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六十五章 黃雀在後

遼國中京道西南部的北安州位於古北口以北,是擋住金軍進攻南京道的最後一道防線。

在金軍陸續攻佔遼國中京道的許多州城後,敗逃的遼軍紛紛退避到了北安州,復聚於遼國四軍大王蕭乾的麾下。

北安州本是五代十國時期,遼國爲了安置北遷的漢人而修建的一個城市。

此地介於中京大定府與南京析津府之間,有許多陶瓷匠人聚居於此,城外修建了許多官窯、民窯,乃是遼國有名的陶瓷出產地。

因爲陶瓷生產和買賣,北安州雖小,卻是一個富庶的城市。

然而隨着數萬遼軍敗退於此,北安州的寧靜被打破了。

爲了拱衛南京道,四軍大王蕭幹收攏整頓各地的敗兵,緊急加固了北安州的城防,欲在此地堅守待援。

在北安州的東門城牆上,懸掛着三顆面目猙獰的人頭。

那三人正是在金軍偷襲中京大定府時,並未抵抗就放棄了中京大定府,帶兵逃到北安州的三個契丹族將領。

蕭幹初到中京道時,對管內諸將採取的懷柔安撫政策。對於丟失高州、恩州的遼軍將領,都沒有治罪。

可是,在蕭乾親自領軍出征時,這三個留守中京大定府的契丹將領卻輕易丟棄了自己防守的城池,害得蕭幹腹背受敵,大敗虧輸。

此時蕭幹收羅了不少潰軍,爲了整肅軍紀,就拿這三個臨陣脫逃的將領開了刀。

三顆血淋淋的人頭起到了“殺雞儆猴”的效果,城裡城外的遼軍都軍紀嚴明瞭許多。

然而,蕭幹站在城牆上望向東方,眉頭依然緊鎖,心中也是波瀾起伏。

就在方纔,南京析津府來人,給蕭幹帶來了一個大爲不妙的消息。

將南京析津府作爲臨時都城的天祚帝耶律延禧得知中京大定府失守後,害怕金軍乘勢直下南京析津府,就帶着自己的后妃、兒女及近臣蕭奉先等人離開了南京析津府,向西跑到西京道去了。

這個皇帝自從在護步達岡兵敗,葬送了七十萬大軍後,似乎再無親自領兵與金軍對抗的勇氣。

前期放棄了上京臨潢府,如今丟失了中京大定府,皇帝不思勵精圖治,卻是再次逃跑,要將南京析津府也拱手讓人?

蕭幹心頭的憤懣漸漸積累,對天祚帝當真是大失所望。

幸得蕭幹及時封鎖了皇帝離開南京道的消息,未讓諸軍得知。否則,只怕遼軍辛辛苦苦積聚起來的一些士氣,也要喪失殆盡了。

前方探馬回報,東方發現了金軍的大隊騎兵出了澤州,正向北安州殺來。

爲了遲滯金軍的進軍速度,蕭幹派出西部節度使訛裡刺和特虎父子,帶領一萬奚軍駐守在車河邊的牛山館,依託車河與牛山建立了第一道防線。

北安州城小牆低,不足爲憑,蕭干將大軍在城北與城南各扎一營,與北安州形成犄角之勢,準備隔着灤河與柳河迎擊東邊的金軍。

就在蕭幹忙着佈置防線時,一個讓他意想不到的意外發生了。

牛山館,蕭幹寄予厚望的西部節度使訛裡刺被耶律餘睹說服,帶着兒子特虎與一萬奚軍投降了金軍!

