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2章 風雨2

微微的滾雷轟鳴聲動,盪漾在陰鬱的天色中。

“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

瀝瀝而下的細蒙雨絲中,兩濟觀察使兼御營左軍參議,權沂州知州的陸務觀,不由的在腦中冒出這兩句所感來。

卻又隨即從沉浸的意境裡擺脫出來,重新回到對於濟水一線,各州旱情有所緩解的報告和現實中去。

因爲秋老虎式連日驕陽烈日炙烤下的大地,終於迎來了些許稍緩乾渴的甘霖,但是對於沂水一帶,正在秋收中的各處勞役營,軍民據點、屯莊來說,就不是什麼好消息了。

無論是田地裡的收割,還是時候的打穀堆場晾曬,都需要足夠炎熱乾爽的好天氣。同時收割過的田野,也需要重新的清壟和拔除秸稈根系,一邊下一茬作物的種植需要。

對此,多餘的雨水同樣也是一種妨礙,雖然緩解了大地的暑熱,卻也很容易讓殘留地裡的根系秸稈,就此結團黴爛在土裡,已經散落田裡的碎粒也會在地面上畸長抽芽,而影響後續的鬆土追肥播種等一連串工作。

因此,他已經簽下徵發令,除了城邑中維持治安的最基本需求外,青州守捉軍名下的防戍營,並諸州團練官下轄的守備團,勞役營和官辦工場中的各隊義勇,都要就近投入當地的搶收和補種工作中去。

但相比亢繁無暇的公務,他此刻煩擾於心的卻是另一些事情。

作爲軍中名義上的第三排位,兼作地方政權中的二號人物,陸務觀如今的身份,可謂是頗爲微妙和特殊的。

因爲,雖然他只是個分路觀察使,而非軍政一把挑的觀察處置大使,也沒有兼任防禦使。都團練使等武職,但亦有監察督促地方官吏兼屯田、水陸轉運、財賦民俗之責。

而且相比新來未久,而一直少有作爲的,名義上最高官長布政使李格非,或是一直醉心於書畫文藝之道,而把事務大多推給手下,明顯缺乏存在感的轉運使曾華;

他卻是實實在在軍政兩方面,皆有所涉足的實權人物,也是地方軍隊與各級行政機構二元體系下的總協調人。

由此需要涉獵的方方面面事務,也是頗爲瑣碎而繁雜的,因此他也只能有所選擇的重點兼顧一邊,稍稍放下另一邊的事務。。

實際上所擁有的職權範圍,比起軍中的二號人物,也是常年坐鎮後方的人選,知鎮撫副使,行營右護軍統制官辛稼軒,更要廣泛的多。

因此,他也似乎變成後方那些軍勳門第和故舊淵源,某種投資和尋求出身的首選對象之一,以至於有些不勝煩擾起來。

爲什麼就不能安下心來好好做事,非要想着法子投機營鑽那捷徑呢,他有些苦惱的如此想到。

但至少相對出身微寒而底蘊不足,而有些不勝煩擾的第一副使辛稼軒來說,陸務觀身後足夠顯赫的家世,與底蘊悠遠的背景,已經爲他擋下了大多數,來自人情和官面上的麻煩。

因此,他刻意比較從容的設定具體標準和要求,然後從家裡推薦過來的名單上,選擇複數的合適對象,然後在同等的條件下,決定要不要賣這個人情,或者請家族就此推脫掉。

鹿公雖然已經退養有年,但是朝野軍中的威望與淵源猶有存留,身邊也不乏親族和家將部曲的後人,需要獲得主家提攜和薦舉的機會。

而父親陸侍郎從政多年,同樣也有自己的官場圈子和門人故舊,多少都要賣些面子和交情的。

雖然這些妥協和交換,明顯屬於上不得檯面的勾當,但是在實際操作中,也是得到那位羅鎮撫,背書確認的。

畢竟,陸氏在之前力挺羅氏大宅的舉動中出力不少,而主動站在了檯面上,故而理應有此回報和酬功的。但是越是如此,陸務觀自己就越要強調,家裡和自己這邊的雙重把關與甄選了。

循序安排過來泯然從衆的混個出身頭銜,和軍前資歷是沒有問題。但真要讓什麼少德寡才的人選,竊據了有用的位置,而開了誤事怠政的頭,那真心是害人害己不淺,還拿陸氏多年的名聲貽笑大方了。

相對而言,辛稼軒那裡就麻煩的多了,辛氏雖然是小門小戶,但是也架不住發達之後,突然冒出來攀親舊交的大批人羣來。

對上他可就沒有這麼客氣了。辛稼軒只是稍稍提了標準和要求,或是表現出少有推辭之意,背後各種怪話和非言,就已經塵囂直上了。諸如忘恩負義,心小量狹,富貴相忘什麼的都出來了。

