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8 萬無一失

看到這些蒙古部族頭目的樣子,濟爾哈朗立刻回過神來,一聽到明國皇帝的消息,自己這反應有點過激了。這麼一搞,很是有點長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的意思。

於是,他便和緩了一點臉色,恢復了他一慣的表情對他們說道:“明國皇帝御駕親征,雖然本王不怕,可是本王擔心你們各部族會受到損失。方纔七嘴八舌地不成體統,此事,還是要好好商議一下才好。”

聽到這話,這些蒙古部族頭目就鬆了口氣,原來是這原因。於是,他們自然一個個表達對濟爾哈朗的感激。不過,他們顯然就走不了了,又回去歸化城開始商議最新的軍情。

到了大堂,問得更仔細了一些,便又多知道了一點消息。說明國皇帝已經傳旨給九邊重鎮,說在這一戰中立下戰功的明軍軍卒,便能選入明國京營。

聽到這個消息,濟爾哈朗的內心不由得更是感到有點沉重。

明國皇帝果然是厲害,就只是這麼一招,就能極大地調動明國邊軍的士氣。這一仗,還真是不好打啊!

這麼想着,他便嚴肅了臉對底下衆人說道:“明國邊關,能集結起來的軍卒,至少也有五六十萬,遠多於我軍。與明軍硬碰硬,非明智之舉。不過你等也無需擔心,明國皇帝御駕親征,顯然是衝着本王來的。”

蒙古部族的頭目也是面面相覷。他們當然明白明國皇帝的這個旨意對於明軍的士氣會有多大的提高。因此,對於濟爾哈朗的話,他們在贊同的同時也是鬆了口氣。有大清軍隊吸引了明國皇帝的注意,他們就相對安全多了。

然而,他們沒想到的是,濟爾哈朗隨即話鋒一轉道:“本王就坐鎮歸化城,看着明國皇帝敢不敢出關。只要他敢出關,本王就有法子,他就是來再多的軍隊,也叫他們回不了關內。不過大戰將起,所謂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本王決定,這一次的戰利品就不分了,全部用於本次作戰。另外,各部都要抽調精銳在帳下聽令。”

一聽這話,各蒙古部族頭目不由得傻眼了。什麼?到嘴的鴨子要飛了?這怎麼行!

於是,他們幾乎不約而同地開始訴苦了。反正還是那一套,就是比慘。說各自的部族,要是不帶這些物資回去的話,部族真要死人了。

聽着他們在七嘴八舌地喋喋不休,濟爾哈朗也不生氣,任由他們在說着,只是眼珠子偷偷一轉,瞧了一眼阿濟格,發現他的臉色越來越難看,他心中就更有底,完全沉了泥菩薩,坐在好像是在想着事情,並不發一言。

果然,阿濟格的暴脾氣決定了,他就不會有多大耐心。等了一會之後,他見濟爾哈朗還在考慮着什麼,便猛地站了起來,指着那些正在哭鼻子抹眼淚的蒙古部族頭目喝道:“你們好大的膽子,大清的軍令都敢不聽了?信不信我大清拍拍屁股回遼東,看你們怎麼去抵擋明國皇帝的御駕親征?”

對於打仗,阿濟格還是在行的,在一開口震懾住了這些蒙古人之後,他便又大聲喝道:“這一次的戰事,你們都有份參與,剛之前,你們也都說了立下多大的功勞。很顯然,明國皇帝就是衝着這個來的。你們這些部族,肯定是他要滅族的,否則如何給他的那些百姓交代?”

說到最後,他又惡狠狠地要挾道:“這天下,也就我大清才能打敗明軍,就憑你們?有本事去打啊?敢不聽大清軍令的,本王惱了就先把你們滅了!”

“……”各蒙古部族的頭目聽了,一個個面色都極其難看。說得這麼難聽,這面上都有點掛不住了。

冷眼旁觀這一切的濟爾哈朗,看到他們這樣子,便和緩着語氣適時開口說道:“你們放心好了,本王不會丟棄你們回遼東的。不過物資必須要留下,以備這次戰事。而且各族精銳也要抽調出來,就在歸化城聽令。”

說到這裡時,他就盯着蒙古部族的頭目們,又拋出了一個餡餅道:“明軍多是步軍,本王統領騎軍,只要明國皇帝敢仗着人多來攻打歸化城。不是本王誇口,實際上本王也從不誇口,定能讓明國皇帝再難逃回關內。”

頓了頓,濟爾哈朗的語氣又高了一分道:“諸位,你們想想,只要再打贏接下來的這一戰,關內的花花世界,明軍可還有抵抗之力?是不是就任由我們去取了?到時候,你們部族還能缺什麼?”

