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十五章 曾撫臺的憂心

幾個人交流了一小會便結束了。劉忠本就木訥寡言,因此草草說了幾句便勒令趙之秀離開,趙之秀還想再說什麼,不料劉忠一揮手,兩名如狼似虎的黑人士兵上前將他架起,待跑出去一陣後,直接將趙某人扔在了地上,讓這個堂堂巡撫的幕僚好不狼狽。

羅天生在一旁看得目瞪口呆,待想阻止時卻已來不及了。看到趙之秀滿面羞怒地從地上爬起來後,羅天生原本到了嘴邊的話又咽了回去,今天的事情怕是難以善了了。這趙之秀代表着巡撫的臉面,出去辦事的時候各級官吏哪個不是對他客客氣氣的?今天在東岸人這裡被大大地折辱了一番,這回去哪還會有好話說?怕不是回去後第一件事就是攛掇巡撫盡發大兵,幾路會剿來剿滅東岸人的武裝力量。

這事麻煩了啊!羅天生偷偷看了一眼滿不在乎地回去訓練士卒的劉忠,暗自嘆了一口氣,然後決定自己派個人去將今日之事詳細通報給尚遠在寧海州的莫茗。

莫茗在兩天後終於接到了消息,當羅天生派來的信使結結巴巴地講清楚事情的來龍去脈後,莫茗先是沉默不語,良久後才說道:“這事情責任在我,怪不得劉忠。我之前一直疏於制定一個針對大明的外交準則,算了,現在說這些也沒用了。你回去知會劉忠,讓他加強戒備、緊守營寨,若有明軍大隊來攻,立刻飛騎來報。還有,這次羅天生做得不錯,回去有賞。”說罷,莫茗從口袋裡摸出了幾元錢,隨手遞給了使者,當做賞賜。

使者點了點頭,千恩萬謝地離去了。

此時的寧海州城,在兩千餘拆遷大軍的努力之下,已經有一面城牆被損毀了大半。膠東一帶的城牆和別處不同,因爲沿海地區多山,因此採石極爲方便,這些造就了膠東沿海各城牆的高質量。比如眼前的寧海州城牆,城牆下半部分甚至全部是由石頭砌成,上半部分中心是夯土,外層包磚,端地是結實無比。

這就給拆城牆的東岸人造成了很大的麻煩,不得已之下,最後莫茗下令一邊挖牆腳一邊埋設火藥桶,生生炸塌了一段城牆,這才稍稍打開了局面。只不過兩千多人拆個城牆實在效率太低,再加上這些被掠來的明人很多本就是寧海州城裡的人,你讓他們親手拆毀自己的家園,這效率如何高得起來?更何況最近每到夜間,總有三三兩兩潛逃的人,即便是實行了分組連坐制也無法禁絕。

面對這樣一種情況,莫茗早就已經萌生了退意。特別是在今天羅天生派人來報告曾化龍已經注意到了東岸人在此地的舉動後,就更是堅定了他撤退的決心。不過,在撤退之前,還是得將這寧海州的城牆毀得徹底一些。將來這些人都是要投韃的,將離煙臺要塞這麼近的一個具有完整城防設施的大城留給韃子,豈不是給自己找麻煩?到時候韃子以寧海州爲基地,組織大軍進攻煙臺要塞,那樣東岸人就傻了。

撤退的命令很快就被下達了下去。兩千餘正在忙碌的明人被東岸士兵收攏了起來,有些時候莫茗都懷疑眼前看到的一切是不是不真實的,這些明人的服從性也太好了一些,反抗意志也太低了一些。他們有兩千多人,自己才三百兵,卻能驅使他們毀掉自己的家園,這是一種怎樣的服從與麻木啊。

前世莫茗曾經看到篇文章,講建奴在崇禎年間數次“南略”,第一次明人遇到這種情況是滿朝震驚,拼死抵抗;第二次抵抗的力度就稍微低了些,給人一種有心殺賊無力迴天的感覺;到了後面兩次,明朝幾乎就是逐漸麻木了,往往幾萬大軍在幾百韃子面前逡巡不進,彷彿就在等韃子搶完再送走他們一般。由此可見,韃子的這幾次入關劫掠對明朝影響是深遠的,它從精神層面上摧毀了很多人的抵抗信念,有血性的人都在幾次韃子入寇中戰死了,剩下的都是甘願做順民的普通老百姓,而這估計也是韃子進關後北方迅速降服的原因之一吧。

