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章 心安

夜色已深,一輪圓月高高升起,掛在墨藍色的天空中,銀色的月光鋪滿大地,整個原野被照的明亮清透。

壽州城北門大開,一條綿長蜿蜒的黑帶在月色下延伸進了城內,這是山東官軍正在入城。沒有人喊馬嘶的喧囂,每個士卒包括輜重營的民夫,都是口中含着木棍,戰馬嘴裡則是銜環,近五百騎分成數隊,沒有集結行進,以防發出大的聲響。

黃得功和劉致遠站在城頭,靜靜的注視着這隻略顯疲憊的大軍入城。五千官軍加上兩千趕車挑擔的民夫,從先鋒進入壽州開始到現在,已經兩個多時辰還沒全部進城。

黃得功作爲主將,率先進城與劉致遠等人接洽,並瞭解壽州城內外的具體情況。他謝絕了劉致遠安排的酒宴,匆匆用過飯食之後,帶着親兵先後巡視了州衙安排的三處營地,這三處都在南門附近,場地寬闊平整。看到三處都堆放了大批的米麪、蔬菜、木柴,巨大的水缸盛滿清水,每個營地還有剛剛宰殺好的十頭生豬、活魚以及幾袋食鹽,黃得功心下甚感滿意。大熱天連續行軍,士卒們雖然沒有敢明着說,但心裡還是有不少怨言的,今晚只要好好吃一頓,然後安安穩穩睡個覺,明日起牀後,所有的不滿都會煙消雲散。

在與黃得功的親兵溝通之後,劉致遠立刻派遣汪衛選好營地,之後汪衛帶領大批民壯開始爲大軍準備需要的物資。城內士紳百姓聽到援軍抵達,再次爭先捐糧捐物,州衙動用府庫官銀購買了數十頭生豬和大批的活魚以供大軍食用。人家是來拼命的,一點銀錢吃食算的什麼?只要能保住全城人的性命,再多花費也是值得的。

營地已經有士卒在將官的帶領下陸續到達。因爲輜重營落在最後,率先到達士卒的無法設立營帳,疲累已極的士卒們隨意找個地方就和衣躺下,兵刃弓箭也是放置在了身邊,沒有以營隊爲單位擺放齊整。

這次行軍不像從山東趕赴鳳陽時,把盔甲兵刃都交給輜重營。因爲已到達流賊活動範圍之內,雖然有探馬前出幾十裡,但爲防萬一,黃得功還是讓士卒披掛整齊後行軍,這讓二十多日以來習慣輕裝前進的士卒們感到有些不適應,所以雖然行軍路途差不多,但疲勞感卻是更強了。

巡視完營地後,黃得功來到南門城牆上,觀望一下流賊的營地後便去了北門,站上城頭不久,劉致遠也尋了過來,兩個人寒暄過後未再多言,一起默默的看着月色中行進的大軍。

劉致遠率先打破沉默,出言道:“城外流賊來勢洶洶,人馬數十萬,一旦全力來攻,黃將軍有無把握守得住?”

黃得功微微一笑,絡腮鬍下滿嘴黃牙在月光下發出淡淡的金色:“大人,這次不是守得住守不住的問題,而是如何重創高闖的問題!”

劉致遠一愣,急忙問道:“黃將軍此話怎講?難道憑黃將軍手下數千人,就想重創幾十萬的流賊?且是流賊中戰力最強的闖賊和獻賊?這怕是有點過於自大了吧!”

黃得功搖頭道:“大人莫要誤會,卑職還不至狂妄如此!卑職適才觀瞧過賊營,大人,恕卑職直言,闖賊、獻賊託大了!”

劉致遠點頭道:“卻是如此!賊至壽州數日,除了縱兵劫掠鄉里外,並未曾集結攻城。直至今日方纔遣人來攻,且所遣賊人不似強兵,一擊即潰。本官與汪、許二位大人以及李指揮使也是百思不解,黃將軍從軍日久,戰陣之事見識良多,可否爲本官解惑?”

黃得功面露不解之色,坦誠道:“卑職也未想明白!據聞流賊有二十餘萬人馬,爲何聚集於城南之外,而非分兵四門,合力攻打!真要如此,壽州城怕是瞬間即破!可高闖只遣人攻擊南面城牆,且還只是佯攻!莫非流賊在等待什麼?”

劉致遠搖搖頭道:“想不明白就莫要去想。適才黃將軍所言要重創闖賊,莫非將軍有何依仗不成?難道是巡撫陳大人的援軍不成?”

