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三章 早作打算

所以他必須要提前想好出路,以免身遭不測。

再投奔大明,這顯然是不可能的,洪承疇知道自己在大明的名聲太臭,因自己而死的漢人多不勝數,

李起是無論如何都不可能原諒他的,回大明去,那絕對是死路一條。

而大清這邊幾乎也是敗局已定,所以要想活命,他只能是偷偷逃走,遠離這個是非之地,有多遠走多遠。

至於留下來給大清殉國,他可沒有這個覺悟,當年他在鬆錦大戰中敗了,那時候一股熱血一時上涌,他還有爲大明殉國的心思。

但是熱血一過去,他就蔫吧了,選擇當韃子的狗,活下去。

連大明都不能讓他殉國,大清又算哪根蔥。

於是洪承疇悄悄的叫來自己的心腹家丁,對他一陣交待,命他偷偷做好準備,收拾金銀細軟,然後再聯繫船家,到時候出海遠走南洋。

以洪承疇的身家,以及他的才智,只要逃出這個是非之地,那麼他相信不論是去南洋,又或者去倭國等地,那都能混出樣子來。

說不得到時候自己也學那些南洋小國,自己也拉起一支人馬,佔個土地,自己也做那小國之君。

卻說寧完我千不情願萬不情願,交代了一番後事,最後無可奈何之下只得是帶領一些家丁隨從,踏上了前往大明的議和之路。

剛剛來到山海關,便已是被攔下,而後被強行留在山海關內,自有人前去向李起通報此事。

而李起此時剛剛在京城集結完大軍,正在來山海關的路上。

李起沒來,寧完我不能前行,也不能告辭走人,所以只得是先在山海關等待,當然,這期間是被人嚴密監視的。

寧完我在山海關等待了三天,這纔是等來了李起。

李起提兵三十萬到達山海關,頓時整個山海關便是成爲了一個巨大無比的軍營,放眼望去,山海關十幾個城池堡壘,關隘溝壑,到處都是駐紮着軍隊。

密密麻麻,好似螞蟻作窩。

不光是山海關內,便是山海關外,那也是一個營帳連着一個營帳,一眼望不到盡頭。

原來是李起命人把山海關的關門打開,讓十萬大軍駐紮在了山海關外。

而那些地方是山海關外,關外是沒有大明城池軍隊爲依靠的,可以說韃子隨時都有可能前來偷襲和進攻。

可是李起卻絲毫不在意,好像渾然不知道韃子的存在一般,

這也不知道是李起心大,還是他真的就那麼自信,完全沒有將韃子的進攻考慮在內。

有道是將是兵的膽,兵是將的威。

李起這自信無比的架勢,深深地感染了每一個出征將士,使得他們無不是戰意洶洶,

便是從來沒跟韃子打過仗的士兵,這時候也是被身邊的將帥士兵感染,變得膽子大了,不害怕了。

李起的這番做派被傳到多爾袞,以及一衆韃子王公大臣的那裡,他們人人都是盛怒,不過盛怒之下卻又羞愧萬分。

盛怒是因爲李起竟然如此不把他們這些人放在眼裡。

曾幾何時,滿人不滿萬,滿萬不可敵,這句話是多麼的令他們提神醒腦,只要他們一露臉,甭管多少漢人,那都要嚇得兩腿直打哆嗦,直接跪地投降。

而現在他們這些漢人卻是絲毫不將自己放在眼裡,看不起自己,這讓他們如何不氣急敗壞。

然而他們也同時感到一陣羞愧,爲什麼曾經強大無比的八旗大軍,這時候會被淪落到這般地步。

即使眼睜睜的看着李起的大軍駐紮在山海關外,他們也沒有這個勇氣去偷襲,去攻擊,而是隻能低三下四的派出使者去議和。

議和,這是說的好聽,其實就是求和,什麼時候大清淪落到這般地步。

李起得知多爾袞派來了使者,目的是來和自己商談議和事宜的,李起以爲又是那洪承疇來了,不由得是眼前一亮。

如果在戰前把這傢伙給殺了,那對多爾袞來說自然是一個打擊。

但是當得知前來議和的是寧完我,李起又是不由得些許失落。

寧完我這個人,李起那也是知道的,也是個老牌漢奸,在明末歷史裡面也是扮演着極爲不光彩的角色。

“直接殺了,把人頭懸掛在關外大營,讓韃子們好好看看。”

開玩笑,李起可沒有興趣去跟這個寧完我浪費時間,我是大明皇上,也是什麼人都能見的?

