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四十章 有功不賞

孫傅與郭京聯手演的這場戲不怕被揭穿麼?

至少他們暫時沒有出兵的打算,只是留在城中爲軍民壯膽鼓氣,當然不怕被拆穿。

雖然金軍圍攻越發急迫,郭京卻依然談笑自如地說:“擇日出兵三百,可以得到太平,直至襲擊到陰山方停止。”

對於郭京誇下的海口,不管他人信與不信,宰相孫傅與何?二人是顯得尤其尊信,對郭京的六甲神軍傾心等待。

對於神棍郭京的表演,京城中也有人不信,他上書給孫傅說道:“自古從未聽說像這般就能成功了的。

朝廷如果要聽信郭京之言,應該暫且少給些兵士驗證,等有些功勞,才稍稍升遷。

現在對他委任太過份,恐怕將來一定會導致國家的恥辱。”

天下皆醉,唯汝獨醒?難道本相還要告訴你只是借郭京以安民心嗎?

孫傅對上書之人憤怒地說道“:郭京幾乎是應時而生,對戰爭無不通曉,乃是我汴京城戰勝金軍的希望。

幸好你是對我講這些話,如果告訴別人,會落個動搖軍心之罪。”

孫傅說罷,作揖讓那上書質疑之人出去。

那人仔細琢磨孫傅之言,終於明白了孫傅的苦心。

當東京汴梁城被圍月餘,外無援軍,內缺糧食衣物,將士們飢寒交迫,陷入絕望時,此刻哪怕是再荒謬的希望,也比沒有一點希望強。

從此之後,不論是明白人,還是不明白的人,再無人質疑郭京的六甲神兵。

城中軍民中又有人自稱“六丁力士”、“天關大將”、“北斗神兵”等等,大都仿效郭京的做法,以宗教信仰來激勵守城軍兵的士氣。

爲了不露餡,郭京一再聲明說:“神通不可輕用!不到危急時,我軍不得出戰。”

城中的趙桓君臣利用郭京迷惑軍民,做最後的垂死掙扎,城外的金軍卻已在準備發起總攻。

閏十一月二十日,完顏宗翰看出守城宋軍已經動搖後,下令全軍必須在五日之內破城,對東京汴梁城晝夜力攻,不得歇息!

接到完顏宗翰限期下城的軍令後,南城外的金軍通宵達旦地加緊作業。

二十一日,金軍的疊橋搭好,有三名“黑旗子”金軍率先帶人過橋來到城牆下。

都統王夑、姚友仲指揮數十敢死隊下城血戰,殺死了數名金兵。

其餘金兵從疊橋退回,遁入牛皮防護的洞子之中。

此時,宰相何?正好來到南城巡城。

金軍又從洞子中衝出,洶涌登岸,撲向南城的城牆。

城上宋軍發出的弓弩矢石繁密如雨,金軍將士卻視死如歸,狂笑着瘋狂前進。

城腳西面有六七百名披城下寨的宋兵,看見金軍這種不要命的打法,嚇得不敢交戰,回頭就走。

看着宋軍狼奔豚突,爭相逃命,金軍也不追趕,只是發出輕蔑的鬨笑。

城上衆人見狀,一齊厲聲大叫:“後面無賊!”

