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荷蘭紀行(一)

鄭勇在阿姆斯特丹下了船。

這裡是荷蘭的心臟地帶、歐洲的金融中心,擁有世界上最大的造船基地和舊船市場、最大的穀物交易市場、金屬交易市場、牲畜和奶製品交易市場、第二大鹽製品和漁產品交易市場等等一連串的頭銜,這座城市裡有三分之一的人是外國人或者是外國人後裔(大部分是意大利人),他們都是金融家及其幫閒,用金錢控制着這個流淌着黃金的港口城市。

在大航海時代剛開始的時候,包括阿姆斯特丹在內的整個荷蘭都是貧窮的,而即便後來荷蘭人依靠航海和貿易發了大財,他的鄰居們依然改變不了自己的偏見。比如路易十四的一位使節就曾經這樣形容荷蘭:“一個很小的小國,海岸盡是寸草不生的沙丘;國內江河縱橫,海岸及河流兩岸經常發生水災,僅適於草地生長,牧草是其唯一的天然富源,當地收穫的小麥和其他糧食不足以養活百分之一的居民。”

路易十四使節的話也許有所誇張,但真實的情況也許與之相差不會太遠。這裡出產的小麥質量很差,數量也很少,大概只能養活其四分之一的居民;全國地面低窪,冬季下雨時草場經常被淹沒,然後在春季依靠風車將積下的雨水抽走。總而言之,這裡是個窮地方,沒有樹木、沒有葡萄架,沒有足夠食用的小麥。

但荷蘭人依靠自己的冒險和奮鬥精神,抓住了歷史大潮中轉瞬即逝的機會,獲得了意大利和猶太資本的青睞,然後迅速取代西班牙控制下的或者受其影響的安特衛普、******等城市,發展成了歐洲的金融和經濟中心。

今年已經是1649年了,阿姆斯特丹已經崛起了將近八十年(取代安特衛普商業中心時算起),如今這座城市的常住人口早就超過了十萬,或許接近十五萬。至於那些雲集在此的各國客商及其僕從,其數量就更是駭人了。四面八方的人才和金錢都在此匯聚,這些無疑是造就阿姆斯特丹繁榮的關鍵。

鄭勇下船的地方是阿姆斯特丹的外港——泰瑟爾島。其實,在最初的時候,泰瑟爾淺灘纔是商人們交易和碰頭的地方,只不過1282年一場可怕的海嘯衝破了泰瑟爾淺灘附近的沙洲,倒灌的海水形成了須德海,當時還是內陸鄉村的阿姆斯特丹在此後漸漸成了商人們交易的地方。而當阿姆斯特丹日漸繁榮後,泰瑟爾島漸漸成了其外港,每日裡無數的船隻在此下碇停泊,然後再乘坐駁船往返於阿姆斯特丹與其之間。

泰瑟爾島經過這些年的發展,已經形成了一個相當大的碼頭區域,數千艘各國船隻在這裡逗留,或是等待出現順風,或是等待引水船帶領他們繞過淺灘處,或者等待荷蘭當局對船隻進行檢查。島上到處是鱗次櫛比的商店和酒館,喝得醉醺醺的水手與濃妝豔抹的妓女摟抱在一起,眼神不善的黑幫分子四處搜尋着肥羊,街道上不時還會出現一言不合拔劍決鬥的熱血青年,總之這裡的一切看起來亂糟糟的,但你又不可否認它充滿着活力。

鄭勇是東岸共和國高級外交使節,不過平日裡主要的活計還是主持波羅的海沿岸里加、但澤兩地的商站。當然現在只有一個了,據剛剛得到的消息,但澤商站已經被波蘭王國勒令限期關閉,施耐德站長已經開始在遣散僱員、結算貨款和欠賬。至於商館的地皮和建築,則只能暫時委託給瓦萊格列夫斯基家族幫忙照看了,這玩意兒一時間還不好出手。

今天鄭勇來到泰瑟爾島主要還是爲了接收一下他的船隻——一艘以里加商站名義購買的二手舊船。託經辦人(庫艾特船長的小兒子弗雷利)的福,這艘松木板製造的笛型船買得相當便宜,只要2000個杜卡特,這讓鄭勇相當滿意。畢竟如今但澤商站被關閉,收入銳減,此外阿爾漢格爾斯克的新商站也正在籌建之中,各方面用錢之處甚多,能省一點是一點。

