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二十八節 如何抉擇4

一百二十八節 如何抉擇(4)

各個勢力給塞北軍開出的條件可謂優厚,尤其是閻錫山這個老摳竟然也肯出了高價,儘管進攻東北是個空頭支票,但是從閻錫山都把自己視爲禁臠的河北能讓出來就可以看到局勢發展到了何等嚴酷的狀況了。

軍閥開戰以來,蔣價石親自坐鎮南京指揮北方戰爭,派何應欽坐鎮武漢阻擋桂系。

三十萬西北軍兵出潼關銳不可當,一路勢如破竹攻入河南境內。克靈寶克澠池最終攻入洛陽鄭州等中原腹地,但中央軍總算保住了開封這個古都,同時調派兵力,在優勢武器裝備的支持下,開始反攻,雙方在河南戮戰不休。五十萬晉軍則是南下,沿着津浦路一路攻擊到了徐州,才被阻止。然後中央軍開始反撲,雙方在棗莊臨沂一帶拉鋸,一時間誰也勝不了誰。

北方戰局膠着的情況下,南方也不安生,桂系在整合了廣西的實力,然後把各路來犯之敵,比如雲南軍閥龍雲派出的盧漢軍等趕出廣西后。率領二十多萬大軍大舉北上湖南,勢要沿着當年北伐的進軍路線再次攻入湖北,跟西北軍匯合於武漢。

在軍力上,閻錫山等反蔣聯軍加起來超過百萬,而中央軍只有七十萬,在人數上處於劣勢。但是擁有武器裝備和財力的優勢,論起來只要戰爭陷入持久拉鋸戰,那麼對中央軍一方有利。更何況一方是三大軍閥外加孫殿英這樣的雜牌軍,而另一方中央軍雖然也有大量雜牌軍,但是主力卻是老蔣的嫡系,時間一長三大軍閥間的矛盾必然凸顯,指揮不當,時間對中央一方有利。

但是此時卻有變局,那就是完全能夠影響戰局的塞北軍勢力,所以幾方纔不惜成本的去遊說。同塞北軍一樣,同樣有能力影響戰局的還有一個勢力,那就是張學良的東北軍。

在遊說塞北的同時,幾方同樣不會放過這麼一個大巨頭。

此時東北也一樣雲集了大量的說客。

相比對塞北,閻錫山和馮玉祥對於東北這個遠離中原的北洋餘孽的用心程度就差了很多,馮玉祥給自己派去的代表撥付了五百元,閻錫山也只給了一千元,這點錢叫做經費不如說叫做差旅費更合適。而蔣價石給的是兩百萬,他信奉曾國藩的手段,殺人如麻花錢如水。這到跟趙書禮的花大錢辦大事的理念不謀而合。

有錢好辦事這是一個真理,在任何時候都適用,窮困的閻錫山代表自然受到了冷落。而馮玉祥派去的代表更是寒磣,由於沒錢賄賂看門人,他們連張府都沒能進去。只有蔣價石派去的人受到了熱情的招待,此時的遼東地區恰遇水災。蔣價石撥付了二十萬元去賑災,此舉得到了東北百姓的好感,同時在一場慈善拍賣會上,張學良夫人于鳳至親手摺疊的一朵紙花竟然拍出了四萬元的天價,經過打聽張學良得知買主正是蔣價石派去的代表,讓他也非常感動。

同時宋美齡一行人從塞北離開後,也去了東北拜訪張學良。張學良跟宋美齡早有交集,當年奉系勢力擴張到極致,從東三省直隸山洞一線到上海都是奉系的勢力範圍,張學良曾經帶兵在上海駐紮過。那時候宋美齡是上海的交際界名人,兩人經常在中國飯店的舞會上相聚,關係相當的好。後來西安事變後,蔣價石殺掉了楊虎城卻始終沒有殺張學良的一個原因正是宋美齡的保護,當然這是原本的歷史上的,至於這個時代會不會出現這樣的事情,就誰也說不好了。

規模龐大的中央遊說團讓趙書禮都有點吃不消,更何況張學良這個青年才俊了,遊說團一套組合拳下來,加上宋美齡這個美人兒的奉承褒獎,張學良的心已經偏向了中央。但是他心裡始終有一個疙瘩放不開,那就是橫亙在東北軍入關路線旁的塞北勢力。

東北軍跟塞北軍有過接觸,兩年前剛死了張作霖的東北軍完敗,後來甚至連裝扮成東北軍防守洮南的日本關東軍精銳部隊,竟然也全軍覆沒,這讓張學良對塞北軍實力的印象達到了一個相當深刻的程度。沒有塞北軍的允許,張學良就是在怎麼想入關,他也頗爲亟待。要是他入關了,塞北軍兵進東北該如何。

於是塞北的遊說團中多了一些東北代表,他們的團長是奉系元老沈鴻烈。

沈鴻烈這個人是個厲害人物,城府極深老謀深算,辦理政務得心應手是東北軍中難得的學院派人物。此人秀才出身,參加過新軍加入過同盟會,後來赴日本海軍學校學習。回國後在海軍中任職,官居海軍統領。曾作爲武官,在英國海軍中參加過對德作戰。一戰後,調任吉林海軍參謀,建立了東北的江防艦隊,是張作霖的心腹,東北海軍的締造者。

