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巧施妙計

我立即站起來,哭喪着臉,嘆了口氣說;“其實這也怪不得別人實在是孩兒資質駑鈍,技不如人。”父親越聽越糊塗了,低聲叱道;“胡說,你自小聰穎過人,聰明無比,怎麼會是資質駑鈍之人,快清楚明白的跟我說一遍,到底出了什麼事情。”

我站在那裡只是長吁短嘆,把老爹的氣憋急了,才緩緩的說;“前日孩兒出門玩耍,遇到一個白衣少年。他見到孩兒手中拿着一杆銀槍,就上前挑釁,一定要和我比試,孩兒,對自己的槍法,一向自信,所以就放手和他打鬥,誰知道——”我狠狠地跺了跺腳,沒有說下去。

父親站起身,眼中射出一陣精光,沉聲道;“說下去。”我支吾道;“結果孩兒,連他三槍都接不下,就敗下陣來。技不如人打敗了,本來也沒有什麼,可是此人實在是欺人太甚,他看着孩兒,一個勁的冷笑,說什麼孩兒只不過是個,虛有其表,外強中乾的紈絝子弟,武藝不行,就連文采也一定會輸給他,孩兒一聽此言,只覺得全身熱血上涌,我一人受辱不要緊,這話傳出去,豈不是墜了我袁家的威名。於是就與他比試文采,誰知道——”我深深的嘆了口氣。

老爹已經氣的上氣不接下氣了,拍着桌子喊道;“此人當真說你虛有其表、外強中乾。”

這幾句話,本來是外間,用來評價老爹的,我搬過來借用一下,只不過是想要激怒他罷了。

“不對,你自幼聰慧絕倫,素來有過目不忘的本事,若說在武藝上輸了別人,也還罷了,怎麼會連文采,也讓人不下去的。”我羞慚道;“這實在也怪不得孩兒的——”

父親拍案而起,大聲呵斥;“莫非你一味貪玩,耽誤了學業,是不是。”我嚇了一跳,立即跪倒,戰戰兢兢的道;“父親容秉,此事原來怪不得孩兒的。”父親厲聲道;“住口,你還敢狡辯,怨不得你,難道還怨我不成。”

我立即接口道;“此事原來就是父親的責任,孩兒不敢撒謊。”父親愣住了,過了半晌,才緩過神來,張了張嘴,又想了一下,才柔聲道;“莫非父親這些年來,忙於征戰,對我兒關心不夠,以致誤了你的學業。

我嘆了口氣道;“孩兒不敢這樣說,只是,自從辭別了蔡邕師傅之後,的確是沒有一個有學識的老師教過孩兒了,所以,任憑孩兒日夜苦讀,還總是有許多不明白不如意的地方。”

父親果然是沒有主見,聽我這麼說,立即就愣住了。眼中閃過慚愧的神色,緩緩的坐在椅上淡淡的道;“這倒是實話,可是冀州城中,學識可以比得上蔡邕的,就只有田豐和沮授,這兩人是我的左膀右臂,我日夜不能離,又怎麼傳授你功課。”

我眼睛一亮,立即說道;“孩兒早在洛陽的時候,就聽說有一位大儒名叫荀彧,此人學識淵博,博通古今,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實在是最好的老師。若能拜他爲師,孩兒學業定會突飛猛進的。只可惜,他不在冀州——”我又嘆了口氣。

父親的臉色一邊,沉思了一下,低低的聲音道;“熙兒,還有沒有更好的人選。”我搖了搖頭道;“如今天下盡人皆知,世上只有兩名才子,有此二人之一教授孩兒,將來孩兒一定可以光大門楣。”父親最喜歡聽這話,立即笑逐顏開的道;“是那兩個人,你快說出來聽聽。”我迫不及待的脫口而出“經史子集首推荀彧,行軍戰略無出郭嘉郭奉孝也。”

父親喃喃的在口中唸誦一遍;“荀彧、郭奉孝——可惜——”父親還是很疼愛我的。這兩個人此時不在冀州,他沒辦法,可是看到我渴望的眼神,心中不忍,立即柔聲道;“我兒放寬心,父親知道你好學,諒他兩名腐儒有何能耐,爲父的不惜花費千金,也要給你請來,讓他二人,每日隨時你左右,教你讀書。如何。”我高興的道;“如此孩兒多謝父親。”父親揮手道;“你先下去,容父親差人去辦。”我應了聲;“是”就向外走。心想:你也不用打聽,過不了多長時間,這兩人就會自動的送上門來。只要是到了我的手上,寧可殺了,也不給曹操,讓他如虎添翼,將來難以對付。

我正高興的向外走,父親突然叫住我道;“慢着,說了半天,你還沒有告訴爲父,是誰欺辱與你。”

