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九章 巴塔哥尼亞(二)

隨着一聲汽笛聲響起,“雜貨商店2號”食水補給船緩緩停靠在了一條木質碼頭邊。這裡是麥哲倫海峽內的火地島西側、後世智利的亞爾託港附近,“雜貨商人2號”在經歷了艱難的航行之後,穿越重重迷霧和大浪,才終於停靠在了這座用原木臨時搭建的簡易堡壘上。

“這次我真要去道觀裡上香了,真是嚇死我了!”一上岸,擔任“雜貨商店2號”船長的姜耀輝少尉就直嚷嚷,而跟在他後面的幾位船員們也深以爲然,一臉後怕的表情。原來他們在靠近目的地還不到半天航程的時候,夜間航行的船隻與一座不小的冰山擦肩而過,嚇得沒能及時發現這座冰山的衆人事後直抹汗。

開什麼玩笑?自己那種由紅檀木製造的船體即便再堅硬,不說撞上冰山這種龐然大物,就是撞上巨大的浮冰都是立時散架的命。可以想象一下,在一片漆黑、西風怒號的早春寒夜,一羣落水的水手無助地掙扎在冰冷的海水裡,只一會兒就被浪花捲走了。

碼頭上有一些建築——清一色的木結構建築,一些穿着牛仔布工作服的人正三三兩兩地走出木屋,用略顯興奮的目光打量的新來的這艘船。

這艘船他們都認識,海軍第一艦隊的一艘食水補給船,多次往返太平洋與大西洋之間,在她的姊妹艦已經相繼在海峽裡沉沒了兩艘後,這艘船依舊神奇般地連根毛都沒有傷到。今天凌晨的那次與冰山擦肩而過算是他們最接近死神的時刻了,但他們依舊依靠好到爆棚的運氣躲過了這一劫,不得不說有時候他們的命真的是很硬。

每次補給船的到來都將爲這座被命名爲山毛櫸堡的微型定居點帶來大量的補給品,當然還有一同搭船而來的新一批移民——本地的居民們統一稱之爲“倒黴鬼”,意思是這幫傢伙是如此之倒黴,以至於和他們一樣被髮配到了這麼一個鳥不拉屎的地方。

城鎮被既然被稱之爲山毛櫸堡,顧名思義,自然是因爲這座城鎮的周邊全是密密麻麻的山毛櫸森林了,甚至於,這座城鎮本身就是開闢在一小片山毛櫸樹林上的。

根據東岸農業部的初步勘察,在南巴塔哥尼亞一直延伸到火地島南部的廣大區域內,分佈着大量的南殼鬥科森林。這些橫貫整個南巴塔哥尼亞地區的森林面積極爲廣闊,由假山毛櫸屬的兩個種類構成:相對矮小的南極假山毛櫸(常綠)和高大的矮假山毛櫸(落葉樹,亦有少量樺木樣矮假山毛櫸)。這些樹種普遍能長到20多米高,高的可能會有30米左右,它們能生長在貧瘠的土地或土壤層比較薄的山間,生長速度極爲緩慢,往往需要兩百年左右的時間才能長成,因此木質極爲密實。

後世智利政府在財政困難的時候就開放了這些林地的採伐權給私人及國外公司,曾經讓火地島及整個南巴塔哥尼亞地區的南殼鬥科森林面積急劇減少。不得已之下,智利政府開始採取保護措施,而美國高盛集團在2004年的時候也買下了一片林地贈送給國際野生動物保護協會,建立了卡魯金卡自然保護區,以維持那裡的自然風貌。

當然在17世紀的火地島,這裡依然是一片毫無開發痕跡的處女地。茂密的森林、美麗的野生動物和清澈甘冽的河水,再配上遠處白雪皚皚的羣山,不由得讓初來此地的人覺得這裡就像個人間仙境一般。

不過現在東岸人來到了這裡,與他們一同到來的還有45個本土移民和33個流放犯人,值得一提的是,這裡面只有七個女人。這些移民依靠海軍送來的部分物資和裝備,開始在沿海圈定的地點砍伐樹木,搭建營地,並在入冬前成功地建起了一片能供數百人居住的微型村鎮——一個在規劃中將以伐木和畜牧爲生的小型城鎮。

而在剛剛入冬的時候,海峽北面的麥哲倫情報站又支援過來了五十名巴塔哥尼人。這些身高普遍達到兩米二左右的高大漢子來到島上後,二話不說先建起了一個規模不小的道觀,然後緊接着就舉行了宗教儀式,讓定居點原本的那些來自托斯卡納的意大利天主教徒們極爲側目。

