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六章 煙臺(一)

1643年5月15日,修理、保養完畢的“破浪”號等三艘艦隻在李毅上尉的率領下抵達了濟州島旌義縣近海。得到消息的莫茗立刻命人打開了城門,然後驅使城內的朝鮮民夫開始往三艘船隻上裝運物資——主要是糧食、火藥、牲畜、箭枝等物資。

這幾日來朝鮮人的探馬一直在旌義縣城外窺探來窺探去,一開始莫茗等人還稍稍緊張了一下,以爲李朝派了大軍過來征討。他們有這種想法並不奇怪,因爲去年濟州島北面的濟州府碼頭就已經“淪陷”過一次了,那次朝鮮人損失了數百人口及大量牲畜、糧食。後來李毅船隊沿朝鮮咸鏡道沿海的來回劫掠,更是讓朝鮮人損失慘重的同時也大丟了顏面。因此,朝鮮人在得知旌義縣陷賊後,如果盡起大軍前來征討,那麼在莫茗看來也是理所應當的事。

但是實際情況顯然並不是這樣,不知道什麼原因,李朝對東岸人佔據着旌義縣城長達十天之久的反應就是僅僅派了一些探馬過來窺視。也許他們是想等東岸人自行退去後再來“收復”旌義?莫茗搖了搖頭,既然朝鮮人這麼慫,那自己就暫時先如他們的意好了。自己目前手頭才千餘兵馬,如果準備永久佔據旌義,勢必就抽不出足夠的兵力到大明沿海去收集人口。如果這樣,那還不如暫時先棄守此地,等以後本土的援兵到了以後再做新的計較。

自己接下來的任務,主要還是要到大明沿海去搜羅人口,而此時最方便的,自然是海岸線漫長、優良港口衆多的山東半島了。

“我準備在山東沿海建個落腳點,然後開始蒐羅人口。大致位置我已經決定了,就在登、萊地區吧,但具體哪個落腳點我還沒想好,先去看了再說。”莫茗在縣城裡宴請前來裝運物資、人口的海軍衆,出言說道。

莫茗的兩名專職廚師利用本地不多的食材爲大家準備了一頓還算豐富的午餐。午餐主要是牛肉、海魚以及李毅等人從黑水港帶來的一些山貨和大馬哈魚,大家在外漂泊已久,幾個人稀里嘩啦一會兒就把一桌子菜吃了個精光。

“山東沿海設點是應該的。”李毅首先贊同莫茗的意見,“其實我們所需要的就是一個港口而已,這便於我們的船隻落腳。畢竟每次用小船向大船上轉運東西很麻煩的,費時費力不說,還很不安全,容易遭人突襲。因此,我們最好還是在某個海港處修建一個碼頭。當然了,山東局勢混亂,盜匪、亂兵橫行,我們同時還得修建一個陸上要塞來拱衛這個碼頭。不過這個要塞的規模最好不要太大,我們的兵力數量不足,城太大了的話怕是不好守。”

“這個是自然了。城周不會超過一千米,設計上採用本土製式的多角形棱堡,磚石水泥結構,多佈設大炮。這種城堡內駐個幾百能夠熟練使用火器的士兵,只要海上通路不絕,在遠東這種地方基本沒人能攻得下來。”吃完午飯的莫茗愜意地喝了一杯跨海轉運過來的珍貴的啤酒,慢悠悠地說道。當年康麻子調全國精銳軍數千人攻打只有八百人(其中正規有槍的士兵還不到一半)駐守的雅克薩城堡,圍了近一年硬是沒打下來。後來聽說沙皇特使戈洛文率領1500名火槍手正趕來增援,立刻跪了,決議割地與俄國人議和,由此可見此時遠東的各項軍事技術已全面遜色於西方。

而且,在接下來的一年多時間內,山東局勢混亂無比。各方勢力如大明、大順、清廷你方唱罷我登場,山東各地多如牛毛的地方勢力如牆頭草一般先降大順,順軍一片石戰敗後又紛紛殺掉“僞順官吏”,掛出“中興大明”的旗幟,接下來在看到南明朝廷更不靠譜後又紛紛奴顏婢膝地獻媚於清廷。投韃的官員數不勝數,真真是節操掉了一地。

莫茗選的登州府位於膠東地區,本是人煙輻輳的繁華所在,萬曆年間全府人口已破百萬。不過明末以來登萊地區多災多難,先是連年災荒和地方起義,然後又遭孔有德、李九成亂軍荼毒,兩個月前更是再遭清軍洗劫,百萬人口已是十停去了六七停,如今全府範圍內能有鼎盛時期的三分之一人口已是殊爲不易了。曾經作爲遼東軍資轉運要地,以及和朝鮮聯絡港口而繁華一時的登州蓬萊港也是損毀嚴重,水城內出海的“小海”也是淤塞難行,完全失去了作爲大型港口存在的意義。

