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八章 人心

而且不單是因爲現在江北四鎮這個問題已經解決了,

放眼看去,自從弘光皇帝被朱常淓阮大鋮等人害死後,皇位就一直空虛。

有道是國不可一日無君,家不可一日無主。

特別是在現在這天下大亂的時候,更加顯得尤爲重要。

這便是封建王朝的特徵,有皇帝在,人才有主心骨。

所以當務之急,李起當然是要選擇登基稱帝,以一個全新而又威嚴無比的身份來主宰天下,重整大明河山。

只有這樣才能顯得更加具有天然的合法性、正當性,人心才能更加敬服。

故而身邊的顧炎武,戚正等人一聽李起選擇這時候要回北~京登基稱帝,不由的也是心中狂喜。

這也是他們一直期盼的是,能夠親身伴隨一個人登上皇帝寶座,這是多麼榮耀的一件事情。

雖然這時候李自成、張獻忠,還有那關外的韃子都在,李起現在沒有去對付他們。

但是其實李起登基稱帝,這卻也在無形之中加速了他們的滅亡,這一點人人都是心中有數。

此時此刻,他們對大明朝廷,對李起都擁有着無比的信心,認爲李起收拾他們,那也只是遲早的事情。

弘光二年五月初三,李起先到鳳陽,拜祭了鳳陽皇陵。

在鳳陽皇陵,李起失聲痛哭。

“朱明皇室列祖列宗在上,太祖爺爺在上,不孝子孫朱慈炯來看你們了。

當年太祖爺爺您離去之時,留下的是一個富饒強盛的大明王朝,

可現在大明王朝家國破碎,百姓民生凋零,苦不堪言,死難者數不勝數,屍橫遍野,流血如海水。

此皆乃父皇當政期間施行苛政,增加稅賦,盤剝百姓,以致人民遁哭,百姓幾無活路,紛紛揭竿而起。

此乃父皇一人之罪過。

而如今父皇已於煤山自縊,他已經用一死來向天下人謝罪,來向祖宗神靈謝罪,還請太祖爺爺,還有朱明皇室列祖列宗饒恕他的罪過。

現在不孝子孫朱慈炯即將君臨大寶,登基稱帝,擔負起大明江山的重任。

當年父皇犯下的過錯,給百姓造成的苦難,不孝子孫朱慈炯都將代父皇償還。

天下頓苦,民生凋零,不孝子孫朱慈炯必將結束這一切,還我大明太平盛世。”

李起當着南~京文武百官的面,在朱元璋墓前痛哭流涕,陳述崇禎帝的罪過。

這話說的話不可謂不重,甚至於完全將如今這樣的局勢,全部歸結到崇禎帝一個人的身上。

這可以說是非常嚴厲的批評和指責了。

雖然說今天大明有這樣的局面,崇禎帝負有很大的責任。

畢竟他當皇帝也當了十七年,而且也不是歷史上的兒皇帝,更加不是傀儡皇帝。

你說他沒有時間去改變,沒有能力去改變,那也真的是說不過去。

但是要說完全是他一個人的責任,這也是有失偏頗的。

畢竟天災人禍擺在這裡外,內憂外困擺在這裡,大明王朝從上至下爛成這樣的局面擺在這裡,

說崇禎帝負有完全的責任,這也是不正確的。

可是這無所謂,天下老百姓不懂那麼多,他們只需要知道有一個人,需要爲今天的苦難負責就行。

而同時又知道有一個人將會勇於承擔這個責任,這就夠了。

所以李起這話傳開後,天下百姓並未對大明皇室失去信心,反而燃起一絲希望。

一個勇於承擔責任的人,不管怎樣,他都比膽小懦弱,一味的只想推卸責任的人強,也更有擔當。

這樣的人自然更給人以信心。

更何況這樣的局面也不是李起造成的,他也不過是父債子還,替崇禎帝來償還這些罪過而已。

不過有道是千人千面,每一個人的想法都不一樣,有誇李起的,就一定有罵李起的。

有贊成的,就一定會有反對的,區別也不過是人數多少而已。

其中便有小部分人在背地裡大罵李起不孝,簡直是禽獸不如。

這些人能夠有這樣的想法,這也不奇怪。

有道是子不言父之過。

李起這個當兒子的,如此這般陳述父親的罪過,這從孝道上來說是說不過去的。

古人最講尊師重道,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這一套。

對上位者,對祖上,連名字都要避諱,更不要說言其罪過。

不過凡事都有其特例,也有其特殊的環境因素所影響,所以同樣一件事情發生的時候不一樣,那得到的結果也不一樣。

便說這一次李起痛斥崇禎帝的罪過,將天下大亂的罪責全部加到崇禎帝一人身上。

李起這樣的言論,這樣的身份,若是放在太平年月必是要引起軒然大波,甚至要引起天下大亂。

但是此時在背地裡痛斥李起的人卻只是佔了少數。

因爲事情都有兩面性,都需要辯證的看問題。

古人是說子不言父之過,意思就是當兒子的就不應該說父親的罪過,

哪怕是這個當父親的罪大惡極,罪惡滔天,也不能提半個字。

但是這句話你反過來理解,他又有另一層意思。

那就是如果連兒子的都不配說他父親的罪過,那麼別人又怎麼配呢?

