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定窯白瓷

夏家三少夏重霜,大費周章的撬動張啓,肯定不會只爲了榨油的方子和萬斤牡丹籽?夏重霜此舉,站在藍怡三人的角度,也確實難以理解了一些。藍怡想起之前聽說他與夏重瀟不合的事情,想來他此舉應另有深意。

夏順偷偷擡眼觀察大少爺的臉色,三少爺這麼做,的確是有其他的目的,夏順認爲箇中原由不好明說罷了。

夏重瀟知道自己欠藍怡三人一個解釋,若是這生意只是他和妹妹的也就罷了,這裡還有藍怡她們五成的股份,就不只是自己的事情了。

“藍妹,夏重霜此舉,實則是衝着我和小七來的。”

聽夏重瀟竟直接提及因由,夏順頗爲驚訝得擡頭,他沒想到夏重瀟對藍怡和商記的事情已經這麼看重,竟肯將這些事情告知。

藍怡歉意笑笑,“夏大哥,我並非想打聽你的私事。夏重霜此舉是針對你更是針對咱們的商記,我們必須對他的意圖瞭解一二,也好做到心裡有數。”

夏重瀟坦然地點頭微笑,“藍妹,林喜,林遠,你們也曉得,夏家嫡子有五人,分數大房、二房和三房,家祖尚在,所以未曾分家。我這三弟夏重霜雖面上一副與世無爭之貌,實則自小處處與我針鋒相對,凡事我要做的事情他都要摻和一腳。重霜能力非凡做事向來不拘一格,且交友甚廣。他……最喜見的就是我受挫挨罰,不過三弟也並非大奸大惡之徒,只喜些小手段,經此一事我會對他更加提防,大夥放心便是。”

牽扯到夏家的秘辛,藍怡他們也不好多問,“有這樣煩人的兄弟,大哥平日定不寂寞。”

夏重瀟一愣,苦笑道,“確實不寂寞。除此之外,重霜與程家大少爺程自牧私交甚厚,程自牧對小七……一向管束甚多。他此舉未嘗沒有通過張啓打聽小七的動向之意。小七這幾日怕是不方便來商記了,青山鮮果那邊的事情還要大夥多辛苦些,至於小七的溫室,藍妹,估計還要勞煩你多跑幾趟了,我實在不曉得該怎麼管理。大夥要記得,除了咱們幾人,對外切不可說小七入股的事情,只說他只是好奇來尋我便是。”

大夥點頭,藍怡嘆息一聲,“小七又被禁足了?溫室那邊的管事既然明面上是大哥請來的,還請大哥多囑咐一二,我只能幫着照看一下蔬菜長勢,至於銷路還要大哥多費心思。”

夏重瀟點頭,“冬日難行,藍妹得空去一兩次即可,蔬菜銷路有程備遊盯着,想來不成問題。”

想到樂香居的掌櫃、眯眯眼的白胖子程備遊,藍怡猛然覺得好久不見。但此人給她留下的印象還是很深刻的,“夏大哥,我覺得程備遊是個能用之才。”

夏重瀟聽了,一向儒雅的臉上居然露出幾分便秘的難看錶情,不過很快被他遮蓋過去,“此人能力自然不容小窺。他是程自牧派來監督小七的,但似乎又脫離的程自牧的掌控,與小七走的更近,我也說不好他到底站在哪一邊,藍妹還是不要與他太過接近,尤其不是不要讓他知道你與小七私交甚好之事,省得惹來麻煩。”

藍怡挑挑眉,怎麼越聽越覺得有點無間道的意思?夏順則一副呆愣地看着夏重瀟,沒想到大少爺竟說到了這等地步,程備遊的事情他知道的都沒有這麼清楚。

夏重瀟見一向機警沉穩的夏順難得露出這等表情,露出幾分笑意:“夏順,你要記住,除了我與婉妹,藍妹也是你的主子,凡是與商記有關的事情,藍妹要知道的,你都可直言相告。”

