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五十四章 人心惶惶

就比如說布木布泰,她是皇上的親生母親,皇上不在,或是皇上年幼,她就理所應當擁有垂簾聽政的大權。

從這一點來說,皇太后布木布泰自然比攝政王多爾袞大。

一個是法律制度,一個是親情血緣制度,這之中往往親情血緣制度在封建王朝的統治中最爲常見。

所以布木布泰的答案也很顯然易見,那就是她布木布泰比多爾袞要大。

然而默多哈是多爾袞的奴才,這時候他不可能說多爾袞不如布木布泰,更不敢就這樣回去覆命。

“還請皇太后恕罪,奴才不過是奉攝政王大人之命而爲,恕奴才得罪,今日皇太后你從也得從,不從也得從。”

說完,默多哈拍了拍巴掌,立時便從殿外衝進來十幾個心腹手下。

這十幾人都是跟隨默多哈一道而來的,隨時聽命默多哈差遣。

“呵呵呵,,,”

布木布泰冷冷的笑了笑,“默多哈,哀家看你跟多爾袞跟的久了,腦子也不好使了。

十幾個人就敢威脅哀家,哀家看你是不知道死字怎麼寫了。”

說完,布木布泰重重的一拍身邊案,隨着一聲巨響,立時便是從殿外四下衝進來數股正黃旗韃子精兵,

人數足有數百人之多,將大殿是擠得滿滿當當。

這些人都是護衛盛京皇宮的正黃旗侍衛。

雖然說如今正黃旗鑲黃旗,這原本屬於順治皇帝所親領的兩旗人馬都盡歸多爾袞所佔有。

但是多爾袞畢竟名不正,言不順,再加之這些侍衛成天在布木布泰面前當差,布木布泰收買這些奴才還是很簡單的。

默多哈大爲驚訝,“你們要幹什麼?我是奉了攝政王大人的命令來辦事,你們如果亂來,形同造反。”

這些正黃旗韃子兵絲毫不爲所動,只是等待布木布泰的命令。

布木布泰沉着冷靜,鎮定說道:“全部拿下,反抗者格殺勿論。”

“遮。”

這些正黃旗韃子兵齊齊應諾,而後向默多哈等人圍上去。

默多哈十餘人雖然個個那也是身手矯健,功夫不凡。

但是畢竟人心,劣勢太過明顯,寡不敵衆,一陣打鬥過後,默多哈他們便已是敗下陣來。

時間在一天一天的過去,多爾袞期盼默多哈早日歸來,猶如久旱期盼甘霖。

因爲隨着這時間的流逝,韃子大營的糧草已經日漸枯竭,如今已經不足三日之用。

這可把多爾袞急的直跳腳。

十幾萬人人吃馬嚼,這嘴巴一開就得吃飯啊。

這如果一旦真的斷糧,後果那可就無異於天塌地陷一般。

“默多哈這狗奴才怎麼還不回來?去,派人再去催促。”

這已經是多爾袞派出去的第三波人,目的自然也是前去盛京接應和尋找默多哈,同時也催促糧草。

不過這三波人馬都是和默多哈一樣有去無回,這更加是讓多爾袞心中籠罩一團陰影。

“難道說布木布泰真的要斷我糧草?毀我大清基業?”

這時候多爾袞已經是把事情猜的八九不離十,畢竟盛京之中能夠有權利斷絕大軍糧草的人也就只有布木布泰一人。

換做旁人,既無這個權利,更無這個膽子。

而布木布泰是唯一可能的人選,因爲在大明國,她的兒子順治皇帝還在被軟禁。

若是在暗地裡大明皇帝以此做要挾,布木布泰就只得就範。

這時候多爾袞纔是想通了一切,

原來數年前布木布泰被明國皇帝釋放回來,那時候這明國皇帝就已經在爲今天的戰爭做準備。

爲的就是現在給自己致命的一擊。

有道是大軍未動,糧草先行,這沒有糧草,大軍如何征戰?

“這可如何是好?這可如何是好?”

多爾袞急的在大帳之中來回渡步。

此時若是命令全軍開拔回軍,那不用說,明國皇帝一定會在後面尾隨,屆時只夠支撐三天的糧草絕對無法支撐整個大軍返回盛京。

到時候大軍纔剛剛動身回返,就已斷糧,人心必定不穩,那時候可能連紮營的時間都沒有,還不如現在有大營防備來的安全。

可是留在這裡,大軍一旦斷糧,人心必定浮動,到時必定大亂,敗局也將就此註定。

也就是說不論是去是留,似乎都只有死路一條。

多爾袞這裡急得直跳腳,手下一衆旗主王命和韃子各級將領,他們也是人人心慌,意亂如麻。

不光是他們,一衆韃子小兵這時候也是人人開始擔憂。

誰都不是傻子,以前這隔一兩天就會有一大批糧草輜重運進大營。

而現在已經連續十幾天未見動靜,一根草也沒有運進大營,這便是傻子也知道一定是出了事情。

再加之那半月前多爾袞斬殺了一名前來報信的探馬,那探馬說盛京把大軍的糧草給斷了。

多爾袞不問青紅皁白,直接就把那探馬當場斬殺。

這樣的行爲本就詭異多端,現在再聯想到這半月不見糧草,自然使人心中打鼓。

難道說那探馬說的是真的?攝政王大人爲的是欲蓋彌彰,瞞天過海,這纔是要殺人滅口?

