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三十八章 難戰更難和

除了西軍已經幾乎沒有可戰之兵外,皇帝趙桓登基後迫不及待掀起的政治鬥爭也讓許多地方官員對朝廷敬而遠之。

畢竟蔡京、童貫、王黼、樑師成等人的門生故吏遍天下,皇帝趙桓鬥倒了他們,也讓這些地方官員人人自危。

宋朝皇帝之所以能夠得到士大夫們的支持,很重要的一條就是不殺大臣。在政治鬥爭中失敗的文臣們都有機會去西京洛陽頤養天年。

可是,趙桓沒當幾天皇帝,就破壞了君臣之間的這種默契。感覺以後有性命之危的官員們對於新皇帝的觀感和支持力大爲下降。

當金軍包圍東京汴梁城時,許多徽宗朝任命的地方官員都暗暗選擇了按兵不動,坐觀成敗。

南京應天府留守程萬里就是這種官員的典型。

胡直儒從程萬里這裡帶走三萬大軍,卻被金軍完顏昌部擊敗後,有兩千多殘兵敗逃回了南京應天府。

這裡面,就有殺出重圍的“醜郡馬”宣贊。

宣贊此人生的面如鍋底,鼻孔朝天,捲髮赤須,彪形八尺,當真是醜得讓人過目難忘。

西門慶知道宣贊武藝高強,使得鋼刀,又射得連珠箭,也算是一個武將之才,就讓程萬里將其收爲麾下將領。

如今手中無兵,圍城的金軍又如此兇猛,宣贊也不敢獨自殺回東京汴梁城交差,就安安心心的投在程萬里軍中。

郡主早就被宣贊醜得氣死了,宣贊在東京汴梁城一無親眷,二不受重用,對於東京汴梁城也沒有甚麼牽掛。

……

東京汴梁城,金軍尚未開始攻城,宋朝守城軍民就已經頂不住壓力,開始聚衆作亂。

閏十一月一日,城中百姓毆殺了未壁統制辛康宗。

當日,辛康宗在城上指揮軍隊防守城池,發現金軍出現在城外。

辛康宗見金軍離城甚遠,不在弓箭的射程之內,就命令兵士們不得胡亂射箭,以免射出去的箭支都被金軍撿走,反資敵用。

可是,城牆上卻有一個軍士不聽號令,無故向空射箭。

辛康宗痛罵了那個不聽號令的軍士。

那軍士不服,大聲嚷嚷着說辛太尉是童貫親戚,心懷叵測,他不讓城上官兵射金賊,是故意想讓金軍攻上城來。

城下的軍民百姓聽了,紛紛傳播這一謠言。於是,被煽動起仇恨的士兵和百姓衝上城頭,羣毆打死了守將辛康宗。

對於辛康宗之死,朝廷沒有窮治百姓的罪責,從此之後,朝廷對城中百姓事事姑息,從而導致一片混亂,號令不行。

在辛康宗被亂軍暴民打死時,皇帝趙桓正在南城的城牆上勞軍,激勵守城將士的士氣。

面對金軍的嚴重威脅,皇帝趙桓終於知道怕了,他走出高高的宮禁,擺出了與將士們同甘共苦的架勢。

緊接着,初二皇帝趙桓趕到西城勞軍,初三又趕赴北城勞軍。

可是,皇帝趙桓還未來得及去往東城勞軍,金軍就發起了進攻。

靖康元年閏十一月初三,金軍率先從城東的善利門、通津門、東水門和城南的宣化門發起了進攻。

金軍的攻勢很猛,箭發如雨,將城樓、城壁射得如同刺蝟毛一般。

並且,有了宋朝送的五百座石砲,金軍又以收集的磨石爲炮彈,向着東京汴梁城一陣亂轟,將城牆上的樓櫓砸得稀爛。

在金軍的瘋狂進攻下,城東的通津門很快陷入危急之中。

東壁守將劉延慶一邊組織將士拼死防守通津門,一邊向城中求援。

姚友仲得知軍情緊急,趕忙帶領一千餘人前往通津門救援。

面對蜂擁蟻聚到城下的金兵,悍將姚友仲率軍從城牆上吊下去,背靠城牆與金軍血戰,終於將金軍打了回去,保住了通津門。

劉延慶雖然是個庸帥,但畢竟久練邊事,其軍事素養比起城裡那些太平軍官來說還是強上了許多。

在姚友仲的助戰下,挺過初期的混亂後,劉延慶負責的東城城牆防守得法,讓金軍無法攻破。

於是,金軍避開了劉延慶防守的東城方向,轉而主攻南城。

經過一番血戰後,宋軍終於打退了金軍的進攻,保住了外城的城牆。

城中的大臣們見狀,對於首日的戰事大加渲染,將其吹噓成一場大勝,還說東京汴梁城固若金湯,金軍也突破不了宋軍的防線。

皇帝趙桓將信將疑,就召見首日立下戰功的劉延慶,向他請教如今的事勢究竟如何。

劉延慶在西夏邊境作戰多年,自然能夠看清如今東京汴梁城的攻守之勢。

對於皇帝趙桓的詢問,劉延慶直言不諱地答道:“陛下,大臣們謂城不可破者,皆是在欺罔陛下!朝廷今日之事可謂危矣!

大臣們不知兵事,卻向陛下奏捷。

然而,我軍現在是在被動的守禦城池。即使打退敵人,也僅能自保而已。

如果不能打退金軍,那陛下和朝廷該當如何是好呢?

所以,今日之戰有甚麼值得慶祝的呢?”

