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二十二章 懷念前朝

“你們想一想,這自古以來,有拖家帶口打仗的嗎?我們要是就這樣過去打京城,那韃子一個衝鋒,你們得成什麼樣?你們得死多少人!”

要說李起這話嶽來他們也不是沒說過,但是這事情往往就是這樣,同樣的話換了不一樣的人來說,那效果就是不一樣。

嶽來戚正黃廷他們是團長,在大明的官職裡面沒有這個官號,百姓雖然知道他們是官,但是對這官有多大卻是沒概念。

所以老百姓在面對嶽來戚正黃廷他們的勸說時,還是會固執己見,不依不饒。

但是李起這個三皇子,堂堂定王的名號卻是實打實的,那可是具有當皇帝的資格,而且這時候崇禎帝死了,太子生死不明,那他李起這個三皇子就是最正統的皇位繼承人,老百姓還能不敬畏!

所以相比較來說,李起的話和嶽來他們的話雖然都是一樣,但是這話語的分量卻是不可比較,這其實也就是古人講的名分!

你李起的名分擺在這裡,聽你的話,挨你的訓,受你的罰,那都是應該的,別人那就不一定了。

因爲老百姓對皇權那是具有與生俱來的恐懼感,敬畏感,所以不管他們怎麼想,在他們面對李起這個皇子的時候,李起還沒有開口,他們那底氣就已經是弱了四五分不止。

再加上這事情誰都知道李起這樣做是爲了他們好,他們之所以反對,那也只是怕出意外而已,但是李起也說的明白,若是和家小在一起,那出意外的機率好像還要更大!

所以這時候百姓都是不由得底下頭,不敢去看李起。

這時候只聽李起又是說道:“你們放心,我會派人將你們的家小好好安排,一定會保他們周全,我就問你們一句,你們信不信我?”

李起把話都說到這個份上了,老百姓自然也是無話可講,紛紛是同意了李起的決定,答應讓家中老弱先到山東去。

一旁的嶽來和戚正黃廷他們見李起不過是三言兩語的就把事情給解決了,無不是目瞪口呆,心說這也太容易了吧,

剛纔李起說的話我們也說了,而且還說的比李起還要入情入理,但是我們怎麼就不行呢!

最後嶽來他們也是不得不佩服,直感慨怪不得舉事要找宗室當旗子,這宗室的號召力和影響力真是沒的說。

崇禎十七年九月六日,經過大致的甄選後,本是十三萬多人,最後只剩下六萬餘人。

甄選之所以進行的比較順利,除了李起個人的影響力之外,還有一個羣體的力量也是功不可沒,那就是鄉紳。

是的,這年頭的老百姓許多都是一輩子沒出過方圓五十里,五十里以外對於他們來說,那就是另一個世界。

所以這次他們能夠成羣結隊的來響應李起舉事,那自然是少不了帶頭人,這帶頭人自然就是以鄉紳爲主。

儘管也有一些族長牽頭,但是畢竟見識擺在這裡,族長大多上了年歲,行動不便,思維不敏,比之鄉紳自然是差了許多。

再加上鄉紳有錢有糧,自然是更加具有優勢,所以這十幾萬人大多由各地的地方鄉紳牽頭過來找李起的。

正是有了他們的協助,纔是讓嶽來戚正黃廷他們管理的方便,少了許多的麻煩。

在明末的歷史上,許多的鄉紳扮演了極不光彩的角色,他們眼見大明朝廷不行了,於是紛紛串通李自成,張獻忠等人,給李張送錢送糧,

但是他們很快發現李自成張獻忠一遇上韃子就不行了,於是又轉過頭來投靠韃子。

但是等他們看清楚韃子的嘴臉後就後悔了,韃子不但是要剃髮易服,還對他們進行了大肆的剝削,將他們的財富和田地都是搶個乾淨。

他們稍有反抗,韃子就是直接將他舉族皆滅。

在韃子那鋒利的屠刀面前,不知道多少的鄉紳被殺絕了,這般的慘烈,比之大明朝廷對他們的寬容大度來,那簡直就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

以至於歷史上到了康熙五十年的時候,那時候大明都滅亡六十多年了,還有一個明朝遺老鄉紳感嘆,說道:“論之富足安樂,當今之世比之前朝,百不及一也!”

由此可見鄉紳在大明滅亡後,他們是有多麼的懷念大明。

現在,這些鄉紳在見識了韃子的殘暴後,心裡對韃子和大明有了對比,以前那個歷史那是沒辦法,沒機會,所以纔不得不在韃子的殘暴統治下苟活。

現在有李起舉義,堂堂的三皇子,天潢貴胄般的身份擺在這裡,不說爲了前程富貴搏一搏,便是爲了保住自家現有的身家性命,那也要豁出命去幫襯李起啊!

