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三章 南巴塔哥尼亞(十)

1651年8月20日,雖然最冷的季節已經過去了,但在南錐兩洋鐵路的線路上,一羣鐵道工人們仍在奮力搶修着一段路軌。這裡是黑山煤礦通往青泥窪站的鐵路支線,這段里程爲41公里的支線如今面臨着許多麻煩,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冬季鐵軌損壞頻繁、維修成本極爲高昂這個老大難問題了。

衆所周知,南錐兩洋鐵路修建在興南河南岸,地處寒冷的高緯度戈壁區。冬天西風凜冽之時,氣溫下降極快,如果不走運再來一場降雪的話,那麼鐵路線上的鐵軌、路基、道牀、枕木都會面臨很嚴重的凍結硬化問題,起不到應有的緩衝作用。特別是在載重列車頻繁通過的時候,車輪對鐵軌的衝擊作用非常強烈,此時由於熱脹冷縮(很多時候達50毫米左右)導致的軌道冰脹,使得鐵軌、枕木的負載變得很不均勻,在車輪的衝擊下產生形變,對鐵路產生極大的破壞作用。

毋庸諱言,東岸生產的鐵軌質量相比後世較爲低劣,其一大表現就是材質不耐低溫,使得鐵軌在冬季列車通過後底部會產生大量的梳形缺損,枕木也大量斷裂,造成的經濟損失不可低估。這個問題在氣候較爲溫暖的東岸本土時還看不出來,但在較爲寒冷的南巴塔哥尼亞地區,這就很要命了,鐵軌損壞頻繁,不但維修費用高昂,還影響行車安全。

要解決這個問題,還是得從多方面着手,其中既有涉及鐵軌材質的技術攻關,也有鐵軌生產過程中的熱處理工藝,更有冬季鐵路道牀排水的問題——南錐鐵路沿線雖然降水稀少(每年不超過300毫米),但由於蒸發也不強烈,同時降水多集中於冬春季節,因此道牀結冰的問題還是不容忽視的。

在意識到這個問題後,南鐵公司現在也開始爲當初貪小便宜而使用的砂道牀而後悔了,他們目前已經全面通知了正在建設中的鐵路線,囑咐各施工工段停止建設砂道牀,改爲建設排水良好的碎石道牀,以免線路在冬季產生凍脹問題,影響其上的鐵軌壽命。此外,已經建設完畢的鐵路線也將逐步開始整改——這又是一個浩大的工程——以確保將線路凍脹的不良影響壓制到最小。

另外,防寒用鋼鐵的研究勢必也將被提上議事日程。關於這點,國家鐵道總局也非常重視,他們聯繫了平安鋼鐵廠及鐵嶺特鋼廠,打算從兩個方面來着手進行研究。首先是由平安鋼鐵廠負責的鐵軌的熱處理工藝,國內幾乎堪稱唯一的冶金專家馬甲依稀記得,生產出來的鑄鐵鐵軌在冷卻過程中,如何消除因熱分佈不同而導致的熱應力不同是解決問題的關鍵,另外成品的熱處理、爐子的餘熱等等都是需要考慮的因素。總而言之這又是一項科技攻關行動,需要耗費大量的資金和人力,這部分的費用目前由南鐵公司支付,而人員則由平安廠提供,所研究出來的專利由雙方共享。

其次,鐵軌材質的問題也不容忽視,這個就得由鐵嶺特鋼廠負責了。該廠目前已經得到了國家鐵道總局的協助請求,同時南鐵公司也派了少許人員攜帶一手資料與大筆研究資金上門,配合鐵嶺廠展開對耐低溫的鋼鐵材質的研究。這個比起前面的熱處理工藝來說更費事,鋼鐵中的碳、錳、鎳等各種元素的配比不同,鋼鐵所展現出來的特性就不同,這需要大量的實驗數據來完善。

雖然當初平安鋼鐵廠已經向他們移交了部分密級最高的數十種鋼鐵型號的配比(其中相當一部分是馬甲本人根據記憶給出的),但想要以此爲基礎研究出最耐低溫的特種鋼材——需要做大量的耐低溫試驗,如果是鐵軌還得做低溫下的負荷試驗,這又需要到梅林縣的南方車輛廠實驗鐵路上去搞——還是一件很費時費力的事情。畢竟,這種工藝、材料方面的事情,沒有別的捷徑可走,大家只能在理論和經驗的指導下,開展大量的實驗,然後逐步總結,最後挑選出最符合要求的鋼鐵成分配比。

