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章 李處溫的焦慮

太尉童貫不甘於謀劃多年的收復燕雲戰略就此終結。當他聽趙良嗣自誇與遼國現任宰相李處溫曾經結拜兄弟時,頓時猶如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

童貫命趙良嗣秘密聯絡燕京城中的李處溫,問他能不能投效大宋,日後配合宋軍行動,幫助宋軍攻取遼國燕京城。

太尉童貫此舉也是死馬當活馬醫,姑且一試。

因爲趙良嗣與李處溫結拜時,二人不過還是兩個嫉世憤俗的青年人而已。

如今多年過去,那李處溫一路高升,已經當上了遼國的宰輔大臣,是天錫皇帝身邊最受重用的人。

李處溫是否能夠念及舊情,聽從趙良嗣的勸告棄遼投宋,也是一個未知之數。

讓童貫和他的幕僚們意想不到的是,趙良嗣很快就收到了迴音。

李處溫讓自己的兒子李奭回信,答應給宋國作內應,說只要宋軍做好準備,告知時間,他就可以配合行動。

信中還說李奭以抵抗女真金軍的名義申請成立新軍三千。天賜皇帝耶律淳已經准奏,並給了李奭經費七萬貫用來招兵。這支軍隊已在籌建,等宋軍到時會同時起事。

李處溫在信中還告訴童貫,鎮守西京道的漢軍大將甫少卿也多次表示自己有向化之心,願意跟隨李處溫一起投奔宋朝。燕京城中另有近臣多人是李處溫的死黨,皆可爲李處溫所用。

太尉童貫看過李處溫的回信後,如獲至寶,又有了幾分收復燕地的信心。

不過,宋軍新敗,童貫也不敢貿然行事,只得命趙良嗣與李處溫保持秘密聯繫,等待良機。

童貫不知道的是,身爲遼國宰相的李處溫此時是在兩面投機。他不僅答應投宋,同時也在秘密聯絡金國,向金人示好,同時做着投奔金國的準備。

宋國與金國誰能先打到燕京城下,李處溫就開城投降。

李處溫身爲宰輔大臣,皇帝耶律淳也是他擁戴上位的。照理而言,天錫皇帝耶律淳對李處溫言聽計從,信任有加,李處溫不應該背叛遼國的。

可是,燕京城裡的變故和西軍道傳來的消息,讓李處溫寢食難安,不得不爲自己的家族尋找後路。

首先,是李處溫擁戴登基的皇帝天錫帝耶律淳得了重病,遼國的未來皇位歸屬充滿了變數,讓李處溫感覺前途未卜。

就在蕭干與耶律大石擊退十萬宋軍,剛爲遼國解除了一次危機時,燕京城中的耶律淳君臣突然聽聞,天祚帝耶律延禧在西京道會集了五萬精銳部族騎兵,準備八月從夾山進入南京析津府。

耶律淳大爲震驚,急忙抱病召集羣臣商討對策。

耶律淳留着淚對羣臣說道:“當初是天祚帝失去影蹤,生死不明,你等以國不可一日無主擁戴我登基稱帝。如今天祚帝尚在人世,這卻該如何是好?倘若天祚帝來到南京,我只有一死,沒臉再見天祚帝。”

