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一章 鐵路時代(一)

匆匆定型生產、問題頗多的野蠻人-5型蒸汽機的鍋爐隨着爐膛裡的火越燒越旺,終於開始吭哧吭哧地加壓起來了。兩側的氣缸活塞在蒸汽的推動下開始緩緩做功,連桿連着的車輪在活塞的作用下緩緩轉動。當連桿轉到最大長度時,火車車體依靠慣性往前繼續前行,使得連桿再度回到出發位置。就這樣,伴隨着氣缸活塞的推拉以及火車車體的慣性,火車頭以及後面掛靠的車廂就能連續不斷地往前行進了。

這個火車頭採用的蒸汽機馬力約爲75匹,每小時消耗塔城標準煤110千克,效率比起以前又有所提升。蒸汽機車(即火車頭)後懸掛的第一節車廂是煤水車,上面裝了幾噸煤炭以及少量淡水,可供車頭連續不斷運行兩天時間左右。其實在內陸腹地行駛,完全不必攜帶如此之多的煤炭以及淡水的,因爲沿線都有鐵路站(以後改稱火車站)補給煤水,方便得很。

煤水車後面還掛着7節車廂,除第一節是敞篷客運車廂外,後面6節全部裝滿了北方運來的煤炭,一共60噸。客運車廂內此時坐着許多新來的移民,他們將很榮幸地作爲東岸歷史上第一批乘坐火車旅行的旅客,前往羅洽港進行定居。整列火車自重加上所裝載的貨物,全重大概有80多噸,此時火車頭劇烈吞吐着黑煙,開始緩緩加速,將這些沉重的貨物順着1500毫米寬的標準重型鐵軌運往南方。

列車在南方車輛廠的廠區內經過一段距離的加速,然後當它駛過觀禮人羣時,時速已經攀升到了大約12公里左右,且還在繼續上升之中。這令站在野外觀禮的來自執委會、政務院、交通部、工商部的一衆官員們紛紛起立鼓掌,不容易啊,穿越這麼多年了,好歹是把火車這個大殺器給整出來了。雖然不知道可靠性如何,但這總是一個不錯的起點,隨着國內各項產業的發展,火車的質量與可靠性也會越來越高,並最終成爲東岸人開拓內陸地區的利器。

“以後鐵路修到哪裡,哪裡就是我們的國土。”代表執委會前來觀禮的人事處處長戚汪平難得激動了一把,40多歲的人了,此時幾乎把手掌都拍紅了。

“不光開拓內陸,就算在現有的國土上,火車的重要性也不言而喻。”作爲全國鐵路督辦的彭志成自然是要出席這種場合的,只見他看着漸漸遠去的火車背影,用略顯激動的聲音說道:“由於運河運輸船數量的嚴重不足,在下伊河堡、峽谷堡、寧津堡這三個深處內陸的城鎮中,各種物資尤其是生活物資的供應嚴重不足。即便有一些商人從東部地區將物資販運過來,那價格也高得驚人。我在那裡調研的時候,就發現下伊河堡的一些居民捨不得買那些價格高昂的平安煤做燃料,轉而用牛糞燒火,讓人看着都心酸哪!”

正在旁邊咧着嘴笑得合不攏嘴的祁永傑聞言先是一怔,然後心裡嘀咕這老彭是不是想修一條往內陸地區延伸的東西向的鐵路吧?這條鐵路難道是作爲伊河水運力量不足的補充?不過祁永傑也只是稍稍一思索就否定了這個想法,開什麼玩笑,現在正是全力保障西北鐵路完工的時候,別的什麼鐵路計劃,暫時都得通通放到一邊去,等到啥時候西北鐵路直通到科拉萊斯礦區纔可能再談別的。

“火車確實要大力發展。”站在一旁的前交通部部長、現任全國河道疏浚委員會委員長蕭百浪也附和起了彭志成的話,只見他說道:“很多人張口就是水運成本只有鐵路的四分之一到一半,說得好像我們得在全國各地四處開挖運河一樣。先不說這開挖運河所需的大量勞動力哪裡來,就說這水運成本真的比火車低嗎?這也分河段的好不好,比如伊河上游段、米林湖南端,要麼航道淤塞嚴重,需要定期清淤挖泥;要麼水量不夠豐沛需要大量調水的水閘、提水站什麼的,這維護起來成本可也不低啊。比起鐵路平均每公里5-6個維護人員比起來,我看維護成本是不相上下的,鐵路的優勢還是很明顯的嘛。”

