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大建設(四)

5月1日。鍊鋼車間。

“點火!”馬甲看着熔煉爐內一字排開的5個石墨坩堝,氣定神閒地下令。

熔煉爐剛剛建成、烘乾沒幾天,馬甲就急不可耐地進行了鍊鋼車間的第一次鍊鋼,而此時圖紙上的蓄熱室、管道、煙囪、鼓風機等設施還沒影呢。幾個移民苦力使勁推拉着木匠臨時趕做出來的人力風箱,從投料口往爐內鼓風,旁邊有人隨時替換。

熔煉爐內擺放了5個50#坩堝,原料爲廢鐵、廢鋼和石灰,使用無煙煤(白煤)燃燒加熱。隨着煤炭的燃燒,爐內逐漸升溫,火焰顏色開始由一開始的暗紅色慢慢轉爲橘紅色。

“火焰轉爲橘紅色,說明現在爐內溫度已經接近1000度。”馬甲趁機向身後一幫人開始傳授知識,就連瑞士鐵匠皮埃爾也湊在邊上似懂非懂地聽着,然後驚奇地看着爐內。

此時蓄熱室還沒有建成使用,加熱熔化的過程比較緩慢。差不多過去了一個小時,此時坩堝內的廢鐵、廢鋼已經熔化了很大一部分,熔化的鐵水開始有些沸騰,且不時冒出縷縷藍色的火焰,這是反應生成的一氧化碳在燃燒。

“打開爐門。”又過了一會,馬甲開口道。

兩名穿越衆上前打開了耐火磚製成的爐門,一股幾乎將人烤焦的熱浪撲面而來。馬甲拿了根長勺,將浮在坩堝內鐵水錶面的夾渣撈出。

“這些爐渣的主要成分是磷酸鈣和硫化鈣,是由鐵水裡的磷、硫與石灰反應生成的。”馬甲指了指扔在水裡的爐渣,道:“鐵水裡的磷和硫不除掉,會極大地影響鐵的質地,會使鐵變脆。”

隨後他又拿起一根長鋼釺在每個坩堝內使勁攪拌,攪拌完了後隨即命令關上爐門,然後對着衆人道:“攪拌能加快鐵水的脫碳反應,使鐵裡面的碳更容易與氧氣結合生成一氧化碳燃燒掉。”

看看還有段時間,馬甲乾脆和衆人講了講生鐵、熟鐵和鋼的區別,又講了講鍊鋼需要注意的事項。現場教學完畢後,馬甲估摸着從點火倒現在過去兩個多小時了,便走到觀火孔旁朝裡觀察,隨後又打開爐門撈了回夾渣看了看,便吩咐道:“可以了,把坩堝一個個鉗出來,小心點。”

很快,10名穿越衆兩人一組,拿着坩堝鉗將石墨坩堝小心地鉗了出來,然後將鋼水倒入各個早已製作好的模槽中。然後緊接着又有人往模槽中的鋼水錶面鋪上一層石灰,石灰上又鋪上一層木炭,防止鋼水氧化。

一個坩堝一次可鍊鋼43公斤,5個坩堝就是200多公斤,有了這些優質高碳鋼水,很多困難都迎刃而解。比如生產鍛錘、鑽頭、齒輪、刀具甚至鎧甲這些大量需求優質高碳鋼的產品頓時有了着落。

彭志成、王啓年聽說馬甲這邊出鋼了,帶着來自瑞士的槍匠、鑄炮匠外加“翻譯”高摩趕了過來。幾名老外看着鍊鋼用的坩堝,又看了看邊上已經冷卻下來的鋼錠,一臉驚奇。此時的歐洲,還沒有辦法煉出液態鋼水,使用石墨坩堝鍊鋼也是100多年後的事情了。

“這鋼能用來鑄炮嗎?”彭志成問,高摩隨即用法語問幾名槍炮匠。

“理論上來說沒問題。鋼能夠比鑄鐵承受更大的膛壓,同等威力下,可以將炮身做的更輕。”炮匠弗朗索瓦仍沉浸在坩堝煉出鋼水的“奇蹟”中,不過對於這個問題的回答是毫不猶豫的。

“我們現在需要什麼炮?”馬甲問道,“這次煉的鋼含碳量也沒法測量,不過我估計肯定是在1%以上的。延展性雖然不如銅,但是成本也低啊。對了,一門炮要用多少鋼?”