不過這種情況對東岸人來說卻也正合適。他們本來抓的就是順民,那些不願降服的刺頭抓回去也麻煩得很,等這些順民到了東岸後,只要埋頭過自己的日子就可以了。東岸人反正對重塑他們的三觀、性格什麼的也不抱希望,他們工作的重點在下一代,只有出生在東岸的新一代東岸人才是他們的重點教育對象。

8月12日,莫茗帶着部隊和兩千餘明人返回了煙臺要塞,開始應付可能遇到的明朝進攻部隊。雖然這可能性不大,但總得防患於未然吧。

在這兩千餘明人到來後,加上最近跑過來的一些流民,整個營地內的人口總數頓時超過了六千人(包括1200餘名士兵),這已經大大超過了營地的容納限度。

“房屋只夠兩千五百人住的,但現在有四千九百人,我們雖然可以臨時趕製一批木屋,但留這麼多人在這裡終究不合適。我建議運1500-2000人去黑水港或利尻島,他們可以在那裡一邊建設,一邊等待秋冬時分上船去澳洲。”陸軍第102連連長蕭曦向莫茗提建議。

目前芝罘島這邊營地面積狹小,無論是房屋、飲水還是一些後勤物資都不是很充足,再加上可能爆發的戰鬥,還是先期運送一批人到後方去是正途。那邊也正需要大量的人手建設,比如黑水港這麼一座大城才只有區區1600居民,而利尻島更是隻有500多人,兩地都急需大量人手投入建設。

“也好。”莫茗點了點頭表示同意,“反正還有源源不斷的流民過來,芝罘島這邊的人手永遠不會短缺,運一批人到後方去確實也是正理。這事宜早不宜遲,今天就開始挑選前往後方的人,儘量以家庭爲單位,數量就按你說的,1500人吧,全部送黑水港去。那邊各種物資尤其是木材資源豐富,大家加把勁,在最冷的時候來臨前還是能夠安置得下來的。”

“好,我這就去挑選。”蕭曦戴上了自己的軍帽,然後直接朝門外走。

“你不用去了,這事我來辦吧。”莫茗攔住了蕭曦,說道:“我正好有一陣子沒回黑水港了,那邊現在也不知道建設得如何了,我得回去看看。你就留在這裡,主持這邊的大局,注意防範那個登萊巡撫,我怕他想不開會來進攻我們,雖然他手頭並沒有什麼軍隊。”

……

曾化龍一臉不悅之色地回到了自己的住處,這幾天辦什麼事情當真都是相當不順。七天前自己的幕僚趙之秀從芝罘島回來,將那幫東岸夷人如何驕橫不法狀說了個清清楚楚,當時聽完曾化龍就一陣惱火。這些外洋夷人當真是越來越放肆了,前有弗朗機人侵佔蠔鏡澳,後有紅毛夷人騷擾福建沿海,現在這新來的什麼東岸夷人更是過分,竟然直接在芝罘島上岸修起了城寨。

而且觀其行事粗鄙無禮,麾下更是有許多醜惡至極的黑藩鬼奴兵,真真是一股了不得悍寇。此次自己行書登、萊、青三府內一些有名望的鄉紳,向他們派捐以恢復日益頹敗的登萊軍務——至少得在登州左近建立起一支可戰之軍來。可誰想到這幫鄉紳平日裡吟詩作畫時一個個客客氣氣,可輪到要拿真金白銀時卻推三阻四,真真是讓人惱火!偏偏自己還拿他們沒辦法,這些人關係盤根錯節,很多人的路子都能走通到京裡,自己一個正四品的海防巡撫還真治不了他們。若是硬來,屆時兩敗俱傷、斯文掃地,可就不好看了。

可若是沒有銀錢,這登州無可戰之兵,該如何是好?如今闖賊集大軍屯於鄧州,與三邊總督孫傳庭的部隊對峙,明軍若是失敗後果簡直不堪設想。闖賊大軍在河南縱橫馳騁,離山東也就近在咫尺,這手頭沒兵就沒有安全感。更別說這肘腋之地還有什麼東岸夷人在築城屯墾,其志絕不會小;膠密一帶還有大股盜匪,橫行鄉間,荼毒生民,自己若不能將其一一剿滅,這登萊巡撫不做也罷。

可這城裡如今不過才五六百兵丁,這點兵守城都嫌不足,如何能去征討盜匪和夷人?登萊防務敗壞,登州營、文登營、膠州營殘破至斯,真是讓人愁腸百結。想到這裡,曾化龍不由得長吁短嘆,算了,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還是慢慢來吧。自己剛來沒多久,還是鎮之以靜的好,先整頓一下這登州城裡的防務,再圖其他。那膠密盜匪和東岸夷人,且先讓他們逍遙自在一陣吧,反正如今大明處處烽火,有點盜匪也很正常,只要他們不去試圖佔據大城,咱就先跟他們井水不犯河水。以後日子長着呢,走着瞧吧!

