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7 新官上任

崇禎皇帝御駕親征之時,京行大運河已經結冰了。不過他最終還是選擇先沿京行大運河南下,到沒有結冰的航道之後就坐船南下到長江,再逆流而上入四川,從四川匯合鄭崇儉所部一起入雲南。

之所以這麼選擇,說到底,還是因爲糧草物資的原因,繞一個圈,從江南這邊,還有長江沿線走,這些省份就能供應得起大軍所需之糧草物資,對當地民生的影響也就最小。另外,軍隊趕路也不至於太疲憊。

不過這麼一來,到雲南昆明就是猴年馬月的事情,至少需要兩個月時間。但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誰讓雲南這個犄角旯旮的地方離得那麼遠。

當然了,也是因爲離得太遠,道路又不好走,因此這邊的消息才閉塞。要不然,崇禎皇帝就不信,那些土司知道他領兵打仗那麼厲害,還敢再造反?

不管怎麼樣,這次到雲南,就把雲南這地盤給重新梳理一遍,徹底改土歸流,誰要是不服就打誰,趁着俺這個大明皇帝有金手指,就不把問題留給後世子孫了。順帶着,看看那個洞吾有沒有機會,如果有機會的話,就這一次一併征服,大明也就有通往印度洋的出海口了。

想着這些打算,崇禎皇帝就一路南下了。

…………

與此同時,福建海防遊擊鄭成功已經到達福建,先拜訪了福建巡撫。

此時的福建巡撫是吳之屏,在原本的歷史上,就他本身而言,並沒有多少作爲。滿清南下之際,率領全省百姓投降滿清,然後辭官歸隱。

不過他的兒子吳爾壎,卻是一個有名的忠臣。崇禎十二年中舉,崇禎十六年中進士,被授翰林院庶吉士。崇禎十七年京師淪陷的時候,他在京師,乘亂離京南下。

當時吳之屏擔心兒子,就委託吳爾壎的好友,海寧舉人祝淵尋訪。吳爾壎爲表爲國盡忠的決心,斬斷一手指交祝淵帶回崇德洲泉老家,並寫下一封家書:“國仇未雪,兒不還矣!”

京師淪陷後的第二年,吳爾壎在揚州之戰中身負重傷,最終投井自盡,屍骨無存。家人將吳爾壎先前所寄一指及衣冠一套,葬於洲泉鎮北的北道橋附近,後人便將此墳稱作“一指墳”。

順帶說一句,他的這個好友祝淵也是同年在杭州淪陷時殉國。

當然了,在這個位面上,這一切都沒有發生。

吳之屏可以說是親切地接見了鄭成功,直誇他年輕有爲。

當了福建巡撫多年,他比任何人都知道鄭家在福建的勢力有多大。如今更是不同往日,不但家主鄭芝龍在爲國征戰,而且最爲關鍵的是,這個鄭成功本身的前途就更爲遠大。

鄭成功這名字,是皇帝御賜,又被選爲太子陪讀,在京師一待就是好幾年。如今更是被皇上直接選派爲海防遊擊,可以說這起步非常高了。

對於中丞大人的親近,鄭成功倒也沒有自傲的地方。他知道,如今他的這一切,都是源自於父蔭,人家是看在他爹,還有皇上的面子上,纔會對他這麼親近的。

爲此,他更是心中打定主意,一定要漂亮地完成皇上交代的事情。

在他傳達了崇禎皇帝的旨意之後,吳之屏二話沒說,立刻答應全力配合,讓他安心訓練水師,早日完成皇上交代的事情:消滅或者驅逐佔據臺灣的紅夷。

甚至他都義憤填膺地說道:“這些紅夷仰我大明鼻息,卻沒想如此狼子野心,竟然敢和倭國串通起來和大明作對,真是狗膽包天了!”

鄭成功也是附和,早已打定主意,不是驅逐他們,而是要消滅他們!