各項設施都建設得差不多後,十月中旬雪剛停的時候,這些人就開始走出木屋,然後逐步清理起了村鎮內外道路上的積雪,準備爲接下來的伐木工作做好準備。這裡的木頭都是爲北面阿勞坎自由市的太平洋造船廠所提供的,那家船廠目前還處於籌建期,人員、裝備什麼的都還沒到位,就連廠房都纔剛剛開始興建,不過這些並不妨礙山毛櫸堡這邊開始對鎮外的林地進行試開採。

將來等這裡的一切都走上正軌後,政務院還將在這裡修建木材烘乾窯和木材加工廠,以便就地利用此地豐富的山毛櫸資源,同時也是爲本地經濟打下基礎。只要有了這些基礎工業,再加上將來執委會的政策扶持,火地島的人口很快便能充實起來。畢竟,在這個面積達到了數萬平方公里的大島上,冬季最低氣溫往往也就零下七八度的樣子,超過零下十度的時候並不多。再加上此地降水也不同於南巴塔哥尼亞的其他地區,年降雨量極爲豐富,因此還是具有很大的開發前景的。後世智利人和阿根廷人空有寶地不會開發,東岸人可不會客氣,相信隨着大量明人的到來,這片寧靜的天涯海角之地必將迎來巨大的變化。

“長官,這次運來了什麼好東西?”擔任此地留守的麥金萊中士(入冬前由下士晉升爲中士)穿着皮大衣走過來問道。他身上穿着的是羊皮大衣,後世火地島著名的海狸皮大衣在這個時代還未出現。蓋因後世20世紀40年代火地島的居民們爲了發展皮革業才大舉引入海狸,此時這種動物還根本不見蹤影。不過海狸的引入對火地島上的森林是一種巨大的災難,因爲這種小動物會不斷地築造堤壩,將自己的居住區變成沼澤或溼地,從而導致大量的森林被淹死,這明顯與東岸人發展此地森林工業的初衷不符。

不過海狸沒有引入,東岸卻引入了一些別的東西。

“山羊、綿羊、馬匹、雞鴨鵝兔等等,當然,最特別的是四隻北美野牛以及七八隻千辛萬苦從遠東轉運回來的馴鹿。”少年得志的姜耀輝的語氣裡並沒有太多同齡人的那種浮躁,只見他慢悠悠地給自己點了個菸斗,然後才說道:“前面我說的那些牲畜包括遠東馴鹿在內,先集中起來飼養,等種羣擴大後再分配給個人。至於那些北美野牛,就放歸野外好了,讓它們自由自在地繁衍去吧。今後我們還會持續不斷地往這座大島上投放更多的他們的同類的,爭取讓他們的足跡遍佈整個火地島,哈哈。”

“幸好不全是牲畜,還有人!女人!”麥金萊中士一邊心不在焉地聽着上司的嘮叨,一邊目不轉睛地盯着正從船甲板上慢慢下來得一羣人。

“可惜是印第安女人!”看到最後,麥金萊中士遺憾地嘆了口氣。不過再仔細想想,這已經是最好的結果了,執委會能在日理萬機之中還不忘給他們這個偏處天涯海角的殖民地送女人,這本身就表明了一種重視的態度。

跟隨“雜貨商店2號”船隻而來的還有六十名新移民和二十名流放犯人,其中有二十個克蘭迪婦女和十名馬來婦女。這些女人的到來毫無意外地引爆了山毛櫸鎮上男人們的士氣,就連鎮上原有的七名女人都暗自鬆了一口氣,被大幾十個大男人盯着的感覺可不是那麼好受的,如今終於有人來分擔整日裡投射在她們背後的灼熱目光了,真是沒有比這更好的事了。不過那些下賤的印第安女人和馬來女人怎麼能和自己比呢,想到這裡,這些來自大明和波蘭的“七朵金花”又不由自主地挺直了胸膛。

新的一批移民下船後,老移民們立刻在船員的指揮下開始利用簡陋的滑輪吊杆開始卸載貨物:少量武器彈藥、大量的麪粉豆粕、酒類、鹹魚醃肉、金屬工具、建築材料等等。特別是那些建築材料,本土的政務院寄希望於他們在本地覓址興建一個小型的磚瓦土窯,生產一些磚頭瓦片的什麼出來,以便逐漸完善這裡的各項設施,畢竟整座城市不能都是木質結構的吧?

