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恢復性發展(三)

戰爭結束後,動員的軍人們都開始復員回家了。這個時候,看到自己親人回來的家庭自然是欣喜若狂的,但是東岸還有四百多個家庭因爲失去親人而陷入了萬分悲痛之中。

安達十五安靜地坐在家門口的松樹下,一邊喝着清茶一邊看着遠方出神。煤河一村就有一戶人家死了男人,安達十五猶記得那是個高大雄壯的步槍手,死於與英國人的火槍對射之中,他的屍體已經被就地掩埋在了岡比亞河岸邊那鬱鬱蔥蔥的樹林裡。

鄉里城隍廟派了兩名道士過來做法事,告訴這戶人家死者的姓名已經被錄入本地英烈祠的祠堂中,同時也給這戶人家發放一些慰問品。此時法事已經到了尾聲,主人家在兩名道士的指引下將死者牌位連同貼身衣物一起燒掉,這場法事便算是完成了。

看着死者家屬們悲痛欲絕的神情,安達十五暗歎了口氣。這就是殘酷的戰爭啊,每次上了戰場都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活着下來。不過作爲一名光榮的東岸軍人,死亡並不是多麼令人恐懼的事情。戰死的士兵有豐厚的撫卹金,同時其本人家庭免稅十年、田地三年內由村裡統一安排人幫其耕種、子女或親屬還可以安排工作,這幾條從各方面基本解決了士兵們的後顧之憂,極大地提升了他們的士氣和作戰意志,這便是東岸士兵能夠保持較強戰鬥力的原因之一。

“砰!”的一聲悶響打斷了安達十五的遐想。他的韃坦妻子出門將兩個玩鬧的小孩一手一個拎了起來,然後又重重地關上了大門。

安達十五自嘲地笑了笑,草原上來的娘們,脾氣還挺大,要是日本女人誰敢朝自己的丈夫發火、耍小脾氣?

不過安達十五的妻子和他鬧脾氣也不是沒有原因的。這事情還得從5月份說起,自從5月份乘坐南海運輸公司的運輸船從南非返回東方港後,安達十五便抽空去了一下河南堡,看望劉大有的家人。

他在戰鬥開始前承諾過劉大有會去看望、照顧他的家人,作爲一名光榮、驕傲的東岸陸軍上士(因作戰勇猛提升一級),安達十五說話算話。更何況劉大有在戰場上還救過安達十五,那就更不能食言而肥了,否則自己的良心也不會得到平靜。

在村長陪同下來到劉大有的家後,安達十五發現果然如這個小夥子所言,他家裡情況比較困難。劉大有的姐姐、姐夫種着三十畝大豆,他母親在家裡鞣製一些獸皮,賺取些微薄的費用。除此之外,便再也沒有任何收入來源了。

安達十五過去時正好趕上五月大豆收割季。穿着全套軍禮服的他當即便挽起袖子拿着鐮刀下了田,和劉大有的姐姐、姐夫二人一起將田裡的大豆收割完畢,收割完畢後又和他們一起將這些大豆脫粒、曬乾、儲放起來。接下來幾天內會有河南堡地方儲備糧庫的收購員上門來徵收他們應繳納的大豆,同時他們也可以選擇將多餘的大豆出售給國家儲備糧庫,這也是他們獲取現金的不多途徑之一了。

除此之外,安達十五還拿出自己的作戰獎金,到牧場鄉爲劉大有家專門買了一頭牛和一匹拉車的挽馬,以方便他的姐姐和姐夫幹農活。聽說劉大有的母親身體有些不好,安達十五更是求上了自己的老上級謝漢三中尉,通過謝漢三的關係請到了一名縣人民醫院的高級醫師專程前往河南堡爲劉大有的母親檢查身體,並遵照醫生囑咐買了許多昂貴的補品給她滋補身體。

做完這些後,安達十五發現自己不但花光了作戰獎金、老兵復員費,而且還倒欠了戰友們五十元的債務。不過他並沒有後悔,相反,內心比之前要安寧多了。

當然,他的韃坦妻子可沒這麼豁達。在聽聞安達十五不但花光了獎金,還倒欠了幾十元債務後,就一直沒給他好臉色看過。不過安達十五並不以爲意,作爲年收入三百多元的高收入階層,這些錢他還不放在眼裡,他所追求的是心靈的安寧,即盡到戰友的義務、履行自己的諾言。

5月下旬時安達十五搭乘一條返程的運煤船回到了平安鎮,然後再度搭乘補給船前往鴨子河上游的煤河鄉。如今往返在煤河鄉與平安鎮之間的補給船已經減少到一天兩班了,因爲煤河鄉已經實現了糧食自給,所需從外界補充的也僅僅是一些生產資料或者建築材料罷了。

安達十五聽說船舶設計所的人正在想辦法把如今航行在內河上的這些小型內河淺水運輸船全部換成蒸汽動力的。只不過在安達十五看來,在最近一段時間內幾無可能實現這個計劃。民用生產上的蒸汽機還沒搞利索呢,誰敢再把它安到船上?還是先把工廠裡的那些蒸汽機穩定運行個一年半載以後再說吧。