第三百四十八章 判斷(一)第二十二章 深固根本(八)第七十九章 邊貿市場(二)第四章 安齊拉納納(四)第二百零一章  山雨欲來(三)第八章 新移民(一)第四百八十八章 後勤與馬政第五十三章 戰備之物資(一)第一百零七章 哥薩克與滿洲人第四百八十三章 西北鐵路(三)第七十五章 南方戰區(二)第四百八十五章 “搶收”行動第十二章 大建設(四)第一百八十四章 影響(三)第七章 第一件工業製成品第四十八章 波爾多風雲(五)第一百十六章 烏江之畔(五)第三十二章 西進與鐵礦(二)第一百七十二章 移民起運第一百九十九章 山雨欲來(一)第一百七十七章 渾水(五)第十七章 港口炮臺建設第四十七章 勇敢者的遊戲第六十五章 決戰:主題(三)第一百八十八章 丘區(四)第二百四十三章 船舶與航運(二)第一百八十三章 影響(二)第五十七章 “破浪”號的首航(二)第一百十二章 漁汛第三百三十四章 錢荒與票據(一)第十七章 港口炮臺建設第四百四十三章 漂洋過海(六)第三十一章 西進與鐵礦(一)第二百零四章 血肉磨坊(三)第二百三十二章 穩固的後方第四百十章 漂洋過海(二)第二章 還是政治任務第十五章 新發展(四)第五十九章 東岸主義(三)第四百二十八章 漂洋過海(三)第一百二十一章 打草谷(五)第一百二十二章 東印度公司(一)第六十一章 炮艦外交(一)第十二章 新發展(一)第一百零六章 煙臺(一)第一百二十八章 東南太平洋(一)第一百八十章 渾水(九)第一百六十章 西印度洋(十四)第四百六十九章 巴塔哥尼亞(二)第十九章 南方共同市場(四)第十六章 善後處置(二)第四百二十三章 海軍的意志第四百六十一章 紛擾的歐洲局勢(一)第三百五十章 撤退(一)第七十章 決戰:間奏(三)第四百五十章 社會變遷(二)第一百十四章 遲來的接觸第七十七章 參謀旅行(三)第三百九十五章 挖掘根基(一)第一百九十三章 微調(三)第三百三十八章 進攻戰與防禦戰(二)第七十章 海軍與海盜(五)第五十二章 運輸工具的革新第一百三十一章 民族(一)第二百七十一章 澳洲的慘淡經營第三百零七章 熱那亞人的目光(一)第十五章 善後處置(一)第五十六章 “破浪”號的首航(一)第一百零九章 遠東根基第七十三章 海軍與海盜(八)第四十五章 波爾多風雲(二)第二百九十七章 起義(一)第四百七十八章 南鐵公司(一)第二章 非洲航線(二)第四十三章 這就開戰了?第二百九十六章 貿易與消息第三百四十章 進攻戰與防禦戰(四)第三百五十三章 西地中海的盛夏(二)第四十五章 西班牙補給船第二百五十三章 變幻的風雲第十七章 港口炮臺建設第六十章 東岸主義(四)第二十五章 荷蘭人的未雨綢繆(一)第一百零六章 新華夏、新危機(二)第五十二章 波爾多風雲(九)第六十二章 非洲航線(續二)第二百四十九章 山間的躁動第四章 艱難的開始(二)第三百二十六章 策應(七)第四十八章 波爾多風雲(五)第六十五章 艱難的工業進步(三)第四百十二章 且戰且退(一)第一百七十八章 渾水(七)第六十章 決戰:插曲(二)第一百八十三章 影響(二)第十一章 大建設(三)第四百八十四章 商品化的農業第五十一章 波爾多風雲(八)第一章 新起點(一)第八十六章 偉大的航行(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