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章 危險的發端

1645年12月25日,耶歷聖誕節。

2號公路距河口鄉十餘公里處,幾縷殘煙透過林間空隙嫋嫋升起。幾匹死馬倒伏在地,還在有一聲沒一聲地哀鳴着;兩輛馬車側翻在旁邊,金燦燦的麥粒灑落了一地。幾十名穿着土黃色軍服的士兵端着上了刺刀的步槍,越過側翻的車輛,走到一些喘着粗氣因傷倒在地上的瓜拉尼人身邊,面無表情地將刺刀刺下。刺完後,他們用腳踢了兩下,直到屍體沒有反應後纔開始翻撿下一個“屍體”,並不時補上一刺刀,以防有漏網之魚。

跟隨陸軍一起出發的交通部下轄湖西丘陵地區第18次探險隊隊長蒙虎嘆着氣將頭轉開,朝正在一旁檢視着路況的陸軍第103連連長龍旭說道:“其實有個問題我早想問了,我們爲什麼要殺這些瓜拉尼人?至於嗎,這麼大的死仇?現在他們都來破壞我們修的公路、襲擊我們的運輸隊了,這種提心吊膽的日子你們就不害怕嗎?”

“你要搞清楚,現在不是我們要殺他們,而是他們要殺我們。”龍旭看了一眼蒙虎,一本正經地說道。

“別跟我扯這些屁話。”蒙虎不滿地說道,“要不是你們一開始就對這些原住民實行了慘無人道的滅絕政策,他們怎麼可能會對我們抱有這麼大的敵意?你們軍部果然都是一羣皇漢分子外加軍國主義狂人,國家就是讓你們搞得一團糟的。”

“呵呵,既然你這麼說了,那我也懶得和你廢話。你只問一句,巴西南部最多時30萬瓜拉尼人是怎麼變成只有5萬出頭的?現在甚至只有不到4萬人了,你看看巴西的那些種植園裡的瓜拉尼奴隸以及跟隨聖保羅人出戰的瓜拉尼土兵就知道了,這一切難道都是我們造成的嗎?是,我們是殺了幾千瓜拉尼人,順帶又流放了以一兩千人,但比起巴西人做的孽以及原住民之間的互相仇殺來說,我們殺的這點人又算得了什麼?”龍旭冷笑地說着,“還有,你也40歲的人了,怎麼還跟個小年輕一樣整天普世人權什麼的?你記住了,我們所有外來者都是強盜,強盜不把主人殺光了怎麼能夠安心霸佔主人的財產呢?”

“而且,這些人還都入了教!”龍旭繼續毫不留情地打擊着蒙虎,“你應該也知道,宗教是文化裡很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因爲它是滲透到了人們的思維方式、行爲準則以及生活的方方面面的細節當中。這些人要是被我們歸化進來,那我們全國還不是變成了一個天主教國家了?我們這個國家以後到底是一個東方國家還是西方國家?別跟我說可以讓他們改信,你看看多少年了,那些來自中歐西歐的移民中有幾個人改信的?有十分之一嗎,還不到吧?我們爲什麼在國內提倡科學、破除迷信?我們爲什麼只在歐洲引進沒有宗教信仰的立窩尼亞人?還不是爲了給自己減少麻煩!”

蒙虎雖然明白對方說的沒錯,但他對這些不合自己理念的東西就是不願意接受,別人怎麼說都沒用,他只願意生活在自己的世界裡。因此,他也沒搭龍旭的話,轉而帶領探險隊的人開始扶起車輛,並收拾散落在地的小麥。

半個小時前,他們剛剛遭到了一場襲擊——一場由大約數百名瓜拉尼人主導的武裝襲擊。這些人拿着弓箭、木矛以及少量火繩槍,朝這支東岸人的物資運輸車隊發起了突然襲擊。押運物資的少量民兵還算訓練有素,他們立刻依託馬車、貨箱朝敵人進行了猛烈的排槍射擊,並與跟在車隊後面的陸軍一起將入侵之敵擊退。

整場戰鬥東岸人一共只有2名民兵陣亡,另外還有6人受了輕傷;陸軍也只有1人陣亡、4人受傷。作爲他們的對手,這些瓜拉尼人卻付出了至少八十人的傷亡——或者說八十人死亡更準確,因爲這些不能行走的傷員現在也都被打掃戰場的東岸軍人用刺刀刺死了。

哼哼,看着一片狼藉的戰場,龍旭內心一陣冷笑。新柯尼斯堡與河口鄉之間的丘陵地帶,森林衆多,草原也不少,但就是瓜拉尼村落很少,整個地區據憲兵隊估測,生活着的瓜拉尼人不會超過二千人。而在這半年裡,這二千人中將近有一半已經投靠了東岸人,剩下的人也在幾次小規模的戰鬥中死傷了數百,他們怎麼可能還能湊出幾百名精壯來襲擊東岸人的運輸隊?看看這些襲擊者身上穿着的麻布衣服,這哪是本地那些苦哈哈的瓜拉尼人能穿得上的?耶穌會、聖方濟會,其心可誅!