因此,將據點設在人煙稀少的登州府是合適的。尤其是此時尚是小漁村的威海,以及寧海州等地,優良錨泊地衆多,明廷在此的統治基礎卻又相當薄弱,甚至可以說基本被瓦解掉了。除了蓬萊縣(即登州城)作爲府治還算有些人氣外,其餘地方均宛如鬼城一般。尤其是曾在農曆2月12日被清軍攻破的寧海州, 更是殘破不堪。

面對這樣一種情況,也許東岸人上岸後很長一段時間內都不會被除本地之外的居民發現。當然就算髮現了也沒啥,登州原本水陸十餘營近萬兵馬在孔有德之亂中毀於一旦,後來又遭清軍打擊,本地的武裝力量可以說是蕩然無存。如今時間纔過去不到兩個月,本地能有什麼武裝力量纔出鬼了。

“據點在威海和煙臺兩地之中二選一,具體是哪個等我去考察一下再說。但我傾向於選擇煙臺,畢竟威海那邊還有個衛所,雖然擊破他們不會太費力,但總是個麻煩事。”莫茗明確地說道,“旌義縣城內還有一千朝鮮人,以及大量的糧食、牲畜和軍資,我準備全部帶到山東去,然後在那裡修建碼頭。不過修建棱堡耗費極大,這海量的建築材料從何而來還是個問題。也不知道登州鄉間有沒有還在運營的土窯,不過我覺得可能性不大。奶奶個熊,我都想把旌義縣城給拆了,得到的材料就地裝運到山東去修據點。算了,還是先等黑水港的磚窯立起來再說,看來今年是很難修起這個堡壘了。”

“先慢慢來嘛。”李毅寬慰道,“先一邊在山東左近蒐羅人口、收集建築材料,再一邊搞搞建設。放心吧,我們這一千多裝備精良的士卒,當地那些縉紳武裝還不敢來挑釁我們。等熬過了今冬,明年上半年我們肯定能把這個棱堡修成,到時候再增加一些招募來的野人女真、阿伊努人和日本人過來駐守,就沒人敢來惹我們了。”

經過此次攻打朝鮮旌義縣之戰,已經沒人再會輕視這些粗魯野蠻的庫頁島土著了。這些獵人出身的傢伙們別的先不說,單是這弓箭射術都已經達到了極高的水平。爲此,前番三艘船隻返回黑水港的時候,莫茗曾經特別要求他們回去後多下下功夫,爭取多招募一些土著士兵過來。這些人意志頑強、吃苦耐勞,如果再教會他們軍隊紀律後,必將成爲一支勁旅。

午餐結束後,衆人又趕到碼頭上開始指揮裝運貨物與人口。

此番來的三艘船都是空船,因此正好將存放在縣城內的物資通通裝運上船。在往“生意人”號武裝運輸艦的船艙內裝滿了近三百噸穀物,以及大量火藥、箭枝後,又將城內剩下的一千名朝鮮人裝上了“破浪”號探險船。不過此時城內大約還剩有五百餘頭牛馬等牲畜,這些都是極其寶貴的資源,不能輕棄。因此,不得已之下,莫茗下令劉忠率八旗軍隊繼續留守此地,而他則率陸軍第102連和獨立野戰炮兵第1連的兄弟們先期赴山東沿海地帶打前站。等確定地點上岸後,再用船將他們和那些牲畜都一一運過來。

1643年5月17日,東岸共和國三艘船隻攜帶了一千名朝鮮人、超過300名東岸士兵以及大批糧食、火藥等物資抵達了劉公島西側的威海灣內。莫茗在用望遠鏡觀察了一番地勢後,發現威海衛地處丘陵環繞之中,三面環海;而且境內山溪縱橫,取水相當方便,如果稍加修繕,也可在城牆邊開闢出部分屯田。威海灣東側的劉公島成了一個天然的防波堤,將風浪遮擋在外;而且如果在島上修建起炮臺的話,還能封鎖整個海灣,如此優良的條件,怪不得當年北洋水師會選擇這裡作爲母港呢。不過唯一令人煩憂的便是此地已經有了一個威海衛城,打下他們應該不會太費力,但與現在低調行事的原則不符。算了,還是去煙臺那邊去看看吧。

