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九章 烏江之畔(七)

10月中下旬的烏江流域已經全面轉暖,再等一個月,就是東岸很多誤了秋播地區的最後的機會——春播了。不過呢,在烏江之畔新設立的定居點富國堡(後世烏拉圭派桑杜市,因首批居民來自山東富國鎮而得名)、魚兒鄉(卡薩布蘭卡,首批居民來自山東魚兒鎮)、青村鄉(康斯坦西亞,首批居民來自海軍登陸部隊虜獲的松江府青村中前所衛所兵及其家屬)等地來說,今年的春播是註定要延誤了。

原因也很簡單,他們這個定居點設立纔不過區區兩三個月,土地尚未清理完畢,房宅更是沒有一間——好吧,或許有幾間臨時修建的土坯房——能在春播開始前完成一切籌備工作,幾無可能。因此,他們最現實的工作還是等田地被清理完畢後,再補種一茬短生長期的馬鈴薯,以便多多少少收穫一些糧食。

不過呢,在清理田地的間隙,他們這些從大明遠道而來的泥腿子,還得接受烏江地區警備司令部安排的民兵軍事訓練。這是每個東岸成年男子都要接受的義務,立國之初就已經定下,基本沒任何可能能躲避過去——即便是穿越衆的子孫,也要定期接受軍事訓練,在這一點上,政府幾乎對所有人都是一視同仁,因爲這是東岸共和國的立國之基,不容違逆。

老實說,民兵的軍事訓練還是很正規的,至少實彈射擊次數很頻繁,更不用說那些紀律養成訓練了,軍官們手裡的鞭子揮舞得噼裡啪啦作響,讓每個人都心驚膽戰。其實,在這個年代的歐洲,常備軍的概念纔剛剛興起,其規模也非常小,君不見三十年戰爭中各國大量招募僱傭軍作戰麼?因此,這就使得歐洲士兵往往臨戰纔會得到充分或不充分的軍事訓練,且烈度和頻次也無法和不惜血本的東岸人相比。

也就是說,如果單從訓練強度和次數上面來說,東岸民兵其實是超過歐洲大部分軍隊的,實彈射擊訓練更是堪比那些常備軍(歐洲的常備軍和平時期訓練也很少)。如果一旦開戰,東岸人一定能夠動員起數量讓歐洲人瞠目結舌、且紀律和訓練程度也相當不錯的戰鬥人員,其數目很可能在3-4萬之間——這是一個令任何跨海而來的敵對勢力都無能爲力的數字,更別提他們還有充足的後勤、遍佈全國的堡壘以及漫山遍野的騎兵了。

明國移民們在進行軍事訓練,那麼土地的清理、基礎設施的建設,就只能拜託從對面買來的大量河間奴以及一些歐洲移民了。河間奴先不去說他——他們本就是買來的奴隸——那些歐洲移民一般都是與東岸人合作密切的勞工經紀人瓦倫蒂諾、門德斯二人的“傑作”。

這兩個人做了七八年的移民生意,如今資本日漸雄厚,在舊大陸與新大陸的關係網也日漸穩固。因此,他們移民的數量也越來越龐大——多半來自意大利和蘇格蘭地區。其中,瓦倫蒂諾在意大利中部地區設立了多個移民蒐集點,專門蒐羅人口過剩的意大利地區的乞丐、破產者、餓殍以及家裡兄弟姐妹過多而活不下去的人;葡萄牙經紀人門德斯除在本國境內蒐羅外,還利用自己獨特的關係網跑到蘇格蘭,忽悠那些苦哈哈的蘇格蘭人到東岸人做工——這個年代的蘇格蘭人口同樣過剩,你在荷蘭的大街小巷上到處可見到打工的蘇格蘭僱工。

這兩個人合起來每年差不多能爲東岸共和國帶來2000-3000名意大利、蘇格蘭外來勞務工,有力支援了東岸國內的各項建設。他們與這些所謂的勞務工基本上是你情我願的關係,即把他們弄來的經紀人將他們未來數年的所有權轉讓給東岸政府,而他們則需爲東岸政府工作(期間能領到一些微薄的薪水),直到還清所欠移民費用爲止。這種償付關係基本上不存在賴賬的可能性,雙方之間的合作可謂各取所需,公平無比。

