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六十三節 山西防禦

三百六十三節 山西防禦

宋哲元餘部自從退入山西以來日子並不好過,他面臨的是每一個失敗軍閥都會面臨的問題,你就是失去地盤後的窘境。他寄人籬下,不被山西軍閥閻錫山所信任,不但不允許他在山西征兵補充缺額,而且還把他們安排到井陘這個地方,這是一個位於太行山脈的城市,以產焦煤聞名,同時這裡是日軍通過正太鐵路進入山西的必經之地,也就是說他們被閻錫山頂在了山西抗擊日軍的第一線,他們現在的外號應該叫做炮灰。

唯一讓宋哲元感到一絲寬慰的是,塞北軍答應的各種物資沒有任何拖延的送到了他手裡,武器彈藥糧食被服,甚至還支援了他們一個上百人的醫療隊。塞北的物資援助,終於是讓宋哲元部緩了了一口氣,慢慢的恢復了過來。當塞北的代表送物資到他軍營中時,宋哲元很感慨的表示了感謝,塞北代表告訴他,塞北軍從來是信守承諾的,既然趙書禮曾答應說,只要他宋哲元抗戰,那麼他永遠都是十九路軍的指揮官,那自然會全力支持他。

現在十九路軍是沒了,但是卻多了一個第一集團軍,這是趙書禮爲宋哲元爭取的新番號,一個集團軍的番號,他可以擴軍到二十萬人。可是擴軍談何容易啊,沒地盤就意味着沒有兵源,沒有物資保障。他不自由的想到了過去幾年的自己,掌管平津這樣的大城市,要錢有錢。要人有人,可是這一切都被日本人毀了。他恨日本人。好在他在對於抗日上是問心無愧的,他自認爲他的十九路軍拼盡全力了,戰前擴編到的三十萬人。現在只有八萬人跟他到了山西,而且傷員很多,或許能活下來的還沒有七萬也說不準。

但是宋哲元相信,日軍的日子也絕對不會好過,當時在有塞北飛機的支援下,他們開始是一直採取攻勢的,只是在日軍先後調派主力後,才支撐不住丟失了北京。而他們的戰果是十五萬以上的日軍傷亡。這種戰鬥力在苦澀的同時,也值得宋哲元自豪了,他的戰鬥力絲毫不比塞北軍差,跟南方不但損兵失地的中央軍雜牌軍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報告司令。太原來電!”

宋哲元終於收到了一個重要電報,太原方面邀請他去商談山西防禦。

華北失陷後,山西就成了一個至關重要的地方,日軍佔領這裡後,往北可以直接攻擊塞北腹地。往南可以進入河南,往西則可以攻擊陝西,可以說如果日軍能攻到西安恐怕對中國的打擊甚至要大於南京,因爲那意味着中國幾乎被他們打穿了。

收到這個電報。宋哲元不敢耽誤,他此時的處境不允許他跟山西人相牴觸。要知道他現在駐紮在井陘。這是一個河北縣城,往西就是山西的平定縣。兩縣之間就是巍峨的太行山脈,在羣山險峻處則有一座雄關娘子關,而娘子關現在閻錫山正嚴密防守着,說的好聽是防守日軍進攻,不好聽也在防守他宋哲元進入山西。一旦日軍來進攻,那麼他的第一集團軍就是夾在山西軍隊和日軍中間的魚肉,打贏了,他損失慘重估計也殘了,打輸了那更不用說了,粉身碎骨。他極希望能讓他的軍隊進入娘子關防守,依靠雄關第一是安全,第二呢說不好聽的跑也方便,那些弟兄們跟他這麼久他也不忍心白白斷送他們的性命。

讓宋哲元意外的是,在太原主持軍事會議的是竟不是閻老西,而是塞北軍中將軍長傅作義。傅作義以善守聞名,但是中原大戰後併入塞北軍以來,卻一直沒什麼表現的機會,他的部隊一直就被放在二線部隊,一直充當防守任務,可是塞北太過強大,他的敵人從來沒有能夠深入攻擊過他,總是他在攻擊別人,包括英國人和日本人。

趙書禮任命傅作義爲晉北防禦作戰總指揮,總領他任軍長的第六軍、孫楚的第七軍和李生達的第八軍,防守大同爲中心的晉北地區。而同時作爲山西舊將,閻錫山表示對他很放心,尤其是傅作義還是晉南人,以太原爲中心的晉南其實才是他的故鄉,他來故鄉作戰,閻錫山認爲能發揮出更強大的戰鬥力,於是他也邀請傅作義統領晉南軍隊,代替他指揮楊愛媛的第四軍和王靖國的第五軍。山西軍隊名義上都是塞北軍,現在又一次統一指揮起來,交流期間是不存在什麼問題的。

