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五章 突變

皇上大婚,這是整個帝國一等一的大事,所以之後的一個多月的時間裡面,整個京城都是籠罩在一片喜氣洋洋的氣氛當中。

老百姓街頭巷尾的,都在談論着李起大婚的事情,人人都是真心爲李起高興。

而禮部各大小官員也是在進行着緊張的準備工作。

婚禮儀式隆重而龐大,不但要有軍隊負責維護秩序和安全,還要有無數的宮女太監張旗打傘。

整個儀式包括軍隊和太監宮女在內,預計將有超過三萬人蔘加,可見儀式之非比尋常。

然而就在那緊張的準備之中,一騎快馬卻是急奔的進了京城。

“閃開,閃開,八百里加急,快閃開。”

這樣的場景作爲京城百姓,他們自然不陌生,因爲在這十幾二十年的時間裡面,這喊着八百里加急進京送信的快馬,那可不止十回八回了。

不由得,所有人都是臉色變的凝重起來,就連那最不知事的孩童,這時候都是不敢戲耍哭鬧了。

這時候,大家腦海裡也是浮現出一幕幕慘烈的回憶。

“難道又出事了?”

不怪老百姓多心,實在是像這種八百里加急的緊急軍情,那就從來沒好事。

若是好事,不會是這個樣子。

不過更令他們意想不到的是這批快馬過去沒多久,還沒到半柱香的時間,又是有另外一匹快馬急奔在大街上。

這快馬也是嘴裡大聲喊叫着八百里加急,快閃開,快閃開。

莫名的,所有人心裡都是一顫,感覺即將要有大事發生。

想到這裡,所有百姓都是紛紛跑回家中,緊閉房門,不敢外出。

亦或是拿着口袋,爭相跑到糧行去購買糧食,深怕到時候出現什麼兵災禍亂,沒有糧食活命。

還有的人這時候已經在考慮要不要跑了。

一時間,街頭巷尾是充滿着詭異和恐怖的氣息。

皇宮,奉天殿。

此時李起正一臉肅穆的看着這兩封緊急文書。

殿下的一衆文武百官,人人都是靜寞不語,表情嚴肅。

看罷後,李起只是淡淡的說道:“多爾袞親率十萬大軍,直奔山海關,打出的旗號竟然是給朕賀喜,也不知道他這句話說得虧心不虧心。

另一封是李自成的,這個李自成只怕是在陝西窩的太久了,想鬆鬆筋骨。

現在他聲東擊西,繞開了嶽來和郭雲龍的大軍,正帶着二十萬大軍直奔滎陽。”

李起這淡淡的兩句話落在一衆文武百官耳朵裡無異於石破天驚。

誰能想到還有不過五六天的時間李起就將舉行大婚,然而就在這關鍵的接骨眼,韃子和李自成竟然同時發兵來攻。

而且看他們氣勢,那還有一番決戰的異味,這可如何是好?

難道新朝又要像以前的崇禎朝那般,要陷入兩線作戰的境地嗎?

這若一旦出個閃失,只怕現在這大好的局面就要葬送了。

這時候堵胤錫便是當先第一個站出來對李起說道:“皇上,韃奴和闖賊兩路大軍同時發作,此間必有內情,只怕他們已經暗中勾結,圖謀大事。

然如今軍情緊急,救兵如救火,亦是容不得我們調查,還請皇上火速調兵遣將,支援山海關和滎陽。

至於京城,還請皇上早日下達戒嚴令,以免出現動盪。”

此時韃子和李自成兩路大軍同時發作,李自城那邊倒還好說,即便他再歷害,再勢如破竹,那也一時半會打不到京城來。

主要是韃子這邊。

如今大明和韃子的勢力範圍主要以山海關爲界,山海關外所有的土地都是暫時被韃子佔據。

一旦山海關有失,那麼以韃子八旗騎兵的速度,給京城來個兵臨城下,那也不過是朝發夕至的事情而已。

所以真正燃眉之急的是如何應對韃子大軍。

韃子大軍此次主動出擊,顯然也是有備而來,難免韃子沒有和京城別有用心的人勾結。

到時候一但他們來個裡應外合,後果難料。

所以在京城實行戒嚴,這是最穩妥的計劃。

一衆文武百官都是贊同堵胤錫的主張,至於李起的大婚典禮,他們直接選擇了無視。

這也難怪,如此緊張和危急的時刻,誰還有心思去準備大婚典禮呢?

所以這大婚典禮也是不得不壓後了。

這時候一衆百官之中,只怕只有那謝升和吳天明兩人是心中五味雜陳。

他們沒有想到這即將要舉行的大婚典禮竟然又是要壓後了,一想到此前幾番也是因爲種種變故,不得不一而再再而三的拖延。

現在好不容易看着就要辦成了,卻又是出了這等大事,爲何事情會如此這般湊巧?

難道說吳紫萱沒有當皇后娘娘的命嗎?難道這一切都是天意嗎?

