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1章 卷蕩

而在開始飄搖而下的細碎雪花當中,身爲曾經的西蜀行司副總管,北川都統制兼關內留後的高寵,也在一小隊親衛和信使的陪同下,穿過洛南地區綿延跌宕的丘陵羣落和下場盆地,踏上前往徐州彭城會見的路途當中。因爲,這一次他是不能不親自走一趟。

事實上,當淮鎮方面頗爲倘然大度的表示出,願意接受來自商州扯下來的傷病員和爲數衆多山南地方的隨行百姓,並且繼續支持和援助他這支隊伍在南陽一帶立足之後;他手下的人心和士氣趨向,就已經出現了不可逆轉的巨大變化,他也就在沒有任何迴轉的餘地了。

畢竟,雖然這隻孤軍還沒有到最後一步的絕路上但也相去不遠了,而絕大多數人已經徹底厭倦了這種朝夕不保,卻還在缺衣少食當中繼續與優勢之敵奮戰到底的無休止日常,而只是爲了那麼一點微薄的希望和可能性。

而當這最後一點有限的希望都徹底破滅掉之後,就連他也不能阻止軍心和士氣的崩解離析之勢了,也只有淮鎮就近深處的援手,可以稍作挽回和補救他們所迫在眉睫的危機和困局了。

儘管如此在他的麾下還是有小部分將士,在那些依舊對國朝衷心不改或是心存僥倖的將官們帶領下,選擇了繼續南下尋找友軍匯合,或又是向西繞路迴歸蜀地的出走之路,而不是和其他人一樣就此投入淮鎮這個北地叛黨的旗下。

至於高寵本人,從某種意義上在國朝方面說已經是個死人了,也就沒有那麼多的榮辱得失可以在意了。所以他親自前往,更像是某種姿態和變相的保證。

他也幾乎是懷着這種複雜而坎坷的心情,就此踏上河南都畿道的土地的。

在這裡荒蕪和頹廢的氣息幾乎無所不在,到處是被譭棄的村邑和集鎮,還有坍塌廢置的縣城城池,路邊荒敗的草叢當中隨處可見無人收斂的白骨皚皚;而這種狀況直到他們過了西洛水下游的盧氏縣,在熊耳山的西南麓,看見第一所軍寨和燧臺之後纔有所好轉起來。

雖然,在狂野當中還是清冷孤寂的嚇人,而只有寒風捲蕩而過的嗚嗚呼嘯和仿若是哭泣一般的低語呢喃聲;但是至少已經看不見那些成羣遊蕩而幾乎不畏人的野狗和鴉鷲羣落,取而代之的是路邊一個個大大小小的新興工地,還有一片又一片不怎麼連貫,卻明顯被整齊收割過的田地。

而依稀勞作在這些工地之間的人羣,雖然掩有菜色或是難免面黃肌瘦之態,繁重勞役之下的疲憊辛勞亦是溢於言表,但是出人意料的是幾乎沒有多少頹喪與沮色,也沒有朝不保夕的憂慮和對於將來無所坐落的茫然無措。。

也因爲有他們的存在,原本因爲戰亂而泥濘不堪凹凸起伏的道路,也開始逐漸變得乾燥、平整和硬實起來;一段段的新舊河渠和一片片的水灌翻漿過的田土,也在四下裡不斷延伸開來;一處處烽燧、哨塔和寨樓,還有驛站和營房、屯圍,也相繼的拔地而起。

而令他比較驚訝的是,這些大小已經初現雛形的工地當中,除了少部分比較要緊的核心工程是由來自淮地的建生軍所承建之外,其他幾乎都是靠着河南都畿道內本地徵發起來的軍民百姓來營造和開拓的;由此也可見淮鎮一貫善於經營和拓殖的顯赫名聲和充足底氣,也不是什麼空穴來風的;

要知道,他們大多數人剛被淮鎮納入治下才不過逾月道半月多時光,就已經有了這種明顯變化的精神面貌和氣象了。

因此,難得起了某種複雜心思的高寵,甚至在路上停歇的片刻而主動來到這些工地的夥廚當中,想要看一看這些地方相對的一面之下比較真實的另一些東西;

比如,高寵發現他們的日常飲食供給,吃的都是芋頭、蘿蔔和幹豆雜煮的羹糊;雖然在其中幾乎看不到任何油水和葷色,但是卻是煮的足夠濃稠且每人的分量是十足的一小盆滿滿。如果需要每日六個時辰以外延長幹活的時間,或是在夜裡繼續追加臨時出工的話,甚至還有雜麪湯餅和烤豆薯的供應。

好吧,以此爲鑑而孔中窺豹一鱗半爪,他可以確認至少有這個新佔據的外圍地方作爲參照物的話,淮鎮治下的普遍生活水準和軍中的額待遇是應該不至於差道哪裡去了。

而在高寵過了河陽橋進入到了河北之後,卻又是另一番風貌了。因爲河面開始出現不同程度的凍結和冰凌流動的情形,所以沿着大河放船而下是難以成行,而不得不在陸路上多繞道一些行程了。