其實從後世英國的經驗看來,自從火車開通以後,原本廣泛存在於英國的兩種運輸組織:全國關道(即驛道,陸路運輸)公司和承包運河的各大公司受到了極大的衝擊。關道公司首先競爭不下去,當利物浦和曼徹斯特之間的鐵路通車後,艾克勒斯關卡在1830年曾以1700鎊的價格將一年的通行稅包出,但第二年直接降到800鎊都無人問津;在這條路上,原本以1300鎊包出的另一個稅卡竟然連500鎊都賣不出去,可見其慘狀。

而運河公司也被衝擊得很不像樣。爲了和鐵路公司競爭,承包各條運河的股東們不得不大幅削減運費,一些維護成本高昂的運河公司首先破產,然後被髮展迅速的鐵路公司所收購,成爲鐵路的附屬品。就算是生意較好的運河公司,每年派發的股息也從1815年的30%以上普遍降到了1838年的10%以下。而且隨着鐵路技術發展的日新月異,他們的利潤率一直在緩慢下降,並最終還是靠着經濟繁榮帶來的貨運量大增才勉強支撐了下去。

連英國那樣一個運河、海運四通八達的島國,火車都能把大部分運河公司競爭得生存不下去,可見其優勢有多大。而在東岸這樣有着大片內陸腹地的地區,火車更是必不可少的工具。沒有火車,往西部內陸地區的探索和拓殖就遙遙無期;而有了火車後,無論是物資、軍隊還是人員都可以很方便地從東部沿海調往內陸,內陸地區的礦產、農產品等也能迅速運輸到人煙稠密的東部沿海市場。

在19世紀30年代英國大力修建鐵路的時候,電報曾經作爲鐵路的一個極其重要的附屬品也得到了快速發展,幾乎鐵路線修到哪裡,電報線也就架設到哪裡,這使得英國社會的交通和通訊發展得到了極大的提升(1839年大西公司敷設第一條早期電報線)。不過這東西對於現在的東岸來說太過於高大上,一些物理老師出身的技術人員還在研究電報這個玩意兒如何大規模實用化,不過短時間內看起來是沒什麼眉目了。

隨着火車漸漸消失在遠東的地平線上,觀禮的衆人又稍稍步行了一小段距離,走進了旁邊的火車站候車室內休息用餐。梅林港火車站的候車室修建完畢還沒多久,佔地相當廣闊,且採光良好、舒適通風。候車室內附設的餐廳能同時容納數百人就餐,提供的食物也多種多樣,看起來極爲美味。

“新修建的鐵路主要還是以貨運爲主。”彭志成輕啜着一杯咖啡,然後說道:“載運的貨物主要是糧食、煤炭、木材、獸皮、機械設備等一切可以裝運的東西,當然也可以在陸地上快速調運軍隊和武器彈藥,這可比坐船快多了,也更加安全。至於說客運,目前我們國家人口還少,南來北往穿梭的旅客也不多,若是每趟列車都單獨設一節客運車廂的話,那未免太浪費了一些。還是讓他們坐船吧,火車車廂還是用來運寶貴的物資比較好。”

“物資有什麼好運的?”蕭百浪這時候不同意彭志成的意見了,只聽他說道:“南北之間的物資運輸靠72噸級小汽船沿海運輸就成了,反倒是一些較爲重要的信息傳遞、公文往來,還是需要考慮效率問題的,這個時候坐火車的優越性就體現出來了。火車的客運票價也不用定得太高,當然也不能太低,我覺得每公里2釐錢就差不多了。按這個收費標準來定的話,羅梅線全程150公里,票價就是3角錢。當然,這個價格普通老百姓估計坐不起,不過鐵路剛開始發展,票價貴一些很正常,等經濟發展了、大家的收入都提高了,這個票價看起來也就不那麼高了。”

