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三章 岳飛習武

河邊的衆少年聞言,停止了喧鬧,順着嶽翻手指的方向看去,只見村口那邊有兩個少年如風一般飛奔過來,遠遠地就在向他們揮手致意。

那兩個少年莫約都是十四五歲的年紀,跑在前面那人面方耳大,廣額疏眉,兩頰甚豐,目圓鼻尖,自口以下,重頤甚長,正是嶽翻的兄長,岳家莊莊主嶽和的二兒子岳飛。

岳飛身後的另一個少年容貌俊朗,身姿挺拔,猿臂蜂腰,就是衆少年口中與王貴箭法難分高下的張憲。

見岳飛和張憲來了,嶽翻、王貴、徐慶等少年都一起迎了上去,七嘴八舌地問道:“岳飛哥哥,你們回來了!師傅他老人家可好?”

岳飛微笑道:“衆家兄弟,周同師傅只是偶感風寒,並無大礙。師傅讓我們每日勤練箭術,不得懈怠。過兩日師傅病體痊癒之後,可是要親自來考校兄弟們一番哦!”

嶽翻開口說道:“哥,你看我們不正在苦練射箭麼?今日師傅不能來,還是你給我們暫代教師之職,指點我們吧!”

原來,岳飛他們的師傅周同這幾日生了病,在鄰村的家中臥牀調養。岳飛與張憲這是去探望了周同,方纔回到岳家莊。岳飛他們的師傅周同是這湯陰縣出名的一個鄉豪,箭術十分了得,就住在離岳家莊不遠的一個村莊。

岳飛出生時,有大禽若鵠,飛鳴室上。因爲岳飛出生時的這一異相,他的父親嶽和與母親姚夫人都暗自稱奇,私謂此子日後成就定必非凡,故父母給他取名飛,字鵬舉,希望兒子將來能有鵬程萬里的前途。也因此,嶽和與姚夫人自小就對岳飛悉心培養。

岳飛的父親,岳家莊的莊主嶽和是當地的富戶,爲人心胸寬大、善良慈悲、樂善好施。

在河北鬧饑荒的年份裡,嶽和讓自己與家人儘量縮衣節食,爲的是把省下來的糧食拿去給附近的饑民食用。有人向嶽和借錢,故意賴帳不還,嶽和知道了,也不當一回事,不與人爭。還有人看準嶽和的溫馴善良個性,而在耕種時故意越界,侵佔岳家的田地的,嶽和也一笑而過,不與之辯,將田地割與那人。

嶽和的個性如此寬懷慈悲,村裡的人都對嶽和非常敬重。那些借錢不還和侵佔岳家田產的人也羞愧難當,紛紛登門謝罪,再不敢在村裡耍賴放刁。

嶽和年青時的名聲就在鄉里傳播,鄰近一個姚家莊的莊主姚大翁知曉嶽和的爲人後,大加讚賞,將自己的女兒許配給嶽和爲妻。

嶽和與姚夫人成親後,因年紀尚小,他們的第一個兒子不幸夭折了。嶽和十七歲時,與姚夫人生下了二兒子岳飛。

岳飛出生之後,他的父親嶽和見此兒性乖巧、聰明,特別爲他請了老師來教導他讀經史,並勤練書法。個性溫和慈悲的嶽和是想培養自己的兒子走讀書應試、科舉出仕之路。也就是說,讓岳飛長大後當一個飽讀詩書的士人。

怎知曉,少年岳飛自小就爲人沉厚寡言,常負氣節。他竟然喜讀《左氏春秋》、《孫吳兵法》等書。並且,岳飛天賦異稟,生有神力,小時候就喜好舞槍弄棒,常帶着村裡的一羣小兒廝打嬉鬧,作那行軍打仗的遊戲。

因爲朝廷重文輕武,岳飛的父親嶽和還是希望岳飛能夠靜下心來讀書參加科舉。但岳飛的母親姚夫人見岳飛有習武從軍的志向,就告知了自己的父母姚大翁和楊氏。

岳飛的外公姚大翁比嶽和更爲開明,他支持自己的外孫岳飛習武,特地去請當地有名的豪傑周同教授岳飛騎射之術,並且讓自己的小兒子,年紀與岳飛相差不多的姚政也隨周同一起習武。

姚政時常到岳家莊,與岳飛那羣小兒一起嘻戲打鬧。這姚政也是少年心性,他也不管輩分,在外與岳家莊這羣小兒都以兄弟相稱。

周同乃是一個江湖豪俠,年輕時亦曾從軍與西夏作戰。他平生最擅騎射,能在疾馳的馬上左右開弓,箭無虛發。年老後,他返回故鄉湯陰縣養老,其豪勇卻不減當年,當真是遠近聞名。

周同早就聽說過岳家莊莊主嶽和樂善好施之名,對嶽和也頗爲敬佩。因此,當姚大翁請他出山去教授岳飛時,周同欣然應允。在岳家莊見到天賦異稟的岳飛後,周同更是欣喜,正式將岳飛收爲弟子,將自己的平生本領傾囊相授。

岳家莊那羣從小跟着岳飛一起玩到大的小兒,如王貴、張憲、徐慶等人,也都藉此機會跟着周同一起學習騎射。在周同的指點下,這羣少年人都掌握了射箭之術,隱隱然已經不同於其它村莊那些還只會下河摸魚,上樹掏蛋的同齡少年了。

