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8章 頹然8

泰平四年,十月二十三,安東之地的第一場雪已經開始降下了,當地諸多的農閒冬忙工作,也正式進入尾聲。

而渡海而來的第一批八千名遼東藩兵,在大將拓俊京的帶領下抵達了桃山港,隨即又馬不停蹄的繼續沿着道路,引兵南下與我的本陣匯合了。

當然了,在這個冬天裡能夠駐留在溫暖潮溼的夷洲大島,對於東北之地苦寒乾燥的他們,也算是一種別樣的難得體驗和放鬆。也算是對於這兩年他們忠於“王事“戳力報效”的變相補償和獎賞。

畢竟,夷洲大島在長遠的規劃當中,也就是被定爲未淮鎮的大後方,兼做軍隊和體制內人等度假療養之地。

如今在我淮鎮正式的編制外,大概還有十幾只規模不等,以藩兵爲主的地方武裝在聽效或是接受支配,合計起來大概有三到四萬人左右(主要受季節和農時的影響而有所變化);

平時以較小的維持代價,承擔一些二三線的次要任務和低強度的戰鬥需要,諸如治安清理、分區剿匪和鎮壓地方的反抗等等。

常態下只要確保足額的口糧供給和基本的訓練裝備,但是大多數人都沒有定額的薪餉,只有出勤務或是進入戰時狀態下,才能領到相應的長短期津貼和補助;

而在其此間,只有少數多次上過戰場或是表現出衆、立過功勞而比較精銳的部分,才能獲得特批類比二線防戍營的基本薪餉待遇,年節還有理性的賞賜衣食,以作爲其他藩軍的榜樣和努力的目標。

因此,其中按照訓練裝備,戰場和服役的經驗,來源地域的不同,這些藩軍之間也是強弱不等而相差很大。

其中最弱的部隊也就相當於武裝屯墾團的水準,或者說就是以應募藩兵的旗號,爲我淮鎮控制的飛地提供相應屯墾和開拓的勞力;

這部分兵員主要來自安東道的東南隅,從烏骨水到鴨祿水之間的諸多中小姓諸侯,所聯合提供的,約佔據了外屬藩軍的五分之二;

因爲當地普遍領地狹小而人口有限,往往一個小諸侯名下只能提供一兩百,到三四百人頭而已,故而這些藩兵的裝備也是極盡簡陋之能,往往就只有一把武器和一身布衣,然後就這麼兩手空空身無長物的給派遣過來應付了事了。

狀況比他們稍好一些的,則是來自新羅地的藩兵;其中又分爲新老兩大部分,

老藩兵大概有一萬多人,差不多都是來自全羅道境內;當年在平定全羅道的過程當中,有過相當程度伴隨作戰和輔助役協同的經驗;後來又參與了淮軍轉戰京北方諸道的歷次戰役,因此能夠存留到現在的,無疑都是相當可靠的老部隊了。

新的藩兵部隊,則是趙隆在一路征戰的過程當中,沿途不斷的徵募和聚附、收攏起來的;主要來自那些被後百濟軍給擊破、打散乃至滅族的諸侯勢力殘餘;

雖然經過幾次決定性的大戰和追亡逐北,最終蝟集在他旗下起來的各色人等數量委實不少,但是大多數都被就地編管起來打發去屯田了;只有剩下少量相對精銳而富有經驗,被他帶回到淮地來繼續聽效和賣命。

當然了,從這些新羅藩兵的普遍戰鬥力上說,屬於守成有餘而進取不足的類型;也就拿來充作後方的守備力量和沿線據點的維持,還是比較稱職的。但是想要讓他們發揮主動攻擊性,來進行正面突破和遠距離奔襲機動,就未免後勁不足和缺乏爆發力。

然後,就是在淮地體系內服役資格最老的安東藩兵,說是最老其實也不過是幾年光景而已,其中又以我從遼東帶回來的大羅氏舊部居多。

因爲是被當做僅次於核心六州的優質兵源地經營的緣故,長期接觸和被改造、影響的早,所以這些安東藩兵已經在淮地體制下,逐漸完成了適應性的過度階段,而得以比其他地方的藩兵,擁有更多的機會和用場。

其中也一路見證了宿敵遼西薛氏的覆滅與營州軍的入侵;北地諸侯聯盟的越境攻擊;安東大羅氏的權力更迭和內亂,驃騎兵和山地部隊建立等諸多大小事件,

乃至第二次北伐當中,以安東子弟爲主的輔助步隊,在戰場上表現出來堅忍不拔的韌性,與閩兵吃苦耐勞的適應性一起,給人留下了相當深刻的印象。

除了已經補充入主戰部隊和防戍軍、建生軍的數千安東子弟外,大概還在遼東和遼西境內繼續以保境自守的安東藩兵名義,維持了十幾個營頭和若干特色守備部隊(騎隊和山兵);

而剩下這些人馬具體使用的操條和標準,也逐步與淮軍實現同步同調,除了旗號上還是遼東藩軍之外,其他地方都與淮北本地的二線部隊,沒有什麼兩樣了。

因此,其中相當部分的兵員在需要的時候,甚至直接可以充當正規部隊的補充營,或是進行較遠距離調防而不至於擔心大幅掉落士氣的二線機動部隊之一。

這次調防到夷洲來的上萬藩兵,也是以他們爲核心和支撐力量。與剛剛納入掌握的宇文家爲首本地藩兵,後續來自海對岸閩地的改編部隊;構成淮鎮在夷洲大島上常駐軍事力量,日常存在與威懾力的大三角架構。

