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9 李存勖第二

說實話,崇禎皇帝這一次的御駕親征,其實還是有很大的壓力的。原因就如同其他人所擔心的那樣,這一戰,並不好打。

一直以來,他也沒有特別的頭緒,便用打草驚蛇之計,先讓蛇從草叢中跑出來,有了動靜,再看看是否能抓住這條蛇。

也是因此,崇禎皇帝的這一次御駕親征,那是大張旗鼓地來,而不再是像以前那樣偷偷地來。

當然了,除了打草驚蛇的原因之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讓崇禎皇帝放棄了以前那樣潛行。

因爲這一次的草原上,是建虜軍隊爲主。領軍的,又是滿清軍中比較有名氣的濟爾哈朗。建虜對於用奸細的手段,也是出神入化,濟爾哈朗肯定也很熟練。他們的戰事,至少有一半是靠着這種手段打贏的。更何況,此次戰事的起因,就是大明叛將柴時華勾結建虜所致。

如果再像以前那樣潛行的話,這一次是帶着磐石營出來的,不像騎軍那麼容易潛行。且在這麼長的邊關線,建虜的內奸肯定能探聽到消息。與其這樣,不如打草驚蛇更好一點。

這不,崇禎皇帝通過英俄爾岱和西林覺羅身上的甲級竊聽種子,已經詳細瞭解到了歸化城那邊的情況。

所謂知己知彼百戰百勝,這一點還真沒說錯。

崇禎皇帝只是知道了歸化城那邊情況,心中就有了對付建虜和蒙古韃子的想法了。

在榆林重鎮,大明開國以來,一直是防禦草原的重要邊鎮。因此,在這裡,都能找到草原上的相關信息,比如大概的草原地圖。都是有的。

崇禎皇帝在讀取西林覺羅身上的甲級竊聽種子信息後,參考着畫出了濟爾哈朗認爲萬無一失地路線。再度覈實一遍之後,他便把這份畫了路線的地圖連同他的一份旨意全都封好,讓隨駕的錦衣衛指揮同知伍忠,選取可靠之人,立刻秘密送往大同府,交給援剿總兵吳三桂。

而崇禎皇帝自己這邊,卻好像壓根不知道歸化城那邊正巴不得他領兵去攻打歸化城一般,一道道旨意,傳下去,大張旗鼓地,就是要去攻打歸化城。

榆林重鎮,一下變得非常熱鬧起來,各路抽調來的精銳,都在往榆林鎮集合。而從榆林鎮前往草原上的夜不收,也是進進出出地不停。還有從鄰近各府調來的糧草物資,也是一車一車地往榆林鎮這邊運過來。

不管是誰,哪怕是沒有打過仗的老百姓,或者路人什麼的,看到皇帝坐鎮在榆林,各路邊軍這麼大的動靜,糧草物資輸送個不停,就都知道,皇上這是要出兵攻打歸化城了。

不過有一個情況是比較奇怪的,至少在當事人眼中,是覺得奇怪的。

那些接到皇帝旨意的各邊軍中,都會得到傳旨天使口頭暗中叮囑的一句話:“抽調精銳必須慎重,諸事安排妥當,不得出任何意外。寧可晚一點到達榆林鎮。不得因爲皇上在,就急急地趕往榆林。”

一般來說,皇帝在了,各邊軍中的將領,絕對不敢怠慢,肯定是在接到旨意的第一時間抽調精銳趕過去的。然而,不再旨意中的旨意,卻好像是要他們把重心集中在安排當地諸事之後纔去榆林。這事情的重點,好像就是偏了啊!

不過口諭交代了,各路邊軍將領也不敢不遵,只能儘量安排諸事,檢查了又檢查,覺得沒問題了才趕去榆林。

這麼一來,那些不知道口諭的人看來,都道皇帝是真得沒錯,要佈置完他領軍出征之後的防禦,纔會安心出征。由此可見,皇帝是絕對要出關討伐歸化城的建虜。只不過這麼慎重地話,似乎集結軍隊的速度就慢了。同時也感覺,明軍的集結效率還真是有點低。

對於這樣的情況,不少人對此表示了憂慮。

雖然皇上在之前幾次,全都是展現了他英明神武的一面;可是,這一次呢?這種做法,雖然大軍出征之後,後方的安全會有保障,可是,最爲關鍵的,不是大軍出關打贏建虜的事情麼?這纔是重點啊!

如此低下的集結效率,根本就失去了兵貴神速的戰爭原則,關外的建虜肯定知道,從而做出應對。草原可不比遼東,這大軍出關,建虜肯定早就跑了,躲到了茫茫草原中,躲在暗處騷擾偷襲大軍。這樣的應對方式,用腳都能想到啊!如此一來,皇上還能如何應對?

越想,明軍這邊的將領和官員就越擔心。一開始,他們想着,皇上應該是自有打算,以皇上的英明神武,不可能看不到這點。可是,等了好多天之後,並沒有見到崇禎皇帝下發新的旨意,只是依舊在不緊不慢地集結準備中。

終於,他們等急了。又想起了皇帝在登基之後,有很長一些年,並沒有英明神武的表現。該不會,是皇上又迴歸平庸了吧?