看來可以聯絡一下北方那些聖保羅人了,他們的捕奴旗隊自從被武裝起來的巴拉那瓜拉尼人屢次擊敗後,貌似已經很久沒開張了吧?回去後可以提請軍部與對方商議一下,雙方南北對進,將西班牙人設置在巴拉那河流域的幾個傳教區一網打盡、連根拔起!捕獲的奴隸讓聖保羅人帶走,反正我們只要消滅或驅逐掉本地區的瓜拉尼人就行,其他一概不管,這些聖保羅人應當會很樂意的吧。

不過這都是以後的事了,現在還是趕緊先把這段被破壞的路面修好,不然車隊都沒法通過了。他們裝載了新柯尼斯堡的開拓者們急需的糧食、彈藥、牲畜、工具等物資,必須儘快送達那裡。

只可惜目前執委會沒有多餘的鋼鐵產能來丘陵地區修鐵路。平安鋼鐵廠這幾年來絕大部分的鋼鐵產能一直在供應第一機械廠生產鑄鐵軌道,用來鋪設羅梅線鐵路複線以及西北走廊鐵路一期(下伊河堡——峽谷堡)總計180公里的鐵路線。其中,羅梅線複線150公里已經正式完工,而西北鐵路一期30公里纔剛剛完成路基建設,尚未開始正式鋪設鐵軌。不過在修鐵路這行,平整路基、開挖隧道、架設橋樑是工程量最大的部分,路基建設完畢,剩下的鋪設鐵軌就簡單多了,不需要多少時間。

鋼鐵產能大都用到南方去了,執委會和交通部短期內自然不會再考慮在鴨子湖以西的丘陵低山地帶修建鐵路。畢竟這裡的山坡雖然一點也不陡峭,地形也還算湊合,但終究沒有在南方平坦的大草原上修建鐵路方便,因此目前交通部力保的還是西北鐵路的完工。至於新柯尼斯堡到河口鄉之間的交通,則只能靠2號公路這種簡易砂石路面先對付下了。等科拉萊斯礦區正處於規劃中的新鋼鐵廠投產、西北鐵路順利完工,交通部自然會出於平衡方面的考慮在北方修建鐵路。

從鎮海縣徵召的一些軍夫們很快將被挖得坑坑窪窪的路面填平,然後在幾個泥濘處鋪上了一些大塊木板,以便馬車順利通過。龍旭在得到斥候們敵人已經遠去的確定情報後,立刻下令車隊與探險隊跟上,他們必須在太陽落山前趕到位於2號公路20公里處的一處兵站內休息。否則在野外宿營危險太大,很容易被敵人趁夜襲擾。

這個兵站是磚木混合結構,不大,但很結實。裡面駐有30多名輪值的民兵,此外還有兩門4磅鋼炮。這種小而堅的炮樓瓜拉尼人還真沒什麼辦法啃下,因此這裡作爲過路的車隊、人員的臨時休息場所是再合適不過的了。

作爲帶隊軍官,龍旭在團團護衛之下騎着戰馬走在隊伍中間,他一邊觀察着前方的道路,一邊尋思着抵達新柯尼斯堡後要不要和常開勝等人聯名上書軍部,請求在鴨子湖南北十餘個鄉鎮內進行局部動員,動員個1000-1500名民兵到煤河鄉集結,然後最好再增調1-2個陸軍正規連隊以及部分炮兵過來,以總計約2500名士兵順着雅庫伊河向西,爭取端掉那些定居在烏拉圭河、巴拉那河流域的瓜拉尼部落。

這些部落人口衆多、文明程度較高,且託庇於耶穌會、聖方濟會等傳教團體之下。以前東岸人一直沒想過招惹他們,這次對方既然已經撕破臉,公然干涉東岸人在湖西丘陵地區開展的清鄉行動了,那麼東岸人也就沒必要再顧及西班牙佬的臉面了。

集結大軍直接毀滅掉那幾個部落,釜底抽薪解決掉敵人的戰爭潛力,這纔是一勞永逸的事情啊!至於說由此可能產生的外交方面的麻煩,那就是那幫白襯衫(文官)們的事情了,和我們軍部無關。

這些年來,由於陸軍元老彭志成的勸說,軍部一直還算安穩,沒幹什麼太過出格的舉動,以便給國家創造一個良好的外部環境,以充分保障移民行動的順利進行。不過值此歐洲30年戰爭已近尾聲、拉普拉塔風雲變幻之際,陸軍部也該出來宣示一下自己的存在了。既然這些西班牙傳教士和瓜拉尼人把臉送上來了,那麼就別怪東岸人給你狠狠地抽回去!

