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2章 悵懷32

沂州,官道延伸出來土路邊上。

歸心似箭的李富貴,被這個沉甸甸的包袱,小步走在細長的田壟上。

以及迫不及待的想要見到家裡的女人和孩子們了。

作爲輔助役參戰的代價,就是耳根後面和腋下不顯眼的地方,落下兩道淺淺的新疤痕而已。

說起來還有點丟人,他這個傷勢不是因爲戰場中拼鬥,而是自己在城頭上搬東西時腳滑,給跌出來的,但好歹給他算了因公而傷,用了止血化瘀白藥膏,而不是隨處可見的碳粉和草木灰。

以及一頂半新不舊的制式大檐帽,那是幾名被他頂矢冒雨,拖下城頭撿回命來的重傷兵士,所贈的紀念之物。

還有一個小銅釦子一般的玩意兒。這是可以別在胸口的初等勤務章,以獎勵他在守壘之戰中的出力。

因此,上面寫着城壘編號簡單花紋和字樣,早就被他一路傻笑着,反覆摩挲的油光錚亮。

也因爲半路遇敵和額外參加了守壘的協從雜務,所以,他最後拿到計算出力的籤條,科比別人多上一大截。

因爲錯過了批次而爲了省錢,他沒有和別人一起多幾個大錢,隨大衆搭乘公家的車馬,而是選擇最後一段用雙腳走了回來,最多費點鞋底和解渴的清水而已。

而在他揹負的大行囊裡,除了幾張代表不等工分的憑證外,還有一大堆雜七雜八的東西。都是他在河口小市上,貪個便宜差價,拿作爲個人補貼的幾張配給票換回來的。

其中除了米油鹽醬醋茶布頭之類的生活日用雜物外。還有幾件討價還價之下,附贈的小玩意兒,比如不值錢的小竹哨,半截白鐵罐頭皮做的杯子,一截紅豔豔的布條,分別是給一雙兒女的小禮物。

他可還記得,這兩個小兒女,看着別人家孩子手中的玩意眼中冒火,卻只能摳着泥巴疙瘩,當作玩物的情景。

甚至還額外裝上幾隻大小罐頭,

這幾個代肉罐頭,乃是守壘的老士官,額外贈給他的個人物品,可以用來在整個冬天裡解饞開葷用的。隔三差五的挖上一勺,放到鍋裡煎一煎,那個香的啊就算是在天天過節了。

一個糖水果子罐頭,則是給女人的。在一批處理的過期軍需物品中,千挑萬選的見了一個個頭最大最便宜的,可憐她這輩子,還沒有嘗過成熟的果子和糖是什麼滋味,正好一舉兩得了。

雖然這樣做,很可能回去後被女人罵敗家,然後捨不得吃偷偷的藏起來,拿去零星發賣成小額的供應票,或是交換稱幾個雞蛋什麼的,給大人孩子補補身子和辛苦。

他這麼漫無邊際的想着,哪怕是逐漸陰鬱的天色,也不能絲毫影響他心中,如同揣着個雀兒一般,恨不得馬上撲棱撲棱飛回家的心情。

他突然打了重重的噴嚏,只覺得身子一下子激靈抖擻起來。這讓他有些緊張,難道是太過勞累了麼。

然後,他才注意到迎面而來的寒意與刺骨。

卻是天空中不經意間,有點點白色的晶瑩,飄飄灑灑的落在了田壟和溝渠間。

“下雪了。。”

李富貴感受着用手背接住的一點冰冷溼潤的感觸,喃喃自語道。

“下雪嘍。。”

庭院裡小女孩歡呼的聲音,貓咪薛定諤被顛來晃去的,喵嗚慘叫聲的背景中。

我正在看圖表上新增加的標記,不由露出某種會心的笑容,其中最顯著的變化,主要集中的南方的淮水一帶。

畢竟,無論在古今中外的任何時代,人口始終是一個國家或是地區政權,最主要的實力指標和最重要的資源之一。

而根據泗州境內,最新一輪的流亡人口登記。淮南方面已經有三萬多人,陸陸續續自願匯聚而來或者不自願的在當地軍隊的“幫助”(驅趕)下,通過有限的通道而進入泗州境內,預先劃定好的勞作兼安置區域。

