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二章 前後夾擊

朱允文收到馬蕭的信的時候正在吃中午飯,結果一看信連吃飯都忘記了,只是在那傻傻地笑,馬曉羽鏈接喊了他幾聲都不應,就在她剛準備差人去叫太醫的時候,朱允文說話了:“可憐的四叔喲。”

這句話說的莫名其妙,馬曉羽不解地問道:“皇上,燕王怎麼了?什麼叫做可憐啊?現在他可是你的敵人呢,皇上居然可憐他啊?”

朱允文揚了揚手裡的信說:“嘿嘿,這你就不知道了吧,你記不記得朕和你說過的,朕有一個手下在羅剎國的。”

馬曉羽點頭:“記得。”

朱允文說:“他現在在那邊已經混成了一個大官,聽說四叔造反以後,現在他發兵來支援我啦,信中他說要朕北上他南下,把四叔給夾擊在北平。”

聽到這裡,馬曉羽作了一個可憐的表情,說:“悲劇的燕王殿下啊,本來就沒什麼希望的,現在還被夾擊,看來……皇上,還是不要把他虐得太慘吧,畢竟是你的叔叔,意思意思就可以了。”

朱允文點頭說:“那是的,只要他投降答應削藩,他還是可以住到京城燕王府來的嘛,你看那桂王他們都是這樣啊,在這裡有吃有喝的,多爽。”

馬曉羽說:“好了好了,那些事情以後在說吧,現在是吃飯的時間。”

吃過了飯,朱允文做了一個決定,要御駕親征。明擺着要贏的戰爭,不去露個臉實在是說不過去。

第二天一早,朱允文在早朝上宣佈了御駕親征的消息,結果引起了大臣們的強烈反響。

大臣A:“皇上龍體要緊,還是不要去了吧。”

大臣B:“皇上政務繁忙,那些事情就讓給屬下們去做吧。”

大臣C:“皇上,御駕親征的時候記得帶上小臣……”

……

朱允文原本以爲三個女人一臺戲有些誇張,沒想到這些大臣更誇張,他們簡直就是如同連續劇一般的存在。這件事情最後的結果就是,朱允文鐵了心要親征,七歲的太子朱文奎監國,皇后馬曉羽垂簾聽政。

說一不二說到做到是朱允文的一貫作風,只不過是宣佈了御駕親征的第二天,他就在兩千禁衛軍的擁簇下出發了。他的這一行爲讓大家猛然醒悟,這皇上肯定是出去玩的,戰爭那邊已經要勝利了,不然皇上不可能就帶這麼一點人出去。當然,這是大臣們的想法,至於民間,老百姓看到朱允文貴爲皇帝,居然還親自出去打仗,都小小地感動了一把,弄得那些準備繼續鬧下去的士子們都有些不好意思了。頓時,朱允文的民間形象迅速躍上了幾個臺階,當然,他自己並不知道。

朱允文他們走的是水路,從上新河進長江,然後從九江口北上京杭運河,一路暢通無阻,只不過五天的時間,河西務,只要再往被走一點點就到北平了。不過朱允文卻在這裡停下來了,不是他不想走,而是他遇見了正在和燕軍激戰的秦裕。哦,不對,不能說激戰,應該是燕軍阻撓秦裕北上,然後秦裕用船上的大炮對着岸邊來兩下,他們就嚇住了不敢再來送死,於是秦裕繼續北上。

看到朱允文的時候,秦裕顯得很是興奮,他的第一句話是:“皇上,勞煩您這麼遠來看我,我真是過意不去。”

朱允文:“……”

朱允文的到來給已經在京杭大運河上跟燕軍打了幾戰的士兵們士氣大漲,個個都跟磕了藥似的,遇見了燕軍就是一陣掃射,弄得朱允文都有些不好意思了。正是因爲他們的野蠻行徑,船隊的前進速度快了不知道多少,很快,他們就到了通州,也就是順天府外的那個通縣,由於這裡比較繁榮,所以治安管理人員也多,北邊是定邊衛,南邊是神武中衛。按照現在的話來說就是,北邊屬於城管大隊管,南邊屬於城管中隊管。歷史上有一副很出名的對聯,就是描述這裡的繁華的,上聯是:“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東當鋪,西當鋪,東西當鋪當東西。”