說實話,他其實是知道這些蒙古部族情況的。雖然沒有這些蒙古頭領們哭訴得那麼誇張,但是,各族的日子,因爲要負擔大清的糧草物資,還要抽調人馬過來策應,確實已經過得很苦了。

可是沒辦法,明國皇帝在這個時候御駕親征,這一戰,也是必須要打的。草原不像遼東,這一邊,還真不怕明國皇帝的御駕親征。明國的步軍來得越多,其實就越容易擊敗明軍,這一點,濟爾哈朗心中可以非常確定。

而要是明國只出動騎軍的話,就憑明軍的戰馬缺乏,能有多少騎軍?頂天了也就兩萬左右吧。而大清這邊,光是大清軍隊就是一萬多,再從蒙古各族中抽調精銳,要組成兩萬的騎軍,不要太輕鬆。只要自己願意的話,五萬騎軍都是隨便可以召集來的。到時候,斷了明軍的糧道,在這茫茫草原中,絕對能磨死明軍,根本就不用苦戰。

正是基於這個想法,濟爾哈朗纔不得不要再威逼利誘一次蒙古各部族,要他們也參與到這一戰中才行。

此時,各蒙古部族的頭目聽了他的話,展望下未來,好像確實非常誘人。可是,眼下該怎麼過?都已經快馬回去報信,說打了大勝仗,回頭馬上就能帶回很多戰利品的。結果不但不能帶回戰利品,而且還要再從族人的嘴中掏吃得出來,這真得有點難以交代!

這麼想着,他們又看到了冷着臉,盯着他們的阿濟格,頓時心中又一涼。明國皇帝御駕親征之際,要是自己敢不聽大清的號令,搞不好這個阿濟格還真會滅族立威。

他們心中非常清楚,大清和明國是不一樣的,誰要敢惹毛了他們,那是追着打的,滅族也是非常有可能的。反倒是明國那邊,打不過明國立刻認慫,上表多說些好話,基本就能應付過去的,說不定還能得明國封王,給點賞賜什麼的。

只是這一次,好像打得明國有點疼了,連皇帝都御駕親征了。這種時候,明國皇帝估計也在火頭上,一如阿濟格所說,明國那邊也是要報復的。

這些蒙古部族的頭目們,想來想去,發現他們其實就沒有別得選擇。互相用眼神交流了一下,又看看冷麪盯着他們的阿濟格,最終都一起向濟爾哈朗迴應,表示願意聽從鄭親王號令。

於是,濟爾哈朗又安慰了他們一會,就讓阿濟格陪着他們,重新去把那些東西要回來。

等他們一走,邊上站着的英俄爾岱,帶着一絲憂慮開口對濟爾哈朗說道:“殿下,明國皇帝既然敢來,肯定是有什麼憑藉的。一旦出邊關來攻打歸化城,這歸化城怕是守不住的。”

“嗯,本王知道。”濟爾哈朗聽了,卻是贊同地點點頭道:“此次戰事,怕是不能硬碰硬,只能是引誘明軍在草原上耗盡糧草物資而後再退軍之時,纔是決戰的好時候。”

說到這裡,他看向英俄爾岱道:“遼東那邊物資緊缺,皇上也肯定盼着能從外面得到補給。本王這邊剛好有一些,就派人送回去。明軍打過來,守不住歸化城時,也不會便宜了明軍!”

聽到這話,英俄爾岱有點詫異,連忙問道:“殿下,這些可都是剛纔從各蒙古部族手中奪下來的。要是他們知道殿下把這些人口物資都送去了遼東,怕是對殿下,對大清會有非常大的意見。”

一聽這話,就見濟爾哈朗笑了起來,看着好像是個老實人,此時卻笑得有點奸詐了,就聽他回答英俄爾岱道:“無妨,等到時候本王給他們答覆,說是拿這些人口物資去向皇上請兵就是。大清軍隊再開拔過來,明國皇帝就更難贏了,這一點是三歲小孩都知道的事情。不過其實就不用皇上派兵,相信歸化城這邊的戰事,會先一步結束。”

“……”聽到這話,英俄爾岱不由得無語,同時,也對濟爾哈朗佩服得五體投地。難怪濟爾哈朗雖然不是先汗的親兒子,卻能一直位列大清八大貝勒之一,皇上開國之後,又得封親王之尊。

這一次,明國皇帝御駕親征,想要來攻打鄭親王所領的草原聯軍,恐怕是赤壁之戰的翻版了。

就這麼定下了初步的方案後,濟爾哈朗就派出了大量的探馬,前去打聽明國皇帝的消息。當然,英俄爾岱這邊也沒有閒着,他也想着法子,通過叛將柴時華這邊的關係,也往邊關那邊去探聽消息。

總之,最爲重要的是,一定要知道明國皇帝的動向,這是打贏戰事的首要條件。

與此同時,從寧夏那邊搶來的人口物資,又從蒙古各部族的手中全部拿了回來。還讓他們立刻回去安置本部族人,然後抽調精銳迴歸化城聽令。

等蒙古人一走,濟爾哈朗挑選了最精壯的奴隸,把遼東積蓄的糧草物資儘量擠出來,準備運往遼東。

一切準備就緒,濟爾哈朗召來柴時華,和藹地對他說道:“你此次立下功勞不小,本王也曾有過承諾,因此,此次押送人口物資前往遼東,就由你來負責,一路上聽從他的安排,前去遼東覲見。”