但宋軍兵衆潰散,已勢不可回。

隔岸金軍又向着這些逃跑的宋軍射箭,頓時矢石如雨。

宋軍中箭傷亡者達數百人,慌亂之際摔入自己人挖下的陷馬坑者也有一百多人。

金人見了,鼓譟大笑。

儘管如此,二十二、二十三日,爲了抵禦金軍的進攻,阻擋金軍爬城,各個城門的宋軍將士都有披城下戰,與金軍血戰者。

姚友仲所率的敢死軍近千餘人,多備有溼麻刀、舊氈衲襖,專防金軍的火箭、火炮,血戰於城下,斬獲最多,又用純斧隊斫壞金軍洞子七所,士氣甚銳,迫逐金人幾欲棄寨而北。

二十三日,範瓊發兵千人自宣化門出與金人交戰。

見宋軍士氣甚銳,金軍就暫時從宣化門下退走。

範瓊軍的士卒貪功,踩着護城河的冰面渡河追擊金軍。

意外的是,幾天前金人還在上面如履平地的護城河冰面突然崩塌,數十名宋軍溺水身亡。

金軍趁機掉頭對渡過護城河的宋軍予以痛擊,數百宋軍都被逼入護城河中,溺水身亡。

範瓊軍的這場慘敗,讓宋軍士氣大受挫折。

二十四日,天剛矇矇亮,金軍就發起了猛攻。

金軍通過疊橋衝到城下,推來四乘大梯猛攻宣化門敵樓。

激戰中,有三乘大梯被宋軍的撞竿撞壞,剩下一乘大梯的金軍接近了宣化門城樓,對敵樓澆上油,放火焚燒。

冬天風大,風助火勢,火焰吞吐間有半天高。很快,火勢蔓延,一連燒着了三個城樓。

城上的大火逼退了守軍,無人可以靠近。

金軍趁機蜂擁登城,佔據了一段城牆。

豈料,敵樓的火焰雖然逼退了守城的宋兵,登城的金兵也沒法逾越,無法向兩邊的城牆突破,藉以擴大戰果。

一時間,攻守兩軍都在城牆上看火,等待着大火熄滅後廝殺。

殿帥王宗濋見金軍蜂擁登城,攻城甚急,再不反擊就有破城的危險,需要城內策應的義軍都出戰,堵上缺口漏洞。

於是,爲了讓這些後備的軍隊能夠上城牆與金軍拼命,王宗濋以利誘之,對衆人說如敢用長槍殺賊者,例推承節郎,賞金碗五隻,有官身之人轉三官。

面對升官發財的機會,城內的後備軍鼓起勇氣,衝上城牆與金軍血戰。

姚友仲見宣化門危急,仗劍指揮皇帝的宿衛親軍、守禦官軍等登城救火,同時透過火焰大發矢箭,又隔空用燒紅的鐵汁潑敵。

宋軍的這一招對於身穿重甲,不避箭矢的金軍傷害很大,金軍慘叫連天,紛紛墮城。

經過一番血戰,城牆上人數佔優的宋軍終於將金軍逼退,守住了宣化門。

然而,宣化門上的三座城樓已經化爲灰燼了。

夜裡,姚友仲組織宋軍進行搶修,勉強重建了這三座城樓,卻又被金軍用石炮打碎。

這一夜,天降大雪,地面積雪深二尺餘,寒風呼嘯,許多宋軍士兵被凍死在城上。

城牆上的守城官兵已經精疲力竭,沒有多少戰鬥力了。

此時,需要投入城內的策應後備軍隊上城,補充城上守軍的消耗。可是,這些新招募的軍隊都拒絕登城防守。

二十四日在升官發財的激勵下,策應後備軍隊的士卒效命爭先,血戰一日後殺退了金軍。

然而,這些軍隊戰罷下城休息,向朝廷討要封賞時,卻被告知所許告身、金碗都無法兌現。

宋軍是募兵制,士卒當兵可不是因爲忠君愛國,而是爲了掙錢。如今朝廷不給封賞,還有哪個士卒願意賣命?

第二百七十九章 科學射箭法第六百四十九章 海邊封地第二十一章 小人沒面目第四百三十二章 和戰之爭第七百四十四章 告別廢都第六百七十四章 宋江的遠見第四百六十六章 我出二百嚮導第一百五十六章 皇族血脈第八百四十二章 向強盜炫富第八百三十七章 爲了世界和平第九百四十五章 刮地三尺第一百六十章 各有所長第七百二十七章 金國使臣北歸第一百五十七章 我的心腹在哪裡?第五百三十七章 程萬里退出東平府第二百九十五章 你這廝想當叛徒?第二百八十八章 神箭周同殺到第五百七十章 吾父汝養第七百七十九章 宋軍巡邊第九百七十九章 西門慶調兵遣將第三百六十二章 燕青很浪第七百二十三章 彈阮琴的公子來了第一千零一十九章 陽謀難防第二百一十八章 錯過改變歷史的機會第三百七十一章 失之交臂第二百七十七章 鐵臂弓的回憶第二百八十五章 山賊的火攻第八百二十五章 隔帳有耳第一千零六十三章 相愛相殺三兄弟第八百六十二章 順水推舟第一百五十三章 怎能輸給一匹馬第九百六十章 西門大債主第五百零四章 安道全與李巧奴第三百零八章 分贓好是難爲情第一百九十三章 孔亮寄書第九百九十二章 渭州的前世今生第九百零三章 妹夫何在?第五百七十三章 先放火,再攻城第五百一十四章 東平府的暗流第八百三十四章 燕京城降金第六百零三章 回頭無路第七百五十二章 投靠遼國的梁山好漢第六百六十七章 帶岳飛直搗黃龍第七百九十六章 前倨後恭第八百七十九章 齊頭並進第九百五十七章 金軍北撤第三百九十一章 禍水東引第五百八十七章 捷報頻傳第七百一十五章 山不在高第四百零三章 周大俠之死第七百七十二章 無恥小人第一百六十九章 走黴運的楊志第五百零四章 安道全與李巧奴第七百四十章 李世民比我壞第一百九十三章 孔亮寄書第七十六章 老爺也來學規矩第六百六十四章 全能火槍兵第六百四十三章 盧彥倫的鬱悶第九百六十四章 張邦昌封官第七百七十九章 宋軍巡邊第九百六十二章 一語驚醒夢中人第一百二十三章 西門慶講三國第二百三十六章 秦檜的功勞第四百七十一章 官商勾結造海船第六百四十一章 增竈減兵第七百四十八章 拉盧大傻入夥第五百五十八章 童蔡之盟第一百四十八章 拜訪紫髯伯第八百二十二章 被拋棄的孤軍第五百四十三章 混得好的呼延灼第八百三十六章 趙良嗣的艱鉅任務第二百四十八章 搶赤發鬼的人頭第九百六十四章 張邦昌封官第一千零一十三章 一網打盡第三百五十一章 史文恭來訪第九百三十六章 西門慶起兵第一百六十一章 青州來信第八百五十七章 奇襲奚王府第三百零三章 蔣門神要捉熊第六百四十九章 海邊封地第六百五十八章 反賊消息第一百零七章 玄妙境界第八百一十四章 西門慶的立場第二百三十五章 宋江的掙扎第九十章 偷襲得手第七百二十七章 金國使臣北歸第二百二十六章 黑旋風火併浪裡白條第三十五章 李清照與趙跑跑第四百三十九章 同飲一勺酒第一百零四章 何方高人第一千零六章 李察哥調虎離山第八百五十九章 完顏阿骨打的後事第一百三十一章 樵夫指路第八百五十一章 宋徽宗的送命題第六百四十四章 遼軍喪膽第二百二十章 琵琶亭上的豔遇第八百九十五章 金軍的和談條件第七百八十二章 童太尉的煩惱第三百四十一章 生擒九尾龜第三百六十三章 大名府的花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