我暗叫了一聲糊塗,怎麼這樣重要的事情給忘了,立即回身道;“那人自稱叫做趙雲趙子龍,是常山人士,請父親務必爲孩兒做主,孩兒定要親自處置他。”父親虎目中現出無邊怒容“此人敢欺辱我兒,絕不能饒恕,放心,一旦抓住,定然教你處置。”

我出了門就一直在偷笑,心想;這下子總不會讓他們溜走了吧。一邊想一邊笑,不知不覺的走回屋子。剛進屋,腳還沒站穩,迎面撞上瑤琴,瑤琴焦急的道;“二公子,夫人叫你去呢,都傳了好幾次了。”

我道;“什麼事情這麼着急?”瑤琴淺笑道;“也沒事,不過我見到老爺和你發脾氣,怕你吃虧,就去告訴夫人讓他設法救你。沒想到你就回來了。”

我忽然失笑道;“也好,本公子,正好有事要對母親說明。”其實我也沒什麼事,主要還是把想要拜荀彧和郭嘉爲師的心願向母親哭訴一次,又說了些,沒有名師教導,學業停滯不前,之類的話,害的母親一陣長吁短嘆,立即起身,去大廳找老爹交涉了。看來這下子,荀彧和郭嘉是鐵定跑不掉了。

往後的幾天,我都在焦急的等待中度過。每天都希望父親有好消息帶給我,可是一連過了十幾天,還是沒有任何消息。不但沒有見到荀彧和郭奉孝,就連趙雲的影子也尋不見。又過了半個月,我就把這件事情暫時放下了,專心致志的研究悍槍槍法,和華佗給我留下的記載他平生醫術的小冊子。悍槍槍法的基本招式,我都已經記得很純熟了,只是找不到那種風捲殘雲一往無前的霸道感覺,我也知道那種事情是急不來的,就轉而把精力大半投入到華佗的醫經上。一看之下,立即又對華佗的死,增加了幾分惋惜和愧疚以及負罪感。

這本醫書實在包羅萬象博大精深,厲害處讓我感到一陣陣咂舌。幾千年後仍然可以致人死命的幾十種疾病,在這本書裡,已經被一一破解。而且這裡還記錄了他正在實驗,還沒應用於臨牀的,兩項絕世創舉‘麻沸散’和‘鍼灸術’。

也許麻藥和鍼灸在幾千年甚至就在幾百年後,已經家喻戶曉人人皆知,毫無神秘感可言了。可是在當時的三國社會裡,確實絕無僅有,讓人聞所未聞的。

麻沸散針對的是人體的奇經八脈,鍼灸術針對的是人體的全身學位。那個時候的人,甚至還沒有穴位的概念。我驚奇的發現,原來那個時候,華佗自己都還不知道,他的設想,能否付諸實踐。很可惜,他沒有機會完善這套影響中國幾千年,救人無數的創舉了。後面的事,就讓我來爲他完成。

我用了半個月的時間,記熟了書中記載的三百個穴位。和每個穴位的對應病症,以及揉捻的特殊手法,每天清晨起來,背誦一遍。漸漸的就在自己的身上可以準確的找到,一條條的脈絡,和縱橫在脈絡間,氣、血驛站一般的穴位。雖然沒上過幾天學,可我也清楚地記得,人體的穴位應該有三百六十個。看來華佗還是沒能把這些神秘莫測,妙用無窮的坑點全部找出來。沒關係,三百個已經夠用,足以讓我名揚天下了。

那天清晨,我剛剛背誦了一邊穴位經絡名稱,正用手指試着在身上摸索,瑤琴突然隔着門簾,輕聲道;“二公子,老爺叫你去呢?”

我的心,不知爲什麼,一陣狂跳,急道;“知不知道是什麼事。”說着已經撩起門簾走出來。

“聽說,是給公子請了有名望的先生,教授你功課。”瑤琴眨着大眼睛,嬌聲道。

我心裡樂開了花,一邊走一邊笑,心想:不知道是荀彧還是郭嘉。

當我進入大廳,就見到父親正和你個二十多歲的年輕書生說話。那書生長的絲毫不起眼,個子很高,瘦骨嶙峋雙眉緊皺鼻子向下塌陷,遠遠地看去就像是剛死了親爹的模樣。我的心裡一陣失望,怎麼也不能把他和郭嘉荀彧聯繫到一起,而且在我的印象裡,荀彧應該是衣服老氣橫秋的樣子纔對,這人似乎太年輕了,假如說他說郭嘉,又似乎年紀大了一些。雖然失望,但是已經到了門口,總不能扭頭就走,於是便硬着頭皮走進去。父親的對他的樣子也很一般,這在我的意料之中,因爲這人長的不是很漂亮,達不到能讓老爹尊重的級數,須知,我的老爹袁紹指揮尊敬品貌才學兼備的人士,在他的世界觀裡,只有長的漂亮的人才能建功立業縱橫沙場無敵天下,長得醜的,一定沒本事,而且還礙眼堵心,這有點酷似於淳于瓊說的只有喝酒的人才有真本事的理論。不過我知道他比淳于瓊錯的更離譜,因爲以貌取人者的失敗在歷史上實在太多了。