不多時,寧完我及他的一衆隨從人員,上下三十餘人全部被處死,人頭懸掛在關外大營門寨,以讓韃子見識此次大明的決心。

很快,寧完我一行人被殺的消息傳到了多爾袞的面前,多爾袞大怒,將桌案都是掀翻了。

“皇明小兒欺我太甚,本王豈能容他。”

大怒之下,多爾袞命令一衆韃子大將整頓人馬,他現在就要和李起開戰。

有道是爲帥者,不可因怒而興兵,此乃兵家大忌。

全賴皇太極推崇漢家文化,特別是兵法韜略,那更加是重視無比,所以韃子上下將領,個個皆是人手一本(三國演義),說是要學習裡面的兵法。

這書看得多了,自然也是會受到裡面的影響,此時見多爾袞大怒之下要開戰,手下一衆韃子將領都是知道這樣不行。

但是誰又敢說呢,不怕多爾袞把你拉下去砍頭嗎。

於是在多爾袞的急令下,八旗大軍也是即刻出發,向那山海關開去。

不過就在多爾袞出發的第三天,他命人去請洪承疇前來大帳議事,卻是不想那洪承疇的營帳卻是空空如也,不見蹤影。

頓時,多爾袞便是明白了,這個洪承疇是偷偷跑了。

“票的博得,皮的巴博,,,”

多爾袞氣的一陣鬼叫,當即處死了一個韃子的哨探頭子,並且命人前去捉拿洪承疇。

“踏踏踏,,,”

一陣馬蹄隆隆,百餘起韃子騎兵出了大軍隊伍,分作數隊,前去受搜尋抓拿洪承疇。

洪承疇早有出逃計劃,自然是計劃的周密,又豈是他們現在能夠追的到的。

第六百七十三章 難當大任第七百零七章 這裡面有事第七百五十九章 交戰第兩百六十三章 好狠的心啊第三百八十六章 議定第四百六十九章 撥雲見日第一百六十九章 突變第九十九章 不情之請第四百二十九章 交戰第五百五十二章 這沒道理啊第六百二十八章 雙李戰第一百七十六章 好奴才第五百一十一章 口口相傳 都是人才第三百一十章 內外有別第三百五十一章 阮大鋮第三百一十三章 毒計生第八十一章 落湯雞第三百一十五章 一掃陰霾堵胤錫第三百八十七章 姜曰廣第兩百一十一章 爾等責無旁貸第五百零六章 城頭劇變第四十五章 路遇強盜第五百二十一章 堵胤錫勸進第四百六十八章 神奇的京城第兩百四十八章 罪己詔第三百五十五章 殺人立威第二十三章 李自成第五百四十七章 算計第五十七章 都是被誰逼的第三百六十四章 知遇之恩,不敢辜負第兩百八十四章 一夜異主第六百八十章 要勾結嗎第五百二十九章驚變第一百零三章 吳三桂大怒 跪求訂閱第七百四十五章 當局者迷第兩百五十六章 賭一把第九章 蒙古馬第五百九十三章 偷營第五百零九章 爾等何以安社稷第五百零六章 城頭劇變第三百一十四章 君王無錯論第三百四十一章 憂心的馬士英第四百四十四章 義薄雲天第兩百九十七章 小不點神功第五百九十章 其中必有關節第一百五十二章 誰能想到第三百五十二章 一物降一物第三百三十五章 寵臣張廣延第四十九章 老於世故第五百二十三章 老大難問題第一百九十六章 劇烈反轉第三百八十九章 這些人都在想什麼第六百七十四章李定國歸心第四百二十五章殺第一百一十二章 天日昭昭第四百零九章 困惑的阮大鋮第四百三十九章 壯烈第一百六十二章 古人處世第三百三十六章 史可法第一百八十二章屠夫陳永福第兩百四十三章 乃祖風範第一百二十章 憤怒又有何用第三百二十六章 李起立誓第六百七十九章 敲打第六百二十六章 黃雀在後第四百五十二章 大局已定第一百九十四章 得意多鐸第四百四十九章 衝鋒第六百四十六章 朕有信心第一百八十四章 慘烈第三百八十六章 議定第兩百九十六章 不堪入目的阿濟格第七十二章 中計第三百三十一章 李起入京第六十二章 軍隊名號第四百九十一章 信人不如信己第一百四十四章 擴編第一百四十九章 武清舉事第七十二章 中計第三百零五章 意圖聯手第四百五十三章 洪承疇諫言第七百五十五章 前景極好第四百五十八章 以假亂真第三百七十章 兵敗如山倒第五百二十四章 李起被古人洗腦第四百六十章 大發雷霆第五百四十四章 奸商小人第三百九十四章 當局者迷第八十二章 馬長樂第五百零二章 兵臨城下第六十七章 我不怪你們第五百六十章 氣度第七百二十八章 孩子總是天真的第七百三十七章 很好第七百一十三章 迴光返照而已第四百七十章 人要朝前看第二十三章 李自成第五百一十一章 口口相傳 都是人才第三百零一章 萬丈怒火第兩百六十六章 天下人當管天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