但只要能成爲龍雀園的東川快婿,這一切又都不是什麼問題,陸氏有足夠的權勢和手段,來維護自己的體面與尊嚴的。

畢竟,他的妹妹陸裳早以及過了,待字閨中的最好年紀,還在眼巴巴的苦等着,這位辛鎮副,風光體面的來迎娶了。作爲兄長兼帶另一方的同僚舊識,又怎麼不額外操心呢。

“真是各榆木疙瘩,還要繼續耽誤多少年啊”

他忍不住嘆息道,難道就不能稍稍有所變通麼。

以辛稼軒現在的身份和職權,也足以稱得上是功成名就的標準了,就算品級和職事有點稍嫌不足,但也在陸氏可以接受的範疇之內,也沒有多少人會多嘴說是高攀了。

甚至先後有人,相繼遮遮掩掩或是旁敲側擊的暗示陸務觀。大可以催促那位辛鎮副,儘快完成與妹妹的婚事,好讓軍中的次席與三席,更加緊密的聯結在一起,完全可以讓來自陸氏的聲音,在軍中更加有力;乃至和獨斷專行的那位羅鎮撫,行程分庭抗禮之勢,

或許之前的他對此還會有所猶疑。但經過了那麼多事之後,陸務觀只覺得仿若是,當場活吞了蒼蠅一般的噁心而憤慨。爲什麼好端端的事情,到了這些人的心裡,都變成了勾心鬥角的立場和功利化的算計。

對此,他毫不猶豫的,找個幾個由頭髮落着,就把這些人掃地出門給趕回南方去了。

卻是又被那位給說中了,這青州前沿的基業,纔剛剛安定下來初上軌道,後方卻已經有人迫不及待的,要從內部拆臺和削弱本軍,甚至挑起爭端和紛擾從中取利,以懲各人的私慾而已。

再次回到益都之後,我也正在檢查,這半多年時間下來,各地軍隊建設的成果和效能。

依照新軍故例,最基本的戰術單位爲營團,最小的編制爲什,其中銃兵什一長九丁,什長兼小旗手,又有兩名輕裝銃手,戰時負責挽馬輜重。

而戰兵什一長又十一員,其中輕裝不批甲三員,戰時負責挽馬輜重;其中又分白兵什與矛手什,白兵着半身甲而多負木弓四張,矛手什着連身甲而攜快弩五具。

四什編爲一火,另有正副火長/番頭並旗鼓號手,共計四十五員;三火編爲一隊,又有正副隊正隊將,並旗鼓號手文書雜佐等,是以銃兵隊編有一百四十二員,戰兵隊共計一百六十員。

三隊編爲一團,其中戰兵一隊,銃兵兩隊,以正副校尉/部將、備將、虞侯、教導、材官,並護兵、書辦、旗鼓鑼號手等,共計三百九十員。

這樣作爲戰地機動的最小的獨立單位,如果遇到各種突發狀況或是災損,主官接戰沒多久就戰死,這時候副尉繼續指揮,副尉也陣亡,由虞侯(軍法官)按照序列接替指揮,軍法官陣亡後,教導(參佐官)繼續指揮,參佐官陣亡,則材官接任。

如若是團屬主官、差遣官、材官全部戰死,則由次一級的首席老兵隊隊正接手。

因此,到了團這一級,哪怕損失了幾乎所有負責指揮的軍頭,殘餘的部隊還能夠忙而不亂的繼續戰鬥上很長一段時間,直到脫離戰鬥,而令大多數建制,有概率得以保存下來。

然後在吸取經驗教訓的基礎上,短時間就補充和重建起來。能夠做到這一點,已經相當接近近現代軍隊的組織和建設標準。這也是近代軍隊與古典軍隊的重要分野之一。

當然了,因爲在資源投入的重點與具體經歷的緣故,目前能夠面前符合這個條件的,也就是御營左軍裡幾個擁有專屬字號的老牌營頭;以及其他三大軍序中,作爲基本標準和樣板的,第一序列的老兵營;再就是直屬的標兵營和教導大隊,也能勉強算上。

而在團上又有營制,其中分爲大小若干,乃是國朝最基本的作戰單位。

以領兩團一隊爲小營,約九百人,多見守備地方的團結、守捉兵等二三線部隊;三團爲中營約一千三百人,也是國朝前沿各軍的標準配屬;