老爹見我進來,立即笑道;“熙兒,你來的正好,看看爲父把誰,給你找來了,”父親用手指着身邊的書生說。我冷冷的掃視了一眼,坐在父親下手的書生道;“這位先生是——請恕孩兒眼拙,委實看不出來。”

父親笑道;“前些日子,你不是一直想父親誇讚‘文若’先生,才學過人譽滿天下嗎?這位就是了,怎麼還不過來拜見,如此怠慢荀彧先生。”我一開始聽的呆了,自己以前只是知道有一個叫做荀彧的軍師,非常厲害,是三國裡可以媲美郭嘉稍遜諸葛亮的大人物,可是卻不知道他的子叫做文若,還以爲父親找錯了人,知道他說出荀彧的名,我才恍然大悟,心裡頓時掀起滔天巨浪,立即把一進門的冷淡和輕視之心,全部收拾起來,打成包裹,一股腦的扔到院子裡。我是不會以貌取人的,而且深知長的漂亮絕不能拿來當飯吃的道理,所以立即換上一副謙恭有禮的姿態。屈膝跪倒,頂禮膜拜,磕頭磕的腦門發疼,虔誠激動的道;“熙兒,早在年少之時,便久聞先生大名,知道先生身懷濟世救民之大才,久蓄匡扶宇宙之宏圖,視爲天下間難得一見之良師,所以早在心中立下誓言,此生,必要拜在先生門下,否則,絕不苟活於人世間。”語驚四座,荀彧和父親全都傻了。父親的傻是當然的因爲他本心裡就瞧不起,這個長相普通甚至有些粗鄙的荀彧。

荀彧的震驚則更加在他之上,因爲那個時候,他還是個名不見經傳的白身,根本就不是了不起的大人物。也沒有做過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雖然在潁川頗有那麼一點才名,但是也絕沒有大到,讓我這個袁府二公子,如此崇拜的份上,甚至還說了那麼一句,硬梆梆的,可以刺破人耳膜的話“你不收我做弟子,我絕不苟活於人世。”當然把他感動的呆住了。

袁家的四世三公可絕不是拿來唬人的,在當時那個環境下,真的是非常之震撼非常之有力度的。不論在大漢朝甚至匈奴烏桓甚至羌人部落,抑或是朝鮮樂郎郡,只要把這個金字招牌擡出來,立即就會身價百倍,榮寵無限。荀彧當時又是驚訝又是感動,竟然有些啞然,一時之間說不出話來了。

老爹卻很生氣,似乎我已經丟了袁家的臉面,在他的印象裡,我小的時候,拜蔡邕爲師,都沒有行過如此大禮呢。

老爹有些不悅的道;“文若先生,也沒說過,一定不收你這個弟子,我兒何故出此妄言,若是讓你母親聽到了,豈不又要擔驚受怕了。”是啊,雖然父親現在專寵三弟袁尚。可是我的母親,那個善良的女人,最爲疼愛的卻始終是我袁熙。不過現在爲了留住荀彧,我也只能讓母親,擔憂一次了。我知道,如果此刻我不能大洞荀彧先生,他出了這扇門,就立刻會馬不停蹄的去投奔東郡太守曹操了。那是我絕對不能忍受的。

荀彧還在發愣。我直起身子,跪拜老爹;“爹爹,您知道孩兒一向醉心學問二字,然而,便觀天下,能夠對孩兒學業有所助力的,除了文若先生,實在寥寥無幾,是以孩兒請爹爹務必說服先生,成全孩兒。”老爹聽我說的話,像是發自肺腑,也感念我一片好學之心,心中讚許,眼中不由得流露出憐愛之色,點了點頭,轉過頭來,笑着對荀彧道;“文若先生以爲如何,小兒可配爲先生之徒。”

荀彧頓時面露難色,我知道他絕對不會答應。因爲此人志在天下,又認爲老爹袁紹不是明主,所以不願意明珠暗投,怎麼會甘心留在冀州做一個私塾先生。

我一咬牙,心想;今天還要出奇制勝。我的奇招一向是層出不窮的。

就在荀彧脣齒開啓,想要婉言謝絕的時候。我從靴子裡,抽出一把匕首,放在自己的脖頸上,厲聲道;“熙兒今生,最喜愛最學問,治國平天下,只恨沒有名師指點,今日之事,先生不允,熙兒立即血濺五步,身首異處。”我說的真誠,老爹嚇壞了。以爲我要發瘋。顫抖着厲聲道;“逆子,你瘋了不成——你,把刀給我放下來。”我擡起頭,以堅定地目光直視父親的威嚴,大聲道;“父親忘了孩兒的屈辱嗎?孩兒,今生若是不能一雪前恥,讓趙雲在我面前心服口服俯首稱臣,活着還有什麼意思。”