關於沈鴻烈有這樣一個故事,足以證明他的能力。

俄國十月革命後,把黑龍江的江防交換中國,沈鴻烈組建了東北海軍。可是在日本對新生的蘇聯干涉中,雙方爆發戰鬥的時候,儘管段祺瑞政府也參與了干涉,但是東北海軍卻站在蘇聯一方。當蘇聯軍隊把入侵遠東的日軍驅趕進了日本領事館,卻苦於沒有攻堅大炮無法攻陷堅固的領事館時候,他們找到了遊曳在江面上的東北海軍,海防艦長陳紹寬當即拆下了軍艦上的大口徑大炮借給了蘇聯軍隊,然後他們攻入領事館,日軍被消滅一部分外,其餘倉皇逃跑,有的竟跑到了陳紹寬的軍艦上請求幫忙。結果這些人全都被沈鴻烈繳了械,然後關入一個冰庫中凍成了冰雕。可是百密一疏,有些日本人臨死時候,在冰庫的牆壁上刻下了中國軍隊等詞彙,結果事後日本人就開始懷疑起了東北海防艦隊。

因爲據日本人的情報,蘇聯軍隊是沒有大炮的,可是戰鬥現場明顯有開炮的情況,加上那些冰雕留下的信息,日本人向中國當局抗議。當局派遣沈鴻烈擔任代表,跟日本大特務土肥原組成了聯合調查團。可是沈鴻烈計高一着,在日本人到來前,命令兩條事關軍艦把艦上大炮通通拆除,同時修改航海日誌,把所有關於大炮的字眼都刪除掉,然後告知日本人中國軍艦上根本沒有按照大炮。

土肥原賢二自然不信,但是奈何沒有證據,於是打着私交的幌子跟沈鴻烈接觸,試圖從他嘴裡套到有用的信息。他採用的方法是,請沈鴻烈喝酒,希望能讓他酒後吐真言。可是土肥原賢二沒想到的是,他跟沈鴻烈的酒量根本不是一個級別的,他喝的苦膽都能吐出來,沈鴻烈卻一點事兒沒有。最終這件事不了了之,土肥原也對沈鴻烈這個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就是這樣一個人,確實非常合適處理外交這樣的事情。

於是他來到了塞北與趙書禮會面,希望加強東北跟塞北的合作。他們知道趙書禮搬遷了福特一個T型車生產線,表示願意共同出資在塞北建立一個新的汽車廠。同時對塞北飛機工業的發展讚譽非常,願意在塞北投資一個飛機制造廠,藉助塞北完善的飛機制造業資源,爲東北生產飛機。最後才隱晦的徵詢塞北對戰局的意見,並就軍事合作方面也希望塞北軍可以派遣顧問,幫助東北軍建立完善的軍事制度,同時加強兩軍的合作力度,最好達成一個共同對敵的協議之類的。

沈鴻烈沒有明確表示自己對南方局勢的看法,反而是徵詢趙書禮的意見,作爲一個整治人物,趙書禮本來不應該說的。但是一想到一年後可能就要爆發918事變了,他希望能改變東北軍不抵抗的結局,同時對張學良這個被囚禁了一輩子的東北老鄉抱有同情。

於是頗爲誠懇的對沈鴻烈說出了一番道理。

“現在各方勢力對比上,雖然中央軍一時間處於劣勢,眼下是守勢。但是他們財力雄厚,武器裝備比之其他軍隊略強,最重要的是他們的軍官多爲黃埔出身,軍隊比之其他軍閥更加正規。反觀其他軍閥,李宗仁的廣西山多地少,雖然民風彪悍桂軍的作戰也很頑強,但是畢竟潛力不大,經不得消耗。西北軍則更加清苦,缺衣少彈是常事,西北軍甚至不得不常常用冷兵器作戰,此時又逢西北旱災,連軍糧都是個問題,他們更是耐不得消耗。而晉軍各種情況稍好,後勤補給都強於各方,但是晉軍擴張太快,戰鬥力有限,自重要的是閻錫山這個人,從來老於世故善於取巧,自古這種人都不是做大事的。因此在下以爲,一旦相持下去,中央軍一定會取得最後的勝利。”

雖然沒有明確的表明塞北的態度,但是趙書禮這一番分析,無異於告訴沈鴻烈,自己心向蔣價石。果然沈鴻烈回東北後不久復又返回塞北,這次他明確的提出了東北軍希望能夠入關作戰,並且幫助中央軍一方,,讓趙書禮給個建議。

顯然張學良分析了沈鴻烈帶回的趙書禮的態度,他決定入關了,但是他還不知道趙書禮會不會對於東北軍入關有看法,因爲東北軍入關後必然進入跟塞北緊鄰的河北省。張學良甚至讓沈鴻烈在必要的時候可以告訴趙書禮,東北軍入關後跟塞北平分河北,包括北京在內的河北西邊劃歸塞北軍防區,而東北軍只佔領北京東到天津的河北,然後南下山東作戰。