1645年12月25日晚,車隊順利抵達兵站休息;27日,車隊抵達新柯尼斯堡外,此次物資運輸任務勝利完成。

第三十四章 南鐵速度第九章 穩定增長的經濟第一百二十七章 亂局(二)第三十四章 談判(二)第二百五十一章 鐵路時代(一)第一百二十一章 見聞(四)第三十二章 西進與鐵礦(二)第六十二章 非洲航線(續二)第六十五章 決戰:主題(三)第六十八章 新產業第二十九章 新華堡(二)第四百九十三章 篳路藍縷(三)第一百四十六章 新華夏、新危機(五)第四百零二章 新青島,新生活(三)第四章 公司在行動第二十九章 新華堡(二)第八十八章 表兄(一)第二十五章 本土:外交(一)第十三章 西大荒(三)第一百二十九章 東南太平洋(二)第五十九章 東岸主義(三)第八十三章 偉大的航行(八)第二十章 深固根本(六)第四百八十二章 西北鐵路(二)第二百五十四章 “訪問”(一)第六十三章 艱難的工業進步(一)第一百九十六章 南方車輛廠第四百八十章 南鐵公司(三)第七十三章 海軍與海盜(八)第一百五十七章 序曲(三)第三百零八章 熱那亞人的目光(二)第十七章 混亂與秩序(三)第二十一章 進擊的艦隊(三)第四百七十一章 漂洋過海(九)第三十一章 西進與鐵礦(一)第二十八章 聖奧古斯丁(六)第五十二章 運輸工具的革新第四百三十二章 資本(一)第九十八章 好望堡的新主人第一百章 西大荒(六)第二十一章 帕斯奎爾家族第二百五十一章 鐵路時代(一)第六十八章 海軍與海盜(三)第二百六十二章 大發展第二百四十五章 經濟調查(二)第一百零一章 開拓總局(一)第四十三章 貿易與殖民(二)第三十五章 太平洋貿易第五十章 南非駐屯軍第八章 大建設(一)第二百三十四章 僵持與突破(二)第三百十九章 傳教實踐第二百二十八章 瘋狂的棉花第六十七章 蜂擁而至的移民(三)第七十九章 邊貿市場(二)第二百二十二章 經濟工作(二)第六十七章 新定居點第三百零八章 熱那亞人的目光(二)第二十章 濟南(三)第二百九十八章 起義(二)第二百六十章 誤判?第八十二章 東方港的奧斯曼人(二)第六十章 塔城煤礦(一)第四百五十一章 社會變遷(三)第四百六十六章 社會變遷(六)第一百三十二章 東南太平洋(五)第四百二十二章 智利的野望第三百八十三章 東線無戰事(一)第二十章 進擊的艦隊(二)第四百九十五章 灼熱的經濟(一)第三百零三章 戰爭歲月(四)第一百二十五章 澳洲第二百十一章 遊擊(一)第二百十章 血肉磨坊(九)第十四章 新發展(三)第二百九十六章 貿易與消息第四十四章 戰爭結束的曙光(一)第十一章 大建設(三)第三百二十六章 策應(七)第七章 安齊拉納納(七)第九十三章 再次出航前的準備(三)第二百三十七章 東岸人在黑龍江上(一)第一百四十一章 商業與外交(四)第二百五十六章 科洛尼亞的關閉第二十三章 本土:財稅第一百二十一章 見聞(四)第四十六章 外交與危機(一)第四百八十五章 “搶收”行動第三百五十七章 魏氏經濟學(二)第三十八章 河中堡的困境(二)第八十八章 表兄(一)第一百三十二章 民族(二)第一百五十九章 苦難的行軍(十三)第三十三章 東岸見聞錄(二)第四百五十五章 南錐(二)第三十章 黑河之濱(一)第一百四十七章 新華夏、新危機(六)第一百零八章 煙臺(三)第二百三十五章 僵持與突破(三)第一百八十二章 影響(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