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一章 見聞(四)

鄭勇一家在阿爾漢格爾已經待了很久了。時已進八月,這時候正是莫斯科公國最最美麗的季節,鄭勇的夫人維羅妮卡帶着一雙兒女,正與本地一些頭面人物家的女眷們快活得四處遊玩,但苦逼的鄭勇本人,卻仍待在碼頭邊的東岸商站內與本地站長施耐德一起商討着如何開拓莫斯科的市場,以及如何在本地擴展人脈、蒐集情報。

興許是東岸人的壞運氣已經在波蘭用光了,如今在莫斯科國竟然否極泰來——因爲這個商站甫一建立沒多久,一樁大生意就找上了門來:曾經帶領商隊從阿斯特拉罕抵達卡法的莫斯科商人鮑里斯被沙皇調到了阿爾漢格爾,與東岸人商議購買一批數量很大的軍械。

話說自從1648年哥薩克掀起聲勢浩大的起義後,波蘭軍隊連戰連敗,常備軍幾乎損失殆盡。當時赫梅利尼茨基率領的哥薩克起義軍已經打到了利沃夫,波蘭核心的王冠領地已向哥薩克與韃靼人洞開,但基於自身利益考慮的韃靼人害怕波蘭被烏克蘭人過度削弱,因此決定與波蘭和好,並反過來威脅曾經並肩作戰的哥薩克。

赫梅利尼茨基面對種種現實威脅(韃靼人反目,數萬騎兵虎視眈眈,波蘭議會也在組織貴族私軍集結,準備決死一戰),再加上出身貴族的他一直也在尋求波蘭王國的“招安”,因此很快與波蘭人在1649年8月份簽訂了《茲博羅夫條約》,波蘭人正式承認哥薩克酋長國獨立,兩國罷兵修好。

不過事情顯然沒有就此結束,因爲波蘭人並不甘心就此失敗。特別是那些從烏克蘭地區逃回的波蘭地主以及波蘭化的烏克蘭人,一直都在攛掇波蘭議會出兵收回失去的領土,鎮壓起義的烏克蘭人。波蘭貴族們傾向於出兵,因此開始積極囤積戰爭物資,做好開戰的準備。

反觀以赫梅利尼茨基爲首的哥薩克起義軍上層,在哥薩克酋長國成立後,他們一躍成爲國家的統治者與大地主,利益已經與普通的烏克蘭農民們相背離。而根據《茲博羅夫》條約的內容,哥薩克再也不得隨意沒收波蘭人的財產,哥薩克酋長國承認境內波蘭地主的一切權益,逃亡的農奴必須返回農莊繼續爲地主服務。這一下子令衆多起義軍士兵們炸了窩,因爲他們不理解,爲什麼自己拼了命奮戰才建立的國家,現在卻要求自己繼續回到莊園給波蘭老爺當農奴去?這不是扯淡麼!

這樣一來,赫梅利尼茨基等哥薩克起義軍上層大失軍心、民心,起義軍士兵們再也不信任這些軍官,再也不願意稀裡糊塗地爲他們戰鬥,他們聚集起來,要求上級向他們解釋,爲什麼自己再次淪爲了農奴?不過此時的赫梅利尼茨基已經變質,貴族出身的他本來就對起義農奴沒好感,之前只是利用他們,現在達到了目的,自然不再願意看到國內依然存在起義軍了,因爲這可能會威脅到他們這些新貴們的統治。

因此,他對這些聚集起來質問他的起義軍士兵們非但沒什麼回覆,反而展開了殘酷的鎮壓,並將他們通通賣給了東岸人,大大賺了一筆。不過赫梅利尼茨基暴烈的舉動,非但沒有嚇住再度一無所有的起義軍士兵,反而令他們奮起反擊,哥薩克酋長國剛剛平靜下來的局勢再起波瀾,內戰一觸即發。

在這個時候,與新生的哥薩克酋長國毗鄰的莫斯科公國上下也正瞪大着雙眼,緊緊注視着烏克蘭人的一舉一動。在今天春天的時候,沙皇下令召集了數千名士兵,屯於沃羅涅什南面的普齊夫裡,名義上是爲了防止哥薩克酋長國國內的動亂蔓延到莫斯科境內,實際是爲了隨時干涉這個國家的局勢。

值得一提的是,莫斯科人動員起來的這數千名士兵並不是全部,按照沙皇的計劃,這支隨時打算干涉烏克蘭局勢的部隊人數最終將在一萬五千人到兩萬人之間。而如果波蘭王軍也介入到烏克蘭局勢內的話,這個數字可能還會繼續擴大——自從二十年前的斯摩棱斯克戰爭失敗後,莫斯科公國上下可一直都盼望着一雪前恥呢。

