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烏江之畔(二)

“大角羊培育到了今天,我們已經有了衆多的家族和系列了。”南鐵公司副總裁、前中央執行委員、農業部創始人金科拉看着一羣灰不溜秋的羊,慢悠悠地說道:“這種新品種羊仔細分的話,應該是一種毛肉兼用的半細毛羊,因爲是鎮海縣香山鄉配種站培育出來的,我看就叫香山羊吧,以產地命名。以前的那種命名方式得改改,培育出來的綿羊也叫大角羊,山羊也叫大角羊,太不科學了。”

金科拉嘴裡的香山羊目前大概是國內分佈較廣的綿羊品種之一了,除了國營牧場大量養殖外,民間也有很多人領了回去飼養。這種羊成年公羊體重在50-90公斤之間,剪毛量5-12公斤;成年母羊約爲40公斤,剪毛量3-6公斤。所產羊毛屬於半細毛,一般爲白色,毛長12釐米左右,平均淨毛率55%,可以用來製造精品呢絨,產羔率爲110%,成活率一般在75%上下。看得出來,這種羊是一種較爲成功的培育品,且遺傳穩定,值得以此爲父本、母本繼續深挖下去。

除了所謂的香山羊外,東岸境內這些年培育出的著名羊還有黑河羊和烏江羊。這兩種羊都是東方縣牧場鄉育種站所培育,培育出來的時間點分別在東岸決意開發西北內陸(黑河流經區域)和烏江流域的前夜,故此得名。

先說黑河羊。這種羊是先用大角羊與拉普拉塔本地的一種羊進行雜交,產生的一代母羊再用大角羊進行回交,後代理想型橫交固定而成。體重、產毛量均略遜於大角羊,但淨毛率較高,毛也具有大、中彎曲等特徵,適用於針織。產羔率爲120%,成活率在80%左右。

最後還有一種新出來沒多久的烏江羊。顧名思義,這種羊就是爲了開發烏江流域而培育的新品種,曾長期在米林湖流域放養,看起來還不錯。這種羊非常適應低窪潮溼地區,抗病能力強,成年公羊體重爲55-75公斤,剪毛量爲5.5-9.5公斤;母羊體重40-55公斤,剪毛量3-5公斤。這種羊產生的毛一般爲淺黃色,大彎曲,且有着這個時代羊毛普遍具備的油汗性質,淨毛率65%-70%,主要用於紡織毛線,做大衣呢料,產羔率爲130%左右。

除了這三種羊外,東岸還從各地費盡心機引進了一些肉羊、山羊,不過其數量還很少,遠不成氣候。不過隨着東岸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以及老百姓消費能力的逐步增加,羊肉市場的需求肯定會越來越大。到了那時候,肉羊的春天也將隨之到來。

“農業部不是認定了烏江羊更適合烏江流域的環境麼,我看也差不離。”烏江地區警備司令廖逍遙從一匹戰馬上翻身下來,拽過一隻咩咩直叫的小羊羔,笑眯眯地說道:“烏江羊的毛雖然粗了點,但是用來做粗呢大衣不錯啊。實在不行還能拿去編制軍用毛毯,我們東岸人也不是那些窮講究的舊大陸貴族,能保暖就可以了,不會太注重其他的。”

廖逍遙說的是實情。鑑於目前戰爭已經結束,陸軍軍費又被海軍大量積壓,因此陸軍部制定的給所有士兵(包括民兵)添置一件呢子大衣的計劃面臨着預算方面的龐大壓力。如果這些大衣以及其他一些毛織物(如軍用毛毯等)都能改由便宜的粗呢來製造,那麼無疑會受到陸軍部的熱烈歡迎。

不過發展毛紡織業也是一件很危險的事情,因爲這涉及到了很多國家的利益,比如英國、西班牙和荷蘭。在這三個國家中,西班牙是純粹的原材料出口國,即他們只出口羊毛原料,基本沒有成型的毛紡織工業,至於他們需要的呢絨嘛,以前部分由意大利地區提供,部分由荷蘭人提供。如果說西班牙是純粹的產業鏈底層的話,那麼荷蘭就是純粹的產業鏈上游,他們自己產的羊毛少得可憐,因此大量進口外國羊毛(來自西班牙)和半成品呢絨(來自英格蘭),加工好後再利用自己強大的供銷網絡銷售出去賺錢。