老爹聽了我的慷慨陳詞,也不覺得受到感染,一陣熱血衝入他的腦際。老爹本身也是個喜愛感情用事的漢子。吸了口氣,凝重的道;“熙兒,沒想到你如此剛烈,寧死不願受辱,大丈夫生於天地之間正該如此。不枉爲父平素對你的敦敦教導。”他轉過頭對荀彧道;“熙兒自幼聰穎過人,先生,教他一定不會費力。將來,也絕不至於會墜了先生威名。還請文若成全一二。”

再不答應,就太不給面子了。

其實從我進來到現在荀彧還沒開過口呢?完全都是我在自說自話。

荀彧看了看老爹,又看了看我,突然苦笑道;“荀謀一介書生何德何能,讓二公子對我如此看重。”

我握緊了手裡的刀子,進一步逼迫道;“先生只說肯不肯收我。”荀彧的臉色,驟的沉下來,我心裡一陣害怕,假如他真的不收,我要如何收場。實在沒法子,也只能想辦法,讓老爹幹掉他了。不能爲我所用就只有死路一條。我實在不願意走最後一條路。

荀彧豁然站起來,彎下腰,握住我手上的刀柄,感嘆道;“我荀彧籍籍無名,能得到二公子如此看重,也算是平生幸事,二公子天才之名,荀彧也早有所聞。今日如此折節下士,看得起我荀文若,在下有什麼理由加以拒絕。爲師的收下你。”

我心中的巨石驟然落下來,手中的刀子也落在地上。

老爹因爲我一心好學,心中也很感動,立即道;“既如此,熙兒,快行拜師之禮。”我高興地熱淚盈眶,心想;“看來這個人才是留住了。”顫聲道;“請先生上座,受熙兒八拜之禮。

第39章 生擒司馬懿第47章 張晟其人第55章 劉彰的妙計第15章 囤糧要地第3章 苛捐雜稅第4章 氐人部落第16章 得寸進尺第9章 金字招牌第4章 高朋滿座第50章 特種部隊第29章 百年大旱第14章 兩軍對壘第26章 賄賂重臣第21章 宦官 外戚第21章 黑龍騎兵第30章 司馬懿誤國第25章 日夜奮戰第18章 將計就計第16章 劫營偷襲第23章 鋃鐺入獄第5章 捉了一批人質第18章 將計就計第34章 陰謀敗露第7章 糧食問題第19章 流血不止第14章 我的洛神(4)第29章 英雄悲歌第43章 緣定三生,前生的囑託10第53章 同牀異夢第30章 張頜逞威第20章 固若金湯第30章 士兵譁變第36章 製造冤案第58章 背水一戰第16章 王妃蔡琰第31章 悲憤詩篇第7章 陽平天塹第8章 無中生有第22章 鳳雛臥龍第38章 火力集中第20章 罄竹難書第6章 崇山峻嶺第31章 強大的晉王第3章 烏桓騎兵第7章 糧食問題第15章 虎豹騎兵第6章 初露鋒芒第38章 閉月羞花第51章 喜得二子第19章 流血不止第45章 平陽陷落第38章 燃燒的大江第55章 劉彰的妙計第8章 霧夜偷襲第37章 劉備戰敗第6章 彈琴說愛第19章 穿雲排弩第1章 臨危受命第36章 亡命追殺第14章 千古奇冤第22章 精忠報國第8章 霧夜偷襲第24章 文丑康復第13章 大凶之兆第37章 劉備戰敗第14章 千古奇冤第18章 將計就計第2章 細說原委第3章 悍將周泰第13章 我的洛神(3)第11章 西涼勁旅第32章 視財如命第31章 奇兵制勝第6章 伏牛隘口第17章 英雄救美第35章 翼德殞命第34章 美好姻緣第12章 長江戰雲第17章 樂進之死第8章 舅甥之爭第20章 張繡賈詡第21章 道破天機第33章 單槍匹馬第3章 密謀行刺第20章 張繡賈詡第47章 敗退潼關第47章 敗退潼關第54章 反目成仇第30章 士兵譁變第19章 滅曹戰略第1章 陽武守將第20章 攻取劍閣第36章 重修內政第6章 崇山峻嶺第12章 校場閱兵第2章 兵臨城下第35章 裡應外合第28章 歷史車輪第51章 喜得二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