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四十四章 遲來的援軍

趙桓呈上降表後,金軍又提出要太上皇趙佶前來表示降伏。

趙桓苦苦懇求,完顏宗翰和完顏宗望等人方纔不再堅持。

緊接着,在完顏宗翰的示意下,金軍在齋宮裡向北設香案,令宋朝君臣面北而拜,以盡臣禮,當衆宣讀降表。

此時風雪交加,趙桓瑟瑟發抖地跪在風雪中向金國稱臣,遙拜金國皇帝。

隨行大臣們羞愧難當,皆暗自垂淚。

投降儀式進行完畢,完顏宗翰等人心滿意足,便放趙桓回城主持宋朝割讓土地和賠款納貢之事。

同時,完顏宗翰與完顏宗望派人將宋朝皇帝的降表送回金國,向皇帝完顏吳乞買報喜。

趙桓自入金營後,備感屈辱,於無奈之下做了金國臣子。

回城途中,趙桓回想起來,悲痛難抑,不知不覺間淚已溼巾。

回到南薰門,趙桓見到許多前來迎接的大臣和民衆,忍不住嚎啕大哭。

趙桓這是發自內心的感動,畢竟還有衆多臣民惦記自己的安危。

行至皇宮前,趙桓仍然哭泣不止。得知皇帝在金營受到的屈辱,宮廷內外更是哭聲震天。

趙桓初赴金營,歷盡劫波,三日後才得以歸來,頗有死裡逃生的感覺。回到宮中後,望着宮中熟悉的場景,趙桓卻恍如隔世。

得知皇帝受辱,向金國奉上降表稱臣,宰相孫傅等大臣都在趙桓身前請罪。

趙桓神情恍惚地問孫傅和張叔夜等大臣,京師危急,爲何不見天下勤王之師?當真是他這個皇帝失德於天下麼?

趙桓的尊嚴和信心都已經被強大的金軍所摧毀,孫傅等大臣也不知該如何作答。

直到東京汴梁城被金軍攻破,都不見朝廷最精銳的西軍有一兵一卒來援,宋朝豈能不敗?

實際上,如今的西軍已經沒有能力成爲大宋朝廷的救命稻草。

西軍的精銳在跟着童貫伐遼時兩次大敗於遼軍,損失了二十多萬主力。

其後,跟着种師道勤王的陝西五路西軍又在救援太原時戰敗,再次折損了數十萬。

至此,西軍正規軍精銳喪盡,戰力大損。面對西夏國咄咄逼人的攻勢,西軍也只能大量動員鄉兵保甲進行自衛。

爲此,靖康元年六月,樞密院都承旨折彥實在種師中、姚古軍兵敗後,爲了向朝廷要錢招募鄉兵,向朝廷上奏道:“西人結連女真,爲日甚久,豈無覬覦關中之志?

即今諸路人馬皆空,萬一敵人長驅,何以枝梧?

言之可爲寒心,朝廷似未深慮也。

河東、河朔之患已形,人故憂之;陝西之患未作,人故忽之。

若每路先與十萬緡,令帥臣招募土人爲保護之計,責以控扼,不得放令侵入,仍須朝廷應副。

漕司乘時廣行儲蓄,以爲急務。”

七月,陝西制置使錢蓋再次上奏道:“都水使者陳求道請招刺保甲五萬充軍。

緣比來陝右正兵數少,全籍保甲守禦,及運糧諸役差使外,所餘無幾,若更招刺五萬充軍,則是正丁佔使殆遍,不唯難以選擇,兼慮民情驚疑,別緻生事。

欲乞令州縣曉諭保甲,取其情願;如未有情願之人,即乞令保甲司於正丁餘數內選擇。

通赴闕人共成七萬,可以足用。”