荷蘭人利用這種模式賺了一百多年的錢,不過自從英國人意識到要發展自己的呢絨工業從而停止了自己的羊毛及半成品呢絨出口後,荷蘭人的這項生意就受到了很大的影響,而這其實也是導致他們與英國關係日漸惡劣的衆多因素之一。

呢絨市場的形勢如今已經這麼緊張了,東岸人要是再不管不顧地一頭扎進去,並利用自己在紡織和染色上的技術代差與英國人、荷蘭人展開競爭的話,會發生什麼事情可就只有天知道了——說不定就是戰爭。因此,東岸人如果只是搞一些小規模的毛紡織工業,同時僅僅將自己生產的各色呢絨製品在本土及新大陸部分地區銷售的話,那麼這兩個國家還可以容忍;如果東岸人不識相,一定要跑到歐洲市場與他們搶食吃,被斷了財路的這兩個國家說不得就要對東岸採取斷然措施了。而執委會在這一點上也有很清醒的認識,目前東岸的呢絨製品(主要是大魚河機器紡織廠在生產)的銷售市場主要在國內及拉普拉塔、智利,基本沒威脅到英國佬和荷蘭人的利益。

“先都養着看看吧。”金科拉站起身來,放下了手裡的綿羊,說道:“南鐵公司有意在南巴塔哥尼亞地區建立育種場,同時也準備在那裡大力發展養羊業,以出口羊毛和凍肉。我看那裡環境挺適合的,黑河羊有本土羊的血統,應該能夠很好地適應興南河一帶的氣候。在那個地方,羊就不圈養了,全散養,一公頃面積養個一隻羊,差不多也夠了,環境壓力很小。至於降水豐富、植被茂盛的火地島嘛,可以多養烏江羊,應該問題不大。不過那裡的環境也很適合北美野牛、麝牛、馴鹿、駝鹿生長,目前要不是怕外來物種太多破壞當地食物鏈平衡的話,這些動物的引進早就大規模鋪開了,也不至於目前還在無人小島上封閉養殖。”

“怕毛食物鏈平衡。”廖逍遙聞言撇了撇嘴,不以爲然地說道:“不就是因爲南錐地區缺少大型食肉猛獸所以怕這些動物氾濫成災麼?其實沒關係的,我們人類可以填補這裡面的空白,那些野牛、麝牛、駝鹿什麼的絕逼氾濫不起來。”

“呵呵,或許吧。”金科拉摸了摸微禿的頭頂,笑了笑,說道:“羊的育種工作開展得不錯,不過我們現在在狗的育種方面卻不夠努力啊。不但項目開展晚,而且投資力度也不夠。眼看隨着畜牧業的興起,對牧羊犬之類的工作類犬隻的需求也越來越大了;此外,礦山、農場那邊也提出需要一些追捕逃奴、尋找土著定居點的犬隻,這些都需要我們沉下心來好好培育啊。這也是一項重要工作,事關今後很多年的發展呢。”

金科拉這次從興南港返回本土,主要還是爲了給南鐵公司再搞一批農業生產資料去,其中既包括農業機械、工具,也包括種子、牲畜等玩意——當然南鐵公司是以成本價購買。南巴塔哥尼亞地區的農業條件比如本土這麼得天獨厚,因此開發之前必須什麼都準備好。

不過說到本土的農業條件,相信烏江地區基本是除了鴨子湖流域以外條件第二好的地方了。這裡是溫帶海洋性氣候,降水也較豐富,冬天很難低於零下五度,夏天也很難高於35℃,又都是肥沃的平原土地,幾乎可以認爲是天賜的糧倉了。

目前烏江流域一共有四個定居點,除靖江堡周邊三個外,還有一個當初奪自西班牙人手裡的據點——永安港,也就是現在廖逍遙和金科拉兩人所在的地方。這個據點目前有一千五百多居民,其中超過四百人是西班牙人,也就是當初整體投降東岸陸軍的西班牙艾絲美拉達哨所的民兵及其家屬。他們在東岸與西班牙的戰爭爆發時將哨所“移交”給東岸陸軍,然後“保持中立”,戰爭過程中又決定“加入東岸國籍”,因此執委會決定仍讓他們留居原地,同時又從老定居點遷移了一批國民過來與他們混居。

這次新移民來後,還將有相當數量的立窩尼亞人被遷移到這裡,以充實這裡的人口,盡發展本地的生產力,提高經濟水平。而在接下來兩三年內,烏江流域還將陸續興建十個左右的定居點,這就是三到四個縣的根基了。如果將來政府財力猶有富餘的話,那麼將西北鐵路一股腦地從鐵嶺堡修到烏江岸邊也不是什麼大問題,這樣就貫穿整個東岸大草原了。