北平是朱棣的老巢,防守嚴密自然是不用說了,朱允文他們只得在一個叫做張家灣的地方停下來安營紮寨,這裡處於連接京杭大運河和盧溝河的一條小河的北岸,如果從這裡對着西北方向直接打過去的話,那就可以從大興城的南門攻進去。不過路比較遠,估計有幾十裡地。

北平在朱棣的治理下顯得很是繁華,一個很重要的標誌就是這裡紅燈區面積廣大。

朱允文正眺望着遠方的景色,突然想起了那個曾經在某個地方看過的畫眉同學,那精緻的面容,惹得他一陣神情激盪,他握緊了拳頭,心裡默默地說:“等這次回去,一定要把這個妞收到後宮裡面去。”

“皇上,我們什麼時候開始進攻?”朱允文被這個聲音嚇了一跳,往後面去看時才發覺是秦裕,這個傢伙出來這麼長的時間了,家裡的嬌妻還等着安慰了,所以在朱允文剛來的時候他就提出了很有建設性的意見,他說:“今天晚上我們就把北平攻下來吧。”當時朱允文就覺得很無語,現在他居然又來問了,於是他說道:“好吧,這裡這麼多百姓,我看你怎麼下手,要打的話也要凌晨吧,他們都回家睡覺了我們再來,那個時候纔是好的,知道不?”

秦裕大喜:“明白明白,我這就叫兄弟們去準備。”

看了他那麼心急的樣子,朱允文也不去管他了,手下有激情,這個不是更好麼?

當下秦裕便吩咐下去,大家全部不準睡覺,在船上隨時待命。

過了大約三個時辰,那繁華的夜市已經快要落幕了,雖然是晝夜營業的,那是有些行業註定見不得光,只是由於道德本質決定了,雖然大家都需要。

到了東方泛起魚肚白,朱允文知道,現在是時候了他站起神來拍了拍身上的泥土,深吸一口氣道:“叫兄弟們開始吧。”說實在話,雖然知道朱棣的主力軍隊被馬蕭牽制在北方,但是他還是不敢大意,畢竟是老巢,不可能沒有防備的,就像現在的京城已經被他叫了千牛衛給圍成了鐵桶一般的存在。

秦裕終於聽到了朱允文發出了進攻的命令,他等了一個晚上早就等的不耐煩準備要暴走了,現在終於可是施展一番手腳了,他一艘船一艘船地通知:“快點起來出發,打完這一仗就可以回家抱老婆了。”

大家一聽到老婆都興奮起來,連那些鍋爐工都鼓足了幹勁,用最快的速度裝好煤,一行人浩浩蕩蕩地向京杭大運河的盡頭駛去。

北京最早於隋朝(公元581年—618年)稱北平(見《隋唐演義》北平當中稱羅藝爲北平王,即北平王羅藝——羅成他爹),後於1427年作爲明朝的都城改名爲北京,北平早於北京近600年。

現在的蒸汽機開動起來動靜還是很大的,沒辦法,現在的東西都還是初級產品,沒有那麼精細,只好將就着用了,在離開北平城牆不到八百步的地方,城裡面的人終於有所察覺了,一時間警報聲大作。按照朱允文的想法,最好是偷襲進去的,但是現在已經不可能了,叫秦裕他們停下來更加不可能。這就好比如果那男人剛好要射了你叫他停下來,他絕對不答應。

到了城外,秦裕帶領的人留下一部分人守船,其餘的人都大聲叫喊着向城門衝過去。每一尊大炮都由一輛蒸汽車牽引着,速度居然也不慢。朱允文看着他們一副吃了興奮劑的樣子,不由地搖頭道:“唉,現在的年輕人,還是太沖動啊。”

城裡的人見秦裕他們過來了,也不甘示弱,開了城門列出一隊騎兵來。這下子,朱允文和朱棣就算是正面對抗上了,就是不知道朱棣本人現在在不在城裡,如果在的話還能叔侄倆敘敘舊什麼的。

從城裡面衝出來的騎兵的領頭將軍是蘇浙,據說他爹是蘇州的,娘是浙江的,自稱是蘇浙的混血兒,所以取了個這麼**的名字。這人原本在地方供職,是洪武年間的武舉人,被派到朱棣身邊協助抵抗元軍的,現在卻成了朱棣造反的鷹犬了。