勞工經紀人帶來的白人勞務工、南非方面輸送來的黑人勞務工、東岸人自己搞來的印第安奴隸、東岸政府買來的波蘭戰俘,這幾方面加起來,其數量怕不是已經有七八萬人了(這些人目前都是“非國民”,不計入人口總數之內)。這些活躍在東岸國內各處的勞務工、契約奴們用自己近乎無償的勞動(他們的工資極低,有些人根本沒工資),半農奴性質的生活待遇,艱難支撐起了東岸共和國在全國範圍內展開的瘋狂的基礎設施建設,並極大降低了東岸社會、經濟的運營成本,可謂功勳卓著。

當然他們也不是沒有盼頭,黑人勞務工一般都是黑八旗征服的部落民,他們在東岸工作3-5年不等後,回到南非立刻就被授予合法的八旗旗民身份,同時還有牛羊賜下,從此成了“高貴”的旗人;印第安人的未來則在南非、新華夏和澳洲殖民地,他們同樣在幹完數年的重體力活後——因不耐重活,一般死亡率在四成以上——就可以被授予東岸殖民地居民的身份,然後到各海外殖民地拓荒分地;白人勞務工、波蘭戰俘的待遇差不多,同樣需要工作數年,然後才能獲得自由,進而依據《宅地法》裡的條款爲自己申請華夏東岸共和國國民的身份。他們之間唯一的區別,大概就是那些意大利、蘇格蘭勞務工們一般只需工作3-5年就能償還完債務,平時自由度也較高,而波蘭人則基本是戰俘待遇,自由度有限,且普遍需工作5-7年才能獲得自由。

而在除了這些勞務工之外,東岸境內還存在着一個特殊的羣體,即自由移民。他們一般來自立窩尼亞地區,與東岸境內最大的白人羣體立窩尼亞人有着千絲萬縷的關係,比如里加的一些立窩尼亞人就經常收到由東岸船隻或拉普拉塔銀行匯來的款項,然後這些人就用自己收到的錢,呼朋喚友湊出足夠僱傭一艘海船(一般是漢薩同盟的船隻)的費用,然後自行前往東岸謀生。

值得注意的是,這些人一般都是拖家帶口的,抵達東岸後,只要學會漢語日常對話就能申請正式國民,上頭審批他們的入籍申請一般也比較快。因此,在東岸,立窩尼亞人比起那些來自別的地方的歐洲白人,其實是有着一種深刻的優越感的。雖然在歐洲被鄙視是蠻子,且還因不信仰基督教而被歧視,但在東岸人眼裡,後者卻是非常可貴的“優點”,因爲這意味着極低的同化成本。

不知道是不是歷史原因還是什麼的,立窩尼亞一直是女多男少,因此來東岸的立窩尼亞人中,女性數量也要超過男性,這在各國移民史上都是很奇葩的。不過想想其實也不奇怪,華夏東岸共和國設在里加的商站常年出資資助一些立窩尼亞女性前往東岸,道教教會也一直在幹這種事情,也許這纔是導致大量立窩尼亞女人前往東岸的根本原因。

自由移民的待遇,自然和契約奴、勞務工們差別很大,畢竟他們基本沒擠佔東岸政府的資源——無論是金錢還是運力——而是自行包船前來的,所以他們從一開始幫東岸人幹活的時候就可以領到幾乎不遜色於東岸普通國民的工資(一般是80%工資),因此他們積累財產的速度相當快,往往在國籍批下來後,就已經能夠湊出購買房屋、土地的部分費用了,人生道路比那些波蘭人、意大利人、蘇格蘭人不知道要平坦多少。

不過,從數量上來說,這些自由的立窩尼亞移民只佔了外來勞務工中一個極小的比例,絕大部分的勞務工仍然是領着低工資甚至沒有工資可領。這些人雖然生活待遇超過舊大陸(交通部下轄的各建設局會提供充足的穀物、蛋白質和脂肪供應),但工作極爲繁重(多是工地重體力活),且受東岸本地人的仇視——因爲他們的低工資間接妨害了普通東岸人工資的增長。

但好在很多所謂的東岸“本地人”幾年前其實也多半是一些不文一名的苦哈哈,他們對這些外來勞務工的仇視情緒還算剋制,有時候也能相互理解,倒也不是什麼大問題。此刻在富國堡等地工作的近千名外來勞務工中,自由的立窩尼亞移民只有約20%左右,因此國家開拓總局只需要支付很小的一筆費用,就能夠驅使這些人飛快地忙活起來,且效率還相當不低——內務部警察和民兵們的監督可不是吃素的。

畢竟“明人大爺”們(部分東岸官員戲稱)要進行民兵軍事訓練,那麼建設之類的辛苦活計就只能勞煩這些外來勞務工了。反正他們只要辛苦幹上幾年,就也能夠享受東岸國民的正式身份了。至於說雙方之間的待遇不平等,那就只能怪這裡不歸上帝統治,而是一個男性中絕大部分都是黃種人的異教徒國家,認命吧!