耶律餘睹長期管轄遼國中京道,訛裡刺也曾經是他麾下將領。耶律餘睹攜金軍大勝之威在陣前對訛裡刺曉以厲害,許以高官厚祿,成功地策反了訛裡刺與特虎父子。

天祚帝耶律延禧殺死文妃蕭瑟瑟,逼走上京留守、東路都統耶律餘睹的惡果終於顯露頭角。

耶律餘睹在遼國貴族中交遊廣闊,與許多人都親近。他這一路西行,說降了許多遼軍守將,爲金軍能夠長驅直入立下了許多汗馬功勞。

訛裡刺與特虎父子投降金軍後,被出征北安州的金軍主將完顏宗翰劃歸於在耶律餘睹的麾下。

完顏宗翰讓耶律餘睹帶着訛裡刺與特虎父子的軍隊爲先鋒,引領金軍直撲北安州城。

完顏宗翰的目的,是讓耶律餘睹、訛裡刺與特虎假裝敗退,在靠近遼軍後發動突然襲擊,讓遼軍敵我難分。

待到遼軍混亂之後,完顏宗翰再指揮金軍騎兵突擊蕭乾的中軍,將那奚王蕭幹生擒活捉。

皇帝完顏阿骨打爲了儘快平息遼國中京道地區的戰亂,希望完顏宗翰等人能夠招降奚王蕭幹,再利用奚王蕭幹招降安撫中京道的奚族各部。

因此,完顏宗翰急襲北安州,就是爲了活捉逼降奚王蕭幹。

在中京大定府西邊的三膚河畔,完顏銀術可險些完成活捉蕭乾的任務,可惜那蕭幹身邊有幾員勇將拼死將他救出重圍。

澤州之戰,蕭幹見機得快,再一次從完顏宗翰等人手中逃脫。

此番追殺蕭幹軍,完顏宗翰沒有帶上完顏銀術可,而是帶上了比完顏銀術可名聲更大的金國猛將完顏婁室,以及智勇雙全的完顏希尹。

完顏銀術可則是因爲澤州一帶尚未平定,留在了澤州鬆亭關一帶徵討山上的奚族部落。

訛裡刺與特虎父子投降後,已經將北安州的情況告知了完顏宗翰,說奚王蕭幹此番爲了號召中京道各地部族起事,不會輕易撤離北安州,退往南京道。

訛裡刺與特虎父子說,蕭幹再次聚集了數萬遼軍,背靠奚嶺,要與金軍決一死戰。

完顏宗翰與完顏婁室聽了之後,不驚反喜。

他們二人怕的就是蕭幹率軍遠遁,追之不及。

畢竟這中京道是奚族故地,蕭幹若是帶着數萬人馬在中京道四處遊走不定,煽動各州的部族百姓,金軍可是很難徹底平定中京道。

蕭幹要死守北安州,完顏宗翰軍就有機會將他生擒活捉了。

……

北安州,柳河館驛站,耶律述德帶着五百契丹騎兵駐守於此。

從牛山館前往北安州,要先到這柳河館,再向南到達北安州。

耶律述德領兵駐紮在此地,即是爲了及時呼應前方的西部節度使訛裡刺軍,也是爲北安州擔任警戒線,防備金軍故技重施,翻山越嶺繞過訛裡刺軍,偷襲北安州。

耶律述德卻不知曉,在他身後的摸鬥嶺密林中,還藏着二十幾個身影。

這些人居高臨下地俯瞰着柳河邊的柳河館,監視着耶律述德軍及柳河對岸的官道。

這羣人的首領,是一個沒有雙耳的漢子。

此人不是別人,正是曾經的濟州三都緝捕使臣何濤何觀察。

第七百四十七章 佈局岳家莊第一百三十三章 喪門神第一百零五章 阮琴通靈第七百零九章 斬將奪旗第一百一十六章 重逢蔣門神第七十一章 無恥度爆棚的張青第一百五十四章 皇宮裡的秘密第六百三十四章 賊和尚的妙用第三十五章 李清照與趙跑跑第八百七十四章 馬擴無力的強辯第一百五十七章 我的心腹在哪裡?第四百八十七章 金遼兩國要開打了第一百三十二章 殺人爲樂第七百四十八章 拉盧大傻入夥第五百七十二章 宋江與黃信的舊賬第四百九十五章 東坡酒樓第七百九十八章 杜充邀功第二十六章 山賊送人頭來了第七百六十八章 弘吉剌部來訪第一百零七章 玄妙境界第三百八十九章 苦苦相逼第九十四章 初會徐寧第五百三十六章 東平府的安全去處第二百五十四章 功勞給你,錢財給我第五百六十四章 神算子的妙計第九百七十二章 威名傳天下第七百一十章 虛虛實實第六百零三章 回頭無路第七百八十二章 童太尉的煩惱第九百四十二章 大難臨頭各自飛第二百九十八章 仿製寶甲第八百八十章 白河決戰第四百零八章 在德還是在險第一百一十六章 重逢蔣門神第八百六十六章 被出賣的張覺第一百二十九章 折服蘇定第八百六十七章 張覺之亂的後遺症第四百章 九紋龍拯救計劃第四百一十四章 宗澤的煩惱第三百九十章 誰殺了我的兄弟第七百五十五章 晁蓋學聰明瞭第七百六十八章 弘吉剌部來訪第一百七十六章 元宵節酒宴第四百四十五章 任君挑選第四十五章 欒廷玉出手第二百章 殺個痛快第八百三十六章 趙良嗣的艱鉅任務第七百五十四章 夜戰第八百一十九章 破城屠人第三百二十一章 楊雄搬兵第五十四章 武松之死第四百八十三章 貴族會議的爭論第七百五十七章 不詳預感第五百八十七章 捷報頻傳第七百五十六章 完顏宗雄的釣餌第八百六十三章 金國好女婿第四百六十二章 搶灘登陸第八百六十章 吳乞買登基第五百章 虎皮可惜第五百一十八章 如何坐山觀虎鬥第四百四十七章 手中獵物第九百三十二章 內鬥與外戰第三百六十三章 大名府的花魁第四百零八章 在德還是在險第一千零二十六章 誠實守信的楚軍第八百九十章 太上皇遇襲第七百五十四章 夜戰第一千零六十七章 心腹之患第六百六十七章 帶岳飛直搗黃龍第九百四十一章 神兵覆滅第一百零二章 如何勾搭李師師第九十三章 好菜好酒好女人第五百零一章 打虎英雄西門慶第一百四十七章 進入東昌府第四十二章 扈三孃的內奸第九百三十三章 康王北上第七百零五章 突襲越王城第六百零六章 四大家族的叛徒第三百六十一章 與首富談生意第六百五十九章 宋江的去向第四百九十一章 湖邊血戰第九百三十五章 呼延灼陣亡第四百八十二章 借船北渡第一百八十一章 清風山三賊第五十一章 武松告官第七百三十三章 一個諢名引發的血案第五百四十五章 呼延灼的大捷第二十八章 單挑鬱保四第四百五十六章 金國長公主第九百三十八章 難戰更難和第一千零四十二章 吾兒平清盛第六百五十章 阿骨打得隴望蜀第九百零一章 襲營失敗第一百四十章 密謀攻山第七百一十章 虛虛實實第一千零五十九章 完顏宗翰遇伏第一百五十七章 我的心腹在哪裡?第三百七十六章 拜見師尊第九百一十三章 立威之戰第二百八十章 孔三借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