他之後很快就離開巡撫府,日夜兼程,趕往廈門的大本營。

此時,主持鄭家船隊的是鄭鴻逵,也就是鄭成功的四叔。

他在鄭成功到達廈門之前,就已經從朝廷所發的邸報上知道了新任海防遊擊是他侄兒,對此,自然是不會抗拒的。甚至在接到消息之後,他還領着手下各路首領一起出城迎接。

“參見大人!”

“見過大人!”

“……”

都是看着鄭成功長大的,這一見面之下,他們都樂呵呵地行禮。鄭鴻逵倒是沒有,不過看着已經是英氣勃勃的鄭成功,也是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對此,鄭成功一點都不敢有倨傲之心,連忙翻身下馬,抱拳說道:“各位叔伯,無須行禮。我們前往衙門議事如何?”

這剛到的第一面,一開口就是要衙門議事,讓這些迎接他的人都感覺到有點突然。

鄭鴻逵見了,就笑着說道:“公事先不急,我們這些叔伯都給你預定了酒席,走,先去慶祝下吧!”

“是啊,小公子如今衣錦還鄉,一定要好好慶祝一番!”

“沒錯,你爹當年混了多少年才得了海防遊擊,如今公子可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可喜可賀的事情,先喝上三大杯如何?”

“……”

聽着這些話,鄭成功無奈,稍微提高了一點聲音,嚴肅地說道:“我剛纔已經說了,先衙門議事。”

他這反應,又讓鄭鴻逵等人愣住了。就感覺,他有點倔。該不會是新官上任,要燒三把火吧?

看到四叔的表情有點不好看,鄭成功便知道自己有點急了,便連忙解釋道:“我有皇上旨意,有要事要辦。等回頭辦好了這個差事,我請各位叔伯,到時候必定一醉方休!”

接風洗塵這種事情,也要講究個你情我願,要是這正主都不樂意,那就沒意思了。更何況還有皇帝旨意,那也沒人敢不當回事。不過,不管怎麼樣,總有點敗性子。

這也是鄭成功沒有經驗,要是他爹的話,估計當即應下,一起去酒樓大吃大喝,甚至可能先喝上三杯之後,纔會說正事,既照顧到了他們的面子,也沒有耽擱公事。當然了,雖然有點不正式,可只要事情能順利,又有誰會在意這些細節!

沒過多久,就到達衙門,海防遊擊的關防印信也正式交給了鄭成功。

大堂內,鄭成功坐在他爹曾經坐過的位置,鄭鴻逵就站在他身側,其他頭領都位列兩邊。鄭成功看着這一切,表情嚴肅地說道:“登萊水師如今在朝鮮釜山和倭國打仗,朝廷收到消息,有紅夷戰船和倭國水師一起攻打我大明的登萊水師。因此皇上下旨,讓本將剿滅臺灣大員的紅夷,以彰顯國威!”

一聽這話,底下人都愣住了。

鄭鴻逵率先回過神來,立刻問道:“你爹怎麼樣,有沒有事?”

“應該沒有!”鄭成功聽了馬上回答道:“皇上早就有所佈置,登萊水師總兵想必能應付!”

這小子,當了官,還真這麼公事公辦,連爹都不叫,張口就是登萊水師總兵了?鄭鴻逵心中想着,不由得稍微有些意見。

不過這些事情,並不是他最在意的。他第一時間就問鄭芝龍那邊情況怎麼樣,得知應該沒事之後,心中便放心不少。如果回過神來,他也是惱了。

誰不知道登萊水師是他大哥統領的,大部分戰船和水兵也都是從福建這邊調過去,都是鄭家的人。就算別人不知道,紅夷是絕對知道的。竟然還敢和倭國勾結在一起對付他大哥,這還得了!

相對於鄭鴻逵的這種想法,底下的這些頭目的想法卻各不相同,紛紛發言迴應。

“大人,別是收錯了消息吧,紅夷好好地和我們做生意,怎麼就敢和我大明爲敵?”

