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8章 根本3

時光似流水,在紛忙碌碌之中,已然過去了小半年,直接進入了仲夏之末,

而在重新被疏浚和加固過,變得水徹清明的漕河支流——汶水兩岸,

青伏的麥浪如野,隨風搖曳盪漾在空氣中,混合着新翻泥土被暴曬散出的獨特氣息,自有一種別樣的感覺和憧憬。

此間正當穀子灌漿與追肥的時節,就連低壟處套種的成行花生或是豆子,也長得鬱鬱蔥蔥,正當是花苞初綻之期。

故而,無論是低伏在田間與水渠之中,或是輾轉於翻車與牛車之間的身影,就像是螞蟻一般往來不絕。

成羣結隊的牛車拉來了淤泥、泔水與水草、糞水,堆積發酵而成的溼肥,又一點點的細心潑灑在作物根系的土壤上。

眼見集體屯田的第一批收成,不日在即,來自州府的勸農官們,也像是辛勤的工蜂一般,反覆的往來與遠近的田稼之間,一遍遍的監督和巡視着各地的生長狀況。

有的甚至嫌費事,乾脆搬了鋪蓋,不顧蚊蟲叮咬的煩人與蛙鳴的鼓譟,直接搭了蓬窩吃住在田埂上了。

這種盡心勉勵的勤懇用事態度和謹慎,讓那些田下的編戶們,在各種惶恐與小心的亞歷山大之餘,卻也不免生出了某種期盼。

這畢竟是他們經過了這些年的動盪與流離,好容易安生下來,在當地的水肥陽光雨熱,都並不完全盡如人意的情況下,含辛茹苦細心飼弄到現在,才種出的第一批糧食啊。

在吃夠了樹皮草根野菜,又吃膩了各種令人泛酸的豆薯山芋塊莖和餅乾糧磚糊糊的滋味之後,格外渴望能夠嘗上一口夏收新麥的味道啊,哪怕是那種沒有仔細脫殼,也沒有其他滋味的水煮粗麥飯也好啊。

好些人這麼想着,卻是不免將眼淚和汗水都混做了一處,滴落在腳下的泥土裡,卻是想起了那些已經失去的親人。

無論是苦苦掙扎於亂世,積勞成疾而早逝的父母兄弟姐妹,還是在飢寒中夭折的兒女,就這麼吃上這麼一口新麥飯的心願而已,卻是他們蹉跎而短暫的一生都無法實現和企及的某種奢望。

而在徐州以西的中原大地上,仍舊是處處廢墟與殘垣中,白骨相望道里的荒蕪與淒涼,與整個孤寂蕭索的春天相比,夏日裡則更多了因爲缺少人拔除和清理,而到處瘋狂蔓長起來的遍野荒草。

而那些沒有選擇轉道北歸,而是繼續盤踞和活躍在,廣闊中原大地上的胡馬和藩軍,也在南下的侵襲和相互的對抗之間,逐漸形成了妥協和默契。

他們各自分據了一處處城邑、集鎮、村落與土地之後,在中州大地上驅使這擄獲的人口,開始就地放牧蓄牲,也算是犬牙交錯的初步安定下來。

對於益都城中,已經初見規模的鎮撫府和置制使衙門來說,則是各種表章和數字的流水出入。

除了檢括當地的隱戶匿口,收攏招徠那些來自河南、淮北,乃至淮南地區的流民和逃亡百姓,在我治下已經登籍在冊,並編入賦稅徭役之中的戶口,也堪堪達到了三十四萬有餘。

當然,這只是相對穩定的基本盤,青、沂、淄、密、海、濰六州治下的規模。

東面的徐州,兗州一帶,南面的泗州、宿州一帶,北面控制的濱州和齊州部分地區,乃至西面正在開拓和整肅的登萊諸州,都不再此列。

而作爲鎮撫官,除了領軍安民之外,我還有考察地方官吏﹑維持治安﹑清點刑獄﹑舉賢薦能等附帶職責,距離當初分鎮一方的野望和期許,也是相去不遠了。

如今,我們對於控制下的地盤,採取的是三分區漸進制:首先是鎮撫府直轄的編管區。

由本軍派出的專業勘測隊伍,從青、沂各州境內檢括出來的大片無主之地,然後以類似後世國營農場和國營工場的簡單模式,重新編排和招募人員進行大規模的集體生產和勞作。

其中又按照距離城邑的遠近和交通便利的情況與否,分爲用來安置傷殘軍人及軍屬軍眷的榮養農場和榮軍莊;作爲地方未脫產預備役部隊,在一些城郊和交通要點日常經營的軍屯區;大量招募流民和無地鄉人,以半軍事化編列管理的連片民屯區。

