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91 折騰得好

漢城王宮,原本光海君召集羣臣議事的大殿,在之前的時候,光海君自己只知道吃喝玩樂地享受,並沒有用;而多爾袞也沒有用,似乎是對於朝鮮方面的尊重。

然而,此時,這座大殿內,幾乎站滿了人。不但有滿清各級頭目,也有朝鮮的文官武將,兩邊分列,互相之間,都有點好奇,不知道多爾袞如此大動干戈是要幹什麼?

按理來說,明軍夜不收都出現在漢城城外了,這個時候應該是軍議如何對付明軍纔對。可從一些細節上看,卻似乎又不是這個事情。

滿清各級頭目中,不但是駐守漢城的那些,還有從別的地方匆匆趕來漢城的;朝鮮君臣這邊,幾乎所有高品級的都在場,之前裝病裝死的,也是被多爾袞派人從家裡直接趕了過來。

之前明軍剛來的時候,都沒有這樣的陣仗,這個時候搞得這麼隆重,會是什麼事情呢?

許多人在竊竊私語,隨後就看到多鐸和阿濟格帶着興奮,從後殿轉了過來,站在百官的最前面。

注意到這個情況的人,就更是奇怪了。如今大敵當前,爲什麼多鐸和阿濟格竟然感到高興?他們兩人,當時聽到明軍從仁川登陸時,可是嚇壞了的啊!

在衆人納悶之際,多爾袞終於從後殿大步而出,行動果斷,神情肅穆,坐上諸位,等衆人行禮完畢之後,他便掃視着底下衆人,大聲喝問道:“明軍不日來攻,諸位可有良策退敵?”

這個問題一問出去,頓時,不管是朝鮮那邊,還是滿清餘孽這邊,都一個個低了頭。明軍實力強大,還能有什麼辦法?

當然,也有幾個滿清頭目大喊着“死戰”之類的話,但讓人聽了,卻有點色厲內荏的感覺。

多爾袞看到這個情況,沒有出乎自己的意料,心中很是嘆了口氣。於是,他把目光看向自己的弟弟。

多鐸收到信號,也不猶豫,立刻出列,大聲奏道:“殿下乃是先皇所立之皇太弟!如今大敵當前,國不可一日無君,臣弟懇請殿下登基爲帝,我大清勇士必定誓死捍衛陛下,捍衛大清!”

“對!”阿濟格也跟着出列,大聲奏道,“殿下登基,羣龍有首,我大清必定能士氣大振,明軍遠來疲憊,必不能久戰,此戰,我大清必勝!”

聽着最上首這兩人先後提及這事,頓時,所有人都明白過來,多爾袞爲什麼要召集這麼多人來議事了。

如果說以前不敢登基爲帝,是怕明軍聞訊立刻來攻,可此時明軍已經打過來,也就沒有這個顧及了。另外一個,確實能提振大清士氣。畢竟大清有了皇帝,那就是有了主心骨。皇帝和皇太弟的區別,還是非常不一樣的。

有人這麼想着,但也有人不是這麼想着。比如,有的人想着,多爾袞這是狗急跳牆了,趁着明軍攻進城來之前,好歹要過一下當皇帝的癮!此類想法的人,多以朝鮮官員爲主。

不過表面上,當多鐸和阿濟格表態之後,其他人也全都跟着表態,這種時候,沒有人會蠢到反對,甚至連不附和都不敢。

多爾袞看到殿下這麼“擁護”,意見非常地一致,態度非常地誠懇,便嚴肅着臉點點頭,伸手示意安靜,而後大聲說道:“大清多事之秋,如今可以說到了生死存亡之際,孤即爲大清皇太弟,便得把大清的這份重擔挑起來……”

說着這話時,就似乎想讓人感覺,他這是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的大無畏勇氣,說到後來,他忽然又加重了一份語氣,斷然說道:“孤決定,順應民心,登基爲帝!”

一聽這話,殿內所有臣子都似乎很開心,紛紛激動了起來。大清,又要有皇帝了!

有人正想算算,什麼時候是利於登基的。就聽到多爾袞又大聲宣佈道:“如今大清危急,漢城危急,朕決定,擇日不如撞日,朕即日登基爲帝,以御明軍!“

他這話一說出口,大部分朝鮮官員頓時目瞪口呆,這登基爲帝的大事,也能擇日不如撞日?

相對來說,滿清各級頭目卻沒有這麼多講究,大部分都興奮了,其中多鐸更是大聲喊道:“陛下英明,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他都喊出了這個,其他人自然也搶着喊了。當然,有反應快的,立刻便跟着喊了;也有目瞪口呆中回過神來的,看到別人在喊了,纔跟着一起喊。一時之間,殿內鬧哄哄地,就像後世的菜市場!

就在這樣的場景下,有侍衛雙手捧來一個盤子,上面是一件龍袍,就披在了多爾袞身上,滿清第二任皇帝就此產生!

