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9章 又決9

太行山脈深處,名爲白徑口的高深峽道之中,輪番交替的持續轟鳴聲震落山巔的淺淺浮雪與塵埃,又撕破了低壓在山頭之間的積雲。

數十門高低錯落佈設火炮射出的炮彈,自各面帶着弧形的長短軌跡,打入到河東軍的陣壘和駐隊當中,時不時帶着血沫、殘肢、碎甲和骯髒的雪,團團騰起濺落;但對方還在堅忍地結陣,並且用零星飛射而出的弓矢反擊頑強的昭示着自己的存在。

然後是抵近拋射而出成羣飛火雷,帶着濃密的毒煙與烈焰,在河東軍陣營裡飛速蔓延開來。這下他們再也不能久支下去了,無數點燃成火團或是被燒灼着身體部分,乃至撕心裂肺咳嗽和嚎叫、哀號的身影,從遮天蔽日的燻人煙火當中忙不迭的逃竄出來,就此拋棄了堅守的陣壘和野營;

甚至還有人慌不擇路或是昏頭昏腦的,一頭撲上了淮軍的陣地而被打殺或是俘獲當場。

結果,這一敗就約發不可收拾了,無路可走的敗亡人潮,直接沿河貫穿深峽的橫水河畔敗走、潰退十多裡;又在數度泅渡之間遭到尾銜追擊,驚而爭相擁踏的踩死和溺斃了許多人,直到了西北面的陵川小城下才停住腳步。

然後,灰頭土臉呼天搶地的倖存者已經不足當初的十之二三了。接下來,他們卻又被滿臉惶急和不安的守軍給強硬無比的拒之門外,而當場毫不猶豫的射殺了數十人,才驅散了這股堆聚在城下拍門嚎叫的千餘敗軍之屬。

而在更北面,已經有些細碎雪粒在寒風中飄搖,燕山與太行山之間的飛狐陘,又稱靈丘道之中,

已經改任爲燕山北路的蔚州都監權先鋒兵馬使王淵,帶領着一衆集結自鴻山關而擅長山地作戰的山後子弟兵,並同淮鎮自紫荊關派來的兩營散兵隊一起,在崇山峻嶺的盤腸小徑之間抵足姘手的艱難跋涉和攀越着。

只見峽道兩邊懸崖絕壁如刀劈斧斫一般,頭頂一線青天,最寬的地方八九米,而最窄的地方只有兩三米。其雄拔之勢峭麗之狀,在北國確爲罕見,望者無不動魄驚魂!

行走在其間時,可見峽道時寬時窄時高時低,時而崢嶸陡壁攔道而立,大有山窮水盡疑無路之感;時而又峰迴路轉陽光從高崖上瀉下,心境又如柳暗花明豁然開朗。天如一條彎彎曲曲的緞帶,上面如花的雲朵顯得很小,

有的地段還常年與太陽無緣,哪怕晴空之日也是陰風颼颼而難見天色,山頂有些背陰處積雪常年不化而哪怕在三伏天也是冷風寒意颼颼。更兼有不絕於耳的淒厲鳥獸鳴聲傳來,令往來行走其間的商旅行人,長年各種毛骨悚然者也不乏其人!

直到穿過了這段時人稱爲“四十里黑風洞”,蕭蕭然森森然的黑石嶺大裂隙之後。隔着一道突然落差百丈的深塹和丈寬吊橋的險勝,對面河東軍設置在巍峨雄峻的五臺山一帶城寨和據點,才沿着蜿蜒而上的山道,梯次林比的顯現出來。

搶在冬天來臨的大雪封山之前,不計一切代價儘可能奪取進入河東到的門戶和通路,乃至在河東境內建立一個穩固的前沿據要,就是他們這些被暫時繼續留用效力的前平盧子弟,所能夠指望和追求的目標了。

究竟是暫時的留用一時,而面臨被編遣四散的命運;還是就此爲起點在新興的淮鎮勢力當中,擁有最基本的一席之地和晉身之基;就看他們這些專門從那些爲數衆多的降軍當中,所挑選出來最爲堅韌敢戰的平盧舊卒,所能發揮的作用和最後表現了。

而在這一南一北相隔數百里的兩路之間尚還有一路,則是從初步穩定下來的井陘所發起的潛越攻勢;

一隻得到足夠補充和加強,以閩地籍士兵爲主的先手團,已經一鼓作氣擊破了位於井陘北道中部的蔓葭城和綿曼河口,而兵臨到故娘子關所在的承天軍城之下;而從這裡相距作爲河東側腹、上黨盆地五州之地的北部門戶,所謂的平定上城(今陝西陽泉市)也不過十數裡之遙了。

而這正所謂是如今坐鎮河北的鎮守使王貴,所後續推進和展開來的相應戰略部署;

主要是集中新控制區內有限的資源和補充亢餘,在相對於南線河南都亟道和中部的懷、衛一線,相互呼應的整體守勢之下;從河北北部到燕山地區的內線地帶所主動發起來,針對河東方向的三路局部反擊;

以便有限的牽制和削弱在中部和南方戰線上,所承受的壓力和攻擊。

而在大江江以南,隨着各地不斷的災荒和人禍,大雲教之亂也再度迎來了一個新高潮和鼎盛時期。

尤其是,隨着江面上被大雲教衆不惜代價組建起來的雜色“水軍”所截斷和封鎖,而失去了來自海路上的支援和交通,已經困絕了數月之久的杭州首府臨安城的陷落;大雲教的高層們已經迫不及待的開始進行新一輪“遷都”的打算了。