這三者構成了鎮守府名爲核心區的基本盤,以犧牲部分日常娛樂和經濟文化活動爲代價,基本可以實現令行禁止,並在需要的時候通過緊急動員,最大限度的壓榨出相應的人力和資源來。

其範圍,以青州境內及附近的若干個重點縣,外加一些軍事駐紮的要點附近爲主。

其次是,在破壞比較嚴重的外州地區,由鎮守府派人進行編戶齊民之後,逐步重建起來一套簡易行政體系的所謂改造區。

青州境內的許多亦有人耕作的土地,在戰亂多年之後,這樣就變成一筆爛賬,因此用承認既成現實的一刀切爲代價,進行強制性清丈到戶的登記編冊。

依舊按照國朝的州、縣、鄉、裡各級的基本構架,只是在具體職能上有所添減和變化而已,因爲被破壞的比較嚴重,因此可以儘量甄別和避免沿用本地舊有人員,來完成本軍特色的地方行政建設。

按照歸化,在新行政體系的最下層,以五百戶或是兩千口以上的大村爲單位,建立派出人員組成的公所,以實現部分基層管理和監督的功能。

按照初步試點和規劃,其中主要由退役老兵充任,管理日常治安的巡官;由初等官學的實習生輪流當任,負責簡單戶口管理和日常上報的司計;以及縣上派出的,負責賦稅徭役指派的所正,構成的公所三官。

這三官都有正式公俸和口糧,也有一定配額的公費支出,以招募一些臨時幫手。只要保持定期的流動性,以及上下溝通的多向渠道,也足以滿足日常的監督和制約需要,而不至於變成某個人無法無天,肆意妄爲的小天地。

畢竟,所謂精幹清明的行政體系也不是一兩天,就可以建立起來的。

雖然我有得是後世各種行政和官僚體制的樣本,但是要變成實際可操作的內容,那就是另一回事了。更何況以後世的經驗教訓來說,也許最先進未必是最合適的,以當代生產力爲代表的經濟基礎,總是與相應的上層建築,相互配套才能良好的運作。

有條件的話,我當然希望能夠建立起,類似後世國朝直接動員到街道鄉村的行政制度,但是這顯然是不太可能的,以這個時代生產力爲基礎的物資條件,現有的交通通訊手段,乃至我初見雛形的人才培養體系,根本無法滿足也支持不起如此龐大體制基本需求。

因此,只能退而求其次,以所謂村下三官,來行事部分有限的基層職能。不過,目前的三官,也只能配齊小部分而已。

好在前段時間,新到任的布政使李格非,給我帶來了數百名畿內兩學三附的新老生員,作爲某種見面禮和示好,大大緩解了我的燃眉之急。

而本家方面,也送過來了上百名新舊投獻的幕屬隨員,其中既有很早就安排在畿內培養進修的本藩子弟和國人,亦有後來被本家招納的變相人才儲備;還有的則是來自交情深厚又站在一同立場裡的關係戶,所舉薦過來的門人子弟。

這些人多少有過在地方佐貳的經驗,或是做過相應的吏員,雖然知道其中人多口雜的,不可避免的被摻了沙子、安插了眼線什麼的,但是他們的實務閱歷和見識,也正是我所需要的,關鍵看用什麼獎懲激勵機制來,保持正常的流轉和秩序。

雖然不便直接委以要任,但是以這些人爲基礎,合併了名不正言不順的隨軍營校之後,第一所聯合官辦學校,就這麼在益都城裡草創起來了,暫時分作武備、事務、技工三個分屬學堂。

由我兼任學正,而觀察使陸務觀、轉運使曾華爲副學正,韓良臣爲學監。當然目前也只有場地和師資,規範化的教材和考績制度,還有待慢慢完善補充起來。真正有所結果,恐怕都要跑等到來年了。

最後是繼續保持現狀,而暫時沿用舊有制度和人事體系的所謂“保留區”。

主要是那些遠離城邑,相對偏僻而貧瘠的村鎮,在行政成本投入的優先度上,暫時不做改變的考慮保留原狀,鄉里坊正都是當地民衆推舉出來的代表,只要能夠在傳統的體制下,定期及時的向所轄的城邑,提供基本徭役和稅賦就好。