看到這個情況,殿內就算再愚笨的人,都知道多鐸帶頭建議多爾袞登基爲帝的事情,其實是一早就商量好了。就算衆人不擁護,多爾袞也必然要登基爲帝的。

想着這些時,就見披着龍袍的多爾袞,一身威嚴,吩咐“衆卿平身”後,就開始做喜聞樂見的事情了。

多鐸,封豫親王,世襲罔替!

阿濟格,封禮親王,世襲罔替!

遠在朝鮮的豪格,已當場封賞,是爲肅親王,世襲罔替!

還在朝鮮征戰的英俄爾岱封一等超武公!另外在場的滿清各級頭目,也一一封賞,至少都是官升三級。一時之間,就彷彿這些官都是不值錢的,一個勁地封賞。

不管明軍是否要打過來了,聽到自己被封賞,滿清各級頭目都非常地振奮,一個個跪地謝恩。不得不說,至少這些滿清頭目的士氣,一下就提高了不少。

誰也沒想到的是,在封賞完了滿清各級頭目之後,多爾袞轉頭看向朝鮮官員這一側,掃視着他們臉上羨慕的眼神,用不容置疑地語氣說道:“朝鮮雖爲我大清之藩國,但事實上,這幾年,我大清和朝鮮其實如同一家,已無多少分別。因此,朕決定,今日之後,已無朝鮮,諸卿,皆爲大清之臣子,從今以後,我大清和朝鮮,無分彼此!”

這話一說出來,頓時就驚到了一大批人。特別是在前面站着的光海君,更是神情複雜。

雖然多爾袞確實說得有道理,這幾年來,朝鮮就是多爾袞說了算,朝鮮,其實早已名存實亡。可不管如何,至少名義上朝鮮還是一個國家,有國王和臣子。

雖然光海君在以前選擇投靠了滿清,雖然他在滿清的幫助下,殺光了仁祖一脈,甚至都殺光了其他王族子弟,但要是朝鮮真沒了,他還是非常地震撼的。李氏王朝斷送在他手裡,以後死了,怎麼去見列祖列宗?

可有意見又怎麼樣,朝鮮的事情,本來就是多爾袞說了算。如今他決定了,誰敢反對?不要命了麼?

以前的時候,或者還有硬骨頭的朝鮮臣子,當年皇太極領兵征服朝鮮的時候,就殺過不少。可也是因爲如此,那些硬骨頭的臣子,早已被殺了,這朝堂之上,還能站着的,能一直忍受朝鮮一直由多爾袞做主的,又有哪個會是硬骨頭呢!

就在衆人心情複雜的時候,多爾袞忽然看着光海君,又開始封賞了起來。

光海君,封順承郡王,同樣世襲罔替!

吞併了朝鮮,給了光海君一個****,絕對不能算虧待了,但也談不上優待,算是延續他目前的榮華富貴而已。

不過多爾袞對其他朝鮮官員,封賞的規格,顯然就比較高了,比如,吳達濟,就被封爲從二品的戶部侍郎,算是戶部的副手。其他朝鮮官員,也多是六部尚書的副手等等。

對於這些封賞,不管是何人,光海君也好,其他朝鮮人也罷,不接受都要接受。

一陣鬧騰之後,滿清和朝鮮成了一家,殿內所有人,都有了新的職務,且只有高升,沒有降的。

做完了這些,多爾袞嚴肅了臉,大聲宣佈道:“漢城是爲我大清臨時之都,此名不妥以爲我大清都城,因此,朕決定改漢城爲盛京。等到將來,總有一日,朕會領軍打回遼東,奪回瀋陽。”

“盛京……盛京……”滿清各級頭目,都覺得不錯,有大清的味道,紛紛大喊了起來。朝鮮官員,不,如今也是滿清的官員,他們在多爾袞的注目之下,也無奈地跟着一起喊了起來。

李氏王朝沒了,連漢城也沒了!

ωwш ▪тт kán ▪c o

多爾袞並沒有耐心等,只一會,就伸手示意安靜,而後提高了聲音,異常嚴厲地說道:“朕就在盛京,身後是我大清之百姓,不能打敗明軍,則我大清又將陷於水深火熱之中。不說其他,你們可以看看,盛京周圍,有多少糧田,都是我們大清子民辛苦種出來的,眼見着豐收在即,眼見着我大清子民不再捱餓,眼看着我大清即將有美好未來,可明軍來了,你們說,能讓明軍肆虐麼?能讓明軍破壞糧田,殘害我大清子民麼……”

隨着多爾袞的一聲聲有力地反問,這些滿清各級頭目在剛剛封賞的刺激下,回想起之前的艱苦歲月,餓肚子的感覺,頓時一個個怒吼起來,迴應着多爾袞,堅決不答應,堅決要和明軍死戰到底。這個時候,還真聽不出這些滿清各級頭目的怒吼聲中,還有色厲內荏的感覺。

而後,隨着多爾袞登基爲帝,隨着他在就任皇帝之位時所說的話傳出去,一時之間,滿清上下,頓時激起了前所未有的士氣。甚至都讓他們忘記了新軍是明軍中最爲強大的軍隊,讓他們忘記了這幾年來從沒打贏過明軍,讓他們忘記了明軍是如此摧古拉朽地滅掉了遼東滿清……