這樣的例子,在歷史上曾有不少。比如說後唐皇帝李存勖,領軍打仗,那是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結果到了後來,卻是衆親叛離,身死國滅的下場。該不會,當今皇上又是第二個李存勖吧?

這麼想着,這些臣子就真急了,便開始找各種機會向崇禎皇帝勸諫了起來。

“陛下,兵貴神速,如此緩慢集結,消息必然泄露,與大軍出戰不利啊!”

“陛下,雖然如此部署,不怕建虜偷襲關內。可是,大軍出征草原就失去了突然性,建虜有了防備,如果避而不戰,大軍如何應對,糧草物資總有耗完的一天,又該如何是好?”

“臣懇請皇上三思,如今出關進攻歸化城,已經毫無勝算,還請陛下取消此次戰事。”

“……”

對於這些勸諫,崇禎皇帝都顯得漫不經心,似乎就不想理睬,實在被勸煩了,就隨意應付了事。

“朕打仗還用卿等來教?放心吧,朕自有妙計平建虜!”

“兵貴神速什麼的,只是兵家說說而已,不能一概信之。朕反其道而行之,結果肯定出乎建虜意料之外,這就是朕的戰法,妙不妙?”

“朕自領兵打仗以來,何曾有過敗仗,難道你等對朕領軍打仗,就如此沒有信心麼?”

“夠了,不用多說了,一切朕自心裡有數!”

“……”

崇禎皇帝對於臣子的勸諫,那是越來越不耐煩,甚至還有發怒的傾向,讓不少文官武將都有點失望。

不過聽皇帝說得如此自信,他們也只能再看看。結果倒好,崇禎皇帝乾脆躲起來不見他們了,于軍事策略卻一點都沒有改變。

這麼一來,不少人對崇禎皇帝的表現,就又變得憂心忡忡,感覺皇上的這一次御駕親征要出事!難道真應了那句話,將軍難免陣上亡?或者是人要聰明久了,就會盲目自信?就如同諸葛亮一般,就有街亭之敗?

在他們擔心的同時,明軍這邊的消息,也通過建虜細作和探馬,傳到了歸化城這邊。

阿濟格聞之,不由得哈哈大笑道:“明國狗皇帝也不過如此而已,你還真把他當英明神武的皇帝,真是笑話!”

他這話,是對英俄爾岱說得。

英俄爾岱卻是聽得有點狐疑,感覺這一次明國皇帝的表現,和自己印象中的那個明國皇帝表現完全不一樣。因此,他不管阿濟格的嘲笑,轉身看向濟爾哈朗,嚴肅地說道:“殿下,該不會明國皇帝在耍什麼陰謀詭計吧?”

說完之後,他想起阿濟格的嘲笑,就又馬上解釋道:“不說明國皇帝一戰而滅河套土默特部,光是他一戰而滅睿親王一萬多人馬,這絕對不是靠運氣能行的。而且末將親眼見過他,絕對是非常睿智的皇帝,那洞悉人心的眼神,末將如今都記憶猶新。這明國皇帝,絕非庸人!”

“哈哈,是不是被明國俘虜了一次,你就嚇破膽了?”阿濟格聽到,肆無忌憚地嘲笑道,“別扯以前那些沒用的,你來說說,明國皇帝在這草原上能出什麼幺蛾子?領大軍攻來的時候,茫茫草原,一眼就能看穿他想要怎麼做,還如何滅得了我們?”

雖然阿濟格說得沒錯,不過濟爾哈朗生性謹慎,心中卻還是有點擔心的,一如英俄爾岱所說。在沉吟片刻之後,他便嚴肅地說道:“令探馬和其他在關內的細作,不得懈怠,盯着明國皇帝的動靜,一有異動,立刻稟告!”

“遵命,殿下!”英俄爾岱聽了,心想皇上英明,確實該有鄭親王領軍纔好。要不然,阿濟格來領軍的話,就他被明國皇帝表象欺騙,肯定會連累大軍的。

邊上的阿濟格,果然對此不以爲然。不過濟爾哈朗是主帥,他發下這個軍令,阿濟格也無所謂。就見他的表現輕鬆了不少,就差直接說出來了。

濟爾哈朗卻還是皺着眉頭,他有點看不懂明國皇帝的做法,按理來說,是絕對不該如此的。搞不好,還真是要出什麼幺蛾子。因此,他在吩咐加緊打探明軍動向之外,又傳下新的軍令。

第一,歸化城這邊要加快動作,做好能隨時撤離的準備。所有的物資糧草什麼的,能帶走的一律帶走,決不能給明軍留下一星半點。用堅壁清野之策,讓明軍在草原上得不到一點補給。