黃得功看看四周,壓低聲音神秘兮兮的道:“若單是卑職和陳大人的部下,守城自無問題,但想重創賊軍則力有不逮!不僅是賊軍人多勢衆之故,更兼闖賊部下多精騎,我等手下步卒最多,馬隊孱弱,野戰恐非其敵!”

劉致遠暗地翻了個白眼,心道:還用你說,大明官軍啥德行某不知道嗎?碰見賊弱窮追猛打,遇見賊強稀里嘩啦!

黃得功眼見劉致遠已感不耐,急忙說到正題:“卑職說與大人知,在奉命趕來壽州之時,陳大人告知卑職,總理五省軍務的盧象升盧督帥已率部全殲圍攻滁州之敵,正在趕來壽州的路上!”

劉致遠心頭猛地一跳,瞬間忘了官威,雙手緊緊抓住黃得功衣袍連聲問道:“你所言是否爲真?莫要誆騙與我!盧督臣要來?真是盧督臣嗎?”

黃得功輕輕掰開劉致遠手指,暗道:“這老倌好大手勁!老子皮糙肉厚被捏的生疼!文官不是手無縛雞之力嗎?難道這老頭是練家子?”

“大人莫急!莫急!”黃得功陪笑道。

劉致遠沒理會他的無禮之舉,要換平時,文官用手把住武將的臂膊,這叫示之以親;武將要是不願意,這叫有辱斯文,絕對要動本參奏。

他清咳一聲,揹負雙手接着問道:“黃將軍所言當真?據本官所知,督臣近半年一直在河南屯田,何時突至南直隸的?”

黃得功道:“盧督上月接到闖賊向南流竄的消息後便率兵出了河南,同時給卑職下了調兵文書,令卑職赴援鳳陽。卑職從懷遠來援時便遣人與盧督取得聯繫,所以知曉盧督已在趕來的路上!”

劉致遠這次終於是徹底放了心。壽州現下不僅有黃得功部五千餘人,鳳陽近六千餘人的援兵估計也很快就會趕到。雖然不知盧象升手下能有多少官軍,但盧象升能征善戰的赫赫威名已經足以安定人心了。

黃得功還沒說完,他接着道:“還有好事大人恐怕不知:闖賊身後還有一隻遼東馬隊墜着!卑職判斷,流賊之所以未敢全力攻打,就是怕攻城時遼東官軍突襲其後背!等到盧督、陳大人趕到,五處兵馬合力一擊,城外的二十萬流賊敗亡可期!”

劉致遠暗裡欣喜不已,一是壽州已能保全,自己與家人終得幸免,壽州百姓也免遭塗炭;二是壽州很快成爲朝廷關注的焦點,數萬官軍將會在此迎戰二十萬流賊,倘若此戰大勝,自己的名字不出意料將會出現在皇帝面前,將來吏部考功,這將是一筆難得的資歷,爲以後的升遷奠定下了良好的基礎。

流賊大兵壓境下那種朝不保夕的悲觀情緒一掃而空,他笑着開口道:“本官久仰盧督臣大名,可惜緣鏘一面,此次終於有幸得見我大明文臣之中最善戰之人,真是令人欣喜啊!黃將軍!依你之見,明日賊若來攻,將會是何種態勢?官軍又該如何應對?”

黃得功沉吟一會,開口道:“明日賊若如今日般敷衍來攻,那就還是讓壽州衛所兵與其交戰;若賊遣精兵猛攻,卑職自會派一部士卒助戰,但仍以衛所兵爲主。我部助戰主要是防止賊兵破城。”

劉致遠不解的問道:“衛所兵戰力堪憂,民壯更是未經操訓。假使流賊聚兵猛攻,就算有你部助戰,本官也恐其會傷亡巨大!爲何不用援軍替代本地兵馬和民壯守城?莫非你想保存實力不成?”

黃得功反問道:“大人莫非忘記適才卑職所言?此次乃是重創流賊的絕佳時機!現下盧督與陳大人盡皆未至,若是我部突現,流賊強攻受阻,以賊善於流竄之本性看,闖賊、獻賊很可能會棄壽州而去!賊若轉往他處府縣,就算盧督、陳大人率大軍趕至,賊已竄與別處,官軍只能繼續尾隨。數萬大軍每日消耗無數錢糧,更兼流賊動向飄忽,劫掠四方以供其用。而官軍只能依靠自身所攜之糧草,結局必是流賊肆虐,生靈塗炭,官軍則疲於奔命,最終也難以將其聚殲!”