除了就近修補水利堤防之外,主要用來人工改造沿淮數十里寬的條狀地帶內,洪泛之後留下的水澤和灘塗地。未來年的農業生產做好準備和打基礎。

那怕不能種水稻和麥子,也要想辦法種上高粱和糜子,或是耐活的豆薯之類,乃至不管是種桑、種茶、種甘蔗、種毛竹,甚至種樹,都要儘量派上用場。

雖然他們很快就會在迫在眉睫的冬天裡,被自然淘汰掉一部分(比如各種勞累傷病致死的情形)。

但相應的,將來的一段時間內,還可以預期有更多的人跑過來,而讓這個數字繼續增長。

這樣下來,除掉隸屬於三軍一守捉的在役軍人外,淮東治下的戶口,再一次突破六十萬口左右的大關。

放在海外各藩當中,也是個典型一流的大藩了,屬於公侯層面的高端世爵叢列。

就算是在安遠州掀起綿連動亂的,國朝前大司徒馬擴的馬氏藩,也不過是如此規模,而且還是大小十幾家依照親緣、從屬、服用關係的藩家,所加起來的總和。

當然,是包括依照周禮的卿士大夫多級位階,層層分封下去的世臣、家將、部曲、國人,以及新老歸化民在內的大致數字。

如果加上當地馴熟的土戶和藩奴之外,或許還會有所增長。

不過,放在曾經歌劇林立的中原大地上,也並不算如何突出,甚至也還沒能超過當初,全盛時期號稱淮北第一的青徐鎮,舊有的格局和規模,當然底盤和控制力除外。

由此可見戰爭對於社會生產力和人口的慘重傷害。

當然了,淮東治下這些人口基本指的是,通過當初的軍事編管和恢復基層行政建制後的,而通過相對嚴謹的戶籍制度,直接可以有效管理下的人羣。

主要是因爲三區制度的存在,在逐漸縮小的第三類區域內,應該還有一定因爲地處偏僻或是其他原因,而尚未納入登記和管理的隱匿和流亡人口,不過相應數量以及不會太多了。

差不多是十口養一兵的比例,並不算是正常的情態。

只是因爲後方的長期輸供和本家全力投入的海貿之利,才逐漸維持和穩定下來,勉強有了初步自足的能力。

因此,還明顯缺少時間積累的底蘊和基礎,很容易受到外部變數的衝擊和影響。

而這些戶口比例中,其中除掉佔據大半數的婦孺孩童,以及極少量的老人之外;剩下的幾乎都是十六歲到四十五歲之間的青壯年。

不過,就算有這麼多的青壯年,也不是想玩戰略遊戲一般,點選幾個數字或者鼠標一拉,就隨隨便便就可以全部集結和動員起來,並且隨時隨地的就能派上用場的。

除掉維持地方日常秩序所需人手和各地屯點農莊,礦山工場的基本運作,必須勞力的基本配額外。

餘下能夠隨各級政權機器,和地方簡單的兵役系統,全力發動起來的,大概只有靠近前線的沂、鄆、徐數個州內,約十萬左右的青壯年。

而這些人中也不見得,都能符合兵役的要求,大多數也只能承當後勤方面的輔助役,以及相對短期的輪流徵集。

只有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的部分人員,在日常半脫產式或是在農閒季節的短期內,受過簡單軍事訓練的人,纔可以作爲前線部隊的潛在後備役和補充兵員。

然後,還要從後方二三線的守壘、巡防等日常勤務做起,逐步適應軍隊集體的操訓、次序和節奏之後,才能考慮填充到前線去派上用場。

其他的人員,除非實在迫不得已,或是最後的危急關頭,絕不會形同變相謀殺式的,將他們輕易送上戰場,充當舊式軍隊裡炮灰一般的角色和用途。

畢竟,淮東治下還是傳統的農耕外加工礦的,集體集約化經濟結構,過渡的成分和權益性質較多。

實在不能和塞外那些遊牧射獵一體的草原部族,每年冬春都是生死兩重天的殘酷自然淘汰下,只能玩一波流的脆弱遊牧經濟結構,比賽所謂的動員效率。

而比起北朝或是國朝大梁,產業化的礦山工場加上官營農莊/勞役營這樣的模式,整體動員調集起來雖然有先天的組織效率和優勢。

但不意味着我就能心安理得的,學着二戰賭紅眼的鬼子國那樣,直接拿各種需要時間和週期才能培養出來的熟練工,送到戰場上去填戰壕做炮灰。

而收納編管安置的人口的上限越高,政權組織的層次越多,動員起來的週期和耗費也就越大,這卻是現有體制下無可奈何也不能避免的事情。

各種新來源的人口,也意味着淮東治下的人口成分,進一步的複雜化和多樣化。從短期來看無疑是增加了行政管理成本,但從長遠看卻是不無好處的。

第390章 迴轉5第1052章 零落2第627章 悵懷22第1080章 立新10第266張 窮盡第729章 異夢9第428章 戰局11第1087章 立新17第730章 異夢5第307章 戰淮北二十一第319章 兩河風起第1159章 滄瀾9第679章 出援29第381章 戰雲3第45章 漸行第16章 熙熙攘攘第102章 薄發3第1271章 卷蕩第1281章 旋滅第169章 微瀾3第543章 序間3第407章 陷沒第195章 歸還第993章 跌宕3第320章 兩河風起二第1260章 再決10第527章 經略第235章 酬謝、 暗示第1178章 會江寧2第1290章 無題第745章 思變5第1275章 卷蕩5第516章 兵戎第526章 經略6第1090章 立新20第60章 江寧2第90章 交易第179章 再遇第1147章 潮新17第708章 啓東(8)第1262章 又決2第777章 萌動7第780章 萌動10第1017章 頹然7第577章 決意7第281章 邪惡守序?第1101章 歸遠第370章 接敵2第821章 啓新11第234 眼界第83章 轉變第1041章 殤國第632章 悵懷32第594章 期新4第636章 悵懷36第292章 戰淮北五第813章 啓新3第695章 暮氣5第四百一二十章 戰局3第875章 撥亂15第679章 出援29第913章 臨峙13第259章 遴選 到任第一把四十九章 除受第1038章 瀾動18第979章 浮夢9第1229章 平盧13第68章 入死第811章 啓新第1094章 立新24第363章 蕩響第1059章 零落9第562章 營生2第192章 港西第766章 憂亂6第428章 戰局11第482章 漸變12第880章 撥亂20第208章 波羅廟與節操第1170章 滄瀾14第669章 出援19第1170章 滄瀾20第513章 根本8第93章 厚積2第355章 平海第373章 再戰2第406章 應援第473章 漸變3第293章 戰淮北六第1275章 卷蕩5第770章 憂亂10第49章 夜酬第398章 在河北9第1261章 又決第1248章 新章8第696章 暮氣6第627章 悵懷27第406章 應援第291章 戰淮北四第536章 經略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