百五十六章 弒第二百七十一章 秘旨之意第二百二十七章 靜觀其變第一百六十四章 風聲第十六章 侯府第六百七十六章 世子第四十九章 慷慨第一百五十八章 正軌第一百七十九章 震懾第八十七章 變速第十二章 晚紅樓第一百六十章 軟禁第五百四十四章 撤軍第二百一十四章 詢問舊事第二百八十八章 馬不停蹄第一百六十二章 奚氏族人第八十八章 精英斥候第三十七章 書出驚心第一百八十七章 知情第六百一十八章 監軍(一)第三百五十七章 新帝君臣第五百零七章 起事第七百八十章 絕望突圍第五百五十九章 安排第五百零一章 偏執的勝利第四十八章 相知第六百三十四章 異動第七百四十七章 戰役(二)第三百五十五章 楚州舊事第五百九十九章 宮中(二)第二百八十七章 聽信第六章 山居第四百一十六章 好地方第六百二十二章 北上(三)第七百二十六章 崇文殿第八十六章 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