劉致遠聞言羞慚不已,自己只想着減少壽州軍民的傷亡,反而忽視了剿賊的根本,真是枉讀聖賢書,還不如一介武夫的眼界和胸懷。

他對着黃得功施禮道:“倒是本官想岔了!黃將軍纔是謀大局者!現下只有示敵以弱,纔不致將流賊驚走。本官向黃將軍賠禮了!”

黃得功心中對劉致遠的好感直線上升,他知道文官的德性,一個個眼高於頂,自以爲讀過聖賢書就無所不能,從不把武將放在眼中,在他們眼中,軍人就是粗鄙和禍亂之源的代名詞。眼前這位的舉動在文官中真是另類的存在了。

他趕忙還禮道:“大人只是守土心切,一方主官最在意的自是治下軍民的性命,大人莫要如此,折煞俺了!”

劉致遠接着道:“那守城一事,本官全權交於黃將軍了!只望此次能取下闖賊人頭,以消聖上之恨!”

黃得功大笑道:“此次定不教大人失望!待大軍齊至,俺老黃自會萬軍之中砍下闖賊的人頭!”

第四十五章 鄭芝龍第六十五章 上門第一百二十六章 立威第五百七十七章 都盯上海貿這塊大蛋糕第三百二十一章 痛斥第四百零五章 斬將第四百零七章 衝鋒第八百三十六章 夜市上的紛爭第八百二十三章 新型戰列艦、大型商隊遠航第六百七十四章 普及義務教育的難點第八百零五章 來大明見世面的藩屬國貴賓第五百八十七章 有錢不一定智商高第八百七十五章 新體系的建立第五百零二章 開發遼東的勞力第五百六十四章 推廣和反對第四百八十七章 矇在鼓裡的邊將們第五百九十八章 納稅就從天家開始第八百零三章 想做富婆的朱媺娖第四百三十八章 危急關頭第八百七十九章 坐收漁利、以夷制夷第三百四十四章 內閣第一百二十二章 伏擊2第三百二十九章 骨肉第一百六十四章 遣將第三百零六章 斷腕第二十七章 初戰第六百四十五章 六百里加急第五百零四章 千金市馬骨第一百一十九章 接戰第五百八十五章 公然殺官第三百六十七章 革新第八百八十六章 長遠規劃第六百零一章 聖上,這事得找塊擋箭牌第四百二十二章 莊元洲的思慮與選擇第四百七十八章 你有我也有第二百七十二章 衝鋒第三百八十七章 狹路第一百六十四章 遣將第六百一十八章 穀賤傷農?不會的,那可是賺錢的機會。第六百五十六章 想提前打通蘇伊士運河第四百六十八章 奪門第三百六十六章 情弊第八百零四章 太子大婚、萬民同賀第一百九十章 改變第五百六十一章 新建行省、野有遺賢第一百一十三章 長蘆第六百四十六章 分級制度第三百零八章 權衡第七百九十四章 新軍、人事任免、漕運改革第六百三十六章 蘇州府搶了首功第八百三十章 體仁病故、吏治的根本性改變第六百二十四章 堅定不移地站在皇帝這邊第七百二十九章 大明公民身份證第五百四十二章 帶西夷開開眼第二十五章 西安左衛1第三百一十一章 急症第七百三十四章 大明成爲世界財富匯聚地第一百四十章 宋應星第二百九十五章 目的第一百零四章 見面第五百二十六章 老溫家的變化第一百一十章 鹽商第四十四章 孫承宗第六百五十九章 衙門年假、年終獎第七十四章 後事第一百一十章 鹽商第六百一十四章 乾股與分紅第八百五十六章 議定出兵、太子監軍第七百四十四章 吏治與治吏第三百三十三章 賞功第六百一十九章 修路帶動市場繁榮第三百一十二章 烏龍第二百三十一章 登島第八百二十章 四海商行對大明發展的特殊貢獻第九章 皇莊5第四百九十九章 斬將潰敵第二百八十章 父女第二百零三章 應對第二百三十五章 盧象升第三百九十章 分歧第三百三十六章 武備第六百二十六章 密會第八百二十七章 世界新秩序的規劃第一百四十九章 順勢第八百四十四章 見聞第三百二十五章 探底第一百六十二章 遊擊第二百六十九章第二百一十四章 楚王府第六百七十四章 普及義務教育的難點第五百七十六章 整體規劃和佈局第二百七十八章 進宮第九十五章 城內第四百九十五章 豐收在望第二百七十八章 進宮第二百九十二章 鄭芝鳳第七十九章 鳳陽第四百九十三章 新內閣 新章程第四十章 大戰4第二百六十六章 定策