所以這一句話反過來理解,也可以理解爲如果一個人犯了罪過,那麼最能夠說他的,那就是他的兒子。

正是因爲可以辯證的看待這個問題,再加之如今天下大亂,老百姓急需要有一個人帶領他們走向光明,走向幸福,走向太平。

所以這時候李起能夠勇於言說崇禎帝的罪責,怎麼給老百姓一種踏實,勇於擔當的印象。

即使有那麼一些人在私下裡說到這件事情,說李起不孝,也立馬會引來衆人的斥責。

“人家自己說自己的老子,關你什麼事?你有本事你也說啊。”

“就是,人家定王殿下英明神武,什麼事不知道?你能唧唧歪歪想得到的事情,難道人家定王殿下那麼高的身份,他能想不到嗎?”

“說人家定王不孝,你自己又能孝順到哪裡去?也沒看見你給爹孃買點啥啊。”

第三百三十八章 李起之言第一百九十二章 惡戰第三百三十七章 求教史可法第四十四章 一直在這裡第兩百三十七章 李起也不是神仙第三十三章 初見夏國相第十章 少做少錯 不做不錯第六百二十七章 一會張獻忠第十章 少做少錯 不做不錯第六百四十五章 明珠蒙塵第六百九十二章 君臣論戰第六百三十五章 不要說了第兩百七十五章 自家人知道自家事第五百七十三章 對戰第六百三十八章 不好對付第六百六十六章 劍拔弩張第七百三十二章 不必過分看重第兩百四十八章 罪己詔第六百六十章 大功告成第兩百零九章 祈福求雨第六百零七章 兩相對比高下立判第六百八十七章 驚訝的多爾袞第兩百一十二章 人生難得一回博第六百二十四章 打鐵趁熱第兩百一十一章 爾等責無旁貸第三百一十四章 君王無錯論第兩百八十一章 重現昨日榮光第五百九十二章 這事以前沒少幹第四百三十一章這究竟是爲什麼第一百八十五章 再逼吳三桂第七百二十七章 驚訝的李起第七百一十四章謀略高低不重要第兩百三十二章 兄妹相見恨別離第一百三十二章 夏起捉起第三百八十二章 花錢消災第兩百八十一章 重現昨日榮光第四百三十四章 罪惡滔天洪承疇第一百三十四章 軍心動盪第五百零一章 再見寇白門第四百九十九章 寇白門的可憐事第五十七章 都是被誰逼的第四百零五章 毒酒一杯斷人腸第兩百七十三章 仙人跳第一百三十一章 應該有門第一百八十一章 山西招撫使第三百六十七章 驚弓之鳥第六百二十九章 瞬間萬變第三十七章 密室第一百零一章 吳三桂回京第七百五十七章 上位者的優勢第一百五十八章 生靈第五百六十一章 統籌規劃第四百五十六章 也許是衝動了第七百六十四章 崩潰第六百零六章 人心第四百四十五章 針尖對麥芒第十二章 賭一把第一百四十三章 這是死路第三百一十八章 兩難抉擇第三百四十八章 上套了第七百七十三章 大明的尊榮第一百二十六章 鬼神莫敢近身第四百二十六章 悔恨惱怒的多鐸第兩百一十八章 計議第三十四章 夏起 求收藏求推薦第四百五十七章 初次登場第一百五十九章 大義黃廷第五百二十七章 挑撥離間第四百五十章 戰場突變第兩百七十七章 感動的陳圓圓第一百二十六章 鬼神莫敢近身第一百一十九章 狗一般的吳三桂第兩百六十章 廷議第一百章 大義陳圓圓第六百二十三章 驚變第五百三十九章 野心第五百二十一章 堵胤錫勸進第七百六十五章 戰果輝煌第九十五章 原來如此第六百九十八章 軍民一心第一百二十二章 舍不着孩子套不着狼第五十三章 未請教好漢大名第六十九章 攻城第一百四十八章 李四道第五百六十二章 使者第五百四十四章 奸商小人第一百四十一章 安排第一百三十章 曹順第一百九十章 退敵之策第一百三十四章 軍心動盪第一百八十六章 絕路陳永福第一百四十八章 李四道第一百八十三章 固山額真葉臣第一百三十九章 敗了第七百八十六章 君臣比賽第六百九十六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第四十一章 畜生第七百零八章 你們得罪的是老天爺第七百七十七章 爵位賞賜第兩百零四章 這怎麼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