夏順恭敬起身應下。大少爺說的是“與商記有關的事情”這個尺度已經很大了,他是夏家的老人,知道的事情自然不少。不過藍怡做事向來有尺度,他也曉得大少爺的意思,分寸之間不用再細說。

藍怡見已無事,便站起身,“好了,稿子大夥也看過了,若是沒有異議咱們就各自回去思考幾日,下次開會時再具體商量。”

林遠站起身伸個懶腰,“六子和小七都不在,看來年前咱們是不得閒了。”

夏順笑笑,“越忙越好,越忙說明咱們商記的生意越好。”

藍怡卻故作神秘的搖搖頭,“夏掌櫃,等咱們理順了這些日常瑣事流程,把事務放到管事手裡,咱們幾個開會只討論攸關商記發展的大事和重要的人事任免,可是會比現在輕鬆很多呢,到時候咱們還可以邊垂釣小酌邊開會呢。”

衆人聽了藍怡的話,相視一笑,前景果真是美好誘人的。

夏重瀟伸指一點藍怡的額頭,“有藍妹的妙計,大哥就等着做個悠閒的江畔漁叟了。今日乃開爐日家裡正熱鬧着,走吧,隨我回家,母親唸叨你好幾日了,定親之事藍妹要好生與她老人家說說纔是。”

十月一日,是大周的開爐日,有司向宮廷進暖爐炭,各大寺廟設開爐齋,有錢人家這日也要新裝暖閣,低垂繡簾,老少團圓,淺斟低唱,以應開爐之序,夏家自然也是有不少節目的,藍怡不想去湊這個熱鬧。

“姨母那裡我改日再登門拜訪,今日還要去買些東西。”

夏重瀟也不勉強,叮囑幾句後便離開了家。藍怡是與林喜、林遠一起坐牛車來的,她要去買東西兩人自然陪着。

“大嫂,要買些什麼?”林喜牽牛車,回頭問道。

天氣越發冷了,藍怡把手藏在袖子裡,“買些碗筷回去,家裡的不夠用了。”

王林遠聽了,笑道:“大嫂,買碗筷何須去別處轉,咱們的雜貨鋪裡到了一批曲陽定窯的白瓷,我記得大嫂喜歡白色瓷器吧?不如咱們去挑挑?”

定窯白瓷和京師附近的鈞窯青瓷是大周知名瓷器,價格自然是不便宜的。青瓷古樸大氣,藍怡很喜歡青瓷擺件和掛件,但餐具用的瓷器,她更喜歡白瓷,覺得白色更能襯托出食物本身的色澤。

“用不得這麼好的,就是買幾個日常用的,家裡孩子還小,定窯白瓷摔了可惜。”這些瓷器,若是留到現代,絕對是值錢的古董啊,藍怡總有些捨不得。

林喜拴好牛車,勸道:“大嫂,定窯白瓷雖貴,但成本卻只佔三成,咱們這一批是直接從曲陽進貨拉過來的,其中上好的被挑了去做貢瓷,這是官家挑剩的,大嫂多挑幾個用着。”

這就是自家有鋪子的好處啊,片刻之後,店內的夥計把藍怡挑好的瓷器裝箱小心的放在牛車上,三人慢悠悠地回北溝村。

“咱們這瓷器品質不錯,只是這樣擺着着實不上檔次,裝瓷器的盒子也簡陋了些。咱們可以設計些漂亮精緻的高檔木盒,將成套的碗碟裝進去,這樣不僅好看,也防摔,價格自然就上去了。”藍怡建議道,合適的包裝可以提高商品的觀賞和保護價值,大周的包裝多是運輸包裝,銷售包裝做得還不夠精緻。

“大嫂說得對,聽說進貢到宮裡的碗碟就裝在精緻的香檀木盒內,裡邊還配以錦綢,很是漂亮呢。”王林遠應道。

王林喜現在凡是都用數字說話,“這樣的木盒,用棗木、桉木和水曲柳即可,鏤空雕刻花紋再漆以彩漆,絕對漂亮,成本價也不及瓷器的一成,但我估摸着售價可提高三成不止,這事能做。”