“這個要看多重了。”王啓年回答道,“小口徑、短身管野戰炮還好說,重型攻城炮、要塞炮、艦炮就難說了,一噸到幾噸的都有。不過這是鑄鐵炮和銅炮的重量,鋼炮我不知道。”

“試試吧。多鑄幾門,多多測試。這樣就有譜了。”馬甲說,“只是這樣一來,我煉的鋼可不夠你們折騰啊。”

“呵呵,沒辦法。現在咱們可是有海無防啊。”王啓年笑了笑,“至少得先把岸防要塞炮鑄個十門八門出來安上。不然隨便來個幾艘炮艦,在碼頭外對着我們轟上幾炮,我們也吃不消啊。”

“陸軍野戰炮呢?”

“這個好說,目前以我們的陸軍規模來說,有幾門四磅炮就夠用了。當然了,你要是再給我們多造幾門要塞炮的話我肯定沒意見。呵呵。”彭志成開玩笑說。

“你有炮手嗎?以你們那幾十號人的規模,才能伺候幾門炮?”馬甲也笑着說,“對了,這次不是向庫艾特買了十門炮嗎?都是些什麼炮?”

“四門四磅野戰炮、四門八磅野戰炮以及兩門24磅艦炮,都是銅炮。”彭志成說,“我們可以在休息之餘多練一些預備炮手,省的真有人打上門來時措手不及。”

“這些人會鑄什麼炮?”馬甲問道。

“我之前問過了。他們都只鑄過一些小炮,三磅、四磅、六磅的,能鑄大炮的都是人才,待遇一般都很不錯,不會淪落到來新大陸來碰運氣的。當然了,就算他們這樣的人,也是我特聘而來的專家,是自由民,每個月付薪水的。”彭志成說。

“炮的事情先不談。槍呢?這次買的50枝火槍到底是什麼東西?火繩槍?”馬甲問。

“據說是最新式的蘇爾火繩槍。”彭志成嘆氣道,“我試放了幾槍,除了威力大了點外,精度和射速都遠不如我們的狩獵弩,射程兩者差不多,不過狩獵弩有連續射擊的能力。總之,對我們而言,這種火繩槍只能說是聊勝於無吧。”

“火繩槍?我記得燧發槍纔是這個時代的主流吧?”馬甲疑惑道。

“現在歐洲大規模裝備的還是火繩槍。燧發槍有是有了,但是還是小範圍裝備。不過說真的,現階段,燧發槍這玩意兒比弓還真強不到哪去。火繩槍也好、燧發槍也罷,優點就是便宜,士兵稍加訓練就可以上陣,還不消耗體力,這點是弓拍馬也趕不上的。”彭志成解釋說。

“可我們現在缺的就是人手。他們可以大量訓練炮灰,我們不行,我們每一個人都是寶貴的啊。我雖然不懂槍,但是也知道後裝線膛槍纔是王道。”馬甲看着彭志成說道。

“別看我,這些17世紀的槍械我也不懂。”彭志成苦笑道,“這幾個槍炮匠也只做過一些火繩槍,性能可能還不如我們買的這批呢,手藝怎麼樣也不清楚。”

“練!讓他們練!再多帶一些徒弟,不管火繩槍多差,我們也要試着自己造。”王啓年咬牙道,“大口徑炮也要鑄!不就是成品率低嘛,裂了炸了我們再回爐!”