雖然這一系列的宏偉藍圖,除了那些已經被歷代開發出來的現成田土和少量需要修復,才能夠繼續使用的工坊外,其他大多數還停留在紙面上,但至少有一個基本的方向和規劃,可以按部就幫的佈置和實施下去。

破壞和殺戮總是比建設更加容易的,地方的重建和恢復生產,同樣需要相對漫長的持續投入和週期,纔可能初見成效。其中還要擔憂戰爭,災荒等外部因素的干擾,而前功盡棄。

好在,青州沿海大片荒蕪和空置的地帶,是由於歷年持續的海陸侵襲所造成的歷史問題,而在我的佔領下,現在就沒有這個問題了,同樣近海地區的漁獲和鹽業生產,也可以由此重新發展起來,這也可以算得上是一個比較利好的消息

只要重兵守住西部丘陵、湖泊間的幾個要點,就可以比較安心的向半島地區內拓展,至少無論是北朝軍馬,或是那些塞外藩軍和胡馬兒,都沒有足夠的海軍力量,從海上來威脅東北向的後方平原地帶。

此外,多半要感謝戰爭的摧殘和滌盪,現在六州治下是外來遷入的人口居多,本地人無論是在比例或是成分處於明顯的弱勢。

再加上,作爲地方政治生態的重要環節,本地的豪強土族,也在歷次戰亂中被摧殘覆滅的七七八八,剩下的殘餘,也被我的軍隊剿滅一空。因此,地方上根本沒有足夠分量的存在,可以令他們抱團起來來對抗我們的統制手段。

另一方面,各州治下可說是有的是無主之地,任由我們在白紙上重新作畫而已,而不至於因爲本地人的生存資源受到外來移民的擠壓,演變成新一輪的傳統土客矛盾。

因此,新的規劃推行起來所收到的阻力,也要比預期小得多。至少在外來移民的壓力下,爲了不被邊緣化和弱勢消亡,殘存的本地人反而不得不要做出,更加靠攏我方政權的姿態來。比如在勞役營裡以地域爲特色的各種積極表現和工作競爭。

作爲政權社會體系的配套舉措,則是次等部隊的規模削減和常規化建設,除了抽取精幹補充御營右軍,前軍,行營護軍三大主戰資序外,

九隻輔軍大隊剩餘的人馬,將相繼改爲青州守捉下轄的防戍營,防戍營團的任務主要是,鞏固延邊據點防備侵襲,建設城壘堡寨燧哨而提供預警,兼帶鎮壓掃除轄區內舊有的土頑勢力,剿滅就近的土匪流寇和土團武裝、豪強私兵。

戰時則配合主戰營的軍序,對敵方部隊遂行一定戰鬥任務,並在需要的時候抽調兵員爲主戰營輸血,在條件成熟時升級,甚至加入或組建新的主戰營團之類的建制單位。大概繼續維持十個營,八千多人的規模,只是日常待遇和軍餉爲主戰營團的七成左右。

預定將三十四隻散兵團,全部打散重編,其中孔武有力者,將被集中編成十幾個地方守備團,依舊沿襲團、隊、火、什的編制,以裝備冷兵器爲主,軍官和士官分別選用,主戰營和輔軍大隊裡的歸遣老兵,用作後方的城邑市鎮治防,以及權作戰時佔領地方的維持和鎮壓之用。

同時也是兵役組織的基礎單位,以及生產建設的基本保衛力量,所有編管內民戶、軍眷裡,選拔精壯組成的預備役,都要到守備團裡執役半年。在此期間,只有口分糧和衣料雜用的配給,只有進入戰地狀態,才能拿主戰營團的半餉。

而散兵團裁剪下來的青壯人員,則轉爲偏向勞役爲主的常設輔助役,按照我別出心裁的命名,就叫建設生產兵團,簡稱建生兵,目前暫設一個軍,預定編制一萬六千人,左中右三廂十八個營。

主要承當地方的基礎設施的修繕維護和營造工作,以及戰時的工程建設所需,然後在農閒時節再從少量征伐徭役,作爲簡單粗重活計的臨時補充,這樣可以最大限度避免擾民和影響正常生產。

平時就掛在淮東轉運副使的巡院兵名下,由置制司定期派出專人進行,不脫產的訓練和編管。這樣,又有新名目和理由,向江寧方面要上一部分編制和待遇。

於是,以建生軍爲輔助,從守備團、防戍營到三大正軍資序,一個相對簡明的三級軍役動員體系,就這麼初步建起來,粗見雛形了。

如此規模和標準下來,每個月的軍餉支出加上訓練、維持費用,大概要花掉三十七八萬緡,這裡面依照江寧行在給我們的正式配額,大致可以滿足七成左右,剩下就要靠我自己私囊裡補貼了。

