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 佯攻

他略微不滿的哼了一聲,初次上陣的流民毫無戰鬥經驗,按理說應該以部分老賊爲骨幹,帶一帶這些新手,經過幾次戰陣後,新人就會迅速成長爲老兵。但他今日攻城爲的不是破城,所以索性將從未上過戰場的流民派了上去,反正有的是流民,死一千馬上能招一萬來,只要手中有錢糧就行。

但若總是派流民攻城,折損人手不說,士氣也會受到很大打擊。而守城一方正好相反,士氣會得到極大提升,所以還是要適當的給守城方一點壓力纔可。

張獻忠大手一揮,孫可望頓時會意,低喝一聲:“跟我來!”,十餘名張獻忠的親兵抽刀出鞘,跟在孫可望的身後,迎向敗退回來的幾十名流賊。

孫可望率先衝入逃回來流賊當中,雙手握刀橫向一揮,一名流賊的首級飛起數尺後落在地上,咕嚕嚕滾動幾步面部朝上方纔停止,大股鮮血從脖腔中噴出。那名流賊臉上滿是驚怖之色,雙目圓整,嘴巴微張,彷彿不相信發生的一切。

孫可望再次舉刀斜劈,吐氣開聲中,一名賊兵來不及躲閃,慘嚎一聲,斜肩帶背被斬做兩段。

張獻忠的十餘名親兵一擁而上,本來就被城下那一幕嚇得驚魂未定的敗兵,那經得起這羣武技高強,裝備精良的精銳砍殺,慘叫聲不斷響起,轉瞬之間,退回來的賊兵全部被斬於當場。

孫可望提着還在滴血的長刀轉回,面上絲毫未見異樣。李定國則是眉頭微皺,心中略感不忍。他覺得讓這些未經訓練的流民上陣,本身就是主將的錯誤,現今更是將敗兵斬殺,這樣雖然能震懾士卒,但也同樣會導致士卒心中恐慌不安。

張獻忠滿意的點了點頭,下令道:“兩百老卒,一百盾牌手,一百弓手,四百新兵,再打一陣!三架梯子!可望你督陣!”

隨着不斷的號令聲,第二波攻城的賊兵從陣中出列,十餘名賊兵扛着三架梯子率先向城牆奔去,賊人避開了適才戰鬥過的那段城牆,選擇了南門西側一段城牆。

一百弓手在盾牌手的掩護下向城牆靠近,扛梯子的賊兵膽戰心驚的靠近城牆,發現和上次一樣,守城官軍並無動靜。賊人們壯着膽子將三架梯子相隔不遠架好,用手腳固定住長梯後,心裡就開始祈求滿天神佛護佑了,剛纔短暫的激戰他們都看的清清楚楚,守城往下扔的巨石殺傷是在太驚人了。

弓手們來至架好的梯子附近,距離城牆十餘步站好,盾牌手聚集在他們四周,隨時準備舉盾遮蔽。六百名攻城的賊兵也在向梯子接近。

指揮弓手的頭領高聲喊道:“搭箭!”

一百弓箭手紛紛箭將只搭在弓弦上,然後後撤步拉開弓弦,身子後仰朝向半空。

攻城的賊兵加快腳步靠近梯子,一批經驗豐富的老卒率先登上梯子後迅速向上攀爬,十餘息之間就爬到一半的位置。

和上次一樣,也是一聲銅鑼聲響過,垛口出現官軍身影,舉起礌石準備砸下。

“射!”

隨着一聲號令,弓弦響動中,一百隻長箭眨眼間射上半空,力道衰竭後,箭只掉頭向城頭上的官軍紮了下來。

城頭上隨即發出一片慘叫聲,有的礌石被砸了下來,有的官軍尚未手中石頭尚未砸下,便已被長箭射中。衛所兵戴的斗笠是布帛所制,被鋒利的箭頭直接貫穿,哼都沒哼一聲,便直接跌到斃命。

因爲防禦面積相對較小,數名衛所兵搬着礌石輪流下砸,所以第一輪只有幾塊礌石扔了下來,然後這片城頭便被弓箭覆蓋,數十名衛所兵或死或傷,城頭隱隱傳來急速的高喊聲:“散開!散開!盾牌!盾牌!”