“這艘船的主人急於脫手,因此直接找到了我,並沒有通過中間人,因此省下了很大一筆費用。105拉斯特的淨載貨量,只要2000杜卡特,老實說這真的很便宜。”弗雷利.庫艾特摘下頭頂的禮帽,朝穿着一身黑色中山裝的鄭勇說道。

“感謝您的幫助,庫艾特先生。您的父親是東岸人民的老朋友,我們之間的合作一直都很融洽。”鄭勇一邊用法語說着感謝的話,一邊示意自己的隨從給弗雷利送上了一張阿姆斯特丹匯兌銀行發行的價值五百荷蘭盾的承兌匯票,這是東岸人承諾給他的佣金。

弗雷利大大方方地收下了自己應得的收入,然後又好心地提醒道:“一般來說阿姆斯特丹舊船市場的信譽還是很不錯的,但我仍然建議你們多購買一些零散的備品備件。即便現在用不着,將來也可能會用到。畢竟等你將船開到波羅的海後,置辦這些東西的價格起碼要上漲三分之一到一半。”

弗雷利說的是實情。阿姆斯特丹是現在世界上最大的造船基地,其著名的薩爾丹造船廠更是號稱:“客戶只要提前兩個月進行通知,他們便能在後面每個星期造出一艘待命出航的戰艦。”這種造船速度幾乎羞煞整個歐洲的造船業,甚至就連新大陸的東岸人可能速度也沒他們這麼快(因爲造船規模小,很多部件需要臨時趕工,不像荷蘭那樣常年有成品備貨)。

荷蘭人不僅造船速度快,而且價格也很便宜。其原因有三:一是他們在造船活動中大量使用機器的力量,比如機械鋸、樹桅機等等。現在有了東岸打包出售的水力機械的技術,再加上他們自己的研究,荷蘭的造船技術更是日新月異,大量新研發的水力、畜力機器出現在造船工廠中,漸開線齒輪的原理也被荷蘭學者研究透徹,然後大量運用到工業生產之中,這又進一步提升了荷蘭的工業力量、降低了生產成本。

其二,荷蘭人控制了造船產業鏈上下游。比如俄羅斯的繩索、芬蘭的柏油和木材、挪威的桅杆以及日德蘭半島的皮革,總之這些生意全是荷蘭商人在經營,因此以薩爾丹造船廠爲首的荷蘭造船企業總是能夠獲得比其他國家價格更優惠的原料。

其三,荷蘭的造船企業能夠更輕易地獲得充足、低廉的優質銀行信貸,這對於降低造船企業的成本也具有相當大的意義,因爲並不是每家船廠時刻都處於資金充裕的狀態的。

以上三條就是荷蘭人將自己的船隻賣到北海、波羅的海、地中海甚至新大陸去的秘訣所在,他們的成本優勢實在是太大了!因此,弗雷利此時建議鄭勇等人趁機購買一些便宜的備品備件,倒也算是中肯之語。

鄭勇當然從善如流,他吩咐自己的一名隨從帶着從里加趕來的十來個立窩尼亞水手,準備去市場上選購備件。弗雷利見自己的建議被採納,臉上的笑容更加燦爛了,只見他招了招手,身後一名一臉雀斑、但腰間卻挎着一把刺劍的少年走了上來。弗雷利先用荷蘭語和少年說了幾句,然後又朝鄭勇解釋道:“讓馬可和你們一起去吧,他熟悉島上的很多事務,同時還能幫你們張羅貨載。另外,最近東印度公司在大肆招募水手,阿姆斯特丹的的人力一下子變得緊張了起來,這個時候滿街亂跑的外鄉人是危險的。前些日子已經有一批德國鄉巴佬失蹤了,我猜他們此時已經被迫坐上了前往東印度羣島的運輸船,所以還是讓馬可跟着你們吧,他能幫你們解決一些不必要的麻煩。”

鄭勇聽到弗雷利這麼說先是有些愕然,然後他很快做出了決定,即聽取弗雷利的建議,畢竟這裡的情況他最清楚。而且作爲東岸人在阿姆斯特丹的代理商,弗雷利也是最受東岸人信任的人了。他的父親是東岸人的老朋友,他的哥哥如今也加入了與東岸之間的生意來往,現在他也成了東岸鋼鐵、藥品和針織花邊紡織品在此地的代理商。

東岸的這幾樣商品擠進阿姆斯特丹市場真的很不容易。首先是華夏東岸共和國在歐洲地位的提高(踩着西班牙上位)以及在與西班牙王國的和談中賣了荷蘭政府一個面子,此外就是他們與背景深厚的荷蘭西印度公司結成了緊密的貿易合作伙伴關係,最後再加上******人的引薦和幫助,東岸人才擠進了阿姆斯特丹,併成功地將自己的商品運到了泰瑟爾島上,然後通過荷蘭籍商人進行銷售。

這對東岸人來說,真的是一次了不得的歷史性突破!同時也是綜合國力增加和外交關係改善的顯著標志!