到了那時候,鐵嶺堡生產出來的各種機械、特鋼也不用巴巴地去和別的物資搶有限的鐵路運力了(目前西北鐵路尚未複線化,不能完全釋放運力),而是可以將物資直接運到烏江上的港口,然後出海運到其他地區。當然這麼美的畫面也許近幾年內是很難看到了,畢竟鐵路建設所需的鉅額投資尚沒有着落,烏江流域的發展也有些滯後,而這些都需要時間來進行沉澱。

第二十一章 訓練第二百零九章 血肉磨坊(八)第一百二十三章 東印度公司(二)第四十八章 波爾多風雲(五)第二百零六章 血肉磨坊(五)第一百二十九章 東南太平洋(二)第二十章 “走私商人”的興趣第四百三十一章 新政(二)第八章 大建設(一)第一百五十九章 伊河(二)第四十五章 巴西局勢(一)第八章 狼羣(三)第八章 風起雲涌(五)第五十一章 繳公糧第二章 新起點(二)第一百二十二章 新華夏、新危機(三)第七十章 決戰:間奏(三)第五十章 獵殺第四百零九章 漂洋過海(一)第三百二十二章 策應(三)第三百六十六章 合作(三)第一百四十五章 哈巴羅夫的抉擇(二)第一百八十九章 丘區(五)第三十章 黑河之濱(一)第一百六十三章 羅洽(二)第十一章 貝齊米薩拉卡人的噩夢(三)第十八章 濟南(一)第三百六十六章 合作(三)第四百二十六章 逐漸復甦的經濟(三)第七十章 決戰:間奏(三)第一百三十二章 民族(二)第九十四章 再次出航前的準備(四)第二十九章 新華堡(二)第六十一章 決戰:插曲(三)第二十五章 聖奧古斯丁(三)第四百四十六章 東岸日本公司第七章 第一件工業製成品第二百十九章 熱帶沃土(五)第一百五十四章 後方(三)第八十五章 偉大的航行(十)第九十九章 西大荒(五)第二百五十四章 “訪問”(一)第二十八章 聖奧古斯丁(六)第六十四章 困難與希望(二)第四百三十六章 西進第十九章 深固根本(五)第二百六十九章 網(七)第五十二章 運輸工具的革新第九十八章 好望堡的新主人第三百零三章 戰爭歲月(四)第六十八章 決戰:間奏(一)第六十四章 非洲航線(續四)第八章 大建設(一)第一百七十章 奧斯曼之行(二)第三百五十六章 魏氏經濟學(一)第三十六章 棉布市場(二)第三百六十五章 合作(二)第一百九十章 丘區(六)第三百零二章 戰爭歲月(三)第一百八十九章 丘區(五)第一百三十章 東南太平洋(三)第八十四章 東方港的奧斯曼人(四)第二百十六章 熱帶沃土(二)第四百五十八章 登州新氣象第三百五十四章 西地中海的盛夏(三)第二百二十四章 經濟工作(四)第六十五章 決戰:主題(三)第四百十章 漂洋過海(二)第三百六十六章 合作(三)第三百八十八章 大帥的臨別獻禮(一)第一百二十四章 航段第三百八十三章 東線無戰事(一)第三十一章 人心第三百四十一章 冬日(一)第九十六章 遠航船隊第七十六章 偉大的航行(一)第十六章 混亂與秩序(二)第三百一十章 貿易往返第四十五章 西班牙補給船第一百九十九章 山雨欲來(一)第三十八章 意料之外的戰鬥第七十一章 換血計劃第四百七十五章 巴拉多利德和約第六十五章 蜂擁而至的移民(一)第四十一章 平安堡(三)第七十六章 偉大的航行(一)第七十六章 決戰:尾聲(三)第三百十七章 軍隊與財政(二)第七十章 決戰:間奏(三)第九十六章 山間的戰鬥(二)第二百八十六章 聖菲,指日而克!(一)第七十六章 參謀旅行(二)第五章 鴨子湖(一)第二百三十七章 東岸人在黑龍江上(一)第五十六章 “破浪”號的首航(一)第三百六十章 震動全魯第七十四章 目標:蘇伊士港(二)第五十九章 艱辛的建設第二十三章 百萬法郎戰爭(二)第二百十六章 熱帶沃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