但是在討論會上,宋哲元發現了一個問題,那就是閻錫山的心腹楊愛媛和王靖國對傅作義似乎是很不配合不服氣,職位上他們二人的軍隊現在都是集團軍,而傅作義不過是一個軍長,軍銜上同爲中將,但是他們早就得到了閻錫山的任命,而傅作義則是剛剛纔接受中央任命的。

原來山西塞北軍仍然是兩幫人,一幫是親塞北的傅作義等,一幫則是完全聽從閻錫山的王靖國等。宋哲元對他們的內鬥沒什麼興趣,他只關心自己的西北軍老兄弟,可是當他提出放棄井陘讓第一集團軍能進入娘子關防禦作戰,但是楊愛媛等閻系將領表示反對,他們認爲井陘是進入山西的門戶絕不容有失,希望第一集團軍好好防守這裡。倒是傅作義表示認同宋哲元的建議,但是顯然他這個總指揮現在拿不了主意,在娘子關防守的王靖國部根本不會撤出也不會放宋哲元進入。

大會開了幾天,閻錫山終於出現了,他態度依然是溫和的,老狐狸本色不變,但是看起來蒼老不少,這些年的折騰就是軍閥也受不了啊。閻錫山還帶來了一個人,中央軍將領衛立煌,他宣佈了一條來自中國最高軍事委員會的任命,現在傅作義不再是山西防禦的總指揮了。衛立煌新上任了。

衛立煌本來是駐紮在河南的部隊,本來在平津會戰的時候,他是奉命支援宋哲元的,但是出於同樣的原因。他跟塞北軍一樣,沒能發揮出什麼作用,只能在此退回河南。而現在則是受到閻錫山的邀請,蔣價石派他到山西幫忙防禦,帶領他的十四集團軍進入山西。

有內情,宋哲元第一時間就反應過來了,顯然是閻錫山還想在中央和塞北之間玩平衡,相互借勢引二虎相爭來漁利。既不願意把山西防禦大權交給現在心向塞北的傅作義。又不想得罪他,所以拉來中央軍的衛立煌。而蔣價石也想插入一顆釘子到一直不得入的山西,好在跟趙書禮的爭權奪利上佔據優勢。看到國難當頭這些巨頭之間還在玩這種手段,宋哲元突然覺得有些噁心。可是想想他前段時間豈不是也被這權勢迷惑了雙眼。不願意外敵軍隊大規模進入平津地區,最終才造成現在這局面,他也不好說什麼了,但是卻生出一種消極情緒,覺得中國要是一直這麼下去恐怕是沒有出路的。

傅作義退居二線做副總指揮。這時候做決定的是衛立煌了,得罪人的事情就不是他傅作義做了,這時候反而更加敢說話了,他強烈要求把宋哲元軍調入娘子關。爲此跟晉軍將領爭得不可開交。衛立煌也是傾心調宋哲元部進入娘子關的,但是各方意見他必須平衡。他是一個老好人,更不願意得罪人。這也是閻錫山鍾情他的原因。於是乾脆衛立煌把矛盾推到了閻錫山哪裡,該怎麼做你閻老西拿主意吧,怎麼跟蔣價石趙書禮這些大鱷交涉,咱衛立煌這種身份就不摻合了。

問題推到了上頭,反而麻煩了。

趙書禮很生氣,蔣價石調衛立煌進入山西,他是明白什麼意思的,但是此時他不拒絕,因爲多一份戰鬥力保衛山西就更多一份力量。讓他氣惱的是,塞北軍、晉軍、宋哲元西北軍加上現在來了中央軍之後,協調起來難度很大,加上各個勢力之間貌合神離更是讓防禦認爲難以執行。於是他很快撥通了給蔣價石的電話,就此問題交涉起來。

他在電話中表示同意衛立煌爲山西防禦總指揮,並且表示塞北軍完全聽其調遣,但是希望這是最後一次了,他不希望各方勢力在抗日中還搞小動作,武漢會議達成的密議希望蔣價石尊重。他說的隱晦,但是蔣價石不可能不明白他的意思,那就是,以後不要在這麼搞了。而且希望蔣價石遵守武漢密議,武漢密議是什麼東西,這個就有點上不得檯面了。當時在會上李忘川處處力挺中央軍不是沒有道理的,私下裡雙方其實達成了協議,那就是全國軍隊名義上統歸中央節制,但是在北方包括山西河北陝西以北地區的作戰,那是要塞北軍來統一領導的。現在衛立煌進入山西明顯是破壞了這個密議,當然這時候蔣價石已經坐上了統一抗戰總指揮的位子,他不需要塞北的支持了,搞搞小手段的毛病有出來了。

塞北軍在密議中得到這個統一節制北方軍隊的權力,倒不是趙書禮想跟中央軍爭什麼東西,完全是爲了方便抗戰的考量。所以才能默許衛立煌進入山西的行動,但是這不是個好苗頭,萬一以後蔣價石老是這麼搞豈不是亂了。