可見陝西五路的官員都明白,陝西臨時招募的土人充軍,多是市井烏合之徒,不堪臨敵對陣。

折彥實上奏朝廷後,支陝西六路銅錢各十萬緡,每名士兵給錢十緡,精擇少壯及身高等杖之人,每路選拔招得正軍一萬,六路共得六萬新軍。

由此可見,陝西五路的兵力如今是多麼的捉襟見肘。

當金軍再次兵臨東京汴梁城後,陝西宣撫使範致虛響應朝廷號召,匆忙集結軍隊。

然而,此次勤王軍的集結頗爲不易。

因爲數十上百萬西軍子弟被朝廷葬送在燕京和太原的戰場上,西軍諸將大多心生寒意,不願再糊里糊塗的爲朝廷效死。

範致虛勤王的命令並沒有得到陝西留守帥臣的積極相應,沿邊五路里,只有環慶經略使王似,熙河經略使王倚迅速領兵來會。

而涇原經略使席貢、秦鳳經略使趙點、鄜延經略使張深皆不至。

西道副總管孫昭遠氣憤之下,連上二十八道彈章,彈劾西軍諸將坐觀成敗。

迫於壓力,鄜延經略使張深這才決定入援,秦鳳和涇原也相繼派出援兵。

終於,陝西諸軍拼湊了近十萬軍隊,對外號稱二十萬,準備東下勤王。

勤王軍東進到達陝州後,卻得到開封失守的消息和皇帝趙桓停止各路勤王軍的詔書,頓時軍心大亂。

劉延慶的二子,侍衛馬軍都虞候劉光世不知父親和兄長已經戰死,爲了援救自己的父兄,他想要讓西軍援軍繼續東進。

於是,劉光世假傳消息,說有蕃官自汴京突圍而來,說皇帝與太上皇已經在城破時決圍南去。

西軍將士信以爲真,軍心稍安。

此時,陝西制置使錢蓋已經領兵十萬出武關,從鄧州趕到了東京汴梁城西南的潁昌城。

當錢蓋聽聞京師已被金軍攻破時,嚇得望風而逃,西道總管王襄也向南逃走。

陝西五路只剩宣撫使範致虛與西道副總管孫昭遠二人依然要領兵勤王。

面對東京汴梁城被金軍攻克,西京洛陽城也落入金軍手中的形勢,陝西勤王軍的將領們對於如何作戰發生了爭執。

鄜延帥張深和侍衛馬軍都虞候劉光世認爲敵軍士氣方銳,倉促進兵沒有把握。

軍中裨將李彥仙建議道:“崤澠是險要關隘,難以駐軍,前進後退都容易導致軍隊潰散。

我軍不應聚衆而出置於險地,而應分道並進,尋找時機出關。

此外,爲了防範萬一,還應當以一半軍兵扼守陝西,纔可進一步採取行動。”

