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八十九章 說戰就戰

耶律大石看了蕭幹遞給自己的宋軍榜文,雙目一亮,對蕭乾笑道:“蕭大王胸中果然已有破敵之策,在下佩服!你我兩軍如此措置……蕭大王以爲如何?”

蕭乾笑道:“好!林牙,你我二人齊心,宋軍必破,我軍必勝!”

“我軍必勝!”耶律大石也擲地有聲地大吼一聲。

耶律大石身後的遼軍騎兵高呼必勝,目送着蕭幹軍向西邊的易州飛馳而去。

此時涿州留守、都管押常勝軍郭藥師也率部出得城來,迎接耶律大石,目送蕭幹軍。

蕭幹軍離開涿州後,耶律大石在涿州調兵遣將,籌備大戰。一番佈置後,耶律大石親領兩千精騎入駐了涿州城南邊的新城縣。

宋國出兵北伐,宋遼兩軍在邊境對峙的情報自然瞞不過金軍的耳目。

金軍主力殺入遼國西京道追擊天祚帝耶律延禧,在新佔領的中京大定府設置了專門針對中京道奚族的奚路都統司。

奚路都統司的首任都統是留守中京大定府的金軍宗室將領完顏渾黜,輔佐他留守中京的是皇帝完顏阿骨打的族弟,完顏銀術可的親弟弟完顏麻吉。

完顏渾黜偵得宋軍逼近遼國南京道的消息後,立即點起人馬,準備從古北口、鬆亭關等地乘虛殺入遼國的南京道。

怎知就在此時,中京道地區已降的各州奚族又開始大規模叛亂。

原來當初奚王蕭幹從中京大定府敗退時,留下了心腹將領蕭王家奴潛伏至高州一帶,秘密聯絡奚族各部,聚集了不少反金的人馬。

其它各州,也有許多奚族部落是奚王蕭幹忠實的追隨者。

蕭幹爲了避免腹背受敵,在準備出兵迎擊宋軍時,就密令蕭王家奴等人在中京道起事,奪回中京道的各州城。

蕭王家奴接到密令後,立即煽動叛亂,帯着亂兵圍攻高州城。同時,得到消息的武安州、松山州、恩州、興中府等地的奚人紛紛反叛,聚衆數萬圍攻州縣。

奚路都統司都統完顏渾黜被四處蜂起的亂軍搞得焦頭爛額,急忙分派金軍四處平叛,再無餘力南下進攻遼國南京道。

四軍大王蕭幹用自己的運籌帷幄拖住金軍,爲燕京地區的遼軍爭取到了聚殲宋軍的機會。

在遼軍衆志成城,要迎頭痛擊背信棄義的宋軍時,宋軍卻是依然幻想着能夠用武力恫嚇逼降燕人,兵不血刃地進入燕京城。

五月二十五日,駐紮在雄州與遼國涿州界河巨馬河畔的前軍統制楊可世部軍營裡有遼國涿州漢人攜帶着宋軍張貼的榜文來投。這些人告知楊可世,燕地漢人早就準備迎接王師的到來,奈何有遼軍阻道攔截,不敢率衆來投。若王師入境驅逐宋遼邊境的遼軍,涿州漢人必簞食壺漿以迎。

楊可世聽了涿州漢人之言,又從探馬處得知涿州新城縣只有兩千契丹軍,防守薄弱,而涿州城中的守軍都是漢軍時,認爲是天賜良機,立即率領輕騎五千,直撲涿州新城縣。

楊可世欲擊敗兩千契丹軍,生擒耶律大石,勸降涿州城中的守城漢軍,爲太尉童貫拿下進入燕雲的第一座城池。

因爲立功心切,楊可世沒有等待种師道的中軍到達巨馬河,就帶領本部五千輕騎貿然出戰了。

怎知楊可世軍卻是中了耶律大石的圈套,前來投奔楊可世的漢人,都是常勝軍郭藥師部派出的奸細。

耶律大石的計劃是引得宋軍東路軍傾巢而出,在涿州境內利用騎兵對宋軍分割包圍,逐一殲滅。

讓耶律大石也沒有料到的是,宋軍雖然中計,但因爲軍中不和,前軍統制楊可世與都統制种師道各自爲戰,導致東路軍的主力步軍並未跟進,只有楊可世部的五千騎兵落入了耶律大石預設的陷阱。