所以趙書禮纔打電話警告他以下,然後又給了閻錫山打了電話,很明確的表示了希望調第一集團軍進入娘子關,並且對閻錫山表示了不滿,很顯然衛立煌一事,閻錫山是始作俑者。他希望閻錫山能支持各路軍隊在山西的作戰,希望閻錫山不要干涉掣肘衛立煌的指揮。說他是堅決支持衛立煌的,要是出現軍官不服從指揮之類的事件,一切依照軍法處置。

經過三個巨頭的協調,山西防禦問題才得以解決。

衛立煌得到了各方的支持,很快各種防禦計劃安排了下去,宋哲元第一集團軍進入娘子關配合王靖國一部防守,同時以娘子關爲中心的忻口地區防禦指揮爲王靖國。楊愛媛所部調往北方的平型關、雁門關一線,負責雁北防禦作戰。衛立煌十四集團軍駐紮太原,作爲預備隊。而晉北地區,除傅作義軍駐守大同外,李生達、孫楚軍隨時準備南下策應晉南防禦作戰。至於晉北地區本身的防禦,倒不是那麼危急,除非日軍攻克張家口,或者從晉南攻擊,否則這裡相對來說較爲安全。

山西防禦計劃塵埃落定,而此時日軍在平津也休整結束,他們打出了一個月佔領山西,三個月打到西安的口號,氣勢洶洶的往石家莊調集部隊,進犯山西部隊總指揮官爲板垣徵四郎,此人是閻錫山的老師。

三百五十八節 東北攻勢一百六十五節 哈爾濱防禦戰7二百四十一節 廬山會議二百二十九節 趙氏財閥一百二十節 野口的工程五十節 石油屬什麼四百二十二節 中國海軍九十一節 居庸關保衛戰1二百一十六節 火中取栗十八節 我的地盤我做主一百五十二節 天降神兵一百八十二節 長春戰役1第3節 考試三十節 風雲暗涌一百六十三節 哈爾濱防禦戰5二百三十五節 大會議北地之王一百七十六節 收官戰1四百三十六節 北非攻略一百七十六節 收官戰1一百七十二節 哈爾濱防禦戰13一百三十六節 收編山西三十九節 軍事秘約1二百一十三節 你想發財嗎三十八莫斯科密談四百四十一節 國內變局一百五十節 不抵抗誰之責一百三十七節 兌換晉鈔一百五十六節 鄭家屯之戰1七十一節 亓一年七十九節 四年建設大綱四百三十三節 出兵方向四百零八節 反攻開始一百五十七節 鄭家屯之戰2三百五十七節 平津會戰後一百四十九節 九一八之夜一百零七節 聯合調查團一百八十七節 劃分勢力範圍二百五十三節 南京保衛戰4六十四節 副部長一百八十九節 騎馬1第8節 直皖戰爭十二節 叔叔七十四節 高鳳舉八十節 塞日經濟合作二十五節 北進八十一節 特殊留學生三百六十三節 山西防禦四百一十二節 收復山東和蘇聯問題四百四十二節 原子武器四百二十三節 絕望的日本一百三十一節 戰局變化二百三十二節 1936年一百九十節 騎馬2四百一十六節山地部隊四百一十七節 進攻湖北七十一節 亓一年四百零四節 北進計劃四百二十六節 對日總攻決議十一節 落戶河套四百零六節 斯太林之死一百四十節 最後的佈局四百零八節 反攻開始四百三十一節 日本分治四百零二節 骯髒交易一百八十五節 各方糾結一百零六節 埃德蒙之死二百四十七節 日軍的計劃一百二十七節 如何抉擇3七十三節 日本人的訴求三十三節 擴軍備戰五十四節 世紀婚禮二百二十五節 講課三百七十五節 瀋陽會戰7四百三十四節 四國聯軍二百二十一節 大行軍一百二十四節 如何抉擇1一百五十七節 鄭家屯之戰2二百一十二節 抓他沒商量三十五節 庫倫見聞四百四十四節 結局二百三十三節 七七事變沒發生四百零七節 重慶國際會議一百八十四節 東北迷局一百四十七節 難得的精誠團結一百一十七節 劉嬤嬤府二百五十節 南京保衛戰1三百六十節 一個番號四百四十節 危機九十一節 居庸關保衛戰1一百四十五節 積極備戰二百四十九節 國際形勢二十五節 北進一百三十五節 結拜兄弟2二百四十一節 廬山會議一百六十八節 哈爾濱防禦戰9二十六節 收復外蒙一百八十節 戰場之外四十二節 在廣州四百二十一節 攻佔新加坡四百二十七節 對日最後一戰1二百四十一節 廬山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