所以他們在帶人響應李起後,那是對李起的各項安排全力擁護,一句二話都沒有,若是以前崇禎帝在位的時候他們有現在的丁點聽話,也許局勢也不會敗壞到現在這般地步。

再說這甄選後的六萬人,別看這人少了一半,但是這留下的幾乎個個是青壯,那氣勢比之從前還要威武,就算是比之當初李自成攻打京城的三十萬人馬,那也是不遑多讓。

甄選完畢,李起便是在這一日帶着六萬大軍,一路浩浩蕩蕩的向着京城方向行軍。

路上,李起大張旗鼓,又是引來許多人的加入,這隊伍也是越走越多,這樣的場面也讓李起很是高興,李起要的就是這效果。

按下李起率領大軍向京城行軍暫且不表,單說那曹順在得到李起的委託,前去和弘光朝廷接觸,期望弘光朝廷可以出兵牽制韃子兵。

當然,李起自然是不可能指望弘光朝廷能夠牽制住阿濟格和多鐸兩路大軍,能夠牽制一路,那就阿彌陀佛了。

得到了李起的委託,曹順知道自己身上的擔子有多重,不敢怠慢,一路上曹順和曹小五他們帶着幾個護衛士兵,便是不停打馬疾馳,

經過約莫半個月的緊張趕路,他們取道河南,山東。

第一百二十七章 秦廣王第四百九十二章 出身無貴賤高低之分第七百八十章 必須要做第四百五十八章 以假亂真第六百二十二章 冥冥之中自有安排第四百七十七章 論罪第四百六十五章 疑惑的多爾袞第十五章 你到底是誰第七百二十四章 用人也沒什麼講究第兩百七十六章 何苦自己嚇自己第五百二十三章 老大難問題第三百八十八章 這能行嗎第三百四十四章 封建王朝百官的思想第四百三十五章 看破不說破第四百六十六章 我大清完了第六百九十六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第兩百八十六章 偏師第兩百三十四章 無奈的多爾袞第二十五章 交戰第四百九十七章 禮物第七百一十一章 存在即合理第三百四十四章 封建王朝百官的思想第五百一十五章 煌煌大明萬年青第五百零八章 朱慈炯狗賊拿命來第五百二十五章 發瘋的女人第六百九十章 山海關大婚第三百七十二章 面上功夫第七百一十二章 母愛氾濫的陳圓圓第兩百七十一章 這有點不妥吧第三十八章 死能改變什麼第三百四十六章 宮門發威第五百五十九章 新皇登基,普天同慶第七百八十章 必須要做第五百四十五章 苦衷第五百三十章上天選中的人第四百一十四章 再見佳人第七百四十六章 不好第七百四十八章 今非昔比第兩百七十二章 幹一票第五百零九章 爾等何以安社稷第三百五十二章 一物降一物第五百五十二章 這沒道理啊第六百八十章 要勾結嗎第六十章 佔領縣城第十七章 驚聞噩耗第四百四十四章 義薄雲天第三百三十六章 史可法第七十八章 分派任務第四百七十六章 大事不好第三百四十二章 禮部有司第四百七十章 人要朝前看第七百二十七章 驚訝的李起第一百六十九章 突變第六百五十三章 興師問罪第兩百五十四章 異士第七百一十九章 再議定計第六百一十九章 磨刀霍霍第六百一十二章 天馬行空第六百七十三章 難當大任第兩百九十七章 小不點神功第四百九十四章可敢和本藩賭一局第六百零九章 了去一樁心事第一百三十二章 夏起捉起第六百六十三章 都是騙人的第六百八十九章 這就受不了了?第兩百四十九章 李起大怒第兩百八十八章 大勢已去第三百九十七章 氣急敗壞第七百五十二章 高興的太早第三百五十三章 生死置於度外第六百六十三章 教訓第四百八十八章 傻妹妹第五百八十七章 你欲如何第三百一十九章 殿下不可啊第六百一十二章 天馬行空第三百零九章 老謀深算第兩百四十二章 毒計生第六百九十八章 軍民一心第四百四十四章 義薄雲天第一百一十章 匆匆過客第六百五十四章 不能便宜他第四十八章 差點嚇死第七百八十七章 殺虎第四百六十四章 代善之死第兩百八十二章 謀劃第兩百六十章 廷議第一百三十九章 敗了第四百二十二章 戰前部署第三百二十七章 揚名是個技術活第六十三章 中國人民解放軍萬歲第五百九十六章 意氣風發李定國第一百二十四章 什麼寧死不降第一百二十三章 屬下冤枉第八十三章 軍規條例第七百零八章 你們得罪的是老天爺第一百九十一章 出戰第五百七十八章 李自成大怒第一百九十六章 劇烈反轉第七百二十七章 驚訝的李起第四百二十二章 戰前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