而人吃馬嚼的糧草數量尚不在其中。再加上我額外向後方購買和定製的各色材料。設備和物資,這段時間也一口氣花出去了一百多萬緡。

因此在我的帳面上,依舊是節節攀升的鮮紅赤字與負增長。代表收入的項目上,總共加起來還不到支出的一個零頭呢。哪怕我通過戰事所獲的底子再厚,卻也經不住如此的坐吃山空。

因此,我有些迫不及待的要恢復對北方的貿易線路了,雖說因爲北伐的影響,整個北方已經凋敝不堪了,但是作爲東海三藩和安東都護府的各路諸侯,依舊是經濟基礎良好,不錯的貿易對象。

爲此,我已經召回了正在江都的糧臺籌辦鄭艇鄭艇,自從我軍在江淮轉運使名下,擁有專屬一路的糧臺之後,他們現在留在那裡已經沒有太大的意義了。

那裡一度發生的事情,對我來說並不是秘密,不過本來就是半路投附的他,在困境中的猶豫和動搖,最終還是沒有變成實質的背叛,比起本家的另一些人的表現,卻還沒有到不可原諒的程度。

因此我還是願意再給他一個機會的。

他的新職務是夷洲督辦大使,以桃山港爲駐地拿着我軍的旗號,替我從夷洲當地各藩和州府,獲得糧食果蔬礦產的穩定供應渠道,同時繼續坐鎮監守這個北線貿易的重要中轉地。

而原本的桃山主事鹿耽尼,則被我調了回到益都來,作爲青州商椎局的負責人,如果沒有意外的話,受過宗藩院相應的貨殖學教育的他,將通過組建類似後世的各級農村供銷系統,來逐步實現對境內主要商業活動和流通渠道的把持和壟斷。

此外,組織前往北地的商團名單之中,除了新加入的柯山夢等人外,還多了肥孔這個生面孔,這也是他作爲一個外域商人,千里迢迢不遲勞苦隨我輸軍前沿的補償和回報。

雖然他的動機和立場,不乏可疑之處。但既然對我還有用,那就且觀其言行成效了。

第612章 悵懷12第1018章 頹然8第1087章 立新17第1054章 零落4第198章 航歸上第227章 宅與成果第438章 天傾4第1088章 立新18第1195章 江寧變9第950章 破釜10第94章 厚積3第846章 風動6第547章 序間第255章 後續 綢繆第642章 後手2第928章 驚破8第429章 戰局12第972章 浮夢2第1074章 立新4第710章 啓東(10)第956章 沉驚6第429章 戰局12第743章 思變3第285章 戰淮南第471章 歸亡20第244章 謀求、謝禮第615章 悵懷15第1126章 浪奔6第774章 萌動4第450章 天傾(18)第938章 驚破18第997章 跌宕7第718章 大羅(8)第922章 驚破2第825章 啓新15第793章 肘腋3第1108章 歸遠8第112章 驚夢2第1048章 殤國8第812章 啓新2第608章 悵懷8第1134章 潮新4第54章 相見時難第343章 兩岸第252章 結好、影射第946章 破釜6第741章 思變第52章 仿若初見第106章 薄發6第112章 驚夢2第753章 徒變3第36章 扮演第589章 變數9第989章 浮夢19第192章 港西第139章 際會第575章 決意5第614章 悵懷14第604章 期新9第711章 大羅第356章 合流與襲變第717章 大羅(7)第1131章 潮新2第360章 戰雲3第604章 期新9第1048章 殤國8第1080章 立新10第226章 禁足?處斷第35章 逃離第325章 支持與交換第563章 營生3第140章 多卯蒸鋼?第943章 破釜3第174章 開端?第961章 沉驚11第477章 漸變7第1189章 江寧變3第857章 風動17第345章 牽動第85章 接手第1215章 平盧5第17章 皆爲名利第343章 兩岸第1274章 卷蕩4第1119章 歸遠19第764章 憂亂4第754章 徒變4第277章 交困第1252章 再決2第1073章 立新3第796章 肘腋6第1127章 浪奔7第1227章 平盧11第596章 期新6第451章 天傾19第903章 臨峙3第1018章 頹然8第595章 期新5第860章 風動20第597章 期新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