衆人又隨便扯淡了一番,然後便紛紛散去。大家手頭都還有一堆事情要忙呢,沒空長時間耗在這裡。而在他們走後約5個小時,這個東岸史上第一列火車大鳴着汽笛,緩緩駛進了張燈結綵歡迎着的羅洽火車站。全程平均速度達到了30公里/小時,最高時速據列車司機估測甚至曾經達到過70多公里,此次列車試運行獲得了圓滿成功。

在卸完物資和人員後,列車又緩緩開進了火車站後面的修車廠內,工人們準備對火車頭進行一番細緻的檢查,以評估目前這輛蒸汽火車頭各個部分的可靠性與實用性。

第四十六章 巴西局勢(二)第九十六章 遠航船隊第一百五十二章 後方(一)第十二章 新發展(一)第二百二十章 熱帶沃土(六)第四百五十四章 南錐(一)第四百三十六章 西進第五十七章 決戰:前奏第四百五十章 社會變遷(二)第二十四章 聖奧古斯丁(二)第四百零三章 新青島,新生活(四)第一百三十八章 商業與外交(一)第四百四十三章 漂洋過海(六)第三十六章 波爾多的王黨第三百零八章 熱那亞人的目光(二)第一百三十八章 商業與外交(一)第三十九章 河中堡的困境(三)第二百十一章 遊擊(一)第八十章 大河以西(三)第三百八十七章 銅錢(二)第十九章 進擊的艦隊(一)第四十四章 血河(七)第三百零八章 熱那亞人的目光(二)第一百三十二章 民族(二)第一百七十二章 移民起運第一百十六章 新的援軍第七十章章 明輪船第三十章 航海學校第四百四十三章 漂洋過海(六)第六十七章 海軍與海盜(二)第三十七章 棉布市場(三)第一章 非洲航線(一)第六十八章 南巴塔哥尼亞(六)第二百三十四章 僵持與突破(二)第三百七十五章 燃燒的瓦爾迪維亞第二百九十四章 去國離鄉(二)第一百三十六章 創業與發展(一)第三十二章 東岸見聞錄(一)第九十四章 再次出航前的準備(四)第九十八章 好望堡的新主人第一百六十四章 人口飢渴症第六十三章 困難與希望(一)第五十五章 南方的英國人(三)第十一章 貝齊米薩拉卡人的噩夢(三)第二百四十八章 拉普拉塔暗流第八十章 收割及預備役第三百二十八章 混亂的巴黎第一百十五章 曾撫臺的憂心第二十章 人代會第二百零七章 血肉磨坊(六)第七章 鴨子湖(三)第八十三章 偉大的航行(八)第九章 貝齊米薩拉卡人的噩夢(一)第十五章 新發展(四)第四十三章 貿易與殖民(二)第一百二十二章 新華夏、新危機(三)第三百五十四章 西地中海的盛夏(三)第三百四十八章 判斷(一)第一百二十二章 東印度公司(一)第一百二十五章 澳洲第九十四章 再次出航前的準備(四)第二百七十三章 礦區(二)第四百三十九章 艱難的談判(六)第十五章 深固根本(一)第四百零七章 風吹麥浪(一)第二百零五章 血肉磨坊(四)第一百五十三章 後方(二)第一百八十五章 丘區(一)第十五章 混亂與秩序(一)第一百五十五章 序曲(一)第三十章 本土:鄉間(二)第十一章 新移民(四)第一百六十三章 果阿(二)第八十三章 財富與銷贓(一)第一章 政治任務第六十章 決戰:插曲(二)第六十章 東岸主義(四)第三百零二章 戰爭歲月(三)第七十六章 南方戰區(三)第二十一章 深固根本(七)第四百十七章 艱難的談判(一)第三百四十二章 冬日(二)第四百章 新青島,新生活(一)第三百六十三章 不能放棄的土地第四百八十五章 “搶收”行動第四十八章 火地島之行(上)第二百七十章 澳洲的牛鬼蛇神第一百五十九章 苦難的行軍(十三)第十三章 新華夏殖民地的春天(一)第一百十章 南方戰區(六)第四十章 河中堡的困境(四)第六十七章 蜂擁而至的移民(三)第三十七章 爲王前驅(二)第四百六十章 北方新變化第四十三章 貿易與殖民(二)第五十五章 南方的英國人(三)第七十二章 大掃蕩第二百零六章 血肉磨坊(五)第七十六章 南方戰區(三)第一百零二章 本土的準備(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