在這裡,相比到處冷冷清清的河南都畿道,河北道境內無疑是要人氣鼎盛的多了,在越發寒冷的天氣和時不時飄落的雪粉當中,依舊不乏熱火朝天人聲不絕的橋頭、路口和渡頭的小市、野市,以及成羣結隊絡繹往來的各色行人和車馬隊伍。而且越是向東走,就越是熱鬧和頻繁起來。

當然了,在此期間也有一些比較礙眼或是不那麼和諧的存在;一些明顯纔在新進被焚燬部分或是全部的村莊和集鎮,縣城城牆上被攻打和煙熏火燎過的痕跡,還有在路邊被用長杆懸掛起來的許多首級,在城門口被吊死在城牆下的成片屍體,那蓬頭垢面臭氣熏天的關押在站籠裡哀號和哭泣,或是戴枷在城壕污泥裡勞作的身影;

無不都在昭示着淮鎮在新佔據的地方上,也不是一帆風順的毫無妨礙與阻力的存在。但這反倒讓高寵愈加有些安心下來,作爲曾多年在嶺外的廣大地域之間,參與過形形色色的平叛作戰與延邊駐屯開拓的資深宿將,他比別人更加明白大亂宜用重典的基本道理;而淮鎮既然不吝在新佔地方上使用這些鐵血暴力手段,那也意味着某種前所未有的治亂決心和堅定態度。

因此,在抵達了德州境內的水陸轉運樞扭——利平市,就此度過黃河進入腹心地域的淮北道之後,他原本有些跌宕反覆的心情已經完全的平復和安定下來了。

對於自己接下來的道路和方向也重新有了個初步的想法和念頭。

。。。。。。。。。。。。。。

與此同時,

鐵馬秋風大散關,作爲進入蜀地和山南西道的關南門戶所在,已經再次陷沒在塵煙與血火當中。

而這一次淪陷的速度甚至比多年前的那次西軍入蜀更快得多,重新修繕起來的關城甚至還沒能發揮什麼用處,就在來自青唐大都護府號稱是“橫山斷水”的湟源藩兵競相攀越下一鼓而沒了。

因爲相繼損失了絕大多數北上的西蜀行司戰力之後,作爲天府之國的蜀中之地已經基本無兵可用了,而只剩下一些老弱病殘之輩和地方新募的土團、鄉兵在勉力維持着基本的局面。。

自此在頂風冒雪而來的西軍狂潮面前,興州、文州、龍州、利州、閬州、洋州、巴州相繼而下,而隨着興元府(漢中郡)的不戰而降,勢無可當再度的敞開了蜀中腹地的最後門戶。

而這次西軍引兵來攻的速度和態勢之快,甚至就連那些疲於奔命忙着鎮壓地方層出不窮的民變和騷亂不止的殘餘官軍,都是始料未及的事情。

第1028章 瀾動8第1012章 頹然2第721章 異夢第1239章 底定9第37章 襲奪第1128章 浪奔8第976章 浮夢6第675章 出援25第490章 漸變20第104章 薄發4第1060章 零落10第225章 街邊、交鋒第1098章 立新28第812章 啓新2第334章 許昌第914章 臨峙14第426章 戰局9第470章 歸亡19第1126章 浪奔6第1010章 夷變10第543章 風雨7第427章 戰局10第608章 悵懷8第608章 悵懷8第994章 跌宕4第784章 萌動14第876章 撥亂16第774章 萌動4第788章 萌動18第425章 戰局8第982章 浮夢12第444章 天傾12第329章 猛進第198章 航歸下第393章 在河北3第1111章 歸遠11第819章 啓新9第476章 漸變6第756章 徒變6第271章 文抄公的憂鬱第586章 變數6第1173章 會江寧3第442章 天傾8第876章 撥亂16第1057章 零落7第190章 遭遇第785章 萌動15第459章 歸亡7第93章 厚積2第916章 臨峙16第588章 變數8第447章 天傾15第29章 蘿莉蘿莉,順我心意第673章 出援23第731章 異夢5第27章 聞變第401章 憂喜第518章 兵戎2第334章 許昌第120章 意外第19章 過場第1147章 潮新17第1271章 卷蕩第174章 開端?第1014章 頹然4第455章 歸亡3第1214章 平盧4第47章 一路向南第815章 啓新5第965章 沉驚15第817章 啓新7第1184章 會江寧8第1010章 夷變10第559章 歸還9第989章 浮夢19第33章 舊識 驚聞第297章 戰淮北十一第349章 援濟2第1063章 零落13第916章 臨峙16第683章 落盡3第263章 計議第453章 歸亡第355章 平海第324章 爺五死與喜當爹第489章 漸變19第396章 在河北6第393章 在河北3第148章 驚嚇,驚喜?第1099章 立新29第614章 悵懷14第385章 戰雲5第190章 遭遇第769章 憂亂9第25章 出聞第772章 萌動2第151章 行進和插曲第267章 不期 添頭第331章 猛進三第759章 徒變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