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四十二章 大難臨頭各自飛

數百金軍騎兵如同割麥子一般,很快就斬殺完了宋軍的七千神兵神將。

緊接着,完顏銀術可就帶領金軍衝向了宣化門。

此時,護龍河的吊橋上面,神兵的屍體堆得像一座小山,城上守軍拼盡全力也拉不動吊橋。

十幾個金軍壯漢手持巨斧衝上前來,對着吊橋上的鐵鏈一陣亂劈。鐵鏈很快就被劈斷,金軍順利搶下了吊橋。

源源不斷的金軍涌過吊橋,殺到了宣化門下。

好在此時宋軍及時關閉了宣化門,將金軍擋在了城門之外。

見未能搶得城門,完顏銀術可大怒,指揮金軍一面用撞車、巨木衝撞城門,一面架起許多雲梯,蜂擁攀爬城牆。

這一次,宣化門上宋軍的防守力量微乎其微,未對金軍構成多大的阻礙。金軍前鋒將士紛紛爬上了城頭。

城上的宋軍見到郭京的神兵慘敗後,最後一點信念也崩潰了,雖然城上宋軍十倍於登城的金軍,但再無人上前廝殺拼命。

見到金軍靠近,這些守城的官兵紛紛望風而走,放棄了抵抗。南城宣化門很快落入金軍之手。

金軍前鋒打開了宣化門,完顏銀術可的大部隊隨即滾滾而入。

外城宣化門失守的消息傳開,東京汴梁城內防禦各門的宋軍大亂。

士兵們四處奔逃,城中亂成了一鍋粥,局面變得不可收拾。

張叔夜見宣化門失守,帶着自己的親軍退守內城,去保護皇帝。

統制姚友仲在南城攔住敗退的宋軍,要他們反身奪回宣化門,卻被狂亂的軍民拖下馬來,亂刀戳死。

負責南城守禦的內侍監軍黃金國見城牆失守,絕望之下赴火自盡。

皇城內,皇帝趙桓本以爲郭京的神兵出戰已經戰勝了金軍,正在暗自高興,忽然驚聞南門失守。趙桓嚇得號啕大哭道:“朕悔不用种師道言,今無及了。”

驚懼中,趙桓急召大臣和親王入宮議事,可是城中混亂,應召而來的只有趙桓的六弟景王趙杞,大臣謝克家和李若水。

趙桓與景王等人商議後,派遣景王三人緊急出使金軍向完顏宗翰求和,探聽金軍的議和條件。

景王三人出發前,太上皇趙佶也傳來旨意,讓趙桓盡力滿足金軍的要求,割地賠款皆可,請金軍約束將士,不要在城中屠殺百姓。

景王三人帶着皇帝趙桓和太上皇趙佶的旨意急忙趕赴完顏宗翰的大營求和。

景王三人走後,皇帝趙桓心中不安,就召集宮中禁軍衛士二千餘人,有出逃避敵之意。

張叔夜、劉延慶二人也勸皇帝趙桓逃離東京汴梁城,前往襄陽一帶避難。

趙桓既想逃走,又擔心外城被金軍佔領,無法逃脫,因而猶豫不決。

劉延慶見狀,對趙桓說道:“陛下,京師外城已破,內城是守不住的。陛下不想爲金人所擄,萬不可困守於此!臣麾下尚有一萬西軍忠勇將士,願意先爲陛下奪一門,護送陛下南行。”

趙桓聽了,就與劉延慶、張叔夜約定,當夜整理兵馬,做好出逃準備。

次日清晨,由劉延慶領兵奪取西城的萬勝門,張叔夜護送皇帝趙桓御駕從皇城前往萬勝門與劉延慶會和,向西伺機逃往襄陽或京兆府避難。

三人密議妥當後,劉延慶立即出宮,與自己的長子劉光國一起整頓兵馬,做突圍的準備。

此時的內城中,“花胳膊”陸小乙走出觀音院,回到京師的據點宅院裡,對等候在此的張三、李四二人嘆道:“西門哥哥果真是神人,竟然能夠算到城破的日子!快用飛鴿傳書,將最新的戰況報知西門哥哥。”

張三也開口說道:“小乙哥哥說得是!大官人不僅算準了城破之時,甚至算到了最先失陷的必是宣化門!

若說大官人不是神仙下凡,我張三敢與他拼命!

從前小弟我最佩服的是師父魯大師,如今我最佩服的人就是大官人!”

李四將陸小乙寫好的密信綁在信鴿腿上,一連放飛了三隻信鴿後,回頭說道:“張三哥哥,正因爲大官人是神仙一般的人,我們的師父纔會爲他效力啊!說起來,我都有些想念師父了。”

陸小乙笑道:“魯大師與西門哥哥在一起,過不了多久他們就會領兵進入東京城了。我們兄弟可得做好迎接西門哥哥的準備。”

“小乙哥哥,金軍佔領了外城的城牆,他們當真不會殺入內城來麼?要不要將弟兄們召集到一起?”