也就是說,這些工藝和配比都需要大量金錢和時間砸出來,沒別的路子可走。當然了,這一旦研究出來,對華夏東岸共和國的冶金工藝和材料學的推動作用也是相當明顯的,很值得做一番嘗試。同樣的,技術專利研究出來後,將歸南鐵公司和鐵嶺特鋼廠共享。

不過俗話說遠水解不了近渴,在抗低溫的鐵軌能夠研究出來之前,在南錐兩洋鐵路上,南鐵公司所能做的,也就只是及時爲鐵路除冰——主要是下雪的時候,如果不下雪的話,該地地下水位低,倒不虞道牀大面積凍脹——同時要求降低冬季行車速度了。至於說在冬天的時候減少發車次數甚至暫時停運,對不起,這根本做不到!

如果你實地到南錐鐵路已經修建完畢的203公里(其中通車裡程約佔70%以上)里程中去看一看的話,那麼你就會很清楚地發現,在黑山煤礦——青泥窪、阿勞坎港——青泥窪、興南港——自新堡這三段已經試通車很長一段時間的鐵路上,各類物資早就已經通過鐵路在各地間進行着頻繁的運輸與交流了。尤其是黑水煤礦到青泥窪的這段支線鐵路,無論是人員還是物資的運輸都很頻繁,大量的黑山煤經過鐵路轉運到阿勞坎港這個重要的海運港口,然後裝船運到別處,或自用,或出售給西班牙人,或運回本土銷售(與塔城煤展開激烈競爭),創造了極佳的經濟效益。

因此,要說服南鐵公司在冬季放棄鐵路運輸,轉而使用貨運馬車走公路的話,先不說那些數量巨大的穀物、建築材料、煤炭的運輸缺口怎麼彌補,就單說這運費也不是他們所能忍受的。在嚐到了廉價的鐵路運輸滋味的現在,他們已經對費用高昂的公路運輸感到厭煩了,南鐵公司寧願降低列車的行車速度、增加鐵軌修理更換的頻率,也不願意放棄這種至關重要的廉價運輸方式——成本決定一切。

比如眼下青泥窪站附近的這段鐵路維修就是如此。由於此地地處沼澤區域,地下水位較高,路基、道牀的凍脹程度天然就比別的地方高一截,再加上前幾天下過雪,因此凍脹普遍在50-80釐米的樣子,程度着實不輕。而又在經過一列重載的運煤火車通過後,不但鐵軌下面的枕木產生了許多裂縫,就連鐵軌下沿也產生了許多不規則的缺損——在低溫凍脹環境下,東岸生產的鐵軌質量確實不過關,無論是強度還是韌性都很不過關。在東岸本土也許沒有關係,但在南巴塔哥尼亞就露陷了,畢竟這裡可不是溫暖的東岸本土。

這個擁有數十名工作人員的南鐵公司鐵道修理班,在各種器械的輔助下,終於將新的鐵軌鋪設完畢後,領頭的班長一聲招呼,衆人又分乘多輛人力軌道車,朝後方的青泥窪火車站駛去。路途中他們遇到了一輛前來拉趴窩在鐵道上的列車的蒸汽機車,得以免費搭乘回去,倒省了不少力氣。

在抵達火車站後,火車站的站長仔細檢查了他們換下來的損壞鐵軌和枕木,在檢修記錄上籤了字,然後又快步走到了二樓的電報室內,找人騎馬到黑山煤礦,通知那裡的人鐵路已恢復暢通。

一名年輕的發報員緊張地點了點頭,然後抓起大衣匆匆下樓去了。如今青泥窪火車站與黑山煤礦之間的試驗電報線還在架設之中,他們這些所謂的電報員的身份其實是很尷尬的,這不,原本一個電報拍過去就能搞定的事情,現在竟然還要電報員親自騎馬過去通知,真是夠諷刺的。

退伍軍人出身的中年火車站站長摘下了額頭上的海豹皮帽,又仔細檢查了下屋內的保溫情況——南鐵公司規定,電報室的室溫必須維持在一定的程度,蓋因氣溫過低的話會導致維持電報系統運轉的電池電壓降低,最終影響其使用效率。房間裡已經運進來了許多鉛酸蓄電池,因此裡面的氣溫必須得到保證。

做完這一切後,站長從兜裡摸出菸袋,給自己點了根菸鬥,然後便一邊吞雲吐霧,一邊踩着鯨魚皮靴朝火車站外的貨場走去。之前的那列重載貨車正停在貨場那邊加水、加煤,同時將一批緊俏的物資卸載下來——這都是維持本地居民日常生活所必需的物品。盡職盡責的站長覺得自己還是親自到貨場上點驗一下物資比較好,他實在不放心那幾個意大利物資保管員——他們都是自費來到東岸的移民,再加上學過點粗淺的數學和一些記賬方式,因此很輕易地在火車站謀得了差事——這些人在他看來都是賊眉鼠眼的傢伙,又很貪小便宜,不盯緊點的話難保不會搞出什麼幺蛾子。