因爲有謀朝篡位之嫌,國內並未完全歸心,加之金、宋兩國軍事相逼,天錫皇帝耶律淳坐上皇位後長期處於內心煎熬之中,沒有睡過一日好覺。

得知天祚帝要領兵返回南京析津府興師問罪,天錫皇帝耶律淳在驚懼中,病情加重了不少。

李處溫將這一切看在眼中,急在心頭。

天錫皇帝耶律淳是李處溫扶持擁戴起來的,也是李處溫家族最大的靠山。爲此,李處溫可是不惜得罪了天祚帝耶律延禧。

可如今,李處溫最大的靠山要倒了。

若是天錫皇帝耶律淳因病駕崩或是被逼退位,天祚帝耶律延禧復辟。那麼第一個挨刀的肯定是擁戴耶律淳登基的李處溫。

在天祚帝耶律延禧的心目中,李處溫可是謀朝篡位的亂臣賊子,必殺之而後快。

因此,爲了家族利益,李處溫可不敢讓燕京地區再落到天祚帝耶律延禧的手中。

不論是投宋還是投金,都強過讓天祚帝迴歸南京。

除了天祚帝帶給李處溫的威脅,西京道傳回來的最新戰事消息也讓李處溫對遼國失去了信心。

金軍統帥完顏杲在完顏宗翰的建議下,率領大軍趕赴西京道的白水濼,攻佔西京大同府後,他就分派各將招降安撫沒有歸降的州郡以及各部族。

此時西京道的許多城池雖然向金軍投降了,但人心沒有穩固。如同中京道一樣,時常發生叛亂。

完顏杲因此派遣完顏宗望返回都城上奏軍情,請求皇帝完顏阿骨打御駕親臨軍中,安撫招降遼國西軍道各部。

恰在此時,與遼國有盟約關係的西夏國國王李乾順聽聞遼國西京失守,天祚帝耶律延禧逃到了陰山,就派遣大將李良輔領兵三萬前去救援。

三萬西夏軍氣勢洶洶地向北渡過黃河,進入了遼國西京道最西端的天德軍境內。

金軍大將完顏婁室聽說有西夏軍入侵,派遣突捻、補以二將率領二百騎兵爲斥候,前往牟那山偵查敵情。

這二百金軍正撞上李良輔的三萬大軍,被西夏軍全部殲滅。

李良輔由此知道金軍就在前方,即將趕來。於是,他在黃河北岸的牟那山設下了埋伏。

過不多時,不清楚西夏軍實力的金軍將領阿土罕沒有得到前方斥候的回報,就帶着數百騎兵貿然對西夏軍發動了進攻。

結果,阿土罕中了西夏軍的埋伏,全軍覆滅,只有阿土罕一人棄馬登山,翻山越嶺地逃回了金軍大營。

李良輔連勝金軍兩陣,認爲金軍不過如此,不足爲懼,就產生了輕敵的心思。

時值六月間夏季,大雨連綿不絕,李良輔認爲金兵已經被自己打怕了,且天德軍的金軍數量不多,自己有三萬之衆,金軍絕不敢冒雨前來與西夏軍交戰。

天德軍裡的金軍統帥完顏宗翰迎接皇帝完顏阿骨打去了,此時的主帥是完顏宗翰的叔父,完顏撒改的弟弟完顏斡魯。

金軍北路軍與東路軍在中京大定府會軍後,完顏斡魯也隨軍殺到了遼國西京道。

完顏宗翰離開時,將軍隊交給了完顏斡魯指揮。

在召開軍議,討論西夏軍入侵該如何應對時,軍中諸將都說大軍轉戰千里,已是疲憊不堪。且西夏軍勢大,不可急圖之。不如暫且休息,等待後方大軍趕來,再與西夏軍決戰。

金軍中的猛將完顏婁室的意見卻與衆不同,他對衆人說道:“西夏軍兩次打敗我軍騎兵,我軍若不前去迎戰,西夏軍一定認爲我軍膽怯。不消多久,西夏軍就會對我軍大舉進攻。我軍必須主動出擊,迎面痛擊西夏軍,才能絕了西夏國救援遼國之心!”

第七百四十章 李世民比我壞第四百六十六章 我出二百嚮導第八百五十六章 兵貴神速第二百零三章 桃花山下桃花莊第九百二十九章 滅國之戰的序幕第九百一十七章 楊志的謀略第八百九十五章 金軍的和談條件第五百二十八章 燈照掛舞照跳第二百二十九章 初訪無爲軍第三百二十一章 楊雄搬兵第一千零六十五章 西門慶的橋頭堡第五百六十九章 孝義黑三郎第八百三十章 置身事外第八百六十二章 順水推舟第六百零九章 各行其是第二百三十一章 戴宗痛打宋公明第八十章 十面埋伏第一千零三十八章 李乾順被俘第七百二十二章 陸小乙學壞了第三百五十八章 其實我是救世主第七百三十五章 得水稻者得天下第二百九十章 周同的秘密第三百四十二章 倒黴的撲天雕第八百四十一章 將士無怨第一百四十章 密謀攻山第五百九十五章 指南針與水泥第三百八十六章 給你一份山賊職業第八百六十八章 制衡郭藥師的高招第七百七十六章 完顏宗翰的閃擊戰第二百四十二章 你可知大禍臨頭第五百三十五章 棄暗投明第七百八十二章 童太尉的煩惱第八百八十五章 李師師的希望第二百六十五章 董平喜收豬隊友第七百零六章 蹲點撿大魚第四百一十九章 斡離不的馬第七百一十八章 再臨汴梁城第四百六十九章 推動了歷史的車輪第一千零五十二章 人頭京觀第三百五十三章 西門慶喜添丁第四百二十二章 我的大哥嚇死你第五百一十一章 蒙古軍跑了第八百六十四章 朋友多了好辦事第三百一十五章 楊雄賺妻第六百六十二章 等待招安的二龍山第七百八十一章 渾水摸魚的時代第七十二章 斬草要除根第七百二十一章 刺頭可用第八百零三章 李處溫的奮鬥第九十六章 東京往事第三百五十一章 史文恭來訪第一百零八章 教李師師彈琴第八百九十七章 趕鴨子上架的張邦昌第一百一十三章 東歸扈家莊第八百六十二章 順水推舟第一千零八章 世事難料第三百一十六章 有福同享第一百六十五章 吃灑家一杖第八百五十一章 宋徽宗的送命題第一百六十四章 花和尚現身第一千零三十九章 月下言志第八百四十五章 西門慶滄州密謀第七百五十二章 投靠遼國的梁山好漢第十八章 那一夜的偷情第六百一十四章 明月何處看第五百六十二章 鐵甲連環馬第十五章 嚇死你的溫柔第七百三十七章 打你的是江湖大哥第四百三十章 都是緣分第六章 是飢渴,還是求賢若渴第五百三十五章 棄暗投明第三百三十章 “鬼臉兒”杜興第七百四十七章 佈局岳家莊第五百七十六章 假宋江招降真黃信第九百二十章 瞬息萬變第二百三十四章 哪位高人忘了落名?第一百四十九章 巧遇沒羽箭第四百二十三章 “金毛犬”識途第三百二十六章 祝家莊一敗梁山軍第四百零三章 周大俠之死第一百六十四章 花和尚現身第四百三十七章 再臨登州城第七百一十九章 秦學正是好人第八百七十四章 馬擴無力的強辯第八百七十二章 新的金國三巨頭第一百三十二章 殺人爲樂第一千零五十七章 完顏宗弼現身第四百三十二章 和戰之爭第七百八十三章 指點馬擴第八百三十四章 燕京城降金第九百七十七章 童貫復職第八百六十四章 朋友多了好辦事第五百四十五章 呼延灼的大捷第五百六十五章 南征北戰第五百二十一章 西門慶調兵遣將第四百八十八章 南下求醫第六百七十一章 海盜也要過年第四百七十四章 智勇雙全的王進第五百四十五章 呼延灼的大捷第八百九十七章 趕鴨子上架的張邦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