在三位委員們爲了鋼鐵和槍炮的事在咬牙切齒髮狠的時候,一羣警備隊的新手們也圍着幾門野戰炮左看右看。參照最新編纂的火炮射擊綱要,他們將不停地練習清膛、裝藥、裝彈、瞄準、發射這幾個步驟,以儘快掌握這個時代火炮的發射技巧。

除此之外,火繩槍的使用也要儘快熟練掌握。雖然不要求穿越衆學人家玩什麼排隊槍斃,他們沒這勇氣,也沒這技術。彭志成的要求的僅僅是能放槍、會放槍,在敵人攻來時能躲在掩體裡射擊,就已經合格了。當然了,那幫瑞士移民裡很有些曾經的僱傭軍人,他們的軍事技能還不錯,必要時可以徵召起來作戰。只要許以重利,相信這些前僱傭兵們會很樂意爲穿越衆作戰的。

第四百十二章 且戰且退(一)第六十六章 頹勢與調整(二)第二百二十五章 西北走廊(一)第二百二十二章 經濟工作(二)第一百十六章 烏江之畔(五)第三十七章 戰爭機器(六)第三十二章 西進與鐵礦(二)第十二章 貝齊米薩拉卡人的噩夢(四)第三百零九章 熱那亞人的目光(三)第八十章 收割及預備役第一百六十四章 捕鯨(一)第二百八十七章 聖菲,指日而克!(二)第六十四章 非洲航線(續四)第十二章 南巴塔哥尼亞(五)第二百九十章 東地中海的盛夏(一)第二百零九章 血肉磨坊(八)第一百十三章 物資準備第四章 公司在行動第一百二十一章 打草谷(五)第一百三十四章 湖西(二)第十二章 南巴塔哥尼亞(五)第三十三章 大河以西(二)第九十七章 重返黑水港(一)第一百十八章 見聞(一)第三百九十二章 來自荷蘭的壞消息第一百六十九章 候鳥第六十五章 決戰:主題(三)第一百六十八章 製革第四百四十四章 漂洋過海(七)第一百零一章 本土的準備(二)第二十五章 百萬法郎戰爭(四)第三百五十七章 魏氏經濟學(二)第四十九章 波爾多風雲(六)第二十章 進擊的艦隊(二)第二十一章 帕斯奎爾家族第四十九章 波爾多風雲(六)第三百零六章 第勒尼安海(三)第一百三十八章 商業與外交(一)第八十五章 財富與銷贓(三)第三百六十一章 空虛的山東第五十一章 戰備之船舶(一)第五十三章 追逐戰(二)第二百零五章 血肉磨坊(四)第八章 大建設(一)第三百六十九章 意識形態第二百二十三章 經濟工作(三)第一百六十九章 候鳥第十六章 南方共同市場(一)第二百十二章 遊擊(二)第四百九十四章 篳路藍縷(四)第三十八章 濟南(五)第一百零九章 遠東根基第三十章 新華堡(三)第八十三章 東方港的奧斯曼人(三)第一百十一章 有線電報第一百五十三章 後方(二)第六十一章 炮艦外交(一)第七十三章 海軍與海盜(八)第三十一章 不期而遇(一)第三百五十九章 虎兕出於柙第五十九章 決戰:插曲(一)第三百四十九章 判斷(二)第四章 新起點(四)第三百十六章 軍隊與財政(一)第三百零五章 第勒尼安海(二)第一百八十章 渾水(九)第一百九十八章 卡法(二)第五十二章 運輸工具的革新第一百八十二章 影響(一)第四章 安齊拉納納(四)第二百七十七章 將軍的報告第四章 安齊拉納納(四)第三百二十三章 策應(四)第四十五章 貿易與殖民(四)第一百二十四章 航段第十章 南巴塔哥尼亞(三)第三百六十章 震動全魯第三百五十三章 西地中海的盛夏(二)第七十二章 海軍與海盜(七)第三百九十三章 來自荷蘭的好消息第六十九章 不速之客第四百四十七章 岱山島第二百五十三章 變幻的風雲第十二章 新發展(一)第四十一章 河中堡的困境(五)第五十四章 漂洋過海(十六)第四十一章 河中堡的困境(五)第一百四十一章 商業與外交(四)第四百八十章 南鐵公司(三)第二百二十六章 西北走廊(二)第十五章 軍部的獨走第四百八十四章 商品化的農業第四十三章 貿易與殖民(二)第八十章 收割及預備役第一百二十章 見聞(三)第三十二章 西進與鐵礦(二)第四十二章 平安堡(四)第十七章 混亂與秩序(三)第三十六章 戰爭機器(五)第一百七十五章 渾水(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