至於朝鮮軍卒這邊,他們已經習慣了由滿清說了算。對於他們來說,眼下和之前,其實並沒有多大區別。因此,多爾袞登基爲帝的事情,對於他們的影響就要小多了。

當天傍晚,吳達濟就在聊天羣中把這個情況稟告給了崇禎皇帝,並且還補充道:“陛下,僞帝多爾袞依舊想着,讓臣組織人手把漢城之後的糧田都收了。他說由他守着漢城,肯定不會讓明軍越過漢城,讓臣儘管放心,搶收儘量多的糧食。”

“呵呵,他還真是自信啊!”崇禎皇帝看到,便回答他道,“這樣也好,你且先收,總比多爾袞放火燒糧要好些。這些糧食,朕不會給他的。”

吳達濟看到回覆,便又奏道:“陛下,不知道天兵休整如何了,臣以爲,當漢城如今還有些混亂之際,當儘早攻城纔是。臣看得出來,不少貪生怕死之徒都不看好滿清,都在打着自己的小算盤,只要天兵來攻,必會有所動作。”

“哦,這事朕知道了!”崇禎皇帝聽了,便淡淡地回了一句。

誰知吳達濟立刻又補上一條私聊道:“陛下,這些賊子根本不是心向大明,而是貪生怕死而已。對於這些人,以前幫着滿清在朝鮮做絕了壞事,都是死有餘辜的人,不能因爲他們臨陣投靠就放過他們。陛下,他們就是一羣衣冠禽獸,是一羣人渣……”

看到這話,崇禎皇帝便知道吳達濟是恨死了這些人,就又回答道:“嗯,朕心中有數。”

到這裡,吳達濟纔沒有繼續私聊,而是下線去忙碌了。

崇禎皇帝便也下線想着吳達濟提供的消息,對他來說,這個消息其實是有意外之喜的。沒想到多爾袞竟然在這時候登基爲帝,而且把朝鮮給吞併了。這樣一來,只要大明把滿清驅趕到倭國去,這滿清的地方就是大明的了,而不是從朝鮮那裡佔過來。從政治上說,也會變得名正言順,朝鮮這個太祖曾聲明過爲不徵之國的藩屬國,就將成爲大明版圖中的一部分。

至於多爾袞所謂的要堅守漢城,呵呵,那就讓他嚐嚐一萬多新軍的戰力,到底是怎麼樣的好了!

這麼想着,崇禎皇帝便又登陸了聊天羣,通過已經成爲錦衣衛千戶的高應元,向曹變蛟和馮德華下達了進攻的旨意。

885 好狠358 清丈土地632 劫糧(第三更)5 興奮了662 和鄂爾勒克1260 捅了馬蜂窩716 盧象升的決定1231 還要中心開花1328 沙賈汗的笑1049 滿清壯大之跡象773 溫暖如春175 滿桂和曹化淳的反應710 原來是這樣674 精闢之言(第三更)335 對付賊人的簡單法子794 一點點的改變656 過家家1101 沒有澳門了55 上頭有人心不慌968 大有可爲1246 隱戶340 你說反了829 全都悄然出行1070 御駕親征715 福至心靈(第三更)885 好狠1114 “朝廷不知道發什麼瘋了”558 朕剛纔是逗你玩的339 安排吳二狗1070 御駕親征306 誘餌1034 天下譁然1149 嘴賤580 恩威並施1098 好大的手筆950 耍猴耍兔耍胖子219 既往不咎1226 老朽撞死在這裡630 趁火打劫309 登萊巡撫?368 曹變蛟之秀(第三更)281 唐王的處置(第四更)749 朕等不起啊(第三更)162 大快人心(第三更)495 廢除八王議政1184 死要面子活受罪1003 機會屬於有準備的人582 安撫國人96 罵了也是白罵357 明末禁海的真正原因1130 大侖山慘案65 劉懋456 中丞大人萬歲思密達878 絕對不能姑息102 矛盾391 踢走豪格573 登基爲帝773 溫暖如春142 捕頭和錦衣衛校尉1142 人不自救孰能救之1176 對比523 老婆沒了(第四更)714 這可怎麼辦啊125 犯大金天威者必誅407 意氣風發1234 有點懵503 屠城428 實力713 入不敷出494 奇葩的接頭暗號(第四更)413 擔心不已490 又見京觀(第四更)680 放長線釣大魚532 傳國玉璽319 盧象升凱旋562 文武之辯929 原來傳說是真的1014 童校1192 該是能逃過這一劫了吧997 南海平1154 猜對了1072 他來了1148 受益惟謙有容乃大493 回(第三更)520 爲了秦地百姓1307 遷都675 比試55 上頭有人心不慌1336 空軍首戰270 吳達濟的見聞(第三更)1174 北方突變543 顧全大局1306 人事調動(爲Astrological萬賞加更)624 多鐸來了661 拐了拐507 錦衣衛詔獄166 重文輕武132 士氣大振1099 土司之議318 漢奸之計(第三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