岳家莊的這羣少年人學得了新本領,對手中的弓箭當真是愛不釋手,每日都會聚集在一起練習射箭。因此,雖然現在場地被佔,師傅周同又生病不能督促衆人了,但大夥兒依然興致勃勃地跑到了河邊的荒地上來繼續練習箭術。

此時見岳飛和張憲都來了,衆小孩兒又說起了方纔比試射箭的講過,紛紛起鬨,要張憲與王貴較量一番,讓箭法最好的岳飛來做一個裁判。

張憲聽了,也不推辭,他看了看王貴射中靶心邊緣的那一箭,點了點頭,拿起一張弓,用手拉了幾下,試出弓力之後,彎弓搭箭,口中說一聲:“中!”將右手一放,那箭矢電射而出,“咄”地一聲正中箭靶的紅心。

“好!”衆少年看了這一箭,都齊聲叫好,隨後將目光投向了岳飛。

岳飛看了看靶心的兩支箭,開口說道:“這一箭張憲更佳。”

徐慶咧嘴笑道:“哈哈哈~王貴,我就說你的箭法比張憲差吧!方纔你還嘴硬不承認,怎麼樣,如今你可服了?”

王貴羞紅了臉,對徐慶說道:“只憑一箭如何能分出勝負?我要與張憲比試三箭,看誰射中紅心更多!”

徐慶嘿嘿笑道:“射、射、射,我等正好看個熱鬧。莫說三箭,只怕是十箭也不濟事啊!”

第七百二十二章 陸小乙學壞了第九百六十一章 張邦昌出城第三百一十七章 翠屏山三賤聚首第二百二十五章 潯陽江邊來挖坑第八百七十八章 金軍南下第三百三十八章 師兄你好卑鄙第六十七章 焦挺的神威第八百七十一章 西門慶埋下的炸彈第一千零二十一章 保境安民任得敬第七百二十四章 趙徽宗的家事第五百一十七章 梁山羣賊的謀劃第四百零二章 總有鳥賊要鬧事第一千零五章 喜從天降第七百二十章 太學裡的怪人第七百四十二章 大唐遺韻今何在第九百四十六章 賣女求饒大宋朝第三百六十五章 燕青甘拜下風第六百六十三章 梁山泊的用途第二十九章 我的下面還有第五百零四章 安道全與李巧奴第五百二十八章 燈照掛舞照跳第一百九十七章 跑了一個第六百二十章 患病的金國巨頭第八百九十章 太上皇遇襲第三百四十一章 生擒九尾龜第四百九十三章 徐大刀與大鱷鯨第二百四十七章 甕中的鱉跑了第一百二十章 神火將軍第一百一十五章 美人有喜第八百八十章 白河決戰第一千零二十章 天都山密謀第六百八十五章 遼東重鎮黃龍府第一百二十九章 折服蘇定第一百六十八章 一言之師第一百九十八章 先坐下來分一分贓第六百一十六章 寶刀來歷第二百二十章 琵琶亭上的豔遇第八百二十三章 大局未定第七百九十二章 耶律大石錯失良機第四百六十六章 我出二百嚮導第九百六十三章 影響後世的義舉第八百三十七章 爲了世界和平第六百九十四章 一招制敵第三百八十三章 陸小乙的新任務第六百零二章 那廝變心了第九百三十七章 孤獨的援軍第二百八十六章 攻守有道第五百章 虎皮可惜第五十章 何九叔的證見第二百三十二章 不靠譜的寄信人第五百八十六章 來遲一步第七百六十七章 蕭幹投降第八百四十四章 永垂青史的勝利第五百三十七章 程萬里退出東平府第三百八十三章 陸小乙的新任務第二百二十一章 宋黑子入了江州第五百一十一章 蒙古軍跑了第一千零六十五章 西門慶的橋頭堡第一百七十九章 秦明與黃信第九百三十五章 呼延灼陣亡第五百四十六章 洗腦大師方臘第二百章 殺個痛快第七百六十三章 勇氣十足的西門慶第七百七十八章 沒人妨礙我發財第一百八十七章 宋江的毒計第五百八十三章 窮途末路第一百二十章 神火將軍第四百九十四章 北方大港第一千零六十章 金國內亂初起第九十六章 東京往事第二百一十七章 抵達江州城第六百一十九章 文化武器第三百一十六章 有福同享第三百七十四章 神棍遇到神棍第九百九十章 以我爲主第五章 科學種田,休耕輪作第六百三十章 西門慶從軍記第二百三十六章 秦檜的功勞第五百五十八章 童蔡之盟第一百五十一章 大官人名聲在外第六百一十八章 趙良嗣求助第四百七十三章 意想不到的好漢第一百三十一章 樵夫指路第三百三十一章 梁山泊的另類能人第二百四十七章 甕中的鱉跑了第九百四十二章 大難臨頭各自飛第一百六十二章 堅定不移當土豪第七百八十五章 先贈甲,再送刀第二百零四章 大善人的煩惱第七百三十四章 日益貧瘠的土地第二百一十八章 錯過改變歷史的機會第二百六十章 鬱保四和李小二第五百五十四章 梁山泊是一塊肥肉第三百三十八章 師兄你好卑鄙第四百三十章 都是緣分第五十章 何九叔的證見第一百八十一章 清風山三賊第九百一十一章 六賊當誅第六百四十九章 海邊封地第八百九十四章 菩薩太子的善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