當天下午,船隊抵達了芝罘灣內。此地和威海灣極爲相似,海灣內水深爲十米左右,可停泊大船,東側的崆峒羣島一字排開,爲其天然屏障,確實是一個優良港灣。更妙的是,此處荒僻無比,尤其是靠近芝罘島的這一塊,除了少數漁民外根本就看不見什麼人。海灣南側的小山丘上建有一狼煙墩臺,故當地人稱此地爲煙臺。

東岸人若是在此修建棱堡軍港的話,此時斷是無人能夠阻止的。待到碼頭修成、棱堡竣工,千餘軍士屯駐在內,十餘門大炮架設完畢,那便是來個數萬軍隊急切間也攻不下來。

“我決定了!不去威海了,就將這裡選爲我們在大陸的落腳點。”莫茗站在艦橋上宣稱,“現在開始測量水深,船隻準備進港下錨停泊。停泊下來後第102連立刻上岸設立登陸場,準備承接人員與物資。煙臺要塞,就從今日開始修建!”

第四百六十八章 巴塔哥尼亞(一)第一百四十七章 新華夏、新危機(六)第六十九章 農業問題第八十四章 財富與銷贓(二)第六十三章 困難與希望(一)第四十七章 勇敢者的遊戲第六十七章 蜂擁而至的移民(三)第七章 狼羣(二)第二十一章 深固根本(七)第一百九十七章 卡法(一)第二百七十三章 礦區(二)第一百六十五章 捕鯨(二)第三章 荷蘭紀行(一)第一百三十七章 創業與發展(二)第三十三章 大河以西(二)第一百四十八章 亂局(十)第四百八十八章 後勤與馬政第三十九章 血河(二)第三百七十一章 戰爭催化(一)第六十一章 決戰:插曲(三)第六十五章 決戰:主題(三)第一百五十章 亂局(十二)第四百七十四章 從南到北(三)第二百八十二章 炮臺,三日而下!(一)第七十四章 海軍與海盜(九)第三百八十五章 東線無戰事(三)第一百三十七章 湖西(五)第三百零二章 戰爭歲月(三)第四百五十二章 西大荒(一)第三章 安齊拉納納(三)第二百十二章 遊擊(二)第二十六章 荷蘭人的未雨綢繆(二)第一百四十六章 新華夏、新危機(五)第七章 第一件工業製成品第二百四十章 東岸人在長江上(一)第六十六章 蜂擁而至的移民(二)第四百八十九章 風起雲涌(一)第三百六十五章 合作(二)第三百二十一章 策應(二)第六十二章 決戰:插曲(四)第九十九章 西大荒(五)第一百二十章 見聞(三)第十七章 海陸聯合作戰第二百四十一章 東岸人在長江上(二)第一百十五章 河間奴(二)第十三章 西大荒(三)第三百九十九章 西班牙的凜冬(二)第二百章 山雨欲來(二)第四百九十章 風起雲涌(二)第二百十三章 福爾摩沙來客(一)第四十七章 波爾多風雲(四)第十一章 貝齊米薩拉卡人的噩夢(三)第一百三十七章 湖西(五)地三百五十一章 撤退(二)第三百二十章 策應(一)第二十章 “走私商人”的興趣第四百五十九章 山東新形勢第七十二章 決戰:高潮(二)第二百四十二章 船舶與航運(一)第三十九章 血河(二)第一百二十八章 亂局(三)第九十五章 山間的戰鬥(一)第二十四章 漂洋過海(十四)第十二章 大建設(四)第三百八十八章 大帥的臨別獻禮(一)第二十五章 聖奧古斯丁(三)第四百四十三章 漂洋過海(六)第一百六十一章 伊河(四)第九章 穩定增長的經濟第二百九十九章 起義(三)第三百八十六章 銅錢(一)第三十七章 爲王前驅(二)第七章 狼羣(二)第八十七章 偉大的航行(十二)第五十九章 東岸主義(三)第三百二十七章 黑水城的新客人第三十二章 不期而遇(二)第四百九十四章 篳路藍縷(四)第二百六十章 誤判?第二百六十五章 網(三)第一百二十四章 南方戰區(七)第二百二十四章 經濟工作(四)第三百八十七章 銅錢(二)第六章 政治與生意第四十九章 恢復性發展(三)第二百十七章 熱帶沃土(三)第七十章 突然惡化的局勢第一百三十章 東南太平洋(三)第三十二章 東岸見聞錄(一)第八十七章 東方港的西班牙人(三)第五十四章 波爾多風雲(十一)第三十五章 棉布市場(一)第六十章 海上收費站(二)第三百八十五章 東線無戰事(三)第二百六十四章 網(二)第七十七章 集體婚禮第五章 鴨子湖(一)第四十五章 波爾多風雲(二)第六十三章 艱難的工業進步(一)第六十五章 艱難的工業進步(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