聽了劉延慶的答覆,皇帝趙桓如同被當頭澆了一盆冷水,勝利的喜悅煙消雲散。

如今既然守不住京師,那還是得將希望寄託在求和之事上麼?

皇帝趙桓這些時日雖然讓主戰派組織軍馬守城,但同時也將主和派大臣用於對金求和談判。

爲了讓金軍退兵,皇帝趙桓同意將黃河以北的河北、河東都割讓給金國。

爲了讓河北、河東守將盡快交出城池,皇帝趙桓派遣耿南仲、聶昌跟隨金國使者去宣讀旨意,向金國交割土地。

臨行前,聶昌對皇帝趙桓說道:“兩河民衆忠義勇勁,萬一不服從朝廷旨意,一定會被他們捉拿不放,微臣我是死不瞑目啊!

如果和議不成,微臣就分遣屬官,督促勤王之師入京護衛。”

皇帝趙桓同意了聶昌見機行事。於是,聶昌奉旨出使河東。

耿南仲陪同金國使臣王汭去了河北衛州。

衛州的鄉兵打算殺死金使王汭,王汭急忙逃跑了。

耿南仲獨自去衛州宣旨,衛州人卻拒絕接納耿南仲入城。

聶昌前往河東,到了絳城,絳城人閉城拒其入內。

聶昌手持詔令到了城下,用繩索攀登上城。

絳州軍民卻拒絕接受朝廷割讓土地的旨意,兵馬鈐轄趙子清指揮士兵殺害了前來傳旨的聶昌。爲了泄憤,士兵們還挖出他的眼睛切成了碎塊。

趙桓這個朝廷在地方上的威信由此可見一斑。

第二百三十四章 哪位高人忘了落名?第六百七十五章 貓鼠追逐第二百八十三章 莊裡有弓箭手第三百九十三章 渾水摸魚第十三章 土豪聯盟第九百五十八章 西門慶兵臨東京城第一千零二十七章 楚國領土第五百四十五章 呼延灼的大捷第六百二十七章 生死考驗第一百一十一章 我爲蒼生吃硬飯第三百二十六章 祝家莊一敗梁山軍第一百零九章 李師師不愛瘦金體第一千零七十章 東線有戰事第三百一十二章 時遷的生意第一百六十三章 大官人的第一個義子第二百六十七章 潘金蓮嫁入西門府第七百三十一章 欲擒故縱大刀關勝第六百七十四章 宋江的遠見第四十二章 扈三孃的內奸第六百九十二章 被人圍觀了第一千零七十五章 金軍水師覆滅第二章 是男人就要保護潘金蓮第三百七十五章 不信我者被雷劈第三百二十四章 好心指路第七百九十七章 圍魏救趙第六百九十章 勢在必得第四百五十二章 大白魚西門慶第三百一十八章 祝彪前來拜訪第八百零八章 金國使臣入東京第三百三十二章 大官人惜才第五百零三章 柳世權的投資第五百六十二章 鐵甲連環馬第九百五十一章 東京城救星第六百三十二章 趙良嗣的煩惱第八百一十章 受邀北行第一千零一十四章 西夏騎士第六百七十四章 宋江的遠見第二百五十三章 人頭不夠呀第一百八十一章 清風山三賊第四百五十三章 人人都愛打馬球第七百三十六章 西門大官人要收徒第九百三十七章 孤獨的援軍第七百四十一章 穿越者當如是也第三十一章 我乃崖州欒廷玉第九百九十三章 吳玠與劉錡第七百二十章 太學裡的怪人第五百六十九章 孝義黑三郎第六百八十九章 駿馬下聘第六百四十五章 半日破城第四百零一章 接盤俠西門慶第二百六十二章 鬱保四誤闖募兵棚第六百一十章 唐括撻懶的挑戰第五百零二章 好漢請留步第七百六十九章 賽因的斤的仇恨第六百零一章 貧道來也第九百一十九章 步步殺機第四百五十二章 大白魚西門慶第一百八十六章 城南備戰第九百五十章 大官人需要替死鬼第二百六十四章 雙槍將招攬險道神第四百三十五章 血戰癿六嶺第一百六十三章 大官人的第一個義子第七百零六章 蹲點撿大魚第六百五十三章 女大不由娘第六百九十三章 首戰對手第九百四十七章 西門慶軍出征第八百一十九章 破城屠人第七百一十五章 山不在高第九百九十二章 渭州的前世今生第八百五十二章 形形色色的遼國遺臣第二百六十八章 不一般的臨漳縣第四百六十一章 遼東賊殘部第二百三十八章 戴宗的逃跑計劃第六百一十三章 是誰救了誰第四百五十五章 技驚全場第六百五十六章 海上財路第一百六十八章 一言之師第一千零六十五章 西門慶的橋頭堡第七百一十四章 給秦檜的信第四百三十六章 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第六百七十七章 大炮響兮轟他娘第八百三十二章 生一個草原英雄第五百零一章 打虎英雄西門慶第七百一十四章 給秦檜的信第二百六十九章 西門慶的祖宗第四百八十二章 借船北渡第三十六章 我不會作詩詞第九十六章 東京往事第四百零二章 總有鳥賊要鬧事第四百六十一章 遼東賊殘部第十七章 教頭歸來了第三百六十五章 燕青甘拜下風第二百零二章 劉高夫人的重託第六百四十章 圍獵祖州城第一百三十七章 山村夜戰第九百零八章 完顏宗翰軍的威脅第八百五十二章 形形色色的遼國遺臣第七十八章 酒肉店換了新主人第八百四十六章 張覺的野望第四百七十五章 也會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