而身在江西道已經佔據了兩州,約九城之地,而再度擊敗來自洪州和潭州相繼出兵,的大雲教別部首領法大力和軍師金求德,也破例接到了一封像模像樣的詔書;敕封前者爲檢校尚書左丞,兼端婺節度使,後者爲江西到布政司左參議兼節度留後。

與此同時,還有一份要求大雲教負責攻略各地的實力派,按照各自的地位、官職和實力,爲大雲教接下來遷都臨安的盛況,所攤派部分錢糧與人役的數目。

。。。。。。

當然了對我來說,高寵率部來投的這個意外之喜,除了明面上的風光和聲勢之外,就沒有劉延慶那麼好安置和打發了。

首先,與劉延慶隻身出走而帶回來那些,雜七雜八的舊日部屬和荊湖行司的在地軍民;或又是已經被上層拋棄羣龍無首,而將領們各奔前程大都被我禮送回南方,人心以及徹底散亂掉的駐畿諸軍,有所不同的是;

高寵率領的是一隻相對建制完好的軍隊,並且依舊在部下當中擁有很高的威望和號召力;這在對敵時固然是一個優勢和加成,但是對我領下高速發展的淮鎮來說,就是某種潛在的妨礙和不利因素了。

其次,他麾下的蜀軍和淮鎮雖然有着長期的貿易關係,但缺乏戰場上直接協作或是並肩作戰過的淵源和干係,可以說於內於外都是頗有隔閡和生分的。

因此,其部下也不能隨隨便便的打散了重新安置,或是直接進行甄選、裁汰和整編,一個不小心就會生出更多新的事端來,擾亂淮鎮已經初步安定下來河南後方。

再者,則是高寵本人身份地位的界定,好歹也是做過我昔日上司的人物,又是當任過西蜀行司和關內留後,堪稱與我的同級別北地藩帥之一;

若是剛來就驟給僅次於我的高位或是付以重任的話,不但對於長期作爲我副手和同伴的辛稼軒、趙隆等人明顯不公平,也是在破壞已經構成良性循環的晉升體系和權力架構,更不利於體系內部的穩定。

但是如果給予的身份地位和權利低了,那就未免有刻意折辱和打壓之嫌了,很容易成爲那些反對勢力的攻擊口實和理由,對於我如今的號召力和聲望也是一個不小的妨礙。

正所謂是高了難以服衆,低了也不好交代。

因此對於這部人馬,我當初的處置方略也就是慢慢的冷處理,在現實所迫的困頓和艱難當中完成對所在部伍的滲透和拉攏,但是卻沒有把高寵主動來投這個因素計算在內的。

這時候我再次聽到通報,卻是陸務觀和辛稼軒這對親戚同時上門來拜會了,不由的心中一鬆,卻是發現自己有些魔障了。

這種事情又何必讓我自己一個人勞神和糾結了,自然還有切身利害相關的其他人,來羣策羣力的費心分擔和商討一個比較合適的結論。

第256章 失望 奇葩第543章 風雨7第228章 決定、靜觀第722章 異夢2第401章 憂喜第992章 跌宕2第535章 經略9第53章 別亦難第242章 新軍第264章 定裝 突至第992章 跌宕2第229章 探還,家中第1133章 潮新3第137章 渾然第308章 淮北紛紛第229章 探還,家中第551章 歸還第584章 變數4第1141章 潮新11第557章 歸還7第1140章 潮新10第39章 嘗辯第1036章 瀾動16第663章 出援13第878章 撥亂18第9章 折轉第573章 決意3第196章 離去第408章 入汴第653章 出援3第282章 求助與自救第135章 微瀾第81章 局外第1117章 歸遠17第1187章 江寧變第200章 在港第231章 了卻第80章 幕內第83章 轉變第239章 定計、思慮第802章 淪沒2第641章 後手第125章 心防第966章 沉驚16第548章 序間2第1146章 潮新16第10章 轉職了?第152章 前沿、開端第1193章 徐州起3第560章 歸還10第1000章 跌宕10第197章 船談、交心第794章 肘腋4第452章 天傾20第1220章 平盧10第108章 家世第440章 天傾6第238章 請求 表示第724章 異夢4第206章 諸事第977章 浮夢7第1067章 零落17第555章 序間9第9章 折轉第195章 歸還第393章 在河北3第405章 憂喜5第55章 別亦難(續)第425章 戰局8第349章 援濟2第264章 定裝 突至第645章 後手5第1158章 滄瀾2第16章 熙熙攘攘第447章 天傾15第200章 在港第1016章 頹然6第140章 多卯蒸鋼?第716章 大羅(6)第107章 糾結第636章 悵懷36第343章 兩岸第876章 撥亂16第564章 營生4第814章 啓新4第462章 歸亡10第198章 航歸上第371章 漸變第1203章 淮動3第883章 反動3第292章 戰淮北五第877章 撥亂17第305章 戰淮北十九第564章 營生4第358章 戰雲1第929章 驚破9第1192章 徐州起2第828章 啓新18第583章 變數3第166章 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