砸下的幾塊礌石也給流賊帶來的傷害不大,由於是直接對着梯子上的賊兵砸的,所以兩架梯子上的賊人被連砸帶撞的滾落地面,好在城頭被弓箭壓制住,沒有持續的石塊砸下,所以這次只砸死一個賊兵,傷了數人。

流賊的弓手持續向城頭拋射,在這種密集火力的掩護下,三架梯子上當先的賊兵相繼登上城頭,流賊弓手停止了射箭,短短時間內,每人射出了五隻箭,弓手的手臂已經開始痠麻。

內地的衛所兵多少年沒經過戰陣了,眼見賊兵登城,登時心中發慌,城頭上一片混亂,有人想戰,有人想逃,有人高聲嘶喊,登上城頭的數名賊人跳下垛口揮刀舉槍向官軍殺去。

這片區域的官軍有上百人,雖然大部分人心中膽寒,但還是有血勇之人。十多名衛所官軍發一聲喊,在一名百戶的帶領下將登城的幾名賊兵半圓形圍住,那名百戶舉着大盾,整個身體縮在盾牌後面,奮力向前衝去。

一聲悶響中,身體和盾牌的重量,加上衝擊的速度加在一起,把一名賊兵撞翻在地,十餘名衛所兵挺槍亂刺,先登的數名賊兵雖然也吃着小盾,但架不住十餘杆長槍的捅刺,加上手中刀是短兵,還未等他們靠近,便被捅翻在地。

那名百戶狂吼道:“堵住垛口!”隨即合身衝向一名站上垛口的賊兵,雙手舉盾猛地往前一推,那名賊兵驚叫一聲,從六七米高的城頭墜落城下,砸在城下密密麻麻的賊兵之中,頓時一片人仰馬翻,賊兵們呼喊叫罵不止。

這時李隆帶着一隊人趕了過來,他手持一根長約數尺的鐵棒,照着一架梯子上剛剛露頭的賊兵砸下,那名賊人的頭部被砸的稀爛,身子直接從梯子上滾落,後邊一串賊兵被撞了下來。

衛所兵看到主將勇猛,頓時士氣大振,槍刺刀砍下,登城的賊兵全部陣亡。

在李隆的高聲喝叫下,灰瓶礌石雨點般被拋下,城下的賊人在驚叫慘呼中紛紛逃離,賊兵弓手因爲也受到波及,不得不回撤到距離城牆數十步的距離,這樣雖然安全了,但再想射箭,那給官軍造成的傷害就微乎其微了。

孫可望眼見這一次還是無法得手,微嘆一聲後道:“鳴金!”

一陣急促的銅鑼聲響起,想撤又怕被督陣砍殺,不撤又被官軍砸的膽寒的賊兵們如聞梵音,個個撒丫子跑了回來,不少新兵生怕跑的慢,丟掉兵刃空手逃回。

城頭上又是一片歡呼聲,李隆吩咐用鐵鉤將流賊的梯子勾到城上,以免流賊再次攻城時用到,然後安排人手打掃戰場,搶救傷員,至於流賊的屍體,直接被官軍擡起來丟到了城下。

孫可望清點了一下人數,將丟棄兵刃逃回的士卒找出來,然後下令全部斬首,一時間人頭滾滾,幾十名賊兵命喪在自己人手中。第二次攻城又造成了數十人傷亡。但這次攻城的意義在於,摸清了守城官軍的實力,倘若真是要發起攻擊,數十架梯子架起,精銳老賊擔當主力,孫可望自信用不了一刻鐘就能打破壽州,衛所兵的確是不堪一擊,比一般流民強不到哪去,只是佔據了地利優勢而已。

孫可望帶隊回到本陣,命士卒各自歸隊,然後來到張獻忠面前,拱手道:“義父,這回折損了三十餘人,但守城官軍實力也已探明,孩兒敢說,不用一刻鐘便能登上壽州城頭!”

張獻忠笑道:“俺也看到了,這些衛所兵比起邊軍可差得遠了,這是好事!時機一到,便拿下壽州!可望,遣人去收攏屍體,就地掩埋!”

