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讀書人

而這一次的動亂,很多人都或明或暗的感覺到了這是一場陳冬生刻意爲之的,爲的就是打壓內部反對的聲音,平定東北內部的安穩而進行的一場鎮壓。

因爲自從東北軍佔據東北三省以來,雖然明面上的清軍抵抗已經完全消失,但是,暗中裡,各地的滿族貴族和一些地方上的豪族世家卻對於東北軍帶有着很大的反感。

尤其,是在東北軍執行了對無敵農民發放土地,開墾了大量的土地分發給農民,造成了那些擁有大量土地的地主手中的土地因爲天租過高而無農民租種,而爲了讓那些土地荒廢,那些擁有大量土地的豪族世家也不得不降低田租的水準。

這一個東北軍只是單純的爲了解決無敵農民和吸引新移民而推行了開發新土地的政策,簡介的打擊了那些豪族世家的勢力。而同時,東北軍對於錢滿洲貴族的手段是比較殘忍的,除了保留必要的土地外,所有的土地都沒收,而那些原本屬於滿清皇室的所謂皇莊則是全部都沒收,然後分發給無敵的農民。

這樣一來,就相對的造成了那些豪族世家和原滿洲貴族對於東北軍的極大不滿。暗中裡,不斷的給東北軍政府找麻煩。

而來多幾次這樣的麻煩後,陳冬生也就感覺到不耐煩了,趁着這一機會一次性解決掉。但是對於很多在人們中流傳的所謂這一場動亂是陳冬生可以造成的留言並不真是。

事實上,一開始,陳冬生並沒有這樣的打算,而是在事實爆發後,才下定的決心。軍隊也是在那些豪族世家和原滿洲貴族開始有所行動地時候才緊急打壓。

雖然在這個期間,出現了大動亂,也有很多人發對這樣,尤其是那些迂腐的讀書人。如果不是東北沒有後世那些所謂的言論自由的話,恐怕他們就要指着陳冬生地鼻子開罵了。

所幸的是,這個世界上的人雖然有頑固不化地。但是卻也有大量的人是面對現實的。那些農民和商人就不用說了,在從東北軍中得到最大好處的就是他們了,所以,他們也是沒有什麼多說的。而那些讀書人中,也有一些開始動搖。

由於在東北軍在東北試行的科舉條例中,前滿清的功名要想要重新繼續保持下去,就要再一次的通過東北軍開辦地科舉考試。

只要通過了,就可以繼續保持在滿前時代所獲得的功名。所以。一些不事說很頑固不化的人就開始動搖了,三三兩兩的就開始準備着東北軍舉行的科舉考試。

而由於是第一次開辦,陳冬生爲了不太刺激那些舊式讀書人的心,也就把原本的八股文的一些形式也保留了下來。並且,還有加入了算術,等有關於洋務方面地考試。

而也並沒有爲難那些只會八股文的的,只要通過了八股文的考試,一樣可以得到功名。但是,就僅僅是功名而已,而如果還通過了新式考試的人中,除了得到功名,他們還可以直接地進入到東北軍政府中工作。

所以。一時間,兩方人的人都沒有怎麼反對了,不願意接觸新科學的,可以通過八股文獲得功名,而想要更加高一層的話。就必須要掌握一方面的新科舉地知識。不管是算術還是天文,還是其他地。只要你懂其他的。並且順利通過考試地話,就可以直接得到一份讓東北各人都會羨慕的差事。

都說,人都是由利益驅動的,只要通過了考試,不管是那類型的。就可以直接進入軍政府中工作,這可是以前的任何一個朝代都沒有事情。於是間,那些書局中就開始出現了尋找新式書籍的讀書人的。而,這也開始涌現了大量的從事這一方面的專業人才。也開始了大量的翻譯外國的一些書籍。並從關內等地找回來大量的新式書籍。通過翻印,大量的出現在東北的一些讀書人手中。

就在東北軍頒發了新的科舉條例,又經過了動盪的半個多月後,東北軍政府舉行的第一次科舉考試,終於在盛京拉開帷幕。

而這些來參加考試的人都是以前有着滿清功名的秀才,舉人,等等,這事,因爲時間太短,那些重新招收考試的人還要經過像以前一樣的縣試,州試,最後來能來到盛京參加最後的考試。算起來,最少也要在兩個月以後。

而這一次,純粹就是爲了在舊式讀書人中找一些可以堪用的人才,就算這幾百上千人中出來十幾個,那麼也就值得了。

但是,當考試結束後,基本上原來的那些滿清秀才,舉人的士子中,通過八股文考試得以保留功名的佔據約八成左右。這些陳冬生都並不關注,最讓他關注是的是,在這上千人中,通過初級新式科舉考試的人僅有一百多人,而這次的考試,裡面的內容都是及其簡單的,比方說一些簡單算術加減題目,一些基礎的物理化學等。這一些,只要看過新式書籍的人,基本上都能夠回答出來,就算是死記硬背也能夠回答出來。

這讓陳冬生大爲失望,要知道,這僅僅是初試,按照陳冬生的試想,後面還應該有中級和高級的測試的,不過,按照他們目前的水平的話,能有幾個通過中級考試,還是一個很大的疑問。