李四對陸小乙問道。

“不必如此,西門哥哥說金軍軍紀嚴明,他們佔領外城的城牆後,不會入城作亂。只要朝廷向金軍投降,金軍就不會攻打內城。我等當然要相信西門哥哥的判斷。”

陸小乙坐在椅子上,給自己倒了一杯茶,神態輕鬆的說道。

“小乙哥哥說得是,我等還是依計而行。”

張三在旁邊附和道。

過了一會兒,張三、李四二人帶了幾十個兄弟出門,分散到東京汴梁城的各個角落。

……

二十五日清晨,劉延慶、劉光國父子領兵一萬發動反擊,奪回了西城的萬勝門。

外城軍民聽說劉延慶軍打開了萬勝門,紛紛跑來圍觀。

劉延慶一邊排列軍陣備戰,一邊焦急的等待着皇帝趙桓的御駕。

然而,皇帝趙桓已經被城中百姓堵在了皇城的宣德門。

昨日夜裡,市井裡風傳皇帝要放棄東京汴梁城遠遁,城中百姓們頓感失去了主心骨,紛紛聚到宣德門外向皇帝請願。

趙桓聽說京城百姓在皇城外聚集,就登上宣德門與百姓們見面。

見到皇帝趙桓,成千上萬的百姓都齊呼萬歲,請求皇帝留在京師,不要拋棄城中軍民。

同時,這些百姓紛紛嚷嚷地要求朝廷發給他們器甲,讓他們面對金軍有自保之力。

皇帝趙桓本就對棄城逃跑遲疑不定,如今百姓們這麼一鬧,趙桓頓時不顧張叔夜的勸諫,打消了出城的念頭。

再者說,有這麼多百姓守着,趙桓的御駕也出不了內城了。

在宣佈固守東京汴梁城後,趙桓也同意了京城百姓的要求,命人給他們發放器甲,讓他們各自回家做好巷戰準備。

劉延慶在萬勝門外苦苦等待,卻不見皇帝御駕的影子。

終於,內城有消息傳來,說皇帝趙桓放棄出奔的計劃了。

劉延慶大驚,不敢再多做逗留,急忙帶領自己的一萬兵馬棄城而去。

見劉延慶軍從萬勝門走了,王宗濋等將也領兵跟在劉延慶身後一走了之。

這一日,約有四萬宋軍通過萬勝門出逃,東京汴梁城的守軍所剩無幾。

第六十五章 進入扈家莊第二百五十九章 賑災募兵第八百八十七章 皇帝老兒也不自由第四百零二章 總有鳥賊要鬧事第九百九十六章 完顏宗翰的表演第六百四十章 圍獵祖州城第三百六十二章 燕青很浪第一百八十一章 清風山三賊第八百六十三章 金國好女婿第三百六十七章 大官人的實力第七十八章 酒肉店換了新主人第九百五十五章 舉賢任能第一百八十四章 撞上宋江團伙了第六百八十六章 岳飛開眼第八百零四章 絕不投宋第八百二十七章 確信無疑第四百五十九章 小狐狸逃跑了第八百八十七章 皇帝老兒也不自由第六十六章 此地蜈蚣嶺第一千零一十四章 西夏騎士第一千零六十九章 狼煙四起第三百一十二章 時遷的生意第六百章 打虎親兄弟第三百七十四章 神棍遇到神棍第六十九章 初會孫二孃第二百零九章 打虎將下山第三百四十一章 生擒九尾龜第二百九十一章 結拜兄弟第八百五十三章 抄家是老本行第六百一十章 唐括撻懶的挑戰第八十三章 結拜兄弟第一百零四章 何方高人第一百四十二章 混入枯樹山第七百七十一章 出兵偷襲乞顏部第三百五十七章 玉麒麟的故事第七百零二章 遼軍圍困臨潢府第一千零七十二章 婆速路的奇襲第四百五十章 縱馬胡凱山第六百二十二章 夾谷謝奴的嫉妒第九百四十一章 神兵覆滅第一千零五十六章 野心漸熾第八百一十七章 改名達人宋徽宗第九百一十六章 各有各的打算第六百九十六章 平分秋色第三百八十六章 給你一份山賊職業第二百九十四章 牟山密探孔彥舟第六百八十六章 岳飛開眼第三百二十三章 強盜邏輯第三百九十一章 禍水東引第二百九十四章 牟山密探孔彥舟第三百三十五章 該來的終於來了第八十六章 離開孟州第六百五十一章 盟約初成第五百五十九章 禍亂江南第八百零八章 金國使臣入東京第一章 我是西門慶?第九百三十八章 難戰更難和第二百七十三章 岳飛習武第二百三十章 及時雨會神行太保第八百七十七章 完顏宗翰的決心第八百五十一章 宋徽宗的送命題第五百四十三章 混得好的呼延灼第二百三十四章 哪位高人忘了落名?第二百九十二章 好漢來投第九百二十九章 滅國之戰的序幕第七百零三章 耶律延禧的心思第五百四十一章 爆兵狂人柴進第三百六十九章 誤國的鳥皇帝第六百二十四章 完顏謀良虎的忠告第三百四十六章 客從何方來第四百一十八章 摔跤較量第五百一十六章 小旋風的野心第五百零九章 遼金前哨戰第九百一十三章 立威之戰第二百七十五章 初會嶽鵬舉第九百零五章 烏合之衆第四百四十三章 文化下鄉的好生意第五百五十一章 王俊的前世今生第五百二十七章 軟蛋廂軍上了陣第七百零三章 耶律延禧的心思第一千零四十一章 文治武功第五百八十五章 飛刀對飛石第一千零一十五章 勿謂言之不預第三百一十五章 楊雄賺妻第四百四十一章 簡陋的都城第五百二十三章 梁山賊軍要圍城第三百零八章 分贓好是難爲情第一千零二十一章 保境安民任得敬第二百三十二章 不靠譜的寄信人第二百零一章 罪有應得第一千零五十三章 一拍即合第九百六十章 西門大債主第四百三十章 都是緣分第一百七十五章 把岳飛找出來第二百六十九章 西門慶的祖宗第九百一十章 狂犬耿南仲第八百六十七章 張覺之亂的後遺症第六百四十章 圍獵祖州城第六百五十五章 水軍初成第八百九十八章 种師道千里勤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