第二,急令蒙古各族,還沒有抽調精銳到達歸化城的,再催,限定期限前未到的,按不遵大清號令,意圖造反論,滅族殺無赦。

濟爾哈朗相信,只要自己這邊做好準備,隨時能開戰。這樣一來,有草原的緩衝,就是明國皇帝有再多的幺蛾子,相信也不可能會得逞。

於是,他的軍令,立刻用最嚴厲的方式開始執行。

歸化城這邊,動靜就大了。糧草物資之類的,全都裝上車子,隨時能走。牛馬羊之類的,也轉移到青山腳下,也能隨時遠離歸化城。還有歸化城外的那些農田之類,都不再進行照料,並且做好了隨時毀掉的準備。

建虜大軍包括奉令趕來的蒙古部族精銳,也都是睡不脫甲,馬不卸鞍。如此嚴陣以待之下,看明國皇帝還能有什麼幺蛾子。就算他派兩萬明國騎軍瞞過關內細作,或者敢在關內細作送來消息之前突襲歸化城,濟爾哈朗也有把握,能在第一時間讓明國騎軍什麼都得不到,只能得到一座空城。

呵呵,明國曆史上那什麼驃騎大將軍的那一招,對大清是沒用的!

濟爾哈朗心中隱隱有點猜測,明國皇帝就是想用這一招。表面上緩慢集結來麻痹自己,實際上是用騎軍爲先鋒突襲,步軍再跟進。那個明國皇帝的御林軍中,不是有叫驃騎營的麼?由此可見,那明國皇帝就是對那什麼驃騎大將軍有想法,搞不好就會來這一套的。

於是,榆林鎮這邊的明軍,和歸化城這邊的建虜和蒙古聯軍,雖然一直沒有開戰。可雙方的交鋒,卻早已經開始了。

濟爾哈朗卻不知道,他的這些應對方式,通過甲級竊聽種子,被崇禎皇帝知道之後,便鬆了口氣,感慨一下這個濟爾哈朗還真乖,就真得按照自己所想得那樣去做了。不錯,等一段時間,他要是開始懷疑了,自己就可以再接着加料。

想着這事,崇禎皇帝就又在心中暗暗合計,吳三桂那邊,差不多也快得手了吧?

…………

再說援剿總兵吳三桂,當他突然接到崇禎皇帝的密旨時,不由得大吃一驚。他有點搞不明白,爲什麼皇上能拿到建虜押送人口物資回遼東的路線圖,甚至還說明了何人領軍,兵力多少。這麼詳細的軍情,怕是隻有建虜高層才能知道的吧?難道建虜高層都有皇上的密探了?

吳三桂是真得被震驚到了,感覺這真是太不可思議了!此時回過頭來想想,就感覺他舅祖大壽地做法還真是太不明智了,如果舅舅在天之靈能知道建虜高層有皇上的密探的話,是不是當初就不會有腳踏兩隻船,想在建虜和大明之間左右逢源的想法了?

452 天煞孤星(爲盟主岳氏肥牛加更4/11)298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831 意氣風發900 結盟243 投名狀272 爲百姓而戰649 血淚教訓882 國運之戰522 國家賠償431 世襲罔替592 不對勁啊742 給皇上的禮物872 有了775 糧草危機914 我是老花眼697 今昔之別415 攻防轉換33 逼急了627 榮耀的時刻到了!73 很難伺候了708 結盟43 找到了理由389 非得把這口氣給撒出來不可424 整頓內政411 賀瘋子123 髒話407 朕意已決592 不對勁啊78 東廠做事123 髒話211 圖謀河套(爲推薦票兩萬五加更)775 糧草危機65 休怪朕不客氣了4 五道金牌495 建虜並不笨675 發動人民戰爭890 不光彩的事情176 軍權在握(爲月票五百加更)411 賀瘋子976 煮酒論英雄897 人力有時而窮775 糧草危機400 千萬堅持住583 發誓314 天助我也818 迎頭一棒62 此事不妥527 授課874 最關注的事情200 統統抓起來(爲打賞次數300加更)630 雞血來了557 一夜白頭69 伍忠的表演377 又一個八百里加急(感謝丁尼格菲一候賽雷的萬賞)738 荷蘭人的經驗227 兩個決定(爲五月月票三百加更)326 無能廢物258 餘賊之議778 母老虎回來了815 投海自盡197 緝拿欽犯722 老漢奸840 收步軍559 炸毛的母老虎899 奧斯曼帝國838 被明國皇帝跑了768 你來我往122 不配當對手174 御前對話之建虜強軍(爲月票四百加更)616 生子當如孫仲謀237 大明官員學習的榜樣(爲五月月票八百加更)65 休怪朕不客氣了218 好日子還能不能過了?929 阿巴斯二世的死法4 五道金牌693 洞吾巡撫701 湯若望的勸說906 皇上到了635 狀元榜514 內訌921 方正化違旨不遵910 大明只有戰死的兵319 盼王師久矣792 瓜分世界597 人盡其才630 雞血來了680 還是那句老話了187 打入詔獄嚴刑伺候390 掃把星596 祖訓848 反攻明國927 坐井觀天625 兵力優勢417 本王不服啊!746 狩獵971 看大戲782 新的卦術660 離間27 混進去了267 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