王林喜由一個沉默寡言的莊稼漢子飛速蛻變成一個精明沉穩的商人,讓藍怡十分有成就感,“二弟說的不錯,你們再想想,咱們的雜貨裡,還有不少好東西也可以按着這個思路改改。那些打算挑禮品送人的,定十分喜歡這漂亮大氣又實用的東西。”

王林喜和王林遠得到鼓勵,開始興致勃勃地提出更好的建議,藍怡也認真思考,提出自己的想法,半個多時辰很快就過去了。

下車時,王林遠好奇問道:“大嫂,這大白瓷碗你買了四個,是要做什麼用?盛飯喝粥個頭也太大了些。”

藍怡臉一紅,這幾個大碗是給周衛極準備的,他胃口大,家裡的小碗吃着不夠過癮,藍怡不想讓他總對着罐子吃。

現在只要周衛極在家,藍怡就會給他準備晚餐,做好之後直接敲牆遞過去,兩人也會隔牆說幾句話,溫馨而甜蜜。

周衛極吃完後,總是把罐子和碗刷得乾淨,籃子裡有時會給藍怡放些小禮品。有時是這邊難得見到的果子,有時是他給藍怡買的書籍。昨日,他就送了藍怡一本前朝詩人軼事,中間還夾了一張紙條,約她今晚酉時兩刻相見。

周衛極的字比她寫得好很多,工整漂亮,很有力道。古人都是自小學習寫毛筆字,她這個半路出家的自然是比不了的。

想到他那冷清清的家,藍怡這次準備了足量的吃食,打算陪着周衛極一起用晚餐。

開爐日大小也算個節日,算是兩人一起過節了。當然,她曉得以周衛極的耐冷程度,是不可能會這麼早生起火炕的。R1152

第248章 兩個眼神第742章 豪氣干雲第267章 山居瑣事第805章 一戶十個第746章 踢出門去第786章 青山書屋第88章 春天來了第141章 衛極不錯第25章 三弟林遠第148章 藍深如海第119章 夏婉相邀第291章 師兄到來第89章 以玉爲憑第551章 登州來親第587章 不言父過第178章 周家二姐第284章 貴客臨門第467章 收麻山藥第597章 張網設陷第138章 美人如畫第212章 能奈我何第120章 王家舊事第488章 南下人選第318章 四丫花絮第136章 三間店鋪第39章 晨曦初遇第363章 家常雨話第265章 藍怡拜師第544章 新婦做湯第344章 天下將變第652章 山外有山第91章 牡丹花宴第531章 得知噩訊第368章 神出鬼沒第585章 百死一生第819章 永珅斷骨第645章 掃地出門第754章 依計行事第330章 歲月靜好第675章 酸兒辣女第193章 花家沉船第47章 八婆二嫂第57章 美女如花第334章 賈氏舊事第159章 得果下馬第53章 中元祭祖第496章 出言試探第849章 秘友送禮第794章 救一個人第263章 千古絕唱番外之十五年5第254章 夜夜驚魂第403章 隔牆有耳第362章 守衛巡查第192章 花氏族長第44章 回到童年第649章 消災化怨第418章 這病得治第605章 有鬼可召第68章 花氏表哥第45章 地痞中選第536章 三萬餘貫第245章 五等戶籍番外之十年2第241章 商船出海第805章 一戶十個第580章 匪夷所思第667章 藍怡有孕第324章 捕快班頭第806章 真的傻了第561章 捉住把柄第547章 相中的人第344章 天下將變第325章 月色再柔第105章 鹹來問訊第565章 搜查罪證第711章 因爲是你第459章 果是柴公第77章 浪子回頭第335章 遙遠時空第706章 又有何妨第333章 驗身之法第193章 花家沉船第543章 獼猴歸來第376章 精心設計第475章 陌生拳法第414章 乃爲知也第114章 家人相見第156章 紅衣親衛第166章 田氏回府第745章 運道極好第92章 相談甚歡第664章 風雨欲來第131章 追憶往事第479章 藍俊辰到第525章 抓住皮猴第761章 清剿山匪第701章 意外來客第516章 樓前偶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