說着這話的時候,濟爾哈朗指了一下站在邊上的一名建虜頭目。意思就是說,這次押送人口物資的隊伍,是由這建虜頭目坐鎮,但具體的事情,就要柴時華來負責了。也就是說,那建虜頭目是領導,他是跑腿的。

柴時華是明國叛將,肯定不願面對明國皇帝御駕親征的。而跑去遼東邀功請賞,這正是他最盼望的事情。因此,這一聽之下,頓時大喜,又連忙卑躬屈膝地請教那建虜頭目。

這個建虜頭目,就是隨着英俄爾岱一起過來歸化城這邊的西林覺羅。

英俄爾岱奉了皇太極的旨意過來,沒有新的旨意之前,是不好回遼東的。而這邊馬上要打大戰了,不管是濟爾哈朗還是阿濟格,也不可能走得開,就算是他們手下將領,也同樣如此。但是,英俄爾岱帶過來的,卻沒這個問題。剛好西林覺羅的官位最高,就由他押送人口物資回去了。

在西林覺羅和柴時華互相介紹認識之後,濟爾哈朗又對他們叮囑道:“如今這邊馬上要打大戰,本王沒法抽調太多的兵力給你們。因此,押送的軍隊,就由柴總兵這邊負責。你放心好了,打着我大清的旗號,蒙古草原上,還沒有哪個部族敢眼紅而動手的!”

如今,在草原上,至少在中西部草原上,大清赫赫威名,可不是吹出來的,而是打出來的。因此,柴時華對此很是放心。

而後,濟爾哈朗又補充說道:“唯一可慮的,是明國邊軍。因此,本王給你們劃了一條路線,離明國邊關遠一點走,就不會有事。”

說着,他就給柴時華和西林覺羅詳細說了他們的行軍路線。

這條路線,是濟爾哈朗經過深思熟慮,詳細考慮過周邊的蒙古部族情況,還有明軍可能的情況等等,最終的出來的一條路線。至少在濟爾哈朗看來,就是萬無一失了。因爲他甚至連蒙古部族都考慮,儘量避開了,免得他們看到後心裡發堵。

全部交代之後,濟爾哈朗甚至親自送了他們出發。

看着這支隊伍遠去,他心中不由得暗道:“皇上,臣弟雖然無能,也好歹能幫到您一點。這些人口物資只是開胃菜,等打贏了這次戰事的話,相信遼東的困境就會迎刃而解了。”

他卻不知道,他的所有這些部署,都通過“金牌臥底”身上的甲級竊聽種子,全部反饋到了崇禎皇帝這邊。

773 一把老骨頭534 國士無雙503 迎刃而解263 沒有虎軀一震的劇情423 貸款之意外181 晉商有麻煩了(爲堂主文淵閣大學士餘加更1/2)427 只是想靜靜496 夜襲772 叛變459 老奸巨猾5 吏治與錢糧279 一石二鳥402 陽謀624 世界第一322 好機會632 一命嗚呼342 你可知罪428 盛京之亂(爲盟主岳氏肥牛加更2/11)263 沒有虎軀一震的劇情749 實在太欺負人了420 殺!375 原來是個數典忘祖之輩843 打賭不977 百萬大軍528 落後就要捱打552 破釜沉舟之戰683 見識811 就這麼完了329 先聲奪人234 天可汗都沒用273 畢懋康和宋應星845 皇上做法633 須佐銀礦530 掌舵413 要想出城,就從老子身上踏過去348 負隅頑抗714 隨便玩128 惡報841 這是什麼情況?230 不好,中計了298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458 艱難的抉擇365 不順利纔好201 皇上是暴君麼403 一條狗的下場793 生育之策268 馬祥麟和吳三桂的安排890 不光彩的事情546 奴婢心思陰暗了924 打怕了344 大明密探982 摻水糊弄人919 橫批今非昔比593 似曾相識913 希望252 最爲輝煌的時候到了786 說滅你就滅你583 發誓268 馬祥麟和吳三桂的安排231 皇太極的謀劃(爲五月月票五百加更)99 節操呢747 當這個總督太難了388 因緣湊巧34 拿本官的弓來781 爭辯877 誰在坑我?190 難眠一夜(爲堂主相逢即相殘加更2/2)852 不想當懿文太子179 大收穫了25 會改性子不成?500 當避敵鋒芒爲要919 橫批今非昔比426 誰讓他血多822 結束這該死的戰事776 明軍必死576 想要赤壁之戰118 君臣關係524 吊打范文程814 又被震驚了184 謀逆763 偷襲得手331 傻眼了882 國運之戰139 血債血償(爲唐鐵光盟主加更1/11)664 看猴戲476 宣撫極西之地140 朝堂之辯318 明軍打來了啊啊啊345 明軍已經爛透了898 大明皇家學院605 自上而下的推進21 悔不當初839 前所未有的壓力907 死得意外338 金牌臥底141 想來就來想走就走(爲唐鐵光盟主加更2/11)568 看來倭人還是很重視他們的盟友759 賦詩一首324 滿清後宮慘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