孫可望領命,去陣中點出兩百流民,遣一名小頭目打着白旗來到城下,向官軍喊話說明來意後,徵得了官軍的同意,兩百名民夫拿着鐵鍬鋤頭,在城牆百餘步外挖了數個大坑,然後將兩百餘具流賊屍體扔到裡面填埋好,這兩場小小的戰事便正式完結。

張獻忠之所以下令掩埋屍體,並不是慈悲之心發作,人道主義光輝映襯的緣故。主要是天太熱了,屍體若不及時掩埋很可能發生瘟疫,一旦擴散開來,全軍覆沒也不是不可能的。

李隆當然也明白這個道理,所以雙方一拍即合,官軍甚至還從城上用繩子墜下一些竹筐,裡面裝滿了生石灰,到時灑在坑裡,能更好的消除可能產生的疫毒。

第七百四十四章 吏治與治吏第六百九十九章 興建水庫、酒坊不能太多第六百三十四章 許某讀書少,你可不要騙我。第六百六十七章 四海酒業推出的新酒第三百六十三章 敢戰第一百八十六章 攔截第七百九十一章 給阿三找點麻煩第六百一十三章 分贓大會第四十七章 收留第七百二十五章 閩人藉機復仇第八百一十九章 發展是讓最廣大者受益第二百三十八章 驚變第七百四十三章 升賞、後事安排第七百九十五章 海戰史上的奇蹟第二百六十七章 南下第二百七十三章 束手第八百五十八章 遠征和目的第一百零一章 登城第一百七十五章 勾連第八百三十七章 伶牙俐齒、毆打官差第一百三十九章 圖謀第四百六十五章 皇太極應對之策第二百五十一章 問計第七百三十三章 打造東南亞基地第三百四十二章 升級第五百八十八章 豪門講究的是與衆不同第六百五十章 宮內改革、減少天家個人財富第六十九章 發展第三百六十一章 新年第一百四十四章 新政第四十七章 收留第七百七十六章 對外援助、強制遷移貧困人口第八百六十章 以文制武還是文武並重?第一百九十五章 自盡第一百二十二章 伏擊2第二百三十九章 起因第八百七十七章 與日本的“江戶條約”第四百章 佈防第二百二十三章 殺雞第一百三十五章 剿撫第七百九十四章 新軍、人事任免、漕運改革第五百三十七章 大手筆升擢、談判開始第五十七章 破敵第五百零三章 無人可用第三百五十六章 女醫第三百九十二章 部署第二百九十章 宴會第六百二十五章 嘉定伯府破財了第四百七十章 先轟擊再射擊第三百章 證據第二百七十九章 後宮第八百三十二章 吏治就是治吏第一百九十四章 說服第二百五十二章 情弊第三百六十六章 情弊第四百九十五章 豐收在望第五百零六章 建言與爭議第七百二十二章 伏擊、斃殺敵酋第八百四十三章 與衆不同第六百二十三章 皇上狠狠地懲治妾身吧!第六百零五章 就是明着栽贓,你能怎樣?第三百二十六章 應對第三十五章 事定第八百四十五章 聖源乳業的模式第五百三十五章 戰後軍隊整合第二百一十章 廢除第二百三十八章 入京第四十九章 城破第六百三十五章 嚇破膽子的士紳們第五百九十九章 猜測皇帝心思的溫體仁第四百七十五章 賭命的祖大壽第二百零二章 禁運第六百六十六章 一座縣衙的日常第七百二十章 零傷亡、報仇第二百八十七章 釣魚第八百零七章 攻入交趾第八百三十六章 夜市上的紛爭第三百八十六章 準備第二百五十六章 戰前第六百四十八章 被同化的危險、必須警醒第六百八十九章 孫傳庭納妾第六百七十二章 擴大支柱產業規模第一百三十七章 宗藩第九章 皇莊5第七十章 商路第四百七十七章 國運第八百四十二章 新概念、新思路第五百七十章 太子的日常第四百八十章 宣大邊軍第五百零九章 束手無策第一百八十章 爭議第二章 駱養性第二百一十三章 敲打第七百九十二章 大明軍事觀察團第三百六十六章 情弊第八百四十七章 長公主殿下召見第四百八十章 宣大邊軍第三百二十九章 骨肉第十九章 孫傳庭第三百五十八章 聖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