“蠻夷出身就是蠻夷出身,黑眼珠只認得白花花的銀子,要是不盯緊點,這幫面目可憎的夷人怕是要給自己撈不少好處。孃的,真以爲攀上了上面的科長就可以爲所欲爲了?老子當年還和莫大帥一起打過濟南呢,你們這幾個夷人算個屁!逮着把柄,一個個把你們送到蒙氏港去吹冷風。”站長一邊抽着菸斗,一邊惡狠狠地想着。

第三十一章 不期而遇(一)第一百五十九章 苦難的行軍(十三)第二百六十三章 網(一)第十六章 混亂與秩序(二)第八十二章 大河以西(五)第一百三十四章 湖西(二)第九十六章 附屬地建設(三)第六十一章 塔城煤礦(二)第二十九章 新華堡(二)第七十五章 南方戰區(二)第三百三十六章 錢荒與票據(三)第五十一章 戰備之船舶(一)第十九章 濟南(二)第一百三十一章 東南太平洋(四)第六十四章 非洲航線(續四)第一百零七章 煙臺(二)第一百二十七章 亂局(二)第六十一章 東岸主義(五)第一百十二章 漁汛第一百八十九章 丘區(五)第四十五章 西班牙補給船第二百九十四章 去國離鄉(二)第二十七章 大開發:“剿匪”第三十七章 產業發展規劃第二百八十八章 集中護航(一)第二百九十一章 東地中海的盛夏(二)第二百七十九章 火燒營房事件(一)第六十四章 決戰:主題(二)第八十一章 偉大的航行(六)第二十七章 大開發:“剿匪”第三十六章 戰爭機器(五)第一百九十四章 梅統第三百二十三章 策應(四)第二十五章 百萬法郎戰爭(四)第三十章 航海學校第一百八十一章 渾水(十)第三百七十六章 圍困第一百二十六章 亂局(一)第一百二十六章 亂局(一)第三百九十三章 來自荷蘭的好消息第一百六十八章 製革第一百五十一章 亂局(十三)第二百三十三章 僵持與突破(一)第八章 大建設(一)第九十七章 重返黑水港(一)第一百六十九章 候鳥第七十章 海軍與海盜(五)第十八章 南方共同市場(三)第八十五章 東方港的西班牙人(一)第四百八十二章 西北鐵路(二)第四百九十四章 篳路藍縷(四)第八十九章 漂洋過海(十七)第一章 必須是穿越第一章 政治任務第三百四十八章 判斷(一)第三十三章 戰爭機器(二)第二百三十四章 僵持與突破(二)第十七章 海陸聯合作戰第六十五章 艱難的工業進步(三)第三百六十一章 空虛的山東第二百零八章 血肉磨坊(七)第九十七章 山間的戰鬥(三)第一百二十五章 澳洲第五十三章 戰備之物資(一)第一百三十二章 東南太平洋(五)第一百三十四章 南巴塔哥尼亞(十一)第四百十章 漂洋過海(二)第一百七十六章 渾水(四)第四百九十二章 篳路藍縷(二)第二百八十八章 集中護航(一)第二百八十一章 火燒營房事件(三)第三百四十九章 判斷(二)第三百三十二章 西北墾殖局(一)第五十五章 目標:太平洋!第四百九十六章 灼熱的經濟(二)第三章 荷蘭紀行(一)第二百三十六章 僵持與突破(四)第八十一章 大河以西(四)第五十五章 黑水大開發(一)第五十七章 南方的英國人(五)第四百四十二章 漂洋過海(五)第四章 公司在行動第十四章 新發展(三)第四百四十五章 共和寨第四百零二章 新青島,新生活(三)第四百十七章 艱難的談判(一)第二十章 深固根本(六)第一百二十四章 南方戰區(七)第三百章 戰爭歲月(一)第十一章 大建設(三)第七十五章 參謀旅行(一)第二十六章 貿易摩擦(二)第一百三十一章 東南太平洋(四)第四十五章 戰爭結束的曙光(二)第四十八章 波爾多風雲(五)第二百八十二章 炮臺,三日而下!(一)第三十九章 血河(二)第四十七章 波爾多風雲(四)第一百四十五章 亂局(七)第六十章 塔城煤礦(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