這支人數多達一萬五千人以上的部隊,將從莫斯科國內各地方抽調,而這些舊式軍隊的武備無疑是極其差勁的,竟然還是以冷兵器居多,裝備的少許火槍還基本都是老式的火繩槍,火炮的口徑也小得可憐,普遍比西歐脫節一到兩個時代。

莫斯科公國上到沙皇,下到各位軍事官員,自然對國內大量存在着的舊軍的現狀一清二楚。他們這些年來也一直在試圖改善這種狀況,因此當他們的政府財政稍稍好轉一些——託西歐經濟恢復的福,莫斯科公國的皮毛、木材、船具、纜繩、蠟、焦油的出口大增,政府財政狀況大爲好轉——的時候,便第一時間打算給這支軍隊換裝,以便能夠有充足的資本來干涉烏克蘭的局勢,以滿足政府上下對新土地的無限渴望。

莫斯科人找上門來,鄭勇、施耐德等人自然是極爲欣喜的,因爲他們這個商站目前還沒怎麼開張呢。位於碼頭區的東岸商站倉庫(臨時租用的,東岸商館館址已確定,土地也已購置完畢,現正處於興建中)內,現在倒還真是有一批軍火,大概有七千餘枝燧發步槍、四千把軍刀、八千五百根制式長矛、兩千副胸甲、一千五百具馬鞍,以及不少軍用水壺、鐵鎬、鏟子、繃帶等小玩意,總價值大概在十九萬元出頭的樣子。

這些武器都是從里加商站臨時調來的,存在這裡已經好幾個月了。畢竟到偏處於歐洲蠻荒邊角的莫斯科公國做生意,別的都不好使,也就軍資、烈酒、菸草、廉價紡織品、金屬器具等賣得好。鄭勇等人當初從里加乘坐商站自有的那艘舊船前來阿爾漢格爾時,就隨船攜帶了這些東西,目前裡面的一些厚棉布、烈酒、金屬農具已經銷售一空,而武器軍資類的商品銷售雖歷經些許波折(部分英國和荷蘭商人抗議莫斯科公國決定購買物美價廉的東岸軍械),但莫斯科人看在局勢緊張的份上,堅決頂住了部分荷蘭、英國商人的壓力,將東岸人從里加帶來的軍械全部吃下,用以武裝駐紮在南部、隨時準備干涉烏克蘭局勢的部隊。

莫斯科人之所以如此之快地下定決心,爲此不惜得罪最先與他們合作得英格蘭和荷蘭商人,自然還是從經濟角度考慮的。如今烏克蘭局勢越來越緊張,赫梅利尼茨基國內失去了軍心、民心,國外又面臨着背信棄義重啓戰火的波蘭王軍,目前已經連戰連敗,幾乎走到了窮途末路。他如今所能依仗的,無非就只有莫斯科沙皇、克里米亞蘇丹以及奧斯曼蘇丹了——當然了,不到萬不得已之時,赫梅利尼茨基及其核心部下是寧願投降莫斯科人甚至波蘭王軍,也不願意投靠韃靼人與土耳其人的。

而他本人也確實是這麼做的,他一面請求韃靼人出兵干涉局勢(存着利用人家嚇退波蘭王軍的心思),一面與莫斯科人聯繫,頻頻請求沙皇支援軍械、物資、金錢以及人員,否則他將轉而投靠******異教徒。沙皇及其大臣們自然不是笨蛋,他們都是不見兔子不撒鷹的主,在沒有得到實質性的好處面前(比如哥薩克酋長國向莫斯科稱臣,成爲附庸),他們是不會擅自出兵的,而只是陳兵邊境、作壁上觀,等着哥薩克與波蘭王軍互相削弱。

不過暫時不出兵支援哥薩克,卻不代表俄國人沒做好戰爭的準備。事實上目前他們已經往前線部署了不少常備軍,戰爭物資也在緊張的籌集之中,國內貴族、大臣們的意見也漸漸趨向一致,那就是:加大情報蒐集力度,切實掌握烏克蘭的第一手消息;瘋狂囤積戰爭物資,隨時準備進行軍事幹涉;花費重金收買哥薩克軍官,使他們轉而爲莫斯科公國效力。

這些措施目前已經實行了一段時間,莫斯科國南部的省區已經進行局部動員,一旦局勢升級,莫斯科軍隊就將進入烏克蘭地區,同時後方也進行第二階段動員,集結至少五萬名以上的士兵,防備與波蘭王軍的戰鬥。至於他們的目標,那就是吞併整個烏克蘭地區,如果情況不順利,那麼至少也要吞併第聶伯河左岸地區,與波蘭王國隔河而治,然後徐徐圖之。