以後這裡的居民將主要來源於通過南太平洋航線運來的遠東移民,前期本土可能一年會往這裡移個百把人,但別指望更多。畢竟這裡目前名義上還是屬於西班牙王國的領土呢,而且西班牙人也曾經試圖在麥哲倫海峽進行殖民(蓬塔阿雷納斯)以鞏固這條關鍵航道的安全,雖然他們最後由於種種原因而失敗了,但難保哪天他們又大發神經派一批新移民過來。因此,就目前而言,萬事還是低調一些的好,偷偷地移民,偷偷地修建城鎮,偷偷地採伐木材,再偷偷地運走建造船隻,這纔是王道啊!

第一百六十章 西印度洋(十四)第二百三十八章 東岸人在黑龍江上(二)第二百七十六章 市面(二)第八十四章 東方港的奧斯曼人(四)第二百二十六章 西北走廊(二)第四百五十二章 西大荒(一)第二百八十四章 布城,不堪一擊!(一)第四百五十五章 南錐(二)第一百五十五章 序曲(一)第三百三十八章 進攻戰與防禦戰(二)第一百七十三章 渾水(一)第五章 安齊拉納納(五)第七十四章 南方戰區(一)第二十九章 烏江之畔(二)第二百四十一章 東岸人在長江上(二)第五十五章 南方的英國人(三)第五十章 金融市場(二)第九十五章 附屬地建設(二)第一百三十七章 創業與發展(二)第一百五十九章 苦難的行軍(十三)第三百四十二章 冬日(二)第十二章 大建設(四)第一百零二章 開拓總局(二)第三十九章 善後會議第二百五十三章 變幻的風雲第二十二章 深固根本(八)第五十三章 戰備之物資(一)第二百三十六章 僵持與突破(四)第二十四章 百萬法郎戰爭(三)第四十八章 恢復性發展(二)第一百六十二章 果阿(一)第四百七十七章 外交風險(二)第二百四十七章 清鄉行動第四百八十五章 “搶收”行動第三十章 黑河之濱(一)第四百八十三章 西北鐵路(三)第一百三十三章 湖西(一)第一百四十五章 哈巴羅夫的抉擇(二)第一百六十二章 羅洽(一)第十章 庫艾特的到來第九十八章 附屬地建設(五)第三十二章 東岸見聞錄(一)第二百八十八章 集中護航(一)第一百十三章 市政建設第三百章 戰爭歲月(一)第八十章 偉大的航行(五)第二百八十三章 炮臺,三日而下!(二)第十八章 濟南(一)第三百二十章 策應(一)第四百二十四章 逐漸復甦的經濟(一)第一百五十五章 序曲(一)第一百三十一章 東南太平洋(四)第一百九十四章 梅統第十六章 深固根本(二)第十一章 貝齊米薩拉卡人的噩夢(三)第二百八十七章 聖菲,指日而克!(二)第十二章 新發展(一)第三百六十四章 合作(一)第四百五十九章 山東新形勢第二十五章 百萬法郎戰爭(四)第五十一章 大動脈的貫通第二百十八章 熱帶沃土(四)第二十二章 私掠第四章 公司在行動第二十五章 聖奧古斯丁(三)第一百三十七章 創業與發展(二)第二百五十一章 鐵路時代(一)第九十八章 附屬地建設(五)第五章 無意中的闖入者第三百零二章 戰爭歲月(三)第六十五章 艱難的工業進步(三)第六十四章 艱難的工業進步(二)第四十七章 勇敢者的遊戲第五十八章 眼花繚亂的局勢第三百二十六章 策應(七)第五十三章 戰備之物資(一)第二百十七章 熱帶沃土(三)第二百六十五章 網(三)第四百零二章 新青島,新生活(三)第五十六章 “破浪”號的首航(一)第六十八章 蜂擁而至的移民(四)第二十五章 本土:外交(一)第一百零八章 煙臺(三)第二十八章 新華堡(一)第八十四章 東方港的奧斯曼人(四)第四十七章 勇敢者的遊戲第一百十二章 橡膠第二百七十三章 礦區(二)第三十四章 南鐵速度第三十九章 河中堡的困境(三)第三百零七章 熱那亞人的目光(一)第二百四十一章 東岸人在長江上(二)第四十四章 戰備第七十四章 決戰:尾聲(一)第四十六章 巴西局勢(二)第一百零五章 新華夏、新危機(一)第二十一章 進擊的艦隊(三)第四百四十一章 棉河(二)第六十二章 東岸主義(六)第二章 安齊拉納納(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