不過顯然沈鴻烈沒有標明這個意思的機會了,趙書禮直接告訴他,東北軍入關作戰他不反對。甚至表示,東北軍最好藉機收編其他軍閥軍隊,壯大自己,但是東北軍一定要注意日本人,不能讓他們坐收漁利,在東北搞出事端。

趙書禮就差沒有明確的告訴他們918的事情了,他心裡確實希望東北軍入關後整編其他軍閥兵力,能夠壯大幾分,到時候真的跟日本人在東北幹仗,也多了幾分實力,相信以東北的財力,如果收編了西北軍這樣的強兵,更能發揮這些西北漢子組成的軍隊的戰鬥力。但實力是一方面,態度是另一方面,至於張學良願不願意跟日本人打那就誰也說不好了,趙書禮只希望假如918如期發生,到時候自己能夠勸說張學良抵抗。

趙書禮的想法完全是爲了抗日的大局,可是他說的話在聽着耳朵裡頭卻有另一番意思,沈鴻烈就分析出,趙書禮允許東北軍入關擴大實力,其實是有自己的目的的,那就是讓東北軍擋在東面,防止日本勢力跟塞北接觸,利用東北軍做一個屏障而已。不過他心中始終有一個疑惑,爲什麼趙書禮會對日本如此大的戒心呢,似乎他還很肯定日本會對東北發動侵略一樣。

沈鴻烈再次帶回了趙書禮的態度,張學良心中對於塞北軍的顧忌打消了一些,但是軍閥間是沒有信任的。他可不能把東北軍的前途寄望於趙書禮的承諾,因此一直也沒有出兵,不管中央如何催促,依然按兵不動。張學良在等待塞北的動向,只要塞北不入關,東北軍也不敢入關。

塞北軍的動向一時間就成了關係到整個中國局面的關鍵,趙書禮該作何抉擇呢。

五十二節 兩個人才四百零二節 權力重組二百二十三節 回不去了一百九十五節 中國有我不會亡三百七十一節 瀋陽會戰3三百八十四節 珍珠港燃燒四百二十七節 對日最後一戰1二百一十三節 你想發財嗎一百五十六節 鄭家屯之戰1三十六節 赴蘇二十節 實業救國一百一十節 非暴力不合作一百四十一節 難得的休假二百五十二節 南京保衛戰3一百零六節 埃德蒙之死十二節 叔叔一百五十六節 鄭家屯之戰1四百一十八節 華盛頓會議五十九節 西山大典第400節 德國失利中國反攻二百三十九節 日本和塞北二百一十七節四百三十節 休養生息和利益調和四百三十六節 北非攻略二百三十一節 資源啊二百零六節 讓夫人安心三百七十七節 瀋陽會戰9一百七十三節 哈爾濱防禦戰14三百七十五節 瀋陽會戰7一百六十節 哈爾濱防禦戰2四百一十六節山地部隊四百一十七節 進攻湖北一百八十節 戰場之外一百六十一節 哈爾濱防禦戰3八十節 塞日經濟合作九十六節 向天津挺進四百二十一節 攻佔新加坡二十六節 收復外蒙一百五十節 不抵抗誰之責二十節 實業救國一百三十七節 兌換晉鈔一百二十節 野口的工程四百三十二節 備戰一百八十二節 長春戰役1一百四十節 最後的佈局二百三十七節 德意志狂人八十三節 夜襲二百一十五節 拒孫戰爭一百四十九節 九一八之夜四十二節 在廣州三百九十八節 亂世用人才十六節 圖謀包頭二百零一節 震懾牛刀殺雞3一百九十節 騎馬2八十九節 英國增兵九十三節 掃蕩第8節 直皖戰爭一百八十五節 各方糾結四百一十一節 九五之尊計劃一百四十八節 東京密電三百九十節 日軍的目的五十二節 兩個人才三十三節 擴軍備戰四十五節 貸款2一百九十九節 震懾牛刀殺雞1一百八十八節 執着的女學生一百三十二節 東北軍的九一八一百六十九節 哈爾濱防禦戰10二百三十六節 情報一百八十六節 日本軍部的內鬥一百四十三節 掃墓和閱兵一百二十六節 如何抉擇2九十二節 居庸關保衛戰2一百八十二節 長春戰役1十一節 落戶河套七十八節 工業大會戰一百七十一節 哈爾濱防禦戰12二百一十三節 你想發財嗎一百五十六節 鄭家屯之戰1一百八十四節 東北迷局二百五十節 南京保衛戰1第8節 直皖戰爭二百一十五節 拒孫戰爭一百九十一節 嘎嘎梅林一百一十二節 糾結的談判地點一百五十二節 天降神兵三百八十七節 中印緬戰區二百四十六節八十五節 英國人的反應二百零五節 塞北公署署長一百二十二節 厚黑教主1一百五十七節 鄭家屯之戰2四百二十九節 日本投降二百一十六節 火中取栗二百一十五節 拒孫戰爭一百二十九節 永不入關一百二十九節 永不入關三百八十六節 苦練內功和入緬作戰一百八十一節 朝鮮獨立組織一百節 直接談判七十五節 英荷聯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