胡思亂想了一會兒,安達十五一口喝完茶,然後揹着雙手朝煤河上游走去。隨着煤河鄉的日漸繁華,再加上這裡又處於共和國最西北方的邊疆,周圍又有着居心叵測的巴西馬梅盧科人以及數量衆多的瓜拉尼土著居民,因此執委會決定在駐紮一支部隊。編制初定爲兩個排,全爲脫產職業軍人,人員從煤河鄉及平安鎮兩地抽調徵集,指揮官由平安煤礦礦長白水擔任,日常訓練及巡邏任務由其副官安達十五上士主持。

6月1日是正式報道的日期,因此安達十五現在這幾天還處於假期之中。他信步來到了煤河中的河心島上,這裡有他的葡萄園和菜園。當初在派出所廝混時,安達十五和幾名同僚一起合資興辦了這片種植園,種植葡萄和蔬菜,出售給附近居民或企業。同時,他們還自己用葡萄釀酒,釀出來的酒味道不好不壞,不過在煤河鄉這種鄉下地方也是難得的美味了,因此銷路倒也馬馬虎虎。

幾名瓜拉尼僱工恭敬地低下了頭。他們久在東岸共和國的社會內生活,也知道如今他們這位東家又升官了,而且擔任的還正是管理、監視他們這些外來瓜拉尼人的職務,因此一個個都顯得小心翼翼的。

煤河鄉附近原本有一個不小的瓜拉尼部落,也是最早和東岸人接觸的瓜拉尼部落——阿亞喬部落。這幾年來,隨着中央土著政策的逐漸轉嚴,這個部落在多次鎮壓、分拆、強制遷移之中已經漸漸消失在了歷史之中。少部分反對中央政策的人要麼遭到鎮壓、要麼遭到流放,大部分人被強制分散遷移到了國內各個城鎮,剩下一小部分則悄無聲息地融入了本地生活。

眼前這幾個瓜拉尼人都是從北面和西面穿山越林而來東岸生活的“外國人”,和那些越過西嶺衝進東岸地區找工作的意大利人是一個性質。由於國家對人力的渴求以及這些人低廉的用工成本,很多家有餘財的東岸共和國正式居民都喜歡僱傭這些人種地、做工、看門、幹雜務。

而且,爲了達到長期壓榨他們勞動力的目的,很多僱傭他們的東岸人還會阻撓這些外來人去城鎮裡申請入籍。爲此,中央及各地方政府狠狠打擊了幾次,才勉強剎住了這股歪風邪氣。安達十五對待這些人還都不錯,給的工錢及食物在附近都是中上等,而且還給其中一個工作滿三年的瓜拉尼小夥子申請了戶口,這使得這幾個瓜拉尼人對他極爲感激。

“秘魯運來的鳥糞石效果怎麼樣?”安達十五隨口問道。現階段華夏東岸共和國境內的農業人口比例較低,國內所有開墾出來的土地總數纔剛剛達到兩萬五千畝,種植着土豆、小麥、玉米、大豆、水稻等農作物,其中以土豆、大豆爲主。要不是靠着高產的土豆撐着,這麼點農田養活全國兩萬多人口都有些夠嗆,更別說還有餘力出口歐洲了。

考慮到接下來幾年內可能會有大量新移民涌入國內,以及政務院決心把土豆從國內糧食生產中比例降下來的意志,在無法大規模增加現有耕地規模的情況下,只能提高耕地單產數量了,而迅速提高單產數量的手段無非就是一種——使用化肥。

以現階段東岸共和國三酸兩鹼只能在實驗室條件下製備少許的窘迫情況,化肥的工業化生產實在無從談起,那麼只能從一些替代品上想辦法了。比如人畜糞便(氮肥)、草木灰(鉀肥)、鳥糞石(磷肥)等。前面兩種本地都可以想辦法取得,唯獨鳥糞石只能從秘魯、智利一帶進口。

智利、秘魯一帶沿海島嶼衆多,其地表積年累月之下積攢了厚厚一層結晶化的鳥獸糞便。當地人此時還不知道這種物質的價值,當東岸人委託拉普拉塔前往當地銷售棉布的商人收購鳥糞石時,幾乎頃刻間就以白撿的價格收購了好幾噸。這些鳥糞石運回本土後被分配到了各個城鎮試用,以看看效果如何。

“效果有限。”瓜拉尼人安大海(中文名字)說道,“上頭來了位技術員,說這種石頭不……不溶於水,施到地裡後要很長時間才能見效,只能作爲基……基肥。”

“嗯,那就這樣吧。”安達十五點了點頭說道,“上頭讓我們這麼做肯定是有道理的,你們照做就是了,反正這鳥糞石賣得也很便宜。”

“嗯。”安大海點了點頭,然後突然有些難爲情地朝安達十五說道:“東家,我……過了這個月我可能就不幹了,實在抱歉。我的身份證辦下來了,上頭徵募去河中堡的駐屯軍,我報了名,已經……已經被選上了。”