朱允文在上輩子看古裝戲的時候,最不理解的就是爲什麼兩軍對戰的時候主帥都喜歡對罵,照他看來,打仗是鍛鍊動手能力的,直接衝上去操傢伙纔是王道,一羣大男人在野外對罵算個什麼事情?但是很不幸,今天他要親眼看一回這種事情的發生了。因爲秦裕已經在喝水潤喉嚨了,相信不久以後就可以欣賞到經典的國罵了。

不過,很顯然的是對面那傢伙跟朱允文一樣是個行動派,不熱衷對罵這種怨婦一樣的行爲,只見他槍指向前,道:“對面的那位,你到底打不打啊,居然還喝水,真受不了你。”

秦裕沒想到自己喝口水都被人歧視了,於是他毅然丟掉水壺,說:“來吧,單挑還是羣毆?”

第一百八十九章 思維混亂第九十三章 寡婦門事件(上)第九十四章 寡婦門事件(下)第一百五十七章 條件第一百八十二章 【旖旎】(兒童節求禮物)第一百七十三章 出發第一百二十四章 修書【第二更】第一百三十三章 後院起火第二十七章 出發前最後一次溫存第一百三十七章 國家科學院1第一百四十六章 開放第八十七章 鬆之閣第一百七十一章 客棧第一百一十九章 決心【第一章,求首訂】第四十二章 烤鴨(下)第六章 踢到鐵板了第五十二章 賺錢之道(明天零點衝榜)第九十二章 京兆尹第七十八章 閒話章節第五十八章 科舉(一)第一百八十五章 出版號第四十六章 小子眼光不錯哦第四十七章 效忠第一百五十章 戴綠帽的禹第八十六章 皇宮第一百六十九章 舊人第五十六章 新年(一)第一百八十章 回家第五十五章 貨幣新論第一百八十四章 教科書第四十章 歸程(最新修改)第一百七十八章 無語的章節第一百四十六章 開放第一百四十二章 臺灣第六十五章 變故第一百八十章 回家第六章 踢到鐵板了第六章 踢到鐵板了第二十二章 大婚(二)第二十章 大婚前夜第一百四十二章 臺灣第八十六章 皇宮第九十四章 寡婦門事件(下)第六十章 科舉(三)第一百八十七章 開會(一)第八十三章 月黑風高殺人夜第九十七章 半自動第一百五十九章 接管第一百六十章 高麗第三十四章 第一場戰爭(三)第一百七十八章 無語的章節第七章 名聲第一百三十章 靖難(三)第九十七章 半自動第一百零八章 天下第一第一百七十二章 馬蕭的消息第一百五十八章 女眷第六十九章 洪武二十六年第一百二十三章 皇上殺人了第四十五章 遭遇第三章 遇刺第一百二十六章 戰前總動員第七十五章 現代化軍隊的構想(五)第一百四十章 科學院揭牌第一百一十六章 大明第一件專利產品(上)第二十七章 出發前最後一次溫存第五十七章 新年(二)第五十五章 貨幣新論第八十五章 天皇第十四章 屬國來人第三十二章 第一場戰爭(一)第一百四十八章 大明報業集團第一百八十三章 火車第八十五章 天皇第九十二章 京兆尹第九十三章 寡婦門事件(上)第一百七十八章 無語的章節第九十五章 秋水園的新發明第一百零五章 駕崩第一百五十五章 你太醜了第九十七章 半自動第六十二章 坦克(二)第八十四章 專治各種不服第七十一章 現代化軍隊的構想(一)第一百二十九章 靖難(二)第一百六十五章 北平老外第十三章 結束和開始第一百四十三章 新科舉1第四十三章 遼王府(明天衝榜,求花)第八十一章 宣揚國威(二)第一百四十三章 新科舉1第一百七十九章 蒙古軍營第一百七十二章 馬蕭的消息第四十五章 遭遇第一百三十六章 三農問題第二章 參政第一百四十三章 新科舉1第九十三章 寡婦門事件(上)第一百七十三章 三峰山第七十六章 現代化軍隊的構想(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