第七十四章 探險船隊的出發第一百零六章 新華夏、新危機(二)第三十二章 不期而遇(二)第六十六章 蜂擁而至的移民(二)第四百四十二章 漂洋過海(五)第二百七十八章 男爵的回信第二百九十一章 東地中海的盛夏(二)第七十七章 西線無戰事第二百九十四章 去國離鄉(二)第一百十七章 烏江之畔(六)第四十一章 杭州灣(二)第一百六十八章 製革第五十五章 訛詐第十九章 濟南(二)第四十七章 外交與危機(二)第十二章 南巴塔哥尼亞(五)第四百八十章 南鐵公司(三)第三十章 新華堡(三)第一百九十一章 微調(一)第四十八章 波爾多風雲(五)第八十六章 新歐洲貿易秩序(一)第五十六章 “破浪”號的首航(一)第三百四十五章 冬日(五)第十九章 進擊的艦隊(一)第二十九章 聖奧古斯丁(七)第十六章 深固根本(二)第八十三章 東方港的奧斯曼人(三)第六十二章 東岸主義(六)第二百章 山雨欲來(二)第四百零二章 新青島,新生活(三)第十二章 大建設(四)第三百三十章 加勒比海的新客人(一)第二十一章 訓練第二百八十九章 集中護航(二)第五十六章 黑水大開發(二)第四十章 血河(三)第一百三十五章 南巴塔哥尼亞(十二)第七十八章 偉大的航行(三)第三十二章 大河以西(一)第三百三十二章 西北墾殖局(一)第四百八十六章 漂洋過海(十)第九章 穩定增長的經濟第四百八十章 南鐵公司(三)第一百三十三章 湖西(一)第一百九十九章 山雨欲來(一)第六十七章 蜂擁而至的移民(三)第三百八十三章 東線無戰事(一)第二百八十六章 聖菲,指日而克!(一)第二十九章 大開發:貿易第一百九十一章 微調(一)第五十四章 漂洋過海(十六)第四百七十章 冷凍和麻醉第二百六十三章 網(一)第五十三章 波爾多風雲(十)第二百十九章 熱帶沃土(五)第二十五章 聖奧古斯丁(三)第十六章 執委會的體面第三十九章 河中堡的困境(三)第二十章 進擊的艦隊(二)第四百八十二章 西北鐵路(二)第四百六十一章 紛擾的歐洲局勢(一)第四十四章 血河(七)第四百零九章 漂洋過海(一)第四十三章 這就開戰了?第二百八十一章 火燒營房事件(三)第一百零七章 哥薩克與滿洲人第四百零一章 新青島,新生活(二)第四百五十三章 西大荒(二)第一百四十九章 亂局(十一)第三十七章 戰爭機器(六)第三十一章 新華堡(四)第三百七十六章 圍困第二百三十章 新市場(二)第二百四十九章 山間的躁動第四十六章 巴西局勢(二)第六十二章 決戰:插曲(四)第十八章 濟南(一)第一百二十章 打草谷(四)第一百十八章 見聞(一)第一百六十一章 伊河(四)第四百十章 漂洋過海(二)第十五章 混亂與秩序(一)第四百六十三章 紛擾的歐洲局勢(三)第八十六章 東方港的西班牙人(二)第四十七章 波爾多風雲(四)第六十章 南方的英國人(八)第四十四章 戰爭結束的曙光(一)第二百三十一章 新市場(三)第四百五十一章 社會變遷(三)第四百四十六章 東岸日本公司第一百二十章 見聞(三)第九十七章 山間的戰鬥(三)第一百零四章 南非新境況第六十四章 困難與希望(二)第四百八十三章 西北鐵路(三)第十一章 外交抗議第十二章 大建設(四)第七章 第一件工業製成品第三百四十二章 冬日(二)第八十六章 新歐洲貿易秩序(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