“對啊,前不久都還做成了幾筆生意的,他們怎麼就跑去和倭國勾結了,從時間上看,應該不可能吧?”

“……”

說這些話的頭領,多是和紅夷打交道的那些。至於其他人,就沒那麼客氣了。

“什麼,這是皮癢了又想找抽麼,竟然還敢和我們爲敵?”

“皇上既然已經下旨,那就滅了那些紅夷便是!”

“就算不滅了他們,也要打得他們以後再不敢和我大明爲敵!”

“……”

“啪”地一聲,驚堂木拍響,大堂內頓時變得非常安靜,所有人都有點詫異地看着鄭成功,他們沒想到,鄭成功竟然敢拍了下驚堂木!

鄭成功卻沒想那麼多,剛纔那麼吵鬧,沒法說事。此時見大堂上安靜了下來,便嚴肅地說道:“不管紅夷如何,皇上旨意已下,那就要好好去辦,此事沒有商討的餘地。如今該議之事,是如何剿滅臺灣大員之紅夷!”

看底下人都沒有說話,他就又補充說道:“來之前,本將已經去過巡撫府,中丞大人已經保證,一定全力支持本將剿滅紅夷!”

他說完之後,底下的頭領都沒一個說話,一時之間,場面顯得有點冷清。

見到如此情況,鄭成功不由得漲紅了臉。心中想着,該不會自己太年輕,被他們看輕了吧?

這麼想着,他便想直接點名。不過還好,邊上的鄭鴻逵瞧出了他的意思,便立刻開口搶先一步說道:“大人,你爹走之前留有重要東西給你,我剛想起來,就怕忘記,你先到後堂來拿一下吧!”

322 好機會565 深謀遠慮596 祖訓281 順勢加碼414 真不愧是秦地好漢256 狡辯244 兄弟178 新的任命(爲月票六百加更)345 明軍已經爛透了421 瑞雪兆豐年739 意外之喜(補昨天一更)684 勝了?796 宗藩297 未雨綢繆721 再戰780 回頭見981 太平72 老天都幫自己204 窮富(爲推薦票一萬加更)408 血債血償977 百萬大軍531 科技的種子423 貸款之意外214 形勢急轉直下706 抗明聯合陣線576 想要赤壁之戰819 出征舍朕其誰510 給建虜一個大大的“驚喜”430 曇花一現355 崇禎十四年到了916 敗了964 末日已經籠罩歐洲516 詭異402 陽謀240 皇上萬歲!604 解決問題329 先聲奪人466 烽火遍地313 明末最有爲官員之一7 懸而未決851 心不在焉463 威脅遼東腹地952 克倫威爾的對策758 豪格之威673 未必不是機會946 里斯本之戰659 紅夷大炮25 會改性子不成?829 突襲98 牛皮糖748 不是很囂張的麼?519 阿濟格的下場270 敲打648 熱血青年306 三人成虎254 懵了459 老奸巨猾776 明軍必死29 欺君875 大明第一代264 雁過拔毛745 來得好73 很難伺候了706 抗明聯合陣線702 就是要強硬922 你覺得誰會勝?872 有了733 嚇到了850 明奸34 拿本官的弓來147 無恥之極967 求來的鎮南城協議484 羣小表演946 里斯本之戰414 真不愧是秦地好漢896 搞定美洲739 意外之喜(補昨天一更)123 髒話891 隱憂636 崇禎皇帝的香火功德67 朕親自去187 打入詔獄嚴刑伺候629 此戰勝負已定489 朕撤你的職253 潰散96 兩世爲人的經驗看事情806 給你們一個機會675 發動人民戰爭605 自上而下的推進514 內訌403 一條狗的下場192 欺君之罪(爲堂主songsky加更2/2)206 打死數典忘祖之輩(爲推薦票一萬五加更)633 須佐銀礦299 力挺(爲六月四百月票加更)531 科技的種子323 讓人震驚的鹽政革新867 陷阱97 人心慌了852 不想當懿文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