對於波蘭、莫斯科、烏克蘭以及克里米亞這幾個區域國家之間一觸即發的撕逼大戰,東岸人自然是樂見其成的。爲此,里加、阿爾漢格爾、卡法幾大商站急速運轉了起來,開始向國內預先訂購大量戰爭物資;同時他們也在莫三的統籌規劃之下,大肆聯繫、僱傭船隻,準備將戰爭各方俘獲的奴隸通通購買下來,然後發配回本土搞基建,又或者是派到死亡率極高的新華夏島去拓荒。

這些人身強力壯,又不用花費太多的代價(戰爭物資在東岸人看來是要多少有多少),還能提高東岸共和國在這片區域內的地位,爲將來插手本地區的國際事務提供條件,那又何樂而不爲呢?

第四百八十章 南鐵公司(三)第四百九十章 風起雲涌(二)第一百三十一章 東南太平洋(四)第一百零八章 殖民統治與朝鮮人第六十一章 塔城煤礦(二)第四十七章 波爾多風雲(四)第一百十五章 曾撫臺的憂心第三十九章 濟南(六)第十三章 新華夏殖民地的春天(一)第五十五章 目標:太平洋!第四百四十六章 東岸日本公司第四百十四章 且戰且退(三)第二章 新起點(二)第一百六十九章 奧斯曼之行(一)第八十六章 偉大的航行(十一)第二百八十二章 炮臺,三日而下!(一)第七十六章 參謀旅行(二)第十五章 善後處置(一)第七十五章 參謀旅行(一)第四十四章 戰備第五十七章 黑水大開發(三)第三十四章 戰爭機器(三)第七十五章 參謀旅行(一)第四百三十三章 資本(二)第四百五十八章 登州新氣象第四十五章 西班牙補給船第二百十五章 熱帶沃土(一)第三十二章 戰爭機器(一)第一百五十九章 苦難的行軍(十三)第一百二十一章 打草谷(五)第六十二章 決戰:插曲(四)第一百零九章 遠東根基第六十九章 南巴塔哥尼亞(七)第六十三章 決戰:主題(一)第七十四章 海軍與海盜(九)第七十六章 決戰:尾聲(三)第四百章 新青島,新生活(一)第四十五章 戰爭結束的曙光(二)第一百十九章 見聞(二)第二百七十二章 礦區(一)第九十九章 東方戰略的開啓第一百八十四章 影響(三)第六十八章 海軍與海盜(三)第四十九章 恢復性發展(三)第一百二十四章 航段第一百八十五章 丘區(一)第四十六章 外交與危機(一)第一百七十七章 渾水(五)第二百二十五章 西北走廊(一)第七十六章 目標:蘇伊士港(四)第三十八章 濟南(五)第六十一章 非洲航線(續一)第十九章 深固根本(五)第三十章 本土:鄉間(二)第二百七十六章 市面(二)第三百三十一章 加勒比海的新客人(二)第一百六十一章 伊河(四)第一百八十五章 丘區(一)第二十九章 聖奧古斯丁(七)第二十九章 大開發:貿易第二十一章 濟南(四)第一百零二章 開拓總局(二)第二百六十三章 網(一)第三百三十五章 錢荒與票據(二)第三百九十二章 來自荷蘭的壞消息第八十二章 東方港的奧斯曼人(二)第五十一章 戰備之船舶(一)第二百三十六章 僵持與突破(四)第十五章 新發展(四)第七十一章 海盜與海軍(六)第四百十章 漂洋過海(二)第四百章 新青島,新生活(一)第二百四十章 東岸人在長江上(一)第一百八十八章 丘區(四)第一百八十五章 丘區(一)第九十三章 南方戰區(五)第二百七十七章 將軍的報告第十一章 大建設(三)第五十七章 “破浪”號的首航(二)第五十六章 南方的英國人(四)第九十章 漂洋過海(十八)第二百五十二章 鐵路時代(二)第四十九章 金融市場(一)第三百八十八章 大帥的臨別獻禮(一)第六十九章 決戰:間奏(二)第三百六十五章 合作(二)第一百十五章 河間奴(二)第四十八章 波爾多風雲(五)第二十五章 聖奧古斯丁(三)第六十五章 頹勢與調整(一)第二章 安齊拉納納(二)第三百九十七章 挖掘根基(三)第四十八章 恢復性發展(二)第四十一章 杭州灣(二)第二百七十九章 火燒營房事件(一)第四章 公司在行動第四百三十五章 博覽會(二)第四百九十章 風起雲涌(二)第一百十二章 漁汛第四百二十章 黑海亂象(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