第二百六十章 誤判?第一百十八章 鬆前藩第四百六十九章 巴塔哥尼亞(二)第四百五十四章 南錐(一)第三百七十四章 二打奇洛埃島第四百八十六章 漂洋過海(十)第一百二十章 打草谷(四)第四百七十六章 外交風險(一)第一百七十四章 渾水(二)第四百九十四章 篳路藍縷(四)第一百四十一章 南方戰區(九)第二百四十九章 山間的躁動第七十一章 海盜與海軍(六)第七十一章 決戰:高潮(一)第四百七十四章 從南到北(三)第四百六十五章 社會變遷(五)第六十二章 決戰:插曲(四)第八十四章 偉大的航行(九)第三十八章 血河(一)第三百十八章 軍隊與財政(三)第三百三十七章 進攻戰與防禦戰(一)第一百零四章 南非新境況第三百五十四章 西地中海的盛夏(三)第十一章 外交抗議第二百四十章 東岸人在長江上(一)第二十五章 荷蘭人的未雨綢繆(一)第一百十三章 市政建設第五十九章 東岸主義(三)第二百零二章 血肉磨坊(一)第四十章 “東岸之鷹”號第五十章 波爾多風雲(七)第二百零二章 血肉磨坊(一)第十五章 深固根本(一)第十九章 深固根本(五)第一百七十七章 渾水(五)第六十四章 困難與希望(二)第四十四章 波爾多風雲(一)第七十二章 海軍與海盜(七)第六十四章 困難與希望(二)第一百五十六章 序曲(二)第一百章 西大荒(六)第四百十章 漂洋過海(二)第八章 風起雲涌(五)第六十三章 決戰:主題(一)第一百二十八章 亂局(三)第三百六十四章 合作(一)第四百三十五章 博覽會(二)第九十八章 重返黑水港(二)第四百零九章 漂洋過海(一)第二百七十二章 礦區(一)第一百三十章 亂局(五)第二十九章 大開發:貿易第三百六十六章 合作(三)第三百六十六章 合作(三)第八十五章 財富與銷贓(三)第三百九十章 大帥的臨別獻禮(三)第六十章 決戰:插曲(二)第一百四十四章 哈巴羅夫的抉擇(一)第三百九十五章 挖掘根基(一)第八十九章 表兄(二)第三百九十五章 挖掘根基(一)第七十三章 斬波第一百七十一章 奧斯曼之行(三)第七十三章 決戰:高潮(三)第七十七章 集體婚禮第一百十八章 鬆前藩第三十八章 濟南(五)第一百六十八章 躁動的年代第二百四十五章 經濟調查(二)第十一章 外交抗議第一百七十七章 渾水(六)第三百六十七章 合作(四)第二百五十二章 鐵路時代(二)第四百六十六章 社會變遷(六)第六十九章 海軍與海盜(四)第六十四章 所謂的偷渡航線第一百九十九章 山雨欲來(一)第九十章 漂洋過海(十八)第四百八十八章 後勤與馬政第二百九十八章 起義(二)第四百五十一章 社會變遷(三)第一百四十五章 哈巴羅夫的抉擇(二)第七十二章 聯合艦隊第一百六十章 伊河(三)第一百三十三章 湖西(一)第五十二章 戰備之船舶(二)第二百零六章 血肉磨坊(五)第十八章 河中堡第四百十一章 以拖待變第二百八十八章 集中護航(一)第三百四十三章 冬日(三)第三十八章 血河(一)第三百二十七章 黑水城的新客人第四百十章 漂洋過海(二)第四百九十章 風起雲涌(二)第二百零二章 血肉磨坊(一)第三十六章 東岸見聞錄(續)第十章 貝齊米薩拉卡人的噩夢(二)第四百七十章 冷凍和麻醉第四百四十三章 漂洋過海(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