而四團爲大營,包括正將(折衝都尉)、副將(果毅都尉)、准將(旅帥)、虞侯長、參謀、材官等,並營護兵、騾馬隊、車管,司記書辦等從屬人員,足足有一千八百員定額。

因此採取大營制的,唯有少數精銳之師和王牌部隊,並同畿內的拱衛、殿前諸軍,方有常設。

而如今在我的麾下,也就是直屬大本營資序的御營左軍,第一至四個營頭;行營右護軍的第一第二營,以及前軍的直屬第一營,總計六個番號,纔有資格擁有大營的編配。

而在前沿又有各路兵馬使,權都監頭銜而分轄數營之兵,除掉駐守、兵站性質的防戍營和補充營外,主戰編制至少有三四千員,足以在特定的方向,形成獨當一面的局部防守反擊優勢。

因此,兩三個兵馬使,就可以合稱一軍,在合適人選的統合下,足以主動發起一場局部的戰事,而有這個資格領軍一路的人,目前在我麾下,還不超過單手之數。

故而,如果是我決定帶隊主動發起進攻的時候,至少會以軍級規模爲調遣單位,至少保持出擊方向有六個主戰營以上的基本戰力,以及後方至少四個防戍營,以承擔巡道、護糧和兵站單位的角色。

根據預定攻擊距離的遠近,出發和迴歸線的通行情況,具體後防部隊和勞役徵發,還會有所增減。

作爲本軍的一大特色,就是格外強調充足後勤保障下的火器戰鬥力,再加上足夠規模和頻次的偵查預警手段,和儘可能周詳的預設參謀作業,來消減戰場之中的不確定因素,儘可能的預先立於不敗之地。

畢竟,能夠就糧與敵固然是好事,但是真要是主次不分的,把大軍的安危全程,寄託在這些搜掠地方的手段上,那就是食古不化的教條主義與愚不可及了。正所謂的“沿着冒險機會主義路線一直向自尋死路奔去”。

這樣下來,御左、右護、前軍和青州守捉四大軍序,已經在編的兵力達到了主戰二十六營,防戍十三營。

除了火器爲主的裝備上,還有相當大的缺口外,一應兵員和訓練,都已經在按部就幫的規劃下,走在循序漸進的良性軌道上。

因此,目前我的手下,全脫產的正軍編制有五萬多人,其中主力資序的戰鬥兵員,亦是合計有三萬七千有餘。

這還是不包括了,在我鎮撫名下的牙兵,與置制使的虞侯軍兩大序列下,各只直屬部隊的具體軍額。

待到秋收接近尾聲,我下一步也需要登船出海,前往江寧以外鎮重臣的身份,第一次拜揭監國爲首的大本營和嶺外行在。

第733章 抉擇3第354章 馳歸第920章 臨峙20第66章 雨中第834章 雲起4第893章 反動13第554章 歸還4第484章 漸變14第1110章 歸遠10第329章 猛進第1203章 徐州起7第527章 經略第9章 折轉第4章 餓殍第436章 天傾第44章 醫者父母第1230章 平盧14第428章 戰局11第1247章 新章7第818章 啓新8第802章 淪沒2第768章 憂亂8第605章 悵懷5第230章 交涉、決定第205章 兩處閒愁第338章 貯備第179章 再遇第886章 反動6第40章 彼見第215章 交代第528章 經略2第142章 變聞第341章 協力第1268章 又決8第174章 開端?第1181章 會江寧5第1007章 夷變7第400章 歸亦難第1081章 立新11第1205章 淮動5第470章 歸亡19第873章 撥亂13第1157章 滄瀾7第801章 淪沒第234 眼界第267章 不期 添頭第284章 投效、人心第393章 在河北3第1203章 淮動3第1030章 瀾動10第684章 落盡4第722章 異夢2第325章 支持與交換第939章 驚破19第904章 臨峙4第605章 悵懷5第952章 沉驚2第735章 異夢10第1205章 淮動5第1128章 浪奔8第543章 風雨7第323章 仿如初見第711章 大羅第1104章 歸遠4第740章 抉擇5第1002章 夷變2第278章 出生入死第719章 大羅(9)第387章 迴轉2第151章 行進和插曲第1198章 徐州起8第5章 生與死(下)第993章 跌宕3第171章 漏網?第1047章 殤國7第365章 停整第414章 兩重(下)第387章 迴轉2第885章 反動5第329章 猛進第204章 梳理第923章 驚破3第928章 驚破8第768章 憂亂8第452章 天傾20第613章 悵懷13第1285章 旋滅5第3章 在人間(下)第1031章 瀾動11第1077章 立新7第634章 悵懷34第235章 酬謝、 暗示第354章 馳歸第340章 偶遇 戒心第397章 在河北8第960章 沉驚10第856章 風動16第1121章 浪奔第301章 戰淮北十五第29章 蘿莉蘿莉,順我心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