所以,陳冬生就讓編輯題目的楊承瓚等人按照自己的意見,重新吧中級的題目難度降低,而這次考試後,只剩下了僅僅有八人。

看着上面這些人的名字,陳冬生有一種目瞪口呆的感覺,東北境內數千有功名的士子中,僅僅只能挑選出來幾個通過中級考試的人,而這中級考試的難度如果放在現代的話,就算是小學生都能閉着眼睛回答出來。

而通過看這八個人的履歷中,發現,這八人裡面,有五個家中事屬於工匠的家庭,有木匠,還有鐵匠,等等。而還有一個就是兩人就是商人家中的子弟,而剩下的一個,就是東北大儒,人稱:樵山公,的弟子,名爲:於康,以前就是滿清的舉人,後有接觸過一些洋務的東西,所以,纔不會像其他的那些所謂書香門第中的子弟一樣,只會琴棋書畫。

他甚至還對於那些機器很有研究,特別的蒸汽機,家中財務頗豐的他,甚至在家中自造過蒸汽機,不過,最後由於沒有設備和其他人才的支持,失敗告終。

而當陳冬生一看到這人的履歷的時候,就已經明白,自己還是從這數千人中掏出來一個有用的人才,雖然他在專業知識上比不上東北軍政府中的製造局那些專家,但是,難能可貴的是,這個是同時還是一個可以通過八股文考試得到舉人身份的人。,在見識上,這樣的人必然就會比那些只會研究的專家好很多。

現在在陳冬生心中的打算裡,這樣的人,不能讓他搞研究,之餘研究的工作,東北均的製造局有人,他只要做的就是,領導製造局。

畢竟,要在東北軍找出來一個同時兼備洋務,和舊學的人是在是太難,現在的東北製造局還是讓常子洪帶着,但是,常子洪作爲盛京製造局的技術型領軍人物,同時兼備太多的瑣事的話,會大大的影響盛京製造局的研發進度。

只要那個於康同意的話,那麼陳冬生就打算把他派到盛京製造局給常子洪給當副手去。

而那八個通過了中級考試的人來到東北王府的時候,一邊期待着見陳冬生,一邊打量着這個前清的陪都皇宮。

這幾個人中,願意來參加考試,並且還一路過關斬將,自然是心中都願意投效東北軍政府的,因爲對於他們來說,東北軍政府和滿清政府並沒有多大的區別。要不人家怎麼會說,中國的讀書人是最沒有骨氣的一個羣體呢!

在每一個朝代更替,新朝代建立起來的時候,最先跳起來的永遠都是讀書人,他們會從各個方面,不管是聖人的話還是古人的事蹟中,都能找出來一個理由。那就是,舊朝代的滅亡是天意,而新朝代的建立也是天意。

都是順從天意,符合民意。要不怎麼說,他們是一羣最沒有骨氣的羣體呢,想象一下,當初宋被元滅,明被清亡的時候,雖然也有一些讀書人奮起反抗。但是更多的是爲這些異族人歌頌功德。直接吧他們說成了是漢人的衣食父母了。

陳冬生很贊同的一句話,那就是:“山後,無中國”

第49章 林家村之戰第37章 混亂的攻城戰第14章 夜戰第23章 帝國土地法令第10章 琴聲第37章 協議=利益第34章 貪污的後果第38章 列強的干涉第39章 韓章回來了第27章 給我吐出來吧第60章 戰後第41章 別無選擇第31章 秋易白第8章 戰還是退第30章 城破第42章 石油第75章 招攬人才第26章 初步決定第73章 伯樂和馬第40章 帝國近衛軍第47章 瘋狂第26章 初步決定第57章 第三師-梅森虎第36章 我們需要他中立第52章 援軍到來第24章 人才那裡有?第25章 風滿樓第25章 面臨的問題第26章 造危機來打劫第61章 戰後續第8章 戰還是退第42章 最重要的兩件事第34章 貪污的後果第21章 戰後第40章 騎兵第37章 協議=利益第37章 混亂的攻城戰第4章 整編的麻煩第25章 面臨的問題第23章 帝國土地法令第1章 建國登基第14章 認父第22章 錢這東西第25章 金融危機第18章 大戰前夕第32章 戰前準備第4章 包圍第38章 沒錢沒兵第60章 兩江的尷尬第13章 被搶了第31章 工商條例第33章 意外的金洲城第28章 錢這東西第34章 第一次海戰第53章 慈禧和光緒第52章 援軍到來第36章 沵古第22章 大戰第45章 “海風計劃”第26章 造危機來打劫第6章 誘攻干涉軍第28章 帝國海軍第14章 新時代始第21章 東北有後第3章 和德國的條約第19章 熊本師團第36章 沵古第40章 帝國近衛軍第4章 包圍第49章 袁金城的決定第7章 俄軍的絕境第48章 袁世凱的選擇第26章 德國的合作第35章 福江島海戰第4章 “秋風計劃”第55章 南下的戰略第85章 朝鮮—劫掠第11章 官軍來繳第26章 亂起第50章 禁衛新軍的混亂第27章 賣身第39章 世界和平了嗎第19章 出擊第14章 新時代始第85章 朝鮮—劫掠第65章 下一步計劃第20章 調情受苦第29章 換點口味第81章 俄國插手第9章 第四師的戰報第31章 秋易白第26章 造危機來打劫第19章 淮軍的炮火第56章 李鴻章的煩惱第6章 誘攻干涉軍第28章 帝國海軍第18章 盛京防禦戰第15章 科舉選撥第56章 戰局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