楊可世部進軍至新城縣東南,劉李河邊的蘭溝甸時,被耶律大石的伏兵包圍掩殺,一番血戰之後,丟下三千多宋軍騎兵屍首,狼狽地大敗而還。

楊可世雖敗,但他的輕敵冒進卻陰差陽錯地讓東路軍避免了全軍遇伏。

耶律大石功虧一簣,領兵追擊楊可世軍,一直追殺到了兩國交界的巨馬河北岸。

遼軍陸續抵達,耶律大石身邊彙集了三萬之衆後,正欲渡河進入宋國境內,正好宋軍都統制种師道的中軍趕到了巨馬河南岸。於是,兩軍隔着巨馬河紮營對峙。

在巨馬河上游的易水河畔,蕭幹軍也逼近了駐紮在範村的宋軍西路軍。

楊可世雖然遭遇挫敗,但宋軍東路軍還有六萬餘衆,實力看上去依然超過了耶律大石的遼軍。

於是,楊可世在得到補充休整之後,重整旗鼓,藉着宋軍勢大,派遣麾下部將趙明率軍持黃榜旗前去招降遼軍。

趙明領命後,率部與遼軍隔着巨馬河列陣,只聽得遼軍中的漢人隔河謾罵不止,紛紛質問南狗如何敢背信棄義,入侵我燕人家園。

趙明聽了,面色鐵青,領兵佔據了巨馬河界橋的橋頭,高聲叫嚷着向遼軍招降,還派人把黃榜旗送到了河對岸的遼軍那邊。

耶律大石聽聞宋軍不知死活,還敢派人來招降,就全身披掛來到陣前,叫手下傳話,要宋軍主將出陣與自己說話。

前軍統制楊可世聞言,騎馬來到橋頭。

二人見面後,耶律大石見來的是手下敗將楊可世,就勸其即刻退兵,免致敗亡。楊可世卻自誇大宋兵精糧足,要耶律大石不要負隅頑抗,與燕京城玉石俱焚。

二人話不投機,隔河對罵了幾句後,耶律大石一聲令下,遼軍就向宋軍發動了攻擊。

兩軍隔河交戰後,遼軍箭如雨下,霎時就射倒了不少宋軍。楊可世險些中箭,急忙指揮部將趙明領兵還擊,同時派人急報中軍種師道。

种師道的中軍營寨裡,得知遼軍主動發起攻擊後,种師道雖然不願意與遼軍開戰,但他也知道朝廷招降遼軍的策略是失敗了,兩軍大戰不可避免。

營中諸將聽到前軍戰鬥的號角聲,也都按捺不住,對种師道說道:“都統制,如果依朝廷之策,兵不血刃地和平招撫燕京,那麼功勞都被和詵和宣撫司衙門裡的趙良嗣、馬擴等人得了,卻要我們這些廝殺漢幹甚麼?

既然遼狗送上門來,莫如我軍全軍出動,滅了遼狗,佔領燕京。這天大的功勞,還須得是我西軍的!”

“諸位將軍要戰,那我軍就戰!”

种師道立起身來,拔劍叫道。

第三百三十章 “鬼臉兒”杜興第五百五十六章 本府以德服人第四百六十三章 突圍渡江第五百五十三章 未來岳父找上門了第六百三十一章 招降納叛第四百零八章 在德還是在險第七百四十八章 拉盧大傻入夥第五百四十六章 洗腦大師方臘第九百一十二章 山賊猖獗第九百二十九章 滅國之戰的序幕第一百一十三章 東歸扈家莊第四百五十章 縱馬胡凱山第二百一十三章 活寶殺不殺第三百六十七章 大官人的實力第四十五章 欒廷玉出手第三百三十二章 大官人惜才第六十章 再登獨龍崗第八百一十六章 故人之死第八百零三章 李處溫的奮鬥第八百九十八章 种師道千里勤王第一千零二十章 天都山密謀第九百零八章 完顏宗翰軍的威脅第四百九十八章 蝴蝶效應的遺憾第一百六十二章 堅定不移當土豪第一千零三十二章 李乾順的退路第二百零四章 大善人的煩惱第八百八十五章 李師師的希望第六百二十二章 夾谷謝奴的嫉妒第八百零九章 滿是算計的國書第一百六十八章 一言之師第九百二十六章 蠟丸密信反間計第二百九十八章 仿製寶甲第二百六十三章 佈局東平府第八百七十二章 新的金國三巨頭第十一章 滄州往事第七百六十三章 勇氣十足的西門慶第七百九十章 獻計杜充第二百四十九章 豕突狼奔的衆好漢第二百一十五章 娘子們的新角色第二百三十三章 潯陽樓上贈好酒第五百章 虎皮可惜第一千零二十一章 保境安民任得敬第七十章 孫二孃的洗腳水第七百六十二章 草原各部的威脅第三百八十九章 苦苦相逼第一千零四十三章 張邦昌禪位第七百六十六章 何濤建功第五百零一章 打虎英雄西門慶第六百七十六章 敵軍會法術第四十三章 小女子嫁給最強的人第三百六十五章 燕青甘拜下風第九百六十五章 復辟黨雲集第四百八十九章 分道揚鑣第三百五十二章 紫髯伯加入西門堡第七百八十六章 童太尉的軍議第六百三十四章 賊和尚的妙用第八百一十八章 宋軍兵逼燕京城第一百零三章 明月幾時有第一千零五十章 耶律餘睹的糾結第三百四十章 我好想割須棄袍第二百零六章 清風寨借兵第九百九十二章 渭州的前世今生第五百五十八章 童蔡之盟第七百四十五章 賜你法號“重陽子”第一千零五十四章 無功而返第三百四十章 我好想割須棄袍第八百一十三章 童太尉雙喜臨門第四十五章 欒廷玉出手第五百一十六章 小旋風的野心第二百八十三章 莊裡有弓箭手第一千零八章 世事難料第七十九章 金眼彪的回馬槍第五百四十四章 舉賢不避親第五百五十三章 未來岳父找上門了第六百九十章 勢在必得第二百二十四章 任原義救黑旋風第七百八十二章 童太尉的煩惱第八十三章 結拜兄弟第九章 大官人真是活神仙第九百一十四章 种師中西進第八百八十六章 圍點打援第二百七十四章 未來軍官團第四百八十三章 貴族會議的爭論第八百四十六章 張覺的野望第六百二十四章 完顏謀良虎的忠告第二百八十章 孔三借羊第五百零二章 好漢請留步第四百五十一章 獵虎求子第八百五十二章 形形色色的遼國遺臣第一千零一十章 真真假假第一千零六十五章 西門慶的橋頭堡第八百六十一章 擋不住的宋徽宗第九百五十九章 範瓊服軟第九百六十八章 西門慶約戰第六百七十七章 大炮響兮轟他娘第四百一十二章 登州見聞第二十七章 谷中救人第四百八十八章 南下求醫第一百二十五章 北國風雲第六百四十六章 鐵錘完顏闍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