李起閉着眼睛,一隻手搭在龍椅扶案上,手指有節奏的敲打着扶案,一幅沉思模樣。

百官見此,自然是不敢打擾,紛紛安靜下來,等待着李起下達旨意。

李起一邊沉思,一邊嘴裡說道:“多爾袞是來給朕賀喜的,遠來是“客”,所以大婚典禮照常舉行。”

李起這話一出,所有人都是驚駭莫名。

衆人心說如此危急關頭,江山社稷是否會傾覆都在眨眼之間,這時候皇上竟然還想着大婚的事情,這可不像皇上的作風啊。

堵胤錫急忙站出來勸阻道:“皇上,而今大事要緊,一切以軍情爲先,大婚典禮固然重要,然此時也是不得不壓後,還請皇上三思。”

堵胤錫說完,一衆文武百官紛紛附議,就連戚正這時候也是同意堵胤錫的主張。

然而李起卻只是淡淡地說道:“不耽擱,朕的大婚典禮將會在山海關舉行。至於李自成。”

說到這裡,李起便將目光看向了站在殿外值守的李定國。

此時的李定國已經對李起歸心,而以他的軍事才能和忠義之心,李起完全可以放心的把李自成那邊的事情交給他去處理。

於是李起說道:“李定國聽旨。”

殿外的李定國突然聽到李起傳召,精神爲之一震,不敢怠慢,立即大步走進大殿。

第十八章 降而復叛第四百五十章 戰場突變第三百五十三章 生死置於度外第三百四十五章 無需關注太多第六百三十七章 機會來了第三百零六章 爲大清江山清理門戶第一百六十九章 突變第三百七十二章 面上功夫第四百零三章 最是負心讀書郎第五百七十章 該說的還是要說第四百九十四章可敢和本藩賭一局第三百二十五章 漢家的天下第一百七十四章 洪承疇第三百一十九章 殿下不可啊第七百二十九章執着的陳圓圓第五百三十四章 吃驚的堵胤錫第四百七十三章 不爭氣的兒子第一百零五章 漢滿逆轉 跪求訂閱第二十四章 發兵山海關第七百一十章 不知所謂第一百五十章 事成第六十三章 中國人民解放軍萬歲第兩百二十章 哭笑不得第六百三十一章 天無絕人之路第六百九十一章 想的美第二十九章 高一功第兩百七十九章 一股火氣直衝天靈蓋第五百零八章 朱慈炯狗賊拿命來第四百四十九章 衝鋒第七百七十章 儘可能的幫助他們第四百七十五章 樂極生悲第四百九十一章 信人不如信己第四百三十四章 罪惡滔天洪承疇第五百四十章 突變第五百七十一章 困境立解第四百三十章 峰迴路轉第一百零二章 善緣第三百四十一章 憂心的馬士英第七百八十四章 初見第三百七十章 兵敗如山倒第七百八十一章 猛獸和花朵第六百六十三章 都是騙人的第七十四章 躲過一劫第兩百九十四章 敗亡第四百一十九章 風雨欲來第五十九章 反清復明第兩百二十三章 弘光帝第三百七十章 兵敗如山倒第三百九十七章 氣急敗壞第七百五十五章 前景極好第六百五十三章 興師問罪第七十九章 廢除肉刑第四百八十二章 寇白門的見解第七百七十三章 大明的尊榮第三百五十七章 失意的史可法第一百四十九章 武清舉事第五十章 烏達黑莫古裡第兩百六十三章 好狠的心啊第兩百九十八章 高興的小不點第四百零五章 毒酒一杯斷人腸第七百六十六章 大清的罪人第四百六十三章 憤怒的代善第三百九十九章 自壯膽氣第四百六十九章 撥雲見日第五百五十九章 新皇登基,普天同慶第三百一十三章 毒計生第六百六十二章 酒後迷離第兩百七十六章 何苦自己嚇自己第兩百六十一章 洪承疇的戰略第五百一十一章 口口相傳 都是人才第五百三十二章 時間全趕上了第七百二十五章 這種感覺很好第五章 村中搏殺第六百八十七章 驚訝的多爾袞第六百三十三章 就怕他不來第六百零八章 夫妻相第四百一十一章 難道是她第五百七十六章慎言第兩百五十六章 賭一把第三百一十七章 殿下三思第五百三十三章 事出有因誤會生第二十五章 交戰第兩百三十八章 出外靠朋友第四百一十四章 再見佳人第五百八十章 整的就是你第五百四十八章 不得不爲第一百七十九章 李巖第一百五十六章 峰迴路轉第三百九十七章 氣急敗壞第六百七十八章 錦衣衛指揮使第六百一十章 不如意十之八九第四百二十七章 惱怒的多爾袞第九章 蒙古馬第五百二十一章 堵胤錫勸進第四百六十六章 我大清完了第七百三十六章 民心所向第四百五十九章 齊聚一堂第四百七十七章 論罪第六百九十章 山海關大婚第四百四十一章 還是太仁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