這李彥仙武藝高強,腹有韜略,他本名李孝忠,乃是寧州彭原人,後徙居鞏州,是當地有名的豪傑。

靖康元年,金軍首次南下進犯東京汴梁城時,李彥仙散盡家財,招募兵馬勤王,被授予承節郎,率三千壯士增援京都。

當時李綱奉旨宣撫兩河,卻不會用兵,連吃敗仗。

李彥仙雖然人微言輕,卻直言上書,彈劾宣撫使李綱不知用兵之術。

結果,文臣李綱沒有事,武將李彥仙卻遭到有司追捕,不得不易名逃匿。

金軍佔領了河東後,李彥仙爲報效國家,趁着朝廷在陝西五路募兵,再度應募從軍。

隨後,李彥仙前往陝州拜見守將李彌大。

李彌大聽聞李彥仙是隴西豪傑,就向他請教西北防務。

李彥仙指點江山,所獻攻守之策甚得李彌大之心,被李彌大留爲軍中裨將,駐守在崤澠之間。

應當說,李彥仙熟悉崤澠形勢,所獻之策切中要害。

然而,陝西宣撫使範致虛與李綱一樣,只有氣節,卻無用兵之能。

範致虛以貪生怕死之罪罷免了李彥仙,執意從崤澠進軍。

第三百五十五章 再向汴梁行第九百三十章 王稟的選擇第二百三十六章 秦檜的功勞第五百三十七章 程萬里退出東平府第四百八十五章 輕鬆救人第五百三十一章 小人要戴罪立功第八百五十九章 完顏阿骨打的後事第八百三十章 置身事外第六百七十一章 海盜也要過年第一百三十五章 刀下不留人第二十九章 我的下面還有第五百零六章 江賊必須死第一千零六十七章 心腹之患第四百五十二章 大白魚西門慶第五百五十九章 禍亂江南第四百五十二章 大白魚西門慶第一百八十二章 脆了好吃第三百五十八章 其實我是救世主第一千零二十三章 西夏求和第二百九十七章 願打頭陣第四百零七章 未來名將第四百二十八章 東城錦體社第二百四十章 梁山好漢劫法場第一千零三十三章 遼國孤忠李合達第八百四十二章 向強盜炫富第一百九十六章 大獲全勝第八百九十一章 李師師重獲自由身第三百三十八章 師兄你好卑鄙第六百八十七章 諸部齊集第五百四十九章 招西門慶爲女婿第七百一十五章 山不在高第三百一十章 兄弟們帶來的消息第一百八十七章 宋江的毒計第三百三十三章 欒廷玉初顯威第八百二十五章 隔帳有耳第四百四十八章 草原上的獵鷹第三百三十七章 小弟來報師兄之恩第一千零七章 千鈞一髮第七百五十三章 蕭乾的奮鬥第五百二十五章 董平出戰第二百八十二章 牟山賊來襲第九百二十三章 命運之手第六百四十五章 半日破城第三百二十九章 宋江拜訪李家莊第六百八十六章 岳飛開眼第五百五十七章 一支穿雲箭第五百二十六章 後退者斬第六百三十八章 毛子廉送大禮第七百五十五章 晁蓋學聰明瞭第三十七章 回到陽谷縣第八百零六章 誰是反賊第七百四十九章 送佛送到西第二百五十五章 踏上歸途第五百零四章 安道全與李巧奴第八百三十四章 燕京城降金第二百八十七章 岳飛的初陣第八百四十二章 向強盜炫富第七百五十四章 夜戰第二百八十四章 激戰岳家莊第三百九十五章 滄州杜知府第二百零一章 罪有應得第二百四十三章 西門慶借兵第五百零四章 安道全與李巧奴第五百一十章 血戰長春州第一千零七十五章 金軍水師覆滅第八百五十章 興風作浪李安弼第八百六十一章 擋不住的宋徽宗第九百一十一章 六賊當誅第三百三十四章 祝家莊的俘虜待遇第九百六十八章 西門慶約戰第三百五十二章 紫髯伯加入西門堡第八十四章 張都監的心思第一百一十章 遭遇宋徽宗第二百一十二章 觀戰對影山第二百四十章 梁山好漢劫法場第一百六十九章 走黴運的楊志第六百八十六章 岳飛開眼第六百四十一章 增竈減兵第一百一十章 遭遇宋徽宗第九百二十二章 种師中的榮譽第七百一十六章 朋友們都升遷了第一百八十章 鎮三山在此第一千零五十七章 完顏宗弼現身第四百八十章 組團北上第四百九十三章 徐大刀與大鱷鯨第六百六十八章 亡國二人組第七百六十二章 草原各部的威脅第二百六十章 鬱保四和李小二第五百六十四章 神算子的妙計第四百一十二章 登州見聞第八百七十二章 新的金國三巨頭第一百九十四章 秦明的尷尬第九百五十六章 楚國初創第六百三十一章 招降納叛第七十七章 蔣門神戲打金眼彪第六百六十六章 求拐心切第一千零九章 萬事俱備第六百三十四章 賊和尚的妙用第四百四十二章 被金國皇帝盯上了第一百六十二章 堅定不移當土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