當然了,雖然大半數藩兵都是各種渠道和手段,給軟硬兼施的變相吞併和強制徵發過來的。

儘管這樣,但是依靠淮鎮相當發達的物流和產出種類,再加上成熟的組織供應體系,還是能夠讓大多數藩兵的日子,比起他們在本藩之中的遭遇和條件,還要遠遠勝出一籌的;

畢竟,他們大多數人在原來的諸侯領下,不過是農兵一體的定期無償服役居多;平時需要自耕自食來戶口,而遇到藩主的徵召還要自備武器乾糧去響應;

乃至於除了那些本家近支以外,就算是同宗的普通族人和家臣家將之屬,也不是什麼人都有機會獲得,類似常備兵一般,吃飽穿暖的穩定待遇。

因此最初在被徵發過來,又被強制要求異地防戍的過程當中,並不是讓他們很滿意和出於自願,而一度出現了逃兵的現象;但是一旦在駐地安定下來感受到其中好處和利益之後,整體上開始接受現實和就此認命的過程,也是相當水到渠成的迅速;自此再沒有聽說過有私自逃亡的例子。

反倒是不乏有人爲了維持住眼前的局面和生活,而主動向上告發了有所異動和出逃嫌疑的同鄉。

這樣類推下來每年大概要額外花掉,類似現有防戍軍約三分之一道一般的軍費和其他緇用,來確保他們的基本狀態和相對正常的士氣。

但是這些額外付出和話費完全是值得。依靠這些外圍和輔助力量作爲輪替和支撐,我可以以明面上有限的區區三個正規軍序,四十多個主戰營;在繼續有效控制和開拓環渤海的HB安東、新羅澄大片飛地的同時,依舊遊刃有餘的派足夠兵馬參與到北伐的後續大戰中去。

等到這批駐軍初步掌握了局面之後,並且控制住平原地區的要衝和重點地區之後,我就會以夷洲副管領兼善後處置大使的名義,下令裁剪和撤廢那些地方自籌的土團、鄉兵武裝,只保留國朝例制嚴格要求下的最基本藩兵編制。

畢竟,在夷洲五府十六州的名下,還有兩萬多名駐屯軍的軍額,可以用來做一做變相擴軍的文章。雖然國朝已經不再提供相應的糧餉器械了,但對於我來說卻是一件更加方便乘虛而入的大好事;

從理論上計算,將這些地方裁汰後的資源集中起來,在供養和維持的駐軍數量上,完全還可以翻上一番而綽綽有餘的。

這樣的話,我在淮北道的動員體系,就完全可以再通過整頓和調劑,重新抽調出一個完整的軍序來別做他用。

這時候,我再次得到江南傳來的消息:

江寧行在的那位,終於下定決心在舉辦大朝禮,祭告天地山川神主,而犒食水陸諸軍將士,宣佈去監國號而加九錫禮,晉位爲大相國,就任大梁執政兼幕府當主,自此站上了天下之尊的位置而傳告天下。

我自然也要派人第一時間獻表,附從羣臣示忠和表態,趕上這個熱鬧了。

按照慣例新主繼立,都要大赦天下而郊祭加封百官,雖然因陋就簡之下,很可能沒有實質上的權益和好處,但是在頭銜和爵級上,還是有可能進一兩位的規格。(。)

第156章 該來的第243章 糾結、攀談?第682章 落盡2第862章 撥亂2第1207章 淮動第64章 遊園驚夢(下)第1121章 浪奔第117章 端倪第1250章 新章10第202章 夜深深第174章 開端?第304章 戰淮北十八第222章 藩奴、工坊第788章 萌動18第1208章 淮動8第742章 思變2第397章 在河北8第441章 天傾5第165章 街戰第371章 漸變第429章 戰局12第401章 憂喜第892章 反動12第40章 彼見第367章 烈戰第82章 轉變第756章 徒變6第696章 暮氣6第395章 在河北第494章 聞驚4第99章 薄發2第951章 沉驚第292章 戰淮北五第340章 偶遇 戒心第91章 營訓第1160章 滄瀾10第1018章 頹然8第1066章 零落16第663章 出援13第674章 出援24第396章 在河北7第484章 漸變14第314章 淮北紛紛七第1076章 立新6第1184章 江寧變4第1134章 潮新4第867章 撥亂7第1073章 立新3第1136章 潮新6第553章 歸還(3)第1236章 平盧20第261章 動員 炮組第1252章 再決2第1005章 夷變5第830章 啓新20第18章 驚聞偶遇第442章 天傾10第217章 反差第698章 履新2第442章 天傾8第202章 夜深深第550章 根本6第1229章 平盧19第939章 驚破19第1000章 跌宕10第529章 經略3第1229章 平盧13第269張 翁山第1011章 頹然第176章 間歇第266張 窮盡第415章 白馬第113章 驚夢3第904章 臨峙4第335章 心思第1076章 立新6第69章 生天第1236章 底定6第1114章 歸遠14第655章 出援5第124章 夜遁逃第182章 因故第586章 變數6第823章 啓新13第45章 漸行第516章 兵戎第256章 失望 奇葩第1178章 會江寧2第466章 歸亡15第583章 變數3第974章 浮夢4第1235章 底定5第798章 肘腋8第917章 臨峙17第404章 憂喜4第993章 跌宕3第1200章 徐州起10第358章 戰雲1第750章 思變10第944章 破釜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