“哦?你竟然參軍了?”安達十五有些吃驚地笑着問道,“你不用覺得不好意思。你今年才二十多歲,身體又強壯,這兩年還在夜校學習識字,你的努力我都看在眼裡。如今你有了一個不錯的前程,我自然不能再耽誤你。拿着吧,這是十塊錢,你在我這裡幹了三年活了,也是一種情分,這錢就當我送你的盤纏。以後不管身在何處,都不要忘了我們。”

安大海默默接過錢,眼圈都有些紅了。“我不會忘記大家的,我一定要在南非出人頭地,然後衣……衣那啥還鄉。”

“是衣錦還鄉。”安達十五笑着拍了拍安大海的肩膀,說道:“放心去吧。南非那邊氣候溫和、環境也還不錯,又沒什麼流行疫病,去了那邊沒啥大問題。不過要想出人頭地,還是要自己努力,總結起來就是要忠於國家、聽從指揮、勇猛作戰。生活要儉樸、信念要堅定,加油吧,我們安達農場的所有人都會爲你喝彩的。”

“謝謝,謝謝大家。”安大海的眼淚忠於抑制不住地流了出來。

第一百五十九章 伊河(二)第二百三十一章 新市場(三)第一百十四章 遲來的接觸第四十三章 血河(六)第三百零一章 戰爭歲月(二)第六十二章 塔城煤礦(三)第三十五章 戰爭機器(四)第一百三十八章 商業與外交(一)第一百五十四章 後方(三)第二十四章 聖奧古斯丁(二)第一百八十章 渾水(九)第一百二十六章 亂局(一)第五十三章 戰備之物資(一)第三十三章 大河以西(二)第二百二十九章 新市場(一)第五十九章 東岸主義(三)第二百七十四章 唯一的防守方式第十八章 濟南(一)第三百十二章 新的拓殖(二)第十七章 南方共同市場(二)第二百四十七章 清鄉行動第一百四十八章 亂局(十)第七十四章 探險船隊的出發第三百十八章 軍隊與財政(三)第一百六十八章 製革第一百五十七章 序曲(三)第七十五章 南方戰區(二)第十章 貝齊米薩拉卡人的噩夢(二)第三十八章 濟南(五)第六章 風起雲涌(三)第十一章 新移民(四)第二十二章 漂洋過海(十二)第二百六十六章 網(四)第三百九十八章 西班牙的凜冬(一)第五十章 南非駐屯軍第三百七十章 智利南部的老朋友第八十二章 東方港的奧斯曼人(二)第十四章 暴風雨前的寧靜第七十三章 目標:蘇伊士港(一)第二百章 山雨欲來(二)第六章 鴨子湖(二)第四十九章 火地島之行(下)第九十七章 山間的戰鬥(三)第一百三十八章 商業與外交(一)第十六章 善後處置(二)第三百十七章 軍隊與財政(二)第五十六章 波爾多風雲(十三)第四百八十四章 商品化的農業第五十七章 黑水大開發(三)第三百九十八章 西班牙的凜冬(一)第九十一章 再次出航前的準備(一)第七十四章 探險船隊的出發第三百八十三章 東線無戰事(一)第七十八章 偉大的航行(三)第一百十章 煙臺(五)第三百四十四章 冬日(四)第三百四十八章 判斷(一)第一百四十九章 亂局(十一)第二百二十八章 瘋狂的棉花第五十六章 南方的英國人(四)第九十一章 登萊第三章 艱難的開始(一)第五十三章 波爾多風雲(十)第三章 荷蘭紀行(一)第三百七十九章 秘魯艦隊的絕唱(二)第九十六章 遠航船隊第一百零五章 新華夏、新危機(一)第六十五章 艱難的工業進步(三)第四十八章 恢復性發展(二)第七十八章 偉大的航行(三)第二百零九章 血肉磨坊(八)第九十八章 重返黑水港(二)第三百零五章 第勒尼安海(二)第一百零五章 打草谷(二)第三百六十三章 不能放棄的土地第四百九十章 風起雲涌(二)第四百八十六章 漂洋過海(十)第三百八十九章 大帥的臨別獻禮(二)第四百七十二章 從南到北(一)第七十八章 邊貿市場(一)第四十九章 金融市場(一)第五十六章 “破浪”號的首航(一)第一百七十七章 渾水(五)第二十四章 漂洋過海(十四)第九十三章 南方戰區(五)第九十四章 馬島開發計劃(二)第四百四十四章 漂洋過海(七)第四百十六章 抱犢崮第三百零一章 戰爭歲月(二)第八十三章 東方港的奧斯曼人(三)第四十三章 這就開戰了?第三十二章 不期而遇(二)第二百十一章 遊擊(一)第一百六十二章 羅洽(一)第一百四十二章 南方戰區(十)第六章 安齊拉納納(六)第四百八十八章 後勤與馬政第四百四十五章 共和寨第一百六十章 西印度洋(十四)第六十九章 農業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