越是這樣想,越是感覺是真的。

本來這事情就是這樣,現在經過這一推敲,自然事實也是分外清晰,

所以不由的軍心士氣開始浮動,再一想到他們要面對的是明國皇帝親自率領的三十萬大軍,許多韃子更加是變得人心慌慌。

韃子兵這樣的表現自然也是落在了明軍的眼裡,很快,王孝珍便是把這個消息報到了李起的面前。

李起得知這個消息後很是高興。

這時候李起當然也知道布木布泰在瀋陽(也就是盛京)的行爲,對布木布泰,李起也是感到滿意。

李起點了點頭,對王孝珍說道:“孝珍,這一次你錦衣衛居功至偉,待班師回朝,朕記你一大功。”

王孝珍激動不已,慌忙跪地磕頭,“孝珍多謝皇爺讚揚,爲皇爺當差,孝珍不敢居功,更不敢請賞。”

“是你的就是你的,還有你手下那些爲此奔走的人,全部登記造冊,朕都要重賞他們。”。

第三百八十章 尚有轉機第六百六十二章 酒後迷離第兩百四十五章 我輩責無旁貸第六百三十四章 要走一起走第六百五十一章 盡力就好第一章 國破家亡第四百三十二章 殘忍的韃子第三百四十八章 上套了第一百二十六章 鬼神莫敢近身第六百四十三章 輸了不認帳第三百七十七章 客氣不得第五百六十九章 知遇之恩第五百九十章 其中必有關節第四百三十六章 如何能忍第三百三十二章 面君見駕第六百零六章 人心第七百七十四章 得寸進尺第一百零四章 時光流逝 物是人非 跪求訂閱第五百六十九章 知遇之恩第五百二十三章 老大難問題第兩百六十七章 一招制敵第三百零四章 多爾袞忌憚的人第四百五十二章 大局已定第七百一十七章 這是何意第兩百零二章 殺第七百二十五章 這種感覺很好第八十五章 連哄帶嚇第五百七十三章 對戰第七百零八章 你們得罪的是老天爺第六十八章 韃子旗主巴顏第四百九十一章 信人不如信己第六百一十三章 武進侯第一百八十三章 固山額真葉臣第三百八十一章 你敢威脅本官第三百零九章 老謀深算第五百零七章 本藩一諾千金第五百一十五章 煌煌大明萬年青第兩百五十章 你懂帝王術第三百七十五章 大駕光臨第五百四十二章 刑氏第四百一十八章 往哪走第四百零一章 本藩不信第六百七十一章 謀事定第五百七十一章 困境立解第五百四十六章 利令智昏第六百三十五章 不要說了第四百六十二章 數典忘祖范文程第四百七十三章 不爭氣的兒子第十章 少做少錯 不做不錯第七十四章 躲過一劫第四百四十四章 義薄雲天第七百七十四章 得寸進尺第三百二十六章 李起立誓第五百一十七章 馬士英的表演第五百九十二章 這事以前沒少幹第六百一十三章 武進侯第七百一十二章 母愛氾濫的陳圓圓第四百零七章 滿朝譁然第六百零八章 夫妻相第六十一章 軍事編制第三百四十二章 禮部有司第四百七十八章 事遭變化第四十五章 路遇強盜第六百二十五章 兵敗如山倒第五百七十四章 如此結局第一百四十七章 張有信第六百四十二章 賭注第一百章 大義陳圓圓第一百五十五章 共赴國難第四百零四章 訣別第七百二十六章 還是早作打算好第六百四十一章 張獻忠大怒第六百六十八章 以身同受第五十九章 反清復明第七百一十一章 存在即合理第兩百四十六章 高處不勝寒第兩百五十八章 公開審判第六百零六章 人心第兩百九十三章 阿濟格死於此地第六百四十三章 輸了不認帳第三百七十一章 尚可喜之死第兩百七十四章 詭辯第六百三十四章 要走一起走第一百七十七章 讒言害死人第四百六十六章 我大清完了第七百七十七章 爵位賞賜第六百四十七章 我的話不好使嗎第三百五十四章 火冒三丈第六百四十八章無情第七百四十五章 當局者迷第五百二十三章 老大難問題第七百一十六章 是真是假第七百四十一章 今時不同往日第六百零三章 伴君如伴虎第五百章 最是無情負心郎第四百七十章 人要朝前看第四百五十二章 大局已定第三百